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詞中“人生如夢”思想解讀

蘇軾詞中"人生如夢"思想解讀――以《西江月.平山堂》為例

一、文史中的蘇歐情誼

楊萬里的《誠齋詩話》裡這樣記載:"歐公知貢舉,得東坡之文驚喜,欲取為第一人。又疑為門人曾子固之文,恐招物議,抑為第二。坡來謝,歐公問:"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見何書?"坡曰:"事在《三國志·孔融傳》注。"歐閱之,無有。他日再問坡,坡雲:"曹操以袁熙妻賜子丕。孔融曰:'昔武王以妲已賜周公。'操問:'何經見?'融曰:'以今日之事觀之,意其如此。'堯、皋陶之事,某亦意其如此。"歐退而大驚曰:"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可見歐陽修的氣度,蘇軾的學識。古代文人之間的交談,每每見到,總是嘆其風流雅緻。這兩位大文豪從第一次見面便相互吸引,成為摯友,不可不嘆緣分之妙,他們必是為對方某一方面的才華所吸引。他們的相聚相知,在幾千年後的既喜歡蘇軾又喜歡歐陽修的我們的眼中又是怎樣驚心動魄的歡喜。那樣兩個皎皎清朗的兩個人,我們喜歡的人,他們也曾在光陰的某一個刻度裡把酒言歡、以心換心。雖然相遇如此美好,卻又不得不面對這份悲哀,一個人的腳步已走向孟婆忘川,另一個人的腳步卻還在繁華塵世。面對曾經光景,蘇軾怎能無動於衷,於是一首《西江月.平山堂》留下當時的心跡。

二、蘇軾《西江月.平山堂》與歐陽修《朝中措》的淵源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蘇軾《西江月.平山堂》

平山堂始建於宋仁宗慶曆八年(1048年),當時任揚州太守的歐陽修,極其欣賞這裡的清幽古樸,於此築堂。《輿地紀勝》:"負堂而望,江南諸山拱列簷下,故名。"這是平山堂之所以為名的原因。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劉敞遷右正言、知制誥。次年八月,出使契丹,在契丹一年。嘉祐元年(1056)出守揚州。劉敞與歐陽修關係密切,在得知這個消息後,歐陽修便寫了一首詞酬贈於他。

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行樂直須年少,樽前看取衰翁。—歐陽修《朝中措》

蘇軾的這首詞十分簡單,卻擁有極強的感發力量。它沒有特殊的手法,像《詞學十講》中"直是盤空硬語,一片神行,而層層推進,筆筆逆挽,真是'有大氣真力斡運其間',卻又泯卻轉、接、提、頓的痕跡"所評價的《永遇樂》;亦無《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在這裡,蘇軾是奔波的遊子,在外的宦客,冷靜思考人生的智者。

蘇軾詞中“人生如夢”思想解讀

三、蘇軾《西江月.平山堂》之解讀

上半片是"興",下片是有興而感。"三過平山堂下",直到作此詞為止,蘇軾曾三次路過揚州。第一次,公元1071年(熙寧四年)由京赴杭州通判,南下經過維揚;第二次,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由杭州移知密州,北上途經維揚;第三次,公元1079年(元豐二年),從徐州移知湖州(今浙江吳興)。"三過"濃縮了蘇軾近十年間南遷北調的宦海生涯,而此時的蘇軾已經四十二歲了。"半生彈指聲中"用誇張的比喻來表現時光飛逝。"彈指"佛教用語,比喻時間的短暫。《翻譯名義集》卷五《時分》:"時極短者謂剎那也","壯士一彈指頃六十五剎那",又云"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蘇軾在熙寧四年於揚州謁見歐陽修,至此已經九年,十年舉成數,故為"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是蘇軾看到了歐陽修曾作揚州太守時在平山堂留下的墨跡給人的感受。"文章太守,楊柳春風"是歐陽修《朝中措》中句詞。在平山堂下,仍可以聽到當年的歌,堂前垂柳依舊,太守何在?蘇軾總是在不經意間思考自然永恆和人生短暫之間的矛盾。"異時對,黃樓夜景,為餘浩嘆","遊人尋我舊遊處,但覓吳山橫處來",黃樓依舊、吳山依舊,東坡何在,太守何在?白居易《自詠》:"百年隨手過,萬事轉頭空。"而蘇軾則更進一層"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六雲:"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追進一層,喚醒痴愚不少。""欲吊""仍歌"均採用原句,重現當時歐陽修風流自賞之態,又有歐公手植楊柳、所題詩詞存留世間,可堪慰藉。然再深想一層,和桓溫說"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相似卻又有更深的感慨。歐公早已離開人世,蘇軾心中的緬懷之情溢於言表。蘇軾與歐陽修亦師亦友,他們二人才華斐然、文人相傾。

蘇軾詞中“人生如夢”思想解讀

"萬事轉頭空"是安慰,是放棄,還是一份感慨。在戰亂的年代,這種寂寞的聲音便在世間迴響。《古詩十九首》中"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人生忽如寄";建安時期的慷慨悲涼,這是一種意識,在蒼茫中看到了自己與世界的關係。蘇軾可能是落寞的、壓抑的。半生彈指而過,他胸懷天下,想要治國平家,卻一貶再貶。他說"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人生在世,也未嘗不是幻夢一場。也許正是心懷此念,他才得以坦然的面對紛至沓來的政治打擊。

文字真是一個很奇妙的事物,一旦變成文字,也許和作者有關係,也許就無關了,它已經自我完成了。讀作品可以如孟子所說的"知人論世,以意逆志",如上文所說。更特別的是讀者可以進行再創造。即文字接受和讀者批評,可謂"一千個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儘管說人間如夢,萬事轉頭空。可是我們畢竟是處在夢中的人,夢中的歡笑和淚水都是真的,即使是夢,我們也都真實的存在著,也許未來的某一天,當我被生活撞的頭破血流,當我不得不放棄執念,當我不再年少輕狂,我會對自己說"萬事轉頭空",不要空執人生。

蘇軾詞中“人生如夢”思想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