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和龐統誰厲害?為什麼都覺得鳳雛不如臥龍?

相信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對這個問題有自己的理解。按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兩個人的才能應該不相上下,為什麼在三國演義中龐統的存在感很低呢?這裡有幾個解釋。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和龐統誰厲害?為什麼都覺得鳳雛不如臥龍?

其一:鳳雛出場機會太少了。整個三國演義,龐統大概只出現了5次。

①是水鏡先生司馬徽曾對劉備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個時候劉備也只是聽了名聲,畢竟當時有虛名的人也太多了,劉備也沒怎麼往心裡去。②是赤壁之戰前,當時龐統在周瑜賬下任功曹,與周瑜配合給曹操設了個連環計,讓船首尾相連,赤壁大勝。本來此次立了大功,怎麼著也該升官了,結果周瑜這時候死了,魯肅給孫權推薦分量又不足,加上相貌醜陋,孫權不喜,便沒有重用。③是諸葛亮到東吳弔喪,把龐統給挖走,推薦給劉備,結果劉備也覺得不好看,就只安排了縣令,幸好後來張飛慧眼識人再次舉薦才封為副軍師,這個時候的龐統才終於開始走向熒幕。④是劉備進攻西川,命龐統為主帥,其獻上上中下三計,推動劉備入主西川,劉備採用中計。這一次建功居多,斬殺蜀中名將楊懷、高沛。其後正式打響攻蜀戰役。⑤是攻打雒城時因貪功冒進,被亂箭射死,至此走完一生。與諸葛亮相比,從公元207年開始一直到最後234年病死五丈原,期間大事均有參與。龐統其出場時間太少,也是名氣不如諸葛亮的一大原因。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和龐統誰厲害?為什麼都覺得鳳雛不如臥龍?

其二:鳳雛死的太早。龐統(179年-214年),諸葛亮(181年-234年),雖然鳳雛比諸葛亮還大兩歲,可是比諸葛亮早死了20年。死的時候才36歲,正是年輕力壯建功立業的好機會。加上劉備此時也已得荊州,根基已穩,如果能繼續活下去,諸葛亮一直守荊州,換做鳳雛來定西川,擒孟獲,北伐曹魏,那他的事蹟一定也非常的出色,甚至在軍事才能上比諸葛亮更勝一籌,最後定鼎中原也未可知。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和龐統誰厲害?為什麼都覺得鳳雛不如臥龍?

其三:鳳雛剛開始投了孫權,一直在做幕僚,雖然巧設連環計赤壁大敗曹操,但周瑜頂在前邊,沒有走在臺面上,最後才到劉備哪裡,對龐統來說沒有忠心只說。只要能夠一展抱負在誰那裡都行。諸葛亮不一樣,一直在茅廬深造,從出山開始到最後病死五丈原從一而終,羅貫中先生嘴上不說,但心裡肯定也頗有微詞。所有對他的安排就少了一點,結果後邊的電視劇都跟小說差不多,也導致鳳雛的出現次數跟諸葛亮比不可同日而語。

其四:鳳雛心態不穩。剛投靠劉備的時候因為被安排了一個縣令,心中不滿,怠慢從事,雖然後來也算是兢兢業業但始終有些飄忽。攻打西川也急於求成,雒城一戰被亂箭射死。雖然說為了和諸葛亮平分秋色情有可原,但搭上自己卻著實不該。跟諸葛亮一直的謹小慎微相比顯得略顯莽撞。諸葛亮雖然也打敗仗,但總體輸少贏多,而且親自帶隊的時候損失都不大,即使病死五丈原也能夠安排後事徐徐退回。中國文化講求“中庸”之道,可以少勝,但不能大敗。這也可能是大家更喜歡諸葛亮不喜歡龐統的一個原因。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和龐統誰厲害?為什麼都覺得鳳雛不如臥龍?

其五:三國演義是一部褒漢的小說,劉備作為三國勢力最小的一方卻佔據了最大的篇幅。不管是誰對劉備說話也稱得上是客氣。可龐統呢?在取涪關後的酒宴上,劉備開心的很。龐統就說“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與此前劉備自己說的“初入他國,恩信未著,此不可也”形成鮮明對比,諷刺意味太明顯。劉備當然很生氣,這麼多年來大家都說我仁義就你話多,就讓他退席。雖然後來又把酒言懷,但從此一點也能看出龐統此人比較單純,須知伴君如伴虎。你這麼明目張膽說一位仁義之君,肯定不能讓你好過,後來才說過這不敬之話不久就死了。諸葛亮呢,一生沒說過什麼大逆不道的話,白帝城託孤劉備試探也是趕緊伏地跪拜,表現出忠心耿耿的一面。做人上,比龐統高了不是一點半點。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和龐統誰厲害?為什麼都覺得鳳雛不如臥龍?

綜上述,說龐統不如諸葛亮,大部分輸在做人上,活的太短,時運不濟吧。但從謀國謀軍方面,龐統是一點不會輸於諸葛亮的。雖然才能灼灼,但最終的名氣相差十萬八千里,可以說連他自己估計都想不到吧。所以,做人呢,還是要腳踏實地,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性命攸關的大事,還是留待別人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