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认为如果鲁迅写武侠小说,不会比金庸差,对此你有何看法?

毛二82


我很喜欢鲁迅的作品,也敬佩先生之为人。就像朱自清后来专攻散文,鲁迅把主要精力用在写杂文上,也是有原因的:一、鲁迅思想深刻,行文流畅,语言凝练,写杂文得心应手;二、鲁迅关心时局,经常抨击时政,与人论战,杂文是最有力的武器;三、鲁迅从不无病呻吟,他的所有诗文都是意有所指。别急,我没有跑题,全能型的作家不少,但每个作家都有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也都有不拿手的短板。鲁迅的作品从来不是为娱乐而生的,武侠小说是什么?纯粹的娱乐作品。在那样的年代,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知识分子,鲁迅会去写武侠作品?

鲁迅确实写过《铸剑》那样的小说,但属于故事新编,你在阅读时不会期望曲折的情节、动人的情仇,不能武断地将其归为武侠作品类。鲁迅的性格和文风不适合创作长篇文学作品,更不适合武侠那样的通俗文学。鲁迅一生酝酿过几部长篇小说,但由于各种原因都没能写成。鲁迅即使写成了长篇,也应该是《死魂灵》那样的作品,而非武侠小说。术业有专攻,鲁迅就是鲁迅,金庸就是金庸,金庸写不出鲁迅那样的文章,鲁迅也写不出金庸那样的作品。文学是很个性化的东西,有人写起来洋洋洒洒,有人就喜欢深刻严谨,金庸属于前者,鲁迅属于后者。


上头派掌门


第一、鲁迅先生是写短篇小说的。而武侠迷都公认,金庸擅长长篇,在短篇上的水平差一些。所以两人不好直接比较。

第二、就凭《铸剑》这一篇,鲁迅先生如果写武侠,绝对是一代名家。而且从《故事新编》体现出的想象力来看,估计他写武侠不会走传统流派,八成是自成一家别开生面。

第三、刨去武侠这种“专业内的技术”不论,只泛泛而论“文笔”,鲁迅吊打有史以来一切武侠作家。对,金庸也不行,把金庸和古龙绑一块估计都不行。

倒是老舍可以和他相提并论……

第四、引《故事新编》里《奔月》的一段,来证明鲁迅的文笔:

女辛用手一指,他跟着看去时,只见那边是一轮雪白的圆月,挂在空中,其中还隐约现出楼台,树木;当他还是孩子时候祖母讲给他听的月宫中的美景,他依稀记得起来了。他对着浮游在碧海里似的月亮,觉得自己的身子非常沉重。  
他忽然愤怒了。从愤怒里又发了杀机,圆睁着眼睛,大声向使女们叱咤道——  
“拿我的射日弓来!和三枝箭!”  
女乙和女庚从堂屋中央取下那强大的弓,拂去尘埃,并三枝长箭都交在他手里。  
他一手拈弓,一手捏着三枝箭,都搭上去,拉了一个满弓,正对着月亮。身子是岩石一般挺立着,眼光直射,闪闪如岩下电⑿,须发开张飘动,像黑色火,这一瞬息,使人仿佛想见他当年射日的雄姿。  
飕的一声,——只一声,已经连发了三枝箭,刚发便搭,一搭又发,眼睛不及看清那手法,耳朵也不及分别那声音。本来对面是虽然受了三枝箭,应该都聚在一处的,因为箭箭相衔,不差丝发。但他为必中起见,这时却将手微微一动,使箭到时分成三点,有三个伤。  

使女们发一声喊,大家都看见月亮只一抖,以为要掉下来了,——但却还是安然地悬着,发出和悦的更大的光辉,似乎毫无伤损。  
“呔!”羿仰天大喝一声,看了片刻;然而月亮不理他。他前进三步,月亮便退了三步;他退三步,月亮却又照数前进了。  
他们都默着,各人看各人的脸。

“暮年”英雄尚存的凛凛神威,和末路悲凉,如在眼前。

第五、扯句题外话。

写过武侠小说的作家里,最大牌的应该是老舍,他写过一篇《断魂枪》。

我认为那一篇是最好的短篇武侠。


北门猿


另类君开始答题^_^


鲁迅的《故事新编》绝对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丰碑和奇葩。许多人从《故事新编》中看出玄幻文、奇幻文、穿越文甚至还有无厘头风格,有附会者将这一发现标新立异,说此乃无厘头之祖,玄幻文翘楚等学术论调,其实以上这些牵强附会和鲁迅有个毛线关系!

我们知道,迅哥儿是个金刚怒目式的型男硬汉,让他写武侠没毛病,但是我们知道,鲁迅从没有写过一个长篇。按他的本意,是想写一部长篇小说的,但出于种种原因,鲁迅毕其一生都没有创作出一部长篇小说,这也是被人诟病“无资格成当代文豪”的论证之一。

但事实上,鲁迅的杂文真的是无出其右,空前绝后。然而现在某些话事人却以种种奇葩理由将迅哥儿赶出课本,殊为可恨!

现在切题。

让鲁迅创作武侠小说其实有点勉为其难。首先前文说过,鲁迅不能创作长篇小说,通常武侠小说都是鸿篇巨制,例如射雕系列,场面之恢弘,人物结构之繁复,绝非中短篇小说的工程量所能完成,仅只是篇幅所限,鲁迅就做不到。

不过非要“如果”的话,另类君认为鲁迅创作武侠小说一定会比金庸的更牛逼。原因如下:

①、思想境界。鲁迅在反帝反封领域一向是急先锋,他有留学背景,又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在撰写武侠小说时,有别于金庸“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固有藩篱,鲁迅会以更开拓的视野,更开放的胸襟构思人物,或者在处理江湖门派之争时,将当时文坛各种丑恶现象附加其上,亦为奇观异景;

②、文笔雄浑。鲁迅之文笔与同时期其他文学家相较,根本无人能比。林语堂的文笔算是很不错的,但清丽有余,遒劲不足,其他如胡适、沈从文、周作人等在散文上有成就感,但在小说创作上都远远不及鲁迅文笔之雄浑厚重,至于鸳鸯蝴蝶派,那更是不值一提。

就金庸和鲁迅文笔相比较,《笑傲江湖》算是很好的很具代表性的巨著,但和鲁迅《铸剑》相比,还是差了不只是一星半点。

以迅哥儿的如椽巨笔创作武侠小说,仅从文笔这一项,就超出金庸许多倍;

③、构思奇绝。鲁迅某些名篇之构思,绝非金庸“小说家言”所能比拟。例如《治水》篇中“一个勇敢的年轻官员激愤地说道‘这是蚩尤的法子’!”,《风波》中的赵七爷“你可知道,这回保驾的是张大帅。张大帅就是燕人张翼德的后代,他一支丈八蛇矛,就有万夫不当之勇,谁能抵挡他,他两手同时捏起空拳,仿佛握着无形的蛇矛模样,向八一嫂抢进几步道,‘你能抵挡他么’!”还有《铸剑》中的宴之敖者,无论是名字、对白还是构思都奇妙卓绝,这个是金庸没法比的。

当然,金庸先生已然作古。他创作的十五部武侠小说,个个都是经典之作,在当今文坛是无可取代的鸿篇巨制,金庸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无可取代。

最后总结如下:

鲁迅不可能写武侠小说,也写不出武侠小说,但如果能写而且写成的话,他会比金庸写得更好。

本题目中涉及金庸与鲁迅在武侠小说创作中的比较,作者是外行议论内行,诸君一笑置之可也……


另类文史


那是一定的。

鲁迅其实是今天网文和周星驰无厘头的鼻祖。

鲁迅晚年的小说集《故事新编》,一派恶搞,一派无厘头,什么后羿称妻子嫦娥为“太太” ,什么古人满口英格里希,什么大禹治水的时候人民吃的是“滑溜翡翠汤”……

《故事新编》不仅无厘头,还奇幻玄幻,什么砍了自己的头跪着献给高人请高人替自己父亲报仇,什么两颗头在油锅里作战……

当然,网文和周星驰都与鲁迅没有直接的师承关系。

同时,鲁迅如果写武侠小说,其内核与金庸完全不同,鲁迅是五四运动歪果仁全对,极端自我,金庸是传统文化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鲁迅才华更横溢,可金庸更深厚更高尚!

鲁迅什么都恶搞,周星驰有所不恶搞。





大悔忆智冰


答:鲁迅先生写武侠小说?嘿,也真敢想。

鲁迅先生笔力之鹫劲、感染力之深沉、描绘事态之惟妙惟肖,可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领袖群伦。

闻一多先生曾心悦诚服地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可以与鲁迅相比的,只有唐代的一个韩愈。他们两人性格相同,文章写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也是相同的,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没有第二个和他比拟的了。”

中国人向来重视文章,有“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之语。

但在很多时候,这所谓的“文章”,并非偏向于文学的文章,而是不厌其烦地阐述儒家思想、治国思想那一套哲学、理论一类的文章,甚至是用以科考晋身的八股文章。

别说武侠小说,就正统的经典小说而言,长期以来,在社会上的地位很低,被认为是“杂览”、“余言”、“琐语”一类。

很多人不知道,鲁迅先生正是中国第一个正儿八经把小说当成负有文学使命的文学体裁来研究的人。

一部《中国小说史略》,就足以充分显示他的研究态度和研究功力。

另外,他还辑录整理了《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和《古小说钩沈)等古代小说。

晚年还别出心裁地写了《故事新编》。

鲁迅说了:“因为当时一般士大夫,虽然都讲理学,鄙视小说,而一般人民,是仍要娱乐的;平民的小说之起来,正是无足怪讶的事。”“在中国,小说是向来不算文学的。在轻视的眼光下,自从十八世纪末的《红楼梦》以后,实在也没有产生什么较伟大的作品。小说家的侵入文坛,仅是开始‘文学革命’运动,即九一七年以来的事。”

就在这种极不重视小说的社会背景下,鲁迅率先在北京大学等高校讲授中国小说史课程,首次建立起中国小说史的学科体系。

鲁迅的小说观很明确,他认为客观真实是文学艺术的源泉,不但要求反映客观生活的真实,而且要求正视生活的真实——即只有不加任何涂饰地忠实地表现社会生活的真实的作品,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另外,鲁迅认为文学必须肩负有召唤民智的责任,他自己从事文艺的目的,就是启蒙大众,从“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从这两点上说,鲁迅不可能去创作武侠小说这种纯属娱乐、用以消磨时光的“成年人的童话”。

现在我们看鲁迅的《故事新编》,写补天、写奔月、写治水、写采薇、写铸剑,写得天花乱坠、光怪陆离,但骨子里依旧藏着浓郁的现实感,乃是以谐写庄,以荒诞写悲凉。

所以说,使命感和责任感让鲁迅无法游戏笔墨。

再看看金庸的武侠小说,写的都恍若另一个时空、另一个宇宙,以情节取胜,以故事为王,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兴之所至,神游八极……这种洒脱和天马行空式的想象也是鲁迅不足以具备的。

所以,就算鲁迅的文学功底再深厚,但可以想象,他真创作有武侠小说,那也是沉重的、缺乏变化的,无法让人象阅读金庸作品那样拥有一个愉悦的过程。

也就是说,在创作武侠小说一项上,金庸依然是最棒的,至少目前为止是这样。

最后顺带提一下,我们敬爱的总理在少年时代就曾写有武侠小说《巾帼英雄》,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搜来看看,很不错的文笔。


覃仕勇说史


对于这种说法,我认为只是一种玩笑,不敢苟同。

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文风不一样,写出来的作品也不一样。

有些人擅长写诗歌,有些人擅长写小说。发挥自己的擅长,才能够做出成就。

鲁迅是文学大家,有其独特的风格。你让鲁迅写武侠小说,这不是在开玩笑吧?



虽然鲁迅是著名的文学家,但是对于武侠小说这种通俗的小说,他不一定能够写得好,也许还没有你写得好呢。更别说比武侠小说的鼻祖金庸先生了。

如果你用这个问题当面问鲁迅,鲁迅一定会用《狂人日记》的手法骂你个狗血喷头的。

不要说文风不同的作家相比,就是同是写小说的作家向比,如果你让曹雪芹写《西游记》,让吴承恩写《红楼梦》,也许天下就没有《红楼梦》,也没有《西游记》了,再没有这两种经典了。也许会出现不伦不类的《红楼西游梦记》。

这不是在说梦话吧?


法重情深


那两个的都比较喜欢,特别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得活灵活现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各个人物角色。也许是中国5000年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都是那么实际。事实求是敢问世间有几个敢这么实事求是,认真活着敢承认这些问题的人。也许我跟你一样,从小读过鲁迅先生的文章,所以可能有他的思想在里面,比如现在很讨厌别人对我阿谀奉承,人家天天说好的,我感到不自在,觉得那个人有什么事要找我,我办事或者借钱或者是给我挖坑,真的浑身不自在。反而是人家实事求是说我的问题的时候,我也不觉得生气反而轻松自在多了。自杀人家不会给你挖坑,让你往里面套。或者至少没有事求你。自己就是安全的。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都很精彩,从小就喜欢看武打片,武侠小说,特别是金庸先生的神雕侠侣。因为金庸的小说都是以天下众生为大根据历史。侠之大者也有大侠的风范。把侠义看的比亲情还要重要。能大义灭亲的都是侠之大者。更加体现了道家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侠义之风。把我心目中的大侠描写的栩栩如生。古龙的小说都是个人的侠义。都是一些围绕三角恋四角恋。要么就是那种不好的之风,把亲情看得比侠义还要重。把中国的封建思想发挥的淋漓尽致。哪怕是自己的亲人做再多的坏事,本来自己就有侠义之风,天天满嘴仁义道德。满嘴行侠仗义。做坏事的是自己的亲人还要包庇不下手。反而不是自己的亲人除着痛快什么人呢?完全就是把儒家思想发挥的淋漓尽致。所以还是喜欢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道家之风,古龙的武侠剧或者小说都是儒家之风。


一帘幽梦99512


金庸先生将中国的武侠小说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认为金庸的武侠小说就是整个中国文学的高度。

北大有个教授叫孔庆东,他对金庸的武侠小说推崇备至,甚至将金庸的小说拔到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高度。

作为一个知名学府的知名教授,这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行为。

金庸的武侠小说好看,文字漂亮,情节起伏跌宕,结构庞杂却又杂而不乱。

但是,囿于武侠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武侠小说无法对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生存环境、心理活动等做深入的描写和思考。

一言以蔽之,武侠小说所能承载的东西实在是有限。

鲁迅就不提了。

因为,鲁迅与金庸无法相提并论。


龙王荡


我是无名小辈,却非常敬重鲁迅先生的风格和欣赏他的作品,请允许我评两句,尽管我没有资格。鲁迅先生的作品是以现实为题才,笔锋犀利,直言不讳,落地有声。特别他的那句,横眉冷对千夫子,府首甘为儒子牛。我特喜欢,或许,当年读书的我把这句话刻进了骨子里去,所以,才有今天的傲气,真可谓对了那句,宁可府就,切勿高攀,酝酿了我的性格,不懂得屈就和攀炎付势。而金庸先生的武打小说多以思想刻意雕作而成。在历史的长河里,究竞是谁的作品能推动社会的进步。我也期侍更多网友的评论和见解。


蟆怪55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