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老師,如何才能避免成為庸師?

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做老師,最怕的就是在瑣碎的教學中漸漸變得庸俗起來,成為學生眼裡的“庸師”。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如何才能避免避免成為“庸師”?

做老師,如何才能避免成為庸師?


“讀”領風騷

做老師,如何才能避免成為庸師?


書少非君子,無“讀”不丈夫。”讀書的境界分為五層,即:以書為神,以書為師,以書為友,以書為敵,以書為徒。教師的發展,離不開大量的閱讀,藉由閱讀,我們可以在今生今世之外,還擁有一個詩意的世界。那麼怎麼“讀”呢?要把握讀書的四個要點,即:閱讀要博、閱讀要深、閱讀要精、閱讀要思。“讀”而不博,則如偏食一般,必然導致營養不良;“讀”而不深,好比走馬觀花,無法吸收好書裡的精華;“讀”而不精,則浮於表面,無法在學問上做到精深;“讀”而不思,則無法把別人的思想轉變為自己的思想,永遠活在別人的思想中。可以說,“讀”乃至大量地“讀”是教師發展的必要途徑。

以課堂為核心

做老師,如何才能避免成為庸師?


教師的閱讀和學習的提升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課堂教學,課堂就是教師堅守崗位的前沿陣地。浙江的一位特級教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夯實教師基本功這塊,為了練好普通話,他買來了著名播音員和朗誦家的錄音帶,反覆地聽,反覆地練習,甚至把練習的錄音放給別人聽,請求別人幫忙糾正。對於拿不準的字音和聲調還隨時查閱字典,竟然翻壞了5本字典!為了更好地掌握上好課的技巧,這位老師認真聽身邊每位優秀老師的課,還認真收集書刊上刊登的教學案例,借閱名師的上課錄像,不放棄每一次外出學習的機會,甚至自費去聆聽講座和名師的觀摩課。最終,在大量的模仿後,他不再滿足於邯鄲學步,逐漸將別人的東西融化為自己的東西,在各種教學比賽中逐漸嶄露頭角!

專業寫作是教師發展的快車道

做老師,如何才能避免成為庸師?


加拿大的學者範梅南在《生活體驗研究》一書中寫道,“寫作是某種自我製造或自我塑造。寫作是為了檢驗事物的深度,也是為了瞭解自身的深度。”常老師認為,進行專業寫作,教師收穫的不僅僅是文字,更多的收穫則是專業發展、教育的智慧和教育的幸福。在我們熟知的名師中,朱永新、李鎮西、魏書生等無不在教師專業寫作上有較高的造詣,並在專業寫作中受益良多。當然,相信很多的教師都和我有一樣的感受:那就是總是覺得沒什麼好寫,於是專業寫作每次都變成了“三分鐘熱情”,堅持不了幾天就放棄了。常老師則提到了一個非常好的招兒:那就是“逼”自己寫,哪怕沒有思路,即便是寫上“今天不知什麼原因我沒有寫”也是好的。在專業寫作上,文字嚴謹的常老師甚至用上了“快車道”這樣的詞兒,想來專業寫作在教師的發展中的確作用巨大。

學會管理和時間管理技能

做老師,如何才能避免成為庸師?


我們常常以為那些優秀的教師在工作中必然每天都事務纏身,疲於奔命。可一些名師卻用自己的觀察告訴我們,事實並不如此。恰恰相反,那些優秀的教師,往往都十分善於管理自己的時間,把工作和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反而是那些沒有掌握管理和時間管理知識和技能的老師們,每天忙忙碌碌,甚至常常加班熬夜,既累壞了身體又沒能把工作做好,可謂是吃力不討好。所以常老師十分推薦老師們去學習管理及時間管理的知識和技能,還介紹了帕累托法則(即80/20法則,指20%的時間可以完成80%的工作,或20%的工作就能達到80%的績效)。我想,現代社會的許多工作都需要我們運用到管理和時間管理的技能,尤其是教書育人這項複雜的工作。

成為好老師不容易,願與同行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