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現在陝西電視臺的秦腔專題節目《秦之聲》現在辦的怎麼樣?

萌萌小笑笑


  • 相信大部分秦腔資深戲迷都有這樣的經歷,每逢週末晚飯後全家老少坐在電視機前,全神貫注的觀看陝西衛視播出的《秦之聲》欄目,或交頭接耳,或品頭論足,或小聲哼唱,其樂融融,是秦腔戲迷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 《秦之聲》是一檔專注於秦腔的老牌欄目,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衛星電視開始普及的時候,《秦之聲》藉助於衛星電視傳播途徑的廣泛,迅速的傳播到西北地區的各個角落和全國各地喜愛秦腔的戲迷的心田。
  • 當時的《秦之聲》以“戲迷大叫板”板塊最為受大家的歡迎,也為西北地區廣大的戲迷提供了展現自我的舞臺,此平臺的搭建也推出了很多深受大家喜歡的秦腔票友,像大家耳熟能詳的商芳會、孟兆明、楊紅梅、孟金平等等,時至今日依然被大家津津樂道。而“少兒戲迷大叫板”當中的佼佼者今天有很大一部分已經開啟了秦腔的專業道路,如雷格格、南看等等。可以說,在秦腔最為低迷的時期,《秦之聲》欄目為秦腔的傳播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火種,為秦腔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 本世紀開始,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電視行業受到了極大的衝擊,而做為老牌秦腔專業節目《秦之聲》也在不斷的嘗試和改變,但始終難繼輝煌。以至於直接被移出陝西衛視的節目序列,因此上迅速的在戲迷當中的影響力下降,後幾經周折,最終定檔到陝西五套文娛頻道。
  • 雖然說《秦之聲》這檔欄目依然如故的在播出,但其影響力和權威性以大不如前,除了陝西本地觀眾能夠第一時間看到外,其他地域的秦腔戲迷無法觀看,這也直接造成了其收視率和行業影響力的直線下降。


  • 在此期間,《秦之聲》欄目最有影響力的就是舉辦了陝西戲曲“文華獎”大賽。除此之外,開始了像無頭蒼蠅的改革,但收效甚微,不但沒有提高其知名度,反而其不倫不類的節目安排,無頭無尾的剪輯,評委的隨意而為,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改變,讓人摸不著頭腦,在也沒有呈現像“戲迷大叫板”那樣深入人心的金牌欄目。


這幾年的《秦之聲》非常能折騰,搞了一大批不知所云的節目,如“秦豫戲迷擂臺賽”、“山陝眉戶擂臺賽”、“陝甘戲迷爭霸賽”、“名師高徒”、“秦聲飛揚”、“戲迷一家親”等等,凡事能想到的都一一嘗試,把本就不富裕的播出時間切割的支離破碎,眉毛鬍子一把抓,就是沒有聚集,搞得觀眾也是暈頭轉向,一腦子的漿糊。


秦腔鬚生


水平越來越差了,比起河南臺的梨園春更是差十萬八千里。現在啥人啥水平都能在電視臺亮相。照此下去要不了幾年,就會徹底沒有觀眾。


qiuyuechunf


《秦之聲》也有過曾經的輝煌,今後要怎樣發展以體現其強大的生命力?就得集思廣益,周密策劃。先由名導,名星,編劇,戲迷代表們吵出個有共識性的方案,使其如何以秦腔為中心,以秦腔的核心價值為根本,以受眾的主流民意為對象,以《梨園春》為參照,策劃出一檔有質量,有水平,有吸引力,有青少年觀眾的欄目來。這樣的策劃既好操作,也會有好效果的。

我愛秦腔,但不懂秦腔。此回答純屬白答。謝謝!


景新31


秦腔是根植於西北五省的戲曲文化藝術。它的豪放髙亢激越蒼涼的原始聲腔,最適宜人們對喜怒哀樂情感的釋放。一旦在音樂欣賞方面接受了秦腔藝術,那你是終身難捨的,喜悅或困頓中,會增強希望和力量。《秦之聲》欄目辦的很好,對秦腔藝術的傳承和提升藝術形式的水準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只是在內容上偏窄,希普及一些聲腔板式方面的專業知識供愛好者觀摩。


張冀


對於秦之聲,許多年來既愛又恨,中央戲曲頻道從來就不播秦腔,陝西衛視定位不準確,每天播些爛電視劇,除了一點新聞跟陝西有多大關係,也不重視老祖宗留下的一點資源,一邊喊振興秦腔,一邊壓制秦腔,禍根就在陝西衛視,我們不要求你每天播秦腔,一星期一次就行了,宣傳秦腔陝西衛視是最好的平臺,目前節目時間短,廣告多,播出時間安排不好,故意不想讓大家看。建議把節目時間加長兩小時以上,每週播出有水平大戲,播出時間安排在週六或週日的晚上或是中午一點左右。其餘時間大家都忙沒有時間看。


手機用戶75089714158


秦腔要壯大,就應該多學習京劇的傳統模式,不要隨意亂改她古有的程式,先原汁原味的繼承下來,多挖掘和繼承傳統的,少在創新上做一些花裡胡哨吸引眼球的事情。對縣級以上院團要下達任務,每年都要排演2-4本的看家戲,並要組織到省會來巡演,並給予物質獎勵。對精品和突出演員要給予院團和個人特別獎勵。對專業註冊演員走穴的問題要敢於懲處,秦腔一二級演員和梅花獎演員的走穴現象特別突出,浮躁,商業化,追求利益最大化已成這些演員的最終目的。文華繁榮,政府要大力扶持才是。


竇永祥拓荒龍


做為一名甘肅人關注陝西衛視惟一的欄目就是秦之聲,但這已是曾經。記得最早有兩檔節目,週一晚的秦之聲,週日下午長安大戲園,主持人好象是冉宗瑜,欄目時間也長,全家人期期不落看的過癮。後來隨著一再改版覺得越來越不吸引人了,節目喪失了自己的特色而去模仿象河南《梨園春》等變得不倫不類了。現在我都不曉得陝西衛視再有沒有秦腔欄目了,也從不看陝西衛視。


白髮三千丈59553211


秦腔還是老古的好,把秦腔改的像歌一樣就失去了傳統的風格,秦腔只是我們西北人的戲劇,全國這麼大各地都有自己的戲劇,河南好幾種戲劇,到現在還是原質原味代代相傳,我們的秦腔不需要在全國推廣,因為中國人說話都是各有不同,要欣賞秦腔就很難,尤其南方人說話就像鳥叫一樣,欣賞不了不要緊有的還辱罵。從西北人的角度來說再不要改了維持原味更好。向老一輩的秦腔藝術家的名段,聽了就是過癮。


成紀人


Qin opera should strive to occupy the Beijing stage. how did Beijing opera become a national opera, you know?


天命之年114


用“每況愈下”來形容應該比較恰當。現在的秦之聲,是專業演員不上場,不唱戲的“專家”當評委,業餘人員佔領舞臺,廣告代言人變身節目主持人,懂戲的觀眾都去看自樂班演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