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百里加急“哄厨子”?官场要留意身边的小人物

洪武三年,朱元璋建国以来,第一次大封诸王,将他的十个孩子一起封王,其中最小的才几个月,还是襁褓中的婴儿。

朱元璋为何百里加急“哄厨子”?官场要留意身边的小人物

朱元璋为何百里加急“哄厨子”?官场要留意身边的小人物

封王的八年之后,也就是洪武十一年,朱元璋把那些已经长成大小伙子的孩子们打发到他们的封地,就这样,朱元璋的这些孩子,在文武官员和大批军马的护卫下上路了……

儿子们去各自的封地,朱元璋自然是舍不得,洒泪而别。一天,朱元璋接到密报,说秦王朱樉在到西安就藩的路上,因为一点小事情,惩罚了自己身边的厨子。

朱元璋为何百里加急“哄厨子”?官场要留意身边的小人物

本来很小的一件事,却让朱元璋感到十分恐惧,急忙铺纸提笔,亲自写了一份敕谕,派人急送到秦王处,向他这位次子指出侮辱“造膳者”的危险性。

可能所有人都感到很奇怪,堂堂一个王爷,会怕一个厨子么,打了便打了,还能造反?但朱元璋可不这么想,他说:“膳,立命也,非操膳其事者不得其精”。

一个人的日常起居,不过是吃穿住行,而吃是在首位。他对秦王说:小子你给我听好了,你的吃食,掌于厨子之手,你不把厨子当人,“将操膳者视以寻常,是不可也”。

朱元璋为何百里加急“哄厨子”?官场要留意身边的小人物

朱元璋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担心,虽然厨子是小人物,但你把他打狠了,他豁出去,在你食物中下毒,你小命可就没了。即使这样的分析有些龌龊和偏执,但也不无道理。

此事过后,又一藩王在就藩的路上与厨子有了矛盾——晋王朱棡(朱元璋第三子),在去封国太原的路上,也笞辱了膳夫。

朱元璋得到消息之后,心里火急火燎,孩子们怎么都和厨子过不去呢?他立刻派人,以八百里加急的快马,星夜传谕晋王(“驰谕”),让他一定要优待厨子。

朱元璋为何百里加急“哄厨子”?官场要留意身边的小人物

在给晋王的教训里,朱元璋拿自己举例说:“老父我率领群雄平定祸乱,对人从未姑息过。唯独厨子徐兴祖,事我二十三年,我从未折辱过他。”

朱元璋作为大明王朝的始皇帝,阅人无数,杀人也无数,但为什么唯独对一个厨子如此高看呢?难道一介“膳夫”,比被他杀掉的那些亲戚朋友和朝中重臣还要重要吗?

朱元璋为何百里加急“哄厨子”?官场要留意身边的小人物

在朱元璋给晋王的信中,我们找到了答案:“怨不在大,小子识之”。

古话说:君子远庖厨,这是为什么呢?“君子因甚却远庖厨?正是要将杀机不触于目,不闻于耳,涵养这方寸不忍的心。”

这似乎符合孟子所说“闻其声不忍食其肉”的原意,然而朱元璋让儿子们小心庖厨,敬重厨子,与牛羊无关,在他眼里,厨子就是潜伏在身边的忍者和杀手,一定要收买他,他的“不忍”,实际上是不忍心自己的孩子被厨子所毒害罢了。

朱元璋为何百里加急“哄厨子”?官场要留意身边的小人物

这则故事给我们传递出,做事不仅要看官面儿上的大人物,更要注意潜伏在身边的小人物,因为这些小人物往往在暗处观察你,手里握着你的弱点!

好文推荐

“严氏父子”狼狈为奸:原来几千年来官场的“圈子”文化都是这个下场!

公务员不存在“辞职下海潮”! | 公务员周报

一图带你看懂十九大报告!

宰相“代言人”胡惟庸:揭秘废除宰相制度背后的官场道理

政治家张居正“勾结”太监:官场那些实用权术,你真的知道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