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有些農村的工業化演變?

快樂小老頭145525806


中國部分地區農村工業化基本上是從改革開放開始的,從社對企業到鄉鎮企業,最後改制成為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發展類型以珠三角和長三角為典型代表,也有其他地方一些零星的佈局,如河南省的南街村。珠三角主要得益於港澳企業轉型升級,到內發展工業製造業,東莞、佛山、深圳很多農村就地就近實現了工業化,本地村民在工業化過程中分得不少紅利。廣東對農村工業化發展以鼓勵為主,缺乏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以至於形成了村村像城鎮、鎮鎮像農村的建設佈局。長三角以蘇州附近為代表,集體積累了大量的資源、資金,集體企業實力較強,承接了臺灣產業轉移,當地政府較為強勢,統籌能力強,產業規劃和建設規劃較為合理。這兩種模式都是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形成的,有特定的背景。

對於大部分農村來說,工業化的道路基本上是走不通的。改革開放後,我國經濟重心在城市,農村工業發展缺乏比較優勢。工業資源佈局不是很合理,這也造成了我國農村人口跨區域大幅度流動。

如今,農村走工業化發展的道路仍然不具備條件和時機。在實現高度城鎮化後, 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在推動鄉村振興的同時,都實施農村再工業化的戰略,推動農村人口就近就地就業。目前,我國尚未有相關部署。

部分有特殊資源和優勢的農村可以發展工業,尤其是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大部分農村是沒有機會走工業化道路的。


鄉之光


農村工業化演變最興盛時期,是人民公社化七十年代,七十年代計劃經濟時期,通過農業學大寨,土地零碎化,改造成田園成片成塊化,當時的國家政策是,農業要實現機械化,電氣化,所以要把土地由零化整,便於機械化耕種。

隨著人民公社化的發展,以公社為單位的集體企開始興起,象我們公社就辦起了拖拉機制造廠,生產出來的拖拉機,賣給村隊,實行耕種土地農業機械化,我在一九七八年,就是生產隊裡的拖拉機手。

由於農業實行了機械化,節省了許多農業勞動力,因此,我們村通過公共積累資金,開始興辦各種企業,從從此農民就走上了以工養農的道路,農民也當上了村辦企職工。

怎麼看待農村工業化演變呢?我認為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體制是國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當時國家沒有錢,靠村集體自己,自力更生,來發展農業生產,沒有錯。再後來一九七九年三中全會召開,又開始了農村開改開放,實行了分田單幹。





老頭156934080


現在有些農村的工業化都是改革開放初起發展起來的。有些村的工業發展與深圳同步發展的。有些村是以村集體發展的,有些是村能人帶頭髮展起來的。

不管怎麼發展,都要俯和農民利益,讓農民得到實惠和利益。否則適得其反。我個人認為,以後農村發展工業化已經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它會對農村的環境和空氣造成嚴重破壞。以後農村以發展綠色產業、特色農業、旅遊、休閒農業為主。

這是我個人認為,請大家指正。


康麥平


不論哪一種方式能把人留住,把農業發展壯大,減少城鄉差別,讓農民得到實惠農民就會擁護就會支持!富了一個人,窮了一大片,這種模式不會長久,也得不到農民的擁護。水能載舟,還能煮粥,農村人簡單,農村事情複雜。農村不缺牛人,農業就是發展不起來,為什麼?謝謝


老周12345678901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ebb01b9de19ae6507e4880dd0e01975b\

18787373530



鄉村小韋132318170


以我們那為例子,我們屬於豫北地區,標準的平原農業區域,如果是按照原來的習俗,一家分幾畝地,等春種或者秋收的時候,不方便用大型的農業機械設備作業,只能自家手工做,效率非常低。而且自己種的話,只能種一些基本的農作物,賣的時候賣不上價格。所以現在的形勢是,大家把地出租給少數的人,他們統一種經濟作物或者種蔬菜大棚,等忙的時候再僱傭這些人,個人覺得是一種相對來說比較合理的新農業方式。


銀狐156



漁舟唱晚64476702


一前種地不要錢。現在幹什麼都要錢?沒錢難過。


青蘋果49098


工業化農村使農民手中有錢了,國民收入增加了,國強民富,人民生活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