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历史轨迹的坚城:赢面最大的两次叛乱竟在同一地点输掉了命运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前元三年,因不满朝廷的削藩政策,吴、楚、胶西等七个诸侯联合反叛,给息兵养民军备废弛的西汉王朝带来了灭顶之灾。参与叛乱的七国兵力十分强大,约有五十万之众,其主力吴楚自江淮北上进击长安,济南、胶西等国攻略山东,而朝廷最能打的部队都在长城一线抵御匈奴,军力十分有限。

改变历史轨迹的坚城:赢面最大的两次叛乱竟在同一地点输掉了命运

汉初封国

就在汉景帝一筹莫展的时候,想起了老爹汉文帝生前的叮咛,概况起来六个字:国有难,找亚夫。于是,车骑将军周亚夫临危受命,率三十六将出关平叛。

周亚夫认为,以朝廷目前的实力是无法与叛军正面对抗的,必须用粱国阻滞、消耗敌人,待平定山东后再与其主力即吴楚联军决战。这无疑是一场豪赌,倘若粱国有失,汉军主力尽在山东,长安无兵可用,朝廷就再也无力回天了。或许是历史的眷顾,强大的吴楚联军竟顿足于睢阳城下,再也没有前进一步。

改变历史轨迹的坚城:赢面最大的两次叛乱竟在同一地点输掉了命运

周亚夫拜将

粱国是挡在朝廷前面的一道屏障,粱王刘武是汉景帝的亲弟弟,而睢阳正是他的国都。为了拿下睢阳,数十万吴楚联军昼夜攻城,不但没有突破城墙,反而折损了大量兵力,凭空给了朝廷平叛的可能。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睢阳这座坚城,后人口中的“强汉”必将步秦朝后尘,成为第二个短命政权,真可谓:天下存亡,一墙之隔。

改变历史轨迹的坚城:赢面最大的两次叛乱竟在同一地点输掉了命运

吴楚、粱睢阳之战

公元755年年底,威名赫赫的大唐王朝爆发了安史之乱,由于决策的失误,唐军一败涂地,洛阳长安相继失陷,唐玄宗本人也逃往西川。就当时的情形而言,叛军占据着河北、中原的大片土地,在灵武即位的唐肃宗又是个平庸之辈,实难换回大唐国运。然而奇迹发生了,尽管屡战屡败,朝廷的军队却越打越多,历经八年苦战,倾动天下的安史之乱终被平息。

改变历史轨迹的坚城:赢面最大的两次叛乱竟在同一地点输掉了命运

唐安史之乱

不难看出,安史之乱其实是场消耗战,在此期间,唐军得到了源源不断的补充,所以越战越强。而叛军的主要后援也只是安禄山起兵的三个军镇,随着战线的推移和接二连三的内讧,原本有限的力量也被消耗分散,最终油尽灯枯。那么问题来了,朝廷已经丧失了两京在内的半个天下,拿什么维持不断扩充的军队呢?答案只有一个,江淮的赋税。

自永嘉南渡以来,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了唐代,江淮地区的赋税已经成为国家的主要财源。换句话说,只要江淮在手朝廷就不会缺钱,随时可以扩军备战。江淮地区的重要性朝廷自然明白,但叛军也明白,所以安禄山之子安庆绪在杀父夺位之后就派尹子琦为将,统率着十数万番、汉精锐进攻江淮的门户,也就是900年前让吴楚联军头破血流的坚城,睢阳。

改变历史轨迹的坚城:赢面最大的两次叛乱竟在同一地点输掉了命运

西晋永嘉南渡

守卫睢阳的是河南节度副使张巡,此人的心志比城墙还硬,他用仅有的7000人马与叛军周旋,大小400战,杀敌十二万,坚守城池达十个月之久。虽说叛军最终攻下了睢阳,却几乎丧失了全部精锐,再也无力进攻江淮了。更重要的是,就在睢阳之战期间,唐军也完成了战略部署,双方从此攻守易位,叛军的覆灭也只剩下时间问题。

改变历史轨迹的坚城:赢面最大的两次叛乱竟在同一地点输掉了命运

大唐名将张巡

《孙子兵法》上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不无道理,在缺乏爆破手段的冷兵器时代,坚固的城墙为防守者提供了太多优势,往往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甚至扭转战争的局势,从而改变历史。尽管如此,一个意志坚定的守卫者还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一如张巡,一如粱王,只有在他们的统率下,坚城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成为像睢阳这样可以改变历史的伟大城市。好了我是小歇,感谢关注欢迎留言,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