貴人相助:學不會這一點,出門遇貴人也沒有用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許多貴人,每個貴人都是一座金礦,蘊含著巨大的人生財富。這些貴人能幫助你鏈接上游資源,讓你在更高更大的平臺上發光發熱。如果每次碰上貴人都能穩穩抓住,那無疑會像子牙遇周文王一般,取得一路開掛的“VIP待遇”。

那麼,你在遇到貴人的時候,有沒有抓住機會呢?

對我來說,最大的貴人是一位姓王的大學老師,他的建議幾乎我每個人生階段都起到一錘定音的效果。大學畢業的時,我準備回老家找個國企或者學校的工作。當時心裡想著,收入不一定高,卻能安安穩穩,工作壓力也不大。可王老師卻不那麼想,他覺得我都讀了十幾年書,應該繼續讀研,試著往上走,否則之前的努力多少有些浪費。如果以後實在混不出名堂,還可以回老家。至少在大城市見過世面,回去也不會有遺憾。

我考慮了一下,選擇讀研,碩士期間,老師還給了不少幫助。後來研究生畢業,該找工作了,王老師繼續鼓勵我,讓我往北上廣走。我就沒想太多,覺得要走便走吧,開始做了這個選擇,現在也應該堅持。當時很多同學朋友陸續回了老家,我卻因為無心插柳到了北京。到現在都有家有口了,忙碌但充實。回想起來,在關鍵時刻多少有貴人相助。


貴人相助:學不會這一點,出門遇貴人也沒有用


9月下旬,我回去探望王老師。倆人聊起當年十分感慨,如果沒有老師一路引導,可能我早早地就回老家過平淡日子了。沒想到老師卻一點也不驚訝:“從教20多年,什麼樣的學生值得幫一看便知。”

我聽了也是心裡一驚,忙請教識人之術。王老師哈哈一笑:“哪有什麼識人之術,我告訴你,就一點。你小子雖然成績不拔尖,也不是學生幹部,但就給我感覺就很認真主動,平常給老師做事情,還有組織活動,經常看見你。就像我家隔壁老王,抬頭不見低頭見。”

我轉念一想,發現王老師話雖俏皮,卻一語道破天機。每個人都想在人生的轉折點有人能拉上一把。但貴人們總是很“高冷”,經常是寥寥交往數次,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那到底要怎樣才能讓貴人願意和我們交往,甚至幫助支持我們呢?

有的人覺得要靠價值交換,其實這並不準確。可以想想,你的價值是獨一無二的嗎?多半不是。既然你不是獨一份兒,為什麼要和你而不和別人交換呢?有的人覺得要靠潛力。我覺得這比價值更虛。儘管有些人身上具備很多優秀品質,但誰也不能保證你的潛力能奔現啊。畢竟人際交往不是做風投,簽了合同就要把錢和資源給你。還有的人認為得靠相互欣賞。這就更誇張了,沒有足夠的物質基礎,相互欣賞可當不了飯吃。


貴人相助:學不會這一點,出門遇貴人也沒有用


說到底,貴人相助要靠一種“存在感”。他們為你做些順水人情,和他們認真幫你,完全是兩碼事。對他們來說,讓他們願意和你進一步交往只有一個前提,就是你的名字還會出現在他將來的人生中。

今天你不在他的團隊中,沒有關係。但將來你可能出現在他競爭對手那,在他上游或者下游的企業裡,甚至在你們行業知名的媒體雜誌中。這種存在才能支撐你們的關係更進一步。

現在回想起來,我當年並不是學霸也不是某某主席,只是比較熱心,經常參加活動,給老師跑腿,所以給王老師留下了一些印象。以至於他後來時不時和我聊天交流,既會談學習上的理論和方法,也說說工作生活的訣竅。時間一長,我們的交流越來越多,我學到的知識更多了,進步也更快。讀研時王老師甚至幫我聯繫了其他學校的老師,並寫了推薦信。


貴人相助:學不會這一點,出門遇貴人也沒有用


所以說,要和大佬們建立良性循環,你們的交往必須起始於你在他工作生活中頻繁地出現。

人的價值可以通過自身努力不斷提高,但人在別人心中的存在感卻需要不斷去“刷”。就像對於素未謀面的人,他們可能會把剛收到的名片轉身扔進垃圾桶。但對工作上毫不相干的鄰居卻每次都笑臉相迎,多少寒暄幾句。因為他們很清楚,不管願不願意,鄰居一直會不停地在生活中出現。我們常說圈子很重要,因為在圈子裡我們收穫更多可能性。就像你的微信裡躺著一大群“點贊之交”,但你很願意讓他們瞭解你的工作和生活。今天大家能在一條朋友圈中有點共同語言,將來彼此就可能有交集。為什麼有的品牌總在電視上重複很簡單的廣告標語,為什麼明星三天兩頭會在社交媒體上刷花邊新聞。這都是為了在人們印象中佔據一定位置。當你和他們產生交集,就會覺得非常熟悉,願意和他們接觸,久而久之,便開始為他們花費時間甚至金錢。

光讓貴人知道你是誰,你手裡有什麼還不夠。而是要先通過主動地展示和表達,讓他們認識到,你有一直存在的可能性。很多人際關係大師,如戴爾·卡耐基、哈維·麥凱等人都非常強調拜訪和問候,讓人們通過定期聯繫建立溝通關係。當你用實際行動喊出“我在這!”“我會一直在!”,人們才有可能進一步瞭解你,和你互動交往,直到幫助你。

將來存在交集,人們才願意認識你,和你交往。不斷展示自己,這些人才有可能進一步幫助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