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占得人間一味愚

蘇軾:佔得人間一味愚

宋人筆記裡有這樣一個故事:

蘇軾曾經做翰林學士,為皇帝起草詔書。

後來蘇軾受到攻擊,被迫外放,翰林學士的位置也被別人取代。

這個人搞掉蘇軾,志得意滿,拿著自己的文章問別人:我的文章比蘇軾如何?

別人說,你的文章並非不如蘇軾好,只是,你寫文章時總是翻書,人家蘇軾寫文章從來不見翻書。

雖是笑談,但也可見蘇軾的聰明。

宋朝制試科考,一共錄取五個人,蘇軾兄弟一去,人就散了大半,因為覺得自己肯定沒戲了。

歐陽修見了蘇軾,說他是未來的文壇領袖。

皇帝見了他,說他是未來的宰相。

眉山人說,眉山出三蘇,草木為之枯。

眉山出了蘇家父子三人,靈氣都被耗盡了。

蘇軾的前半生,身上的標籤是:天才、聰明、少年得志。

但是人到中年的蘇軾,卻在自己的書畫上題寫:佔得人間一味愚。

在朝雲生下孩子之後,寫《洗兒詩》: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但願生兒愚且蠢,無災無難到公卿。

人到中年,蘇軾選擇“一味愚”。

“一味愚”,其實是戒掉了自己的輕狂和傲慢。

蘇軾年輕的時候曾經在太守陳希亮的手下任職。

陳太守為人冷峻,對他幾多敲打。

蘇軾少年輕狂,當然不滿。

於是在為太守做的《凌虛臺記》中,仗著自己的才華,暗中對陳希亮諷刺。

陳希亮看後微微一笑,一字不改,命人刻為碑文,立在凌虛臺前。

多年之後,蘇軾才明白太守的良苦用心。

陳太守是擔心他少年得志,不知分寸,遲早要吃大虧,所以才對他敲打,這是愛護他。

“一味愚”,其實是戒掉自己對名位的貪慾。

蘇軾自己寫:自覺功名懶更疏。若問使君才與術,何如。佔得人間一味愚。

名位都是虛的,不要了。

蘇軾身陷烏臺詩案,差點被砍頭。

蘇轍為他求情,一語道破:蘇軾何罪?獨以名太高。

蘇軾的文名太盛,人紅是非多。

在黃州,他被喝醉的市井鄉民衝撞,說:自喜漸不為人識。

不被人認識不是挺好的嗎?

出頭的椽子先爛。

名聲不顯,反而能夠頤養天年。

聰明是鋒銳,愚鈍卻是斂藏。

就像道家說的:和其光,同其塵。調和其光芒,混同於塵俗,這才是保身之道。

“一味愚”,也是對生命困境的自然接納。

聰明人總是喜歡掙扎,總覺得人定勝天,認為自己才智無雙,不甘心做命運的棋子。

這樣的人太聰明,太有主見,有太多的執著。

愚,就是放下這份執著,對上天的不公坦然接納。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既然朝廷待不住,那就外放去杭州、徐州、密州。只要能安身利民,哪裡不可以。

既然官場走不通,那就去種田、吟詩、煮東坡肉、烤羊蠍子,生命,在哪裡不能開花。

聰明難得,愚笨更難得,從聰明到愚笨,更是難上加難。

聰明是一種天賦,愚笨卻是一種智慧,一種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