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隋炀帝,三次讨伐高句丽,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隋炀帝的形象塑造很大程度上是由稗官野史一手包办的,他的风流故事广为流传,被大大地丑化了。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无论生前他做过什么,后人向来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他。

而唐朝统治者主导的隋朝正史,也以苛刻的标准要求他,给他一个不公道的评价。

于是,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误认为是一个终日花天酒地、荒淫寻乐的无道昏君,由于他的政绩工程拖垮了隋朝,导致衰亡。

当然,这不是事实。真实的原因是:隋炀帝即位后,三征高句丽,疲累天下,引发了农民起义,给了既得利益集团可乘之机。

历史上的隋炀帝,三次讨伐高句丽,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首先,征讨高句丽,点燃了隋朝灭亡的导火索。

高句丽,是当年平叛后的残余分子,建立起来的国家。

常年盘踞在辽东地区,其野心不断膨胀,逐渐蚕食了朝鲜半岛汉四郡,而汉四郡从汉朝开始就是汉土。

因此,作为后继统一王朝的隋唐都没有放弃过收回四郡的打算。

历史上的隋炀帝,三次讨伐高句丽,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隋朝时的高句丽,统治着今天的朝鲜北部和中国辽宁东部、吉林中部地区,沿着鸭绿江两岸分布。

今天的吉林中部、辽宁东部,在当时被称为辽东,很早就已经纳入中央王朝的版图中,但高句丽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对中原扰袭,破坏中原统一进程,搞火中取栗。

在隋朝统一北方后,他就联合陈朝和北方突厥,攻击大隋,还趁机攻打辽东地区。

因此,对于新统一的大一统王朝后,不把他消灭,他会时长上窜下跳,会搞的边疆不稳,国无宁日。

历史上的隋炀帝,三次讨伐高句丽,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隋炀帝即位后,分别于大业八年(公元612年)派30万大军进行第一次远征。

虽然大战就没打起来,但由于士兵不适应高寒气候,伤病严重,已经导致国内形势严重不稳。

就是在这种情势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大业十年(公元614年)仍坚持第二次和第三次远征。

最后,高句丽不战而降,但大隋帝国也风雨飘摇、行将末路了。

历史上的隋炀帝,三次讨伐高句丽,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其次,征讨高句丽,劳民伤财,引发了农民起义。

高句丽远离中原,远徙征伐,地处苦寒之地,十分不易。

为了进攻高句丽,先后募集士兵,征发人力达数百万之多,征调物资更是难以计数,结果却是大量士兵、壮丁枉死,大量财富“打了水漂”,给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大量群众的生活因此陷入困顿。

尤其是山东、河北地区,遭到的破坏更为严重。“天下死于役而家伤于财”,加上水旱灾荒,导致民不聊生,引发了隋末民变,农民起义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可见,为了攻打高句丽,社会民生受到了多大的侵害,不少民众家破人亡,只能落草为寇,做起土匪、强盗的勾当。

历史上的隋炀帝,三次讨伐高句丽,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再次,征讨高句丽,给了既得利益集团可乘之机。

隋炀帝改革,招致利益集团一直对他不满,寻找机会进行反扑。

征讨高句丽,弄得山东地区和河北地区民怨沸腾,引发了局部农民起义,这样难得的机会,早有不满的贵族集团当然不会错过。

第一个起兵反叛的贵族是礼部尚书杨玄感。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春天,第二次东征高丽,命杨玄感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督运粮草。

当时,山东地区、河北地区已发生了局部农民起义。杨玄感于是与武贲郎将王仲伯、赵怀义等谋议,起兵谋反。

历史上的隋炀帝,三次讨伐高句丽,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杨玄感起兵后,对隋统治集团造成了大分裂。对于局部农民起义,隋炀帝不以为虑,深知不足为患。

但当他听到杨玄感起兵的消息后,立刻大惊失色,因为杨玄感是关陇贵族集团的重要代表。

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贵族集团成员各怀鬼胎,要么直接起兵,要么利用农民起义,让隋朝分崩离析、土崩瓦解。

隋朝的国势急转直下,从繁盛迅速转向衰败,他的改革也在一着不慎中,功败垂成。

历史上的隋炀帝,三次讨伐高句丽,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最后,隋炀帝背井离乡,被逼自缢。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三月,他眼看无力回天,极度挫败之中,只好下令修建丹阳宫(今南京),准备暂时偏安东南,再作打算。

可他带领的禁卫军绝大多数是关中卫士,背井离乡多年,而且十分不习惯南方生活,都盼望早日北还。

在北还无望的情况下,他身边的人相互勾结勾结,推举宇文化及为首发动兵变,逼迫50岁的隋炀帝自缢,就此一命呜呼。

隋炀帝,怎么也算是一代枭雄,死后却无处容身,仅由萧皇后拆床板做了一个小棺材,偷偷葬在江都宫的流珠堂下。

后来,江南人士感念他以往的善待之举,集资给他补办了个还算像样的葬礼。

历史上的隋炀帝,三次讨伐高句丽,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结语

在中国的帝王中,他绝不是最坏的,从他当时的背景看,他并不比其他皇帝更加暴虐。

比如,民间传说将隋炀帝描绘成以各种异想天开的方式沉迷于声色,荒淫无度。

实际上,他在这一点上,比绝大多数帝王做得都要好,他的嫔妃并不是特别多,而且他的正妻萧皇后从未遭到冷落,始终被尊重,后宫一直安宁有序。

再比如,在中国社会转化的历史关头,宇文泰、宇文邕、杨坚、杨广、李世民、武则天都做出了伟大的、历史性的贡献。

其中,在政治改革中走得最远的是隋炀帝和武则天。可后面这两位在历史上却是脏水被泼得最多的。

历史上的隋炀帝,三次讨伐高句丽,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世界就这么残酷,历史就这么任性。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如果把握不好尺度,就会比白痴皇帝更臭名昭著。

后人其实应该客观的去看待这个事情,但是我想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铁律,纣王帝辛,始皇嬴政,不都是一样吗?

我们有资格去修改历史的权利吗? 只是要心中有杆秤,我们没办法改变太多,留待后人解决吧。可叹隋炀帝:罪或在当代,功泽被千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