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中國歷史上還有哪一句話能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相媲美?

mingri2


應該是唐太宗的“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表達的是一種國家尊嚴。而唐太宗這種愛之如一,則體現的是一個帝國的自信與包容。

大唐的疆域廣大,在打敗了突厥後,西部抵達蔥嶺,東邊深入朝鮮半島。絲綢之路再度打開,東西方文明重新得到了交流。他也不需要搞海禁,也不禁止外國人到中國來,也允許外國人傳教。這是大唐的自信,唐朝相信自己的帝國是一個可以包容各種文明的國度。在彼時的長安,擠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連飲食也十分國際化,各種胡餅都可以吃得到。

西域來的胡旋舞是當時娛樂場所熱門的舞蹈,人家也不禁什麼聖誕節,你要過什麼節就過什麼節。

長安城內,有道觀,有佛寺,有清真寺,有基督教 的大秦寺,有拜火教的祆祠,有麻尼教 的大雲光明寺……各種宗教信仰在這裡共存。

日本人雖然曾經與唐朝為敵,但當日本人派出使節團來學習時,唐朝依然熱情接納,把自己的文化毫不保留的傳給了日本,也不像現在美國一樣搞技術壁壘,動不動就禁止技術輸入輸出。

對外開放,對內才能自由。

唐朝的風氣開放,文人自由。想像一下杜甫寫的那些詩,什麼三吏三別,要是放到明朝,那得流放,放到清朝,就是文字獄。因為簡直就是影響社會和諧的存在。什麼“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這不是胡說八道,摸黑大唐公職人員?大唐的官吏會幹夜捉人的事情?誰發的帖子,給丫後臺刪除了。什麼“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不是公開誇大社會不公,破壞大唐的穩定?

還有白居易的《賣炭翁》,人家大內特使出來搞點特供,你就敢寫成詩諷刺?想不想活了。

更過分的是《長恨歌》,什麼“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什麼意思?已經搞到皇帝的頭上了。還有“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這是公開誹謗皇帝。還有”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這是造謠生事。

這種詩人竟然沒有被抓起來,還是官照做,酒照喝,舞照跳,真是奇了怪哉。

所以,唐朝,你值得穿越!


腦洞歷史觀


“朕統六國,天下歸一、築長城、鎮九州龍脈、衛我大秦、護我社稷。朕以始皇帝之名在此立誓,朕在,當守土開疆。掃平四夷,定我大秦之基。朕亡,亦將身化龍魂,佑我華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為證,天地共鑑,仙魔鬼神共聽之!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嬴政(霸氣側漏,但並不符合事實)

寡人以渺渺之身,興兵除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鹹服其辜,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秦始皇嬴政(這是真的)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漢高祖劉邦

務必使內外六夷不敢小視中國,亂臣賊子不敢窺測神器!——漢武帝劉徹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霍去病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陳湯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漢宣帝劉詢(定胡碑)

漢秉威信,總率萬國,日月所照,皆為臣妾。——班彪

寧叫吾負天下人,勿叫天下人負我。——曹操

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李世民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宋太祖趙匡胤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明太祖朱元璋

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崇禎帝朱由檢


妙齡老翁談歷史


方圓論壇觀點!

能媲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話可不少。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孕育了不知道多少文人墨客英雄梟雄之輩。比較有氣勢可以表現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血性節氣的口號也不少。下面我給大家簡單列舉幾個。

第一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致,皆為漢土。

這句話聽起來就氣勢滂沱,有一種藐視一切無所不能的霸氣形象。說這話的人也很符合這句話的氣質。這句話就出自東漢漢宣帝劉病已。他是漢武帝的曾孫。這句話就是在他征服匈奴,收服西域,平定西羌之後說出來的話。



第二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這句話出自明朝顧炎武,是明朝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史學家。顧炎武有感歷朝歷代經歷的國破家亡,又加上當時正處於滿清入關之際,才發出如此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口號。號召每個人為國家為民族獻身。直到現在這句話也被很多人奉為硅固。


第三 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

這句話出自李清照的《夏日絕句》全文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句話總要是誇讚一個人或一群人。活著就當人中的俊傑,死了也要當鬼中的英雄,表現了對一個人堅韌不拔,內心無比強大,從不屈服的讚揚。

第四 大丈夫生當如此,彼可取而代之

項羽年輕時與叔父項梁遇見秦始皇的巡遊車駕,路人紛紛低頭避讓,唯項羽抬頭,直視聖駕,叔父怕他鬧事,拉他低頭,同時對他說:“大丈夫生當如此(大丈夫活著就該這樣).”項羽說:“彼可取而代之也。




第五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該口號毛澤東主席之口。同時也是在全國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的著名演講。他為這次會議起草的宣言中指出:“當著我們舉行會議的時候,中國人民已經戰勝了自己的敵人,改變了中國的面貌,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五萬萬六千萬中國人現在是站立起來了,我們民族的前途是無限光明的。”從此,“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成為人們表達歷經艱難困苦的民族獲得新生的無比自豪自信、自強的話語。也表現出了近代我們為之奮鬥的一切終將成功的喜悅,也向世界宣佈,拿破崙口中的“睡獅”已經醒來了。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方圓論壇


“江山是我們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動我們一個手指頭也不行!”

“什麼都可以談,唯獨國家尊嚴和主權不可談”。

“對於戰爭罪犯,不管什麼時間,不管逃到那裡,都要將他繩之以法,交給人民審判他。”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頑固派打了第一槍,這一槍傷的很深,人民會記住他們,帳總是要算的!你打由的你,收就由不不得你了,直到打到人民解放,人民滿意為止!

“共產黨人,最不怕打壓,因為共產黨人的骨頭最硬。”

“我贊成這樣一句口號,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連續作戰,直到勝利”。

“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狼煙一九三一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能夠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話媲美。

而且最大的不同是,這句話不是任何人發出的豪言壯語,而是後世的人們對於二百年明朝氣節的總結與讚譽。

靖難之役後,朱棣在南京稱帝。但是當時明朝主要的外部威脅是地處北方的韃靼和瓦剌。而南京位於江南,北方的戰報需要大量的時間才能傳到南方,不便於永樂帝指揮戰鬥。1421年永樂皇帝將國都由南京遷到了北京。之後二百多年間,北京城成為了抵抗北方外敵的橋頭堡。姑有了“天子守國門”。



明朝的亡國之君崇禎皇帝,在李自成攻破北京時選擇煤山自刎。南明最後一位皇帝永厲皇帝被吳三桂絞殺在緬甸。明朝這麼多位皇帝中,除了被俘虜的英宗皇帝外,沒有一位投降之君。所以才被人們贊為“君王死社稷”。


這句話完全可以作為明朝的名片與氣節真符合“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不割地。”的態度。所以,無論遇到怎樣艱難的時節明朝唯一的選擇就是咬牙堅持。再苦再累也要合著血水往肚子裡吞。這可能也就是為什麼明朝的皇帝大多荒唐,可是明朝依舊讓許多人喜歡的原因吧。比之宋朝,兩者皆亡於異族之手。卻出現了大量投降的君主。從宋朝立國之初便一再簽訂議和條約,給予他國以歲貢。兩者之間形成了鮮明對比。比之宋朝的軟弱,明朝的皇帝更代表著漢民族的鋼鐵脊樑。


作為現代人,世界全球化趨勢加強。與外國人的接觸大大增加,國民中出現了大量的人認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或者是“哈美”“哈日”。這些人就是丟失了我們民族的氣節與脊樑。這麼說並非批判什麼,而是應該客觀理性對待我們與外國之間的差距,兼容幷蓄。可喜的是這樣的差距越來越小,我們民族的脊樑必將再次堅強。


歷史的拐點


歷史發燒友,某985高校本科生,歡迎各位朋友關注我,交流歷史知識,看清歷史真相。


除非經由記憶之路,人不能抵達縱深。——【德】漢娜•阿倫特

幾乎看了一遍所有回答,即便是凌晨一點的我久久不能入睡,內心裡百感交織,“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是我以前特喜歡的一句話,但是時過境遷,我更相信平凡人的不平凡因此忍住睡意寫一寫自己的感悟。

陳湯的“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確實令人振奮,國家強大,四夷皆服,想打誰就打誰,誰不為這樣的國家感到自豪,俺也是。可是這樣的國家會給老百姓帶來真正的幸福嗎?能讓老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老婆孩子熱炕頭嗎,我覺得難,很難。歷史上的豐功偉績是歷史學家描繪出來的,其背後是無數的家庭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多的是累累白骨啊。

國家真正的偉大不是一人的偉大,而是萬千人民對於國家自覺的貢獻,帶動整個中華民族向上的過程才叫偉大。中國歷史並不只有光榮與夢想,更有血汗與屈辱,讓我們一起走近中國的近代史,感受平凡的偉大。

一、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

戰火紛飛的年代,國家不幸,個人如何能夠保全。日本鬼子全面侵華,殺我同胞,掠我錢財,國仇家恨,自然不共戴天,國民軍事委員會為號召廣大青年參軍入伍寫出了這句標語,寸土不讓,中國的每一寸土地都撒滿了我中華兒男的鮮血。

二、成功雖無把握,成仁卻有決心

國與家,生與死,緊要關頭往往能考驗一個人的品格。是保護妻子兒女的小家,還是戎馬沙場保護千萬小家的國家?中國遠征軍200師598團中校團副黃景升不僅只有豪言壯語,更是以以實際行動做出了選擇。在赴緬甸作戰中死戰不退,壯烈殉國。他的生命,歸宿永遠與祖國同在!

三、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於盡!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軍事學校會用這樣的標語,這是杭州筧橋空軍學院。國民政府為了應對日本空軍力量威脅成立的空軍學校,雖然不如黃埔軍校出名,但卻更加壯烈。這個學校裡的年輕人,每次起飛都有可能會永遠的留在空中,不再安全降落,生死只在一念之間,其中空軍王牌飛行員高志航更是駕駛飛機在南京與日軍飛機相撞,他們在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捍衛祖國的領空,用獻血築成的校訓不應該偉大嗎?

小人物的義無反顧,散發出來的光也足夠照亮歷史。平凡的人幹出不平凡的事也叫偉大,同樣能和“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想媲美,即使不能留於青史,即使不為人所知。我想以此回答致敬那些曾經為我們當今幸福生活做出巨大貢獻的人,那些被遺忘的歷史。我們這個時代,雖然沒有偉人,但是有幸福的普通人。


大話說史


我說一個可能知道的人比較少的吧,明王朝鼎盛時期——永樂大帝執政時的宣言,鄭和碑碑文

鄭和是明代著名航海家,在第七次下西洋之前,在第七次下西洋前夕,其船隊正寄泊福建長樂港口以候風時,為祈求航海順利,他們在重修了長樂南山的天妃行宮、三峰塔寺並新建三清寶殿(既東南沿海人民的海神信仰——媽祖),並鐫嵌了《天妃靈應之記》碑(俗稱“鄭和碑”)放置於南山宮殿中。

這碑文有多霸氣呢?全文大家想看可以自己搜,我說幾句,“皇明混一海宇,超三代而軼漢唐,際天極地,罔不臣妾”(我皇明一統海內外,豐功偉績超越先秦三代,遠邁漢唐,天涯海角各個藩屬小國沒有不臣服的)。“皇上嘉其忠誠,命和等統率官校、旗軍數萬人,乘巨舶百餘艘,齎幣往賚之,所以宣德化而柔遠人也”(我大明王朝的天子對它們的恭順表示讚賞,令我鄭和帶領這由百艘鉅艦組成的龐大艦隊,大軍數萬人去賞賜他們一些禮物,同時宣揚我大明王朝的恩德教化,對遠方懷柔),及臨外邦,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蠻寇之侵掠者,剿滅之。(路上遇到不開眼的蠻夷國王,直接活捉他們吧;如果是遇上異國海盜侵略我們什麼的,直接大軍剿滅)。大明王朝國際影響力似乎是不及漢唐,但鼎盛時期的國威與霸氣,可以說是遠邁漢唐!


國史拾遺


這句話是出自當年西漢名將陳湯(很榮幸老鄉)、甘延壽

下面我就為大家總結一些歷史上聽了讓人熱血澎湃的句子 。

這是在誅殺殺匈奴郅之單于後說的陳湯給漢元帝上疏全句為:

“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意思是:“砍下敵人的頭顱掛在蠻夷居住的槀街,讓他們都知道,敢於冒犯強大漢人,即使再遠,我們也一定要把他們誅殺。

“雖千萬人,吾往矣”

這句話是孟子的名言之一,原文是:“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雖千萬人吾往矣”——《孟子·公孫丑上》


意思是縱然面對千萬人,我也勇往直前。何等氣魄,可以看出儒家從來不是教人軟弱之術!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這句話是東漢末年黃巾軍的口號。“蒼天”指漢王朝,漢代軍隊的衣服以蒼青色為主,“黃天”是指黃巾起義軍。在那個天威所至,皇權至上的年代,一句話藐視皇權,魄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之勢。

彼可取而代之。大丈夫生當如此。



這兩句大家都很熟悉了。”秦始皇南巡,軍隊,儀仗萬千,威風凜凜,路人紛紛低頭跪迎。唯有項羽抬頭,直視聖駕,項羽的叔父項梁怕他鬧事,拉他低頭,同這時候”項羽說:“彼可取而代之也。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實至名歸。後面一句是劉邦當時說的。

成則為王,敗則為寇


成功了的就是正義的,稱帝稱王;失敗了的就是邪惡的,被稱為寇賊。勝利即正義,一句話封建時代的本質暴露無遺。

此外還有:

壯食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出自岳飛的《滿江紅》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衝兒敢作聲。俱往矣,千古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縱使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這氣魄,不用說都知道是誰吧!



他日若逐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出自施耐庵《水滸傳》裡面宋江的反詩。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沒錯,食人魔黃巢無疑了。

路遙西北三千界,勢壓東南百萬州。 美景一時觀不盡,天緣有份再來遊。。 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這三句都出自乞僧帝王朱元璋。


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本人比較喜歡這一句)出自李清照

凡江河所照,日月所至,皆為漢土。最早出自漢宣帝定胡碑,真是狂的沒邊啊!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為家)。沒錯就是我們勇冠三軍的冠軍侯—霍去病大將軍是也!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這是宋太祖趙匡胤他老人家的話。


此外還有清朝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不用想就是始皇帝嬴政了。可惜不是萬世,而是二世而廢,三世而亡!

還有哪些你認為狂拽d炸天的句子和詩詞歡迎補充!

本文全憑記憶發貨,如有疏漏誤筆,煩請指點,斧正,再次感謝!


濟州府一戶侯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是對國土安全的最高宣誓和對敵人的最強威懾警示!

每次讀來,都蕩胸生豪氣,熱血盡沸然,給人以無法言喻的自豪感和王霸之氣,讓人不禁被漢武帝的豐功偉績和英明神武深深折服,可謂歎為觀止!

如果說,要找一句與此相媲美的話,實非易事,但縱古至今,我認為還是有一句話不遑多讓,頗有此句的八分威嚴和九分霸氣,如今聽來同樣會讓人感到熱情豪邁,那就是:

“中國,一點都不能少!”

這句話,是近年來廣為流傳,深受國民認同的一句話。

背景是在當年日本對釣魚島搞出國有化鬧劇之時,中國海警和兩岸漁民遠赴釣魚島宣示主權、熱血保釣。彼時,政府和國民對釣魚島事件舉國關注、同仇敵愾,對日本不尊重歷史事實,不服從波斯坦公告等一眾國際公約的裁定,對美國縱容日本駐留釣魚島及附屬島嶼表達出了強烈的不滿和譴責,並由此開啟了中國海警常規巡航釣魚島及後來海空軍護航釣魚島海域的全新局面。在這起事件中,“中國,一點都不能少!”首次被提及並開始廣為傳播。

此後,美國鼓動以菲律賓當局為首的一眾嘍囉,又在南海搞事情,特別是操縱菲律賓搞出了轟動一時的所謂“南海仲裁案”,更是讓中國政府和民眾徹底憤怒,進而民族凝聚力驟然提升,“中國,一點都不能少!”再次成為了街頭巷尾,特別是愛國人士標配的“護身符”!

作為中國領土、領海的重要組成部分,釣魚釣群島及南海諸島,雖然在地圖上僅僅是一個點,被有些人形容為彈丸之地、滄海一粟,但是,無論是多麼渺小的領土,多小的“點”,這都是我們的祖先和前輩們用世代的耕耘、探索,甚至是獻血換來的寶貴財富,不容任何外敵惹是生非、混淆視聽,更別說掠奪霸佔了。

近代中國,已經在歷史上受盡了屈辱,如今,我們中華民族正在全面實現偉大復興,在復興的道路上,我們更不會容許任何的國土和資源,淪落入他人之手!

泱泱華夏,宏偉博大,但是,中國,一點都不能少!


薇父私房


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

這句話是萬曆皇帝抗倭援朝之後在詔書中說的。


(萬曆皇帝像)

所以,這件事得從日本的戰國時期說起。

日本自從戰國時期開始,由於連年的戰爭,士兵的戰鬥力獲得了極大的提高。當時即便戰敗的落魄武士也能在東南沿海地區肆虐,以至於和北方草原上的蒙古騎兵一樣,成為大明最為頭痛的對手,於是有了南倭北虜之稱。

(倭寇形象)


後來,在戚繼光等人的努力下,終於掃平了倭寇,讓東南沿海一帶恢復了和平。但就在這時,日本列島也逐漸走向統一。著名的日本關白豐臣秀吉成為那個時候日本最高權力者。於是,他萌生了征服大明的想法。並且,在大明境內給自己找了一個將來養老的地方,地點是寧波。

我估計,豐臣秀吉對寧波這麼情有獨鍾,是因為寧波當時是對外的重要港口,很多使節都是從這裡登陸,來到大明進貢的。所以,他們對這個城市極為熟悉。而寧波作為一個重要的海港城市,極為繁華,也有江南城市所特有的美麗清秀。所以,在使節們的描繪中,豐臣秀吉認為自己將來如果能在寧波養老是絕好不過的了。

(豐臣秀吉像)

當然,要想實現這個小目標,就得先完成征服大明的大目標。

於是,在1592年,豐臣秀吉想要以朝鮮為跳板攻入大明,派出15萬大軍進攻朝鮮,就這樣著名的侵朝戰爭爆發了。由於豐臣秀吉的對手已經200年沒打仗了,在面對戰國精英的時候哪裡抵擋的住,結果被殺得大敗。

朝鮮國王李昖趕緊派人到明朝求救,萬曆皇帝雖然已經多年沒上朝了,但聽說日本在侵朝,還是主持了援朝抗倭工作。他任命李如松為指揮官,派出4萬大軍進入半島與日本的戰國精英們交戰。

在明軍的猛攻下,日軍損失慘重,尤其是碧蹄館之戰,明軍依靠騎兵的衝擊力多次擊退日軍攻擊,結果日軍以10倍的兵力優勢竟然沒有取勝。從此以後日軍徹底失去了和明軍野戰的勇氣,開始撤到朝鮮南部,這就造成了雙方的相持局面。

為了結束這場戰爭,雙方進行了談判,但結果大家都不滿意,又打了起來。

1597年2月,日本出動水陸大軍16萬人再次大舉進攻朝鮮。萬曆皇帝以楊鎬為總指揮,率領明軍應戰。

這次還是一樣,雖然前期明軍取得了勝利,但日本人也學精了,在交戰失利後憑壘據守,讓明軍很是頭疼。所以,又陷入了僵持中。

直到1598年豐臣秀吉病逝,平衡被打破,日軍慌忙撤回國內,結果被明朝聯軍水師阻擊,雙方爆發露梁海戰。

這是一場史詩般海戰,明軍在戰鬥中擊毀日軍艦船數百艘,殲敵過萬。從此日本幕府龜縮在小島上300年,直到黑船事件之後,才再一次打開國門看外面的世界。

巧合的是,就在抗倭援朝戰爭爆發的4年前,也就是1588年,蟄伏已久的英國也在挑戰當時歐洲第一大國西班牙,雙方爆發了著名的格瑞福聯海戰,這場海戰最終以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被擊敗而告終。

(格瑞福聯海戰)

還有就是,當時西班牙有遠征大明的想法,如果沒有與英國爆發大戰,搞不好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有可能來到東方,那東亞的海上就熱鬧了。

明朝抗倭戰爭結束之後,萬曆皇帝命人斬首被俘的日本戰犯61人,同時頒佈了詔書。

在詔書中,最給力的就是這句話: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

表明了萬曆為了維護東亞地區穩定不惜與強敵亮劍的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