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负一世骂名,实则功在千秋的暴君

整个中国古代史,有2个伟大的工程。一个月宫遥见,横贯东西,成为中原农耕文明抵挡北方游牧民族最坚固的屏障。一个连接南北,让中国大地上的南北方真正融为一体。今天要讲的就是开凿大运河的人,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杨广,一直是荒淫无度,无恶不作的昏君,暴君形象出现。那句“生我者不可,我生者不可,其余无不可”更是让他的形象与禽兽无异。然而,今天我们对隋炀帝的印象,更多的是演义,民间传说,戏剧等等形成的,其实真正的隋炀帝,绝对不是昏君,成为暴君,也是后期的事情。在位期间,他的所作所为,几乎都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下面我们说下隋炀帝在位期间做的几件大事:

开创科举

科举制度的建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他改变了秦汉以来,直至魏晋南北朝,世家大族长期垄断的局面,改变了寒门难出贵子的规律。让下层知识分子有了投身报国的机会,对于国家的稳定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科举开创之后,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正因为隋炀帝进士科的建立,经历了唐太宗,武则天等人的完善,才让今后1000多年的历史更加精彩,才有 了盛唐的繁荣开放。

背负一世骂名,实则功在千秋的暴君

大运河

制度改革

修律法,废除了隋文帝时期过于严苛的律法,重新制定。恢复国子监,太学,收集保护图书。光看这些,实则的明君所为。只是后期的隋炀帝,心太急,眼光太高,过于急功近利,才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

兴建东都、开大运河

经历了汉末三国及南北朝400多年的乱世,昔日富甲天下的关中平原已经开始衰退,难以供养作为首都和当时世界第一城的长安了。因此,隋唐的帝王,大多重视东都洛阳的开发。隋炀帝即位之初,就开始兴建东都洛阳。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一座气势恢宏的都城出现在人们面前。

在五胡乱华时,第一次衣冠南渡,大量中原先进文化和世家大族的南迁,极大的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此时的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版图。而汉民族历来南北之分严重,中原,江淮,江南。盛世还好,乱世则纷纷割据。而北方也需要南方的粮食供养,在此基础上,几乎与兴建东都同时,隋炀帝开始开凿大运河。大运河耗费无数人力物力,从背部涿郡直至余杭地区,蔓延5000多公里,是连接南北的水运大动脉,直到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左右。

大运河的开凿,彻底将南北方连位一体,加速了南北方文化的融合和碰撞,促进了沿路经济地区的发展,尤其促成了扬州这座左岸名都的千年繁荣。

千年之后,长城只能作为景点供后人瞻仰。而大运河,经历了千年的风霜兴衰,依旧连接这中国南北,运河的兴衰史,几乎就是中国经济的兴衰史。片面的讲,仅仅大运河对后世的影响,隋炀帝的成就,就大于那些后世无数的粉饰太平的帝王(比如乾隆)。

开发西域、三征高丽

作为靠武功夺嫡的帝王(灭陈),隋炀帝从来不缺开疆扩土的野心,且其也具备一定军事才能。

开发西域。隋炀帝为了开发经营西域,派兵做了统一的工作。如打败了西突厥的处罗可汗,扫除一大障碍。击败吐谷浑,将其领地建成四郡,派遣官员治理,保证了和西域的畅通。和西域的贸易往来逐渐兴起,一时有万邦来朝的繁荣感。

三征高丽。当时的高丽的区域强国,且半独立了几百年。隋文帝时已经形成威胁。隋炀帝为了彻底消除隐患,先后发动三次战争,第一次前期势如破竹,后期辽东城久攻不下,加上轻敌,大败而归。第二次因后方叛乱仓促退兵。第三次随军大胜,高丽投降。与工程建设等相比,三次远征带来的伤害的致命的,极大的消耗了隋朝国力,也敲响了隋朝的丧钟。

巡游天下

隋炀帝一生到处巡游,三下江南、两上塞北、一游河西走廊,二区涿郡。在长安洛阳频繁往返。其中,虽然有一定的政治作用,分裂了几百年的国家,皇帝出巡有利于让当地百姓明白朝廷对他们的重视。但隋炀帝出巡,奢华的生活,盛大的队伍,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身死国灭

隋炀帝的好大喜功,穷奢极欲给天下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害,十余年间,发动徭役1000万人次。进而导致民变四起,天下摇摇欲坠。杨广面对各路不断的农民起义,没有反思自己,反而血腥镇压,最终众叛亲离。晚年的杨广面对每况愈下的局势,更是锐意尽失,终日沉迷酒色。直至江都身死。

隋炀帝好大喜功,忽视国力而大兴土木,连年征战。也许年少时期的隋炀帝是想做一名好皇帝的,但是他太过心急,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忽视了当时的客观局面。刚刚结束乱世的时候,人心私定,这个时候唯有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才能长治久安。而他缺用短短数十年完成了本该几代人完成的事情。大运河这样的工程,即使在盛世,也不是一个皇帝可以单独完成的。更何况大乱之后的隋朝。

隋炀帝绝对不是盛世明君,但是他也与那些荒淫无度的无能皇帝有本质性的区别,他有能力,且也有功劳,他对那个时代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如果硬要下个定语,那么我想隋炀帝是一个功在千秋的暴君,最为合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