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宰相胡惟庸之死看明初的皇权与相权之争

明朝初年皇帝权力的强化,是以丞相胡惟庸一案为开端的,丞相胡惟庸之死,不过是明朝初期皇权与相权的争斗罢了。宰相胡惟庸死后,明太祖朱元璋便废除了丞相制度。

从宰相胡惟庸之死看明初的皇权与相权之争

明太祖朱元璋塑像

明朝初期为何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愈演愈烈

朱元璋是一个颇具作为的皇帝,考虑到唐宋两朝臣子结党营私危害到皇权,分散了统治力量,甚至导致王朝崩溃,腐败的历史教训,急迫的想把各种权力都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坚决无情的铲除任何不利于皇权的因素。跟随朱元璋反元的部下在朱元璋取得天下之前,大部分都可以和他齐心同力。

朱元璋成为九五之尊之后,功臣们成了公侯将相,拥有了大量的土地,奴仆,钱财,久而久之,他们当中有的不再愿意忠于朱元璋了,反而恃宠而骄,做了许多违法的事,不仅如此,他们的家人、部下也倚仗权势欺压百姓,这些行为都不可避免的危害到了明王朝的利益。

比如,洪武七年,淮安侯华云龙“私据元相脱脱第宅,僭用元宫器物”,结果被朱元璋罢官。洪武八年,被分封在山西的晋王的辅相曹兴“多不循规”,谢成也“

擅夺民利”江夏侯周德兴“营第宅逾制”等等。

从宰相胡惟庸之死看明初的皇权与相权之争

胡惟庸画像

比起这些,朱元璋更害怕的是臣下结党营私,图谋造反,因此他不断加强对臣子的监视和控制。早在元朝至正年二十二年,朱元璋的部下邵荣和赵继祖因长年在外征战,而朱元璋又不让他们和家人团聚,于是两人密谋杀害朱元璋,事情败露以后,二人皆被逮捕,邵荣当着朱元璋的面和赵继祖说“若早为之,不见今日”。而后不久,朱元璋的旧将谢再兴发生了投降张士诚的事情,这接二连三的出事,令朱元璋很是恐惧,从而产生了对将领们猜疑的心理,为以后胡惟庸一案埋下了一颗种子。

谢再兴的叛变和邵荣案以后,朱元璋为了维持自己的专制统治, 不 仅依 靠检 校 侦 察 臣 下 的 言 行 举动, 有 时 甚 至 亲 自 出 马“ 私访”, 并 且在《 大 明 律 》 中也增设奸党条, 严厉禁止臣下结党和内外官员交结。吏律职制条规定: “ 若在朝官员, 交 结盟党紊乱朝政者,皆斩,妻女为奴,财产入官。”“内外相互勾结者,皆斩,妻子流二千里安置。

可见,朱元璋为了防止臣下揽权专制,结党营私,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不过他这样做也是为了避免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之争,造成统治力量的分散。

从宰相胡惟庸之死看明初的皇权与相权之争

此后,朱元璋对臣子的防止和监视越来越严密,和臣子的裂痕日益拉大,矛盾愈来愈深,最后导致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集中表现为相权和皇权的冲突。

朱元璋为限制相权所做的措施

明朝建国初期沿袭元朝旧制,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统率文武百官,总理大小事务,并与都督府同典兵籍,宰相的权势大到几乎可以与皇帝相抗衡的地步。朱元璋感到相权的存在是对皇权专制的极大的威胁。于是他采取了多种手段来限制丞相的专权。

朱元璋在洪武十年的六月下令:“群臣至今,大小政事,皆启皇太子处分,然后奏闻。”

七月,建立了通政司,设有通政使一人,左右通政各一人。职掌“出纳帝命,通达下情,关防诸司出入公文。”凡内外大臣的章奏,必须经由通政司转达皇帝,皇帝批示后的旨意,再由通政司抄写给有关部门和官员,从而剥夺了丞相可以阅览奏章的资格。在洪武十一年,朱元璋又下令“禁六部奏事不得关白中书省”,进一步取消了丞相指挥六部的权力。

也就是说,在胡惟庸一案发生之前,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就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废除丞相也是势在必行的了。

从宰相胡惟庸之死看明初的皇权与相权之争

朱元璋与胡惟庸的斗争结果示意图

废丞相,皇权相权合二为一

胡惟庸任宰相长达六年之久,而明朝初期宰相的存在也只不过是十二年,胡惟庸任相期间权势最大,令朱元璋感到大权旁落,加上被朱元璋谴责的功臣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都和胡惟庸来往密切,军事人才和政治首脑联系在一起,这不得不让朱元璋提防,于是,朱元璋下定决心除去胡惟庸。

胡惟庸任相期间,“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一切都按照他的喜恶做事,专横跋扈,多行不法之事。

如北平布政使薛祥,“治行第一,为胡惟庸所恶,”于是乎,胡惟庸就把“营建扰民”的罪名安在薛祥的头上,最后薛祥被贬为嘉兴知府,直到胡惟庸死后,他才被召为工部尚书。洪武八年刘伯温死后,胡惟庸愈发的肆无忌惮,加紧搜罗党羽,并且以裙带关系来拉拢当时的太师李善长,形成了一个足以威胁到皇帝的政治集团。此后,胡惟庸的权力愈来愈大,甚至还滋生了“谋反”的心思。

从宰相胡惟庸之死看明初的皇权与相权之争

废除丞相制和中书省制度后,明朝的大概行政机构(未把锦衣卫写进去)

胡惟庸的谋反事件败露之后,与胡惟庸有关的一大批人被朱元璋诛杀,像陈宁,李善长,涂节这些人,朱元璋可是本着“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原则诛杀掉胡惟庸这些“党羽”,由此可见,朱元璋对胡惟庸所拥有的权力是多么的忌惮。

朱元璋诛杀掉胡惟庸后,不想再次出现相权威胁到皇权的局面,于是下令废除中书省丞相制度,开始对中央机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此加强他的皇权专制统治。朱元璋实施的主要措施有废除中书省,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督察院、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将军权和政权都分为若干部分,由各个系统不同的机构分别执掌,于是一切大权皆由皇帝掌握。

从宰相胡惟庸之死看明初的皇权与相权之争

“戏说”朱元璋的心里话

从中书省综掌政权变为皇帝亲自管理庶政,皇权相权合二为一,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已有1000多年的丞相制度宣告结束,朱元璋成为中国历史上权力最大的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