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社會孩子的抗壓能力到底怎麼樣?歸根結底,誰惹的禍?

上善若水64878452


我們有時候會要求小孩子,要考第一,要拿各種各樣的獎狀,用這些來評判一個孩子的抗壓能力,抗壓不是根據小孩子拿到了什麼樣的成果來決定他們的抗壓能力。

他們現在還是個小孩,我們沒法要求他們做到和大人一樣,有更高的抗壓能力。

對於小孩而言,抗壓其實就是怎麼做到下一次不遲到;怎麼在那麼多作業前面,剋制自己看電視,怎麼在這次考試考了第二名,下一次考第一;怎麼在這次題目做錯了,下次能把這道題答對,而不是這孩子沒考到第一,就去評判這個孩子在考試心理素質上抵抗力差。

他們哪怕做到一點的進步,都是他們內心在一點點提高抗壓的過程。

我們其實不希望小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有很強的抗壓能力,我們不期待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要有能力去保護自己的弟弟妹妹,就要有能力去處理家裡的事情,這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我們不願意看到一個小孩子過早的成熟,其實早熟的小孩真的很讓人心疼,偶爾地說對自己說爸媽我好緊張,我怕考不好,沒什麼的,這是很正常的。誰能保證每次都有很強的抗壓能力,更何況是小孩。


墨染暖梔


這個鍋,家長必須背。

現在的小孩,是兩個家族的心肝兒,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全包,把所有危險關在門外,生怕娃受傷有危險。

問題是,出了家門呢?

誰還沒當過家裡的寶,誰還不是家裡的小公主小皇帝啊~~

九歲的娃不敢下樓,回想五歲的我已經拎著醋瓶出巷子口打醋了。

千呵萬護,結果護出來的都是玻璃心,一點點小挫折就想不開,怨天怨地怨父母,稍微脆弱點兒的直接跳樓了。

愛他/她,就要給他/她未來獨自面對生活的酸甜苦辣鹹時的勇氣和信心。

愛,不是把孩子放在溫室裡呵護,而是放到風雨裡經歷。

期望,父母們不要再打著愛的名義害孩子,孩子們也要勇敢地嘗試,挑戰,學會面對困難如何解決,遇到情緒低落如何自我調節。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別因為父母的寵愛而玻璃心撕了這張人生旅行票。


STEAM教育踐行者


大環境來說,現在孩子的抗壓能力變得越來越弱。這是一個不可否認得答案。造成這樣的結果是在於現如今的家庭教育觀。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家庭,都只有一到兩個孩子。尤其是80後和90後,大部分的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所以,我們都會發現當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的時候,他就會收到來自各個家庭成員的關心和照顧。父母把孩子的每件事的處理的很好,讓孩子沒有機會去自己動手和思考解決的辦法。長此以往,孩子就會丟失掉這一方面的能力,變得越來越依賴父母。成為溫室裡的花朵。殊不知,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的殘酷。

一個從未或者很少接受過挫折教育的孩子,在面對著社會的各種困難和考驗時,他就會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會,這個時候的挫折不會讓他更加堅強,反而會讓他越來越失落和沮喪。所以,過於保護的家庭教育觀是導致孩子抗壓能力弱的根本原因。


果果果然沒錯


都說現在的孩子是成長在蜜罐中的,從小到大無時無刻不被父母呵護著成長,父母成了孩子堅強的後盾,在父母的保護下,他們的抗壓能力越來越脆弱。


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得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計劃生育的國策使得越來越多家庭都是一個或兩個子女,相比以前的多人口家庭,現在的孩子能夠得到更多父母的關愛,這也導致現在的孩子自我能力嚴重不足,凡事都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而父母對子女的期望也越來越高,導致子女的精神壓力越來越大,再加上從小沒吃過什麼苦,造成往往一件很小的事情就能很輕鬆的擊垮子女的精神支柱。


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在孩子的壓力確實是越來越大,從小比成績,各種輔導班,興趣班,到後來比學歷,學士,碩士,博士,然後比工作,藍領,白領,公務員,領導,接著比家庭,豪宅,豪車,好老婆等等,這些無形的壓力無時無刻都壓在子女的身上,誰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越來越好,於是越來越多的壓力也就隨之而來。究其緣由,一是父母的溺愛,二是社會環境。活在當下,時刻感覺寸步難行。

但我們改變不了現實環境,只能改變自己。只能不斷磨練自己,提升自我,不斷提高自己的抗壓能力,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


三石言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學能通認為,現在孩子的抗壓能力確實很差,不論是與以前的孩子相比,還是與國外的同齡孩子相比,都落後很多。造成這樣的原因應該是學校,家庭以及社會共同的責任。

首先,我們為什麼說現在的孩子抗壓能力不強呢?一個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比比發生的校園自殺案件,還有就是青少年心理問題等也是比較突出,家校矛盾不斷升級的背後,就是孩子的抗壓能力的減弱。

當然,這裡並不是說要孩子逆來順受,教師打罵學生固然是不對的,但是,我們不妨回憶一下,以前尤其是北方的學校,老師打罵學生屬於比較常見的現象,但是基本沒有像現在這麼多的家校矛盾,更遑論學生自殺了,因此,單憑這一點就可以說明現在的孩子確實是抗壓能力在下降。

那麼造成這種原因的根節在哪裡呢?學能通認為學校,家庭以及社會都需要為此負責。

學校方面,不管在什麼時代,打罵學生都是錯誤的行為,不能因為孩子抗壓力強就用這種方式,因此,這種行為肯定是錯誤的,也是導致悲劇發生的直接導火索,不能因為孩子抗壓力減弱就去忽視這種行為的錯誤性,錯就是錯。尤其是在公眾場合的情況下,去打罵學生更是對於孩子身心健康的嚴重損害。

另外就是,現在的老師確實沒有以前負責了,其實老師適當的打手心,或者是打屁股這種行為對於孩子可以起到一定的恫嚇作用,不要下手太重的話,問題不大還會有好的效果,但是,由於現在的老師責任心差,往往打不服學生,為什麼以前很多老師打學生,但是學生依然覺得老師很好?根本原因就在於此,你是真心為學生的話,學生是可以體會得到的,即便是打學生是一種稍顯極端的手段,學生心理也是理解甚至是感激的。

家長方面,應該說與學校相比,家長方面承擔的責任更大。嬌生慣養比起80 90後的孩子,現在是變本加厲。在家孩子就是天,就是王,你指望孩子出去之後,還像在家裡一樣,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在家與在外面的心理落差太大,成為了造成孩子抗壓能力弱的重要原因,這一點比學校給孩子造成的傷害更為嚴重。

最後就是社會了。物慾橫流的社會,讓人們逐漸迷失,金錢至上才是真理。這種不良的社會風氣,造成了盲目攀比的現象更加嚴重,作為孩子的父母,深受這種思想的影響,自然無法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與價值觀,而且就是現在這些80 90後父母本身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極度脆弱的,你又怎麼能指望他們的孩子心理堅強呢?缺乏責任感是這一代人的共同的特點,這是社會造成的。

當然,現在我們在積極的改進方法。比如,學校越來越重視心理諮詢室的建設,民間也有不少心理諮詢室供家長選擇,重視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正在逐漸成為一種共識,這些都是積極的信號。學能通認為,未來孩子的身心健康應該會越來越好,學校悲劇應該會發生的比較少了,當然這需要學校,家長以及社會的共同努力。


學能通


壓力,似乎成為目前大家最常用的詞語之一。不管是在成人世界,還是在孩童世界,總是能聽到“壓力有些大”或者類似的呼聲。


作為家長,往往認可自己世界的現實壓力,卻在無形中會忽視孩子身上存在的實際壓力,甚至用“就是小孩子而已,哪裡知道什麼是壓力”來搪塞孩子的傾述,疏忽孩子內心的想法。

高爾基說:“愛自己的孩子,這是母雞都會做的事情。”


但是教育好孩子,卻是一門藝術。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除了承擔撫養義務,更要為孩子的家庭教育負責。


想起電視劇《急診科醫生》中的情節,有一小姑娘考試考砸了,受不了媽媽的批評,喝了農藥 ,醫生全力搶救後,命是暫時保住 ,但只剩下一個月的生命。女孩媽媽聽完就崩潰了,哭著說要知道她會喝藥,沒考好就沒考好。

現實生活中,孩子出事之後,父母的第一反應都和那位媽媽一樣,幡然醒悟:在生命面前,成績微不足道。與其在無法挽回的時候痛心疾首,不如及早教會孩子積極、坦然地面對“輸”。


白巖松曾說:“不但要教孩子如何去贏,更要教會他們如何漂亮地輸。”


我們自問,孩子接受不了失敗,到底是我們給了孩子“必贏的決心”還是讓他懂得了“重在參與”?


孩子“輸不起”的很大原因取決於家長的態度。生活本沒有輸贏,但如果你一旦有了勝負心,那就便是輸家。贏未必可喜,輸未必可悲,勝負並不重要,跌倒了站起來的姿態才最重要。


曾經有一則新聞,在新聞裡一位媽媽在收到在校住讀的“兒子”發來短信說要報名精品課後,非常高興:「沒問題,你這種積極上進的態度媽媽很欣慰,哪裡會不支持呢?」


但令她沒有料到的是,報名短信竟是騙子設下的陷阱,轉賬21.8萬餘元之後才想到聯繫兒子的班主任,發現自己被騙。


當我們在討論孩子是否上進時,其實是誰的私心作祟?


當下,所有人都在講“一個不想當將軍的兵不是好兵”,但很少有人表示,如果怎麼努力都當不上將軍,那麼當個小兵也不錯。


每個“望子成龍”的媽媽背後,不單是對己的不慈悲,也是對孩子傷害的不自知。也加深了孩子無法抵住壓力的緊迫感。


如何加強孩子的抗壓能力:


一、孩子定任務、讓孩子吃點苦。


給孩子定任務並不是說給孩子定一些他們完全無法完成或者無法勝任的任務,而是在他們的能力範圍內,可以做的很好,或者有所創造與突破。比如做作業,能夠在既定時間內完成;比如一個旅行,全程交給他來策劃;比如一個習慣的養成,讓他自己歷經磨練學會去堅持。

  

還要讓孩子懂得,想要得到一個東西或者目標,要學會自己去爭取、去謀算、去努力;在這個過程中,一切的任性、自私、怕苦、怕累都無法完成自己的計劃。但要鼓勵孩子勇敢講出自己的對事情經過的感受,及時幫助孩子梳理自己;讓他們相信,在一個家庭中,愛與信任是永恆的,是沒有任何理由和附加條件的。

  

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不是要主動去打擊孩子,抹殺他們的信心;而是家長在和他們一起面對的過程中,漸漸放手可以放心看著他們獨立去面對。



二、必要時該放手時就放手


先看個大家都不陌生的故事:一天,一隻蝴蝶幼蟲的繭上裂開了一個小口。有一個人正好看到這一幕:蝴蝶在艱難地將身體從那個小口中一點點地掙扎出來。可是,幾個小時過去了,蝴蝶似乎沒有任何進展。看樣子它似乎已經竭盡全力,不能再前進一步了。這個人看得實在有些心疼,決定幫助一下蝴蝶。他取來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將繭破開,蝴蝶很容易地掙脫了出來。但它可憐的身體萎縮著,翅膀也緊貼著身體。


他滿懷希冀,期待著在某一時刻,蝴蝶的翅膀會打開並伸展起來,足以支撐它的身體,成為一隻健康美麗的蝴蝶。然而,這一刻始終沒有出現。實際上,這隻蝴蝶在餘下的時間都在用它可憐的萎縮著的身子和癟塌的翅膀在爬行,它永遠也沒能飛起來。


好心人並不知道,蝴蝶只有通過從繭上的小口掙扎而出這一擠壓過程將體液從身體擠壓到翅膀,它才能在艱難的破繭而出後展翅飛翔。


因此,很多時候我們父母應該讓孩子學會獨立面對。家長要有耐心,要給孩子解決問題和受挫後恢復的時間,否則伸手幫助可能會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傷害。無論遇到什麼暫時的挫折,只要堅持信念,終會領悟到挫折在孩子成長中的奧妙……



三、根據孩子的性格、能力進行挫折教育


由於人與人在氣質、性格、能力等方面存在著種種差異,同一挫折對不同的孩子產生的心理反應不同。因此,家長對孩子的挫折教育要因材施教。


如果自己的孩子自尊心較強,好強、好面子,這一類孩子遇到挫折容易產生沮喪心理,對這類孩子父母不要過多地埋怨、批評,而是點到為止,多加鼓勵;較自卑的孩子,本來對自己的能力就缺乏信心,父母切忌過多指責,而要多加安慰,要善於發現他們的長處,創造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信心。


四、同理心接受孩子的負向情緒


既然喜怒哀樂是天生的,就沒必要強迫孩子壓抑。在要求他“不可以壞 脾氣”之前,應該先為孩子的情緒找到出口。


譬如給他一個厚寬的擁抱平撫心情,然後試著同理他的感受:“我知道你很想繼續玩。”或“你已經盡力了,非常棒!”,而不要馬上就叫他:“不準哭”、“不準生氣”。


打人可先安撫孩子,而不用急著處 理事情。孩子有情緒,應先讓他情緒安靜;而當孩子有被瞭解的感覺,情緒也容易被安撫下來。如果我們和孩子都很著急,就容易槓上。


多特兒童專注力


我覺得現代抗壓這個問題不光是孩子,還有很多大人也是一樣的,那現在有很多的人,很多的人的抗壓能力都不行,我覺得這個應該是跟眼界跟經歷有關係的,那我們做父母的就應該讓孩子多看看,多見一見,然後呢,我們也在孩子面前多,發表一些意見呢看法呀當然,這個看法是不偏激的,而且要站在各個角度上說說,嗯,這樣才能讓孩子自主的思考和理解問題,我覺得這樣子自然而然,還有他的考慮方法,考試考慮事情的方式方法都會有一定的提升,我覺得最主要的還是要讓孩子自己去做決定,我們父母就在一個大致的方向給他把控一下就好了。就拿現在玩手機這一項來說好了,我覺得玩手機是可以要控制,但是你不能說一點都不讓孩子玩,因為現在別的小朋友都玩的話,你的小孩不玩,那你在無形減少了跟別的孩子相處和交往的幾率,這也算眼界的一種嘛,對不對?我覺得對孩子的教育當中,你可以說在身體方面說,你可以是給他節約一點,節省一些,但是眼界跟這個思想方面一定要豐富。我特別想強調一點,現在小很多父母很能幹嘛?然後孩子很懦弱,但是呢,父母在一邊言語之中,所以說孩子就是說你很沒用啊,很這樣很那樣的話,就是一些洩氣的話,這樣子無形的傷害到孩子,他會覺得自己真的很沒有用,所以我們做父母的呢,一定要相對來說,要多一點鼓勵給孩子,孩子也會多一點動力,這個問題有很多很多父母都存在不關父母啊,爺爺奶奶也會有,因為不管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嘛,都會對一個孩子說就是e恨鐵不成鋼也好,或者真的是說是心力交瘁的去教育孩子也好,還是說是說你平常生活壓力太大瞭然後對孩子忍不住的發脾氣也好,但是我覺得大家既然都有孩子嘛,你肯定想孩子好,對不對?所以你們真的要在這一方面要剋制,我見過很多啊(包括自己),因為生活上的繁瑣事情太麻煩,然後把脾氣發給孩子,我覺得這是一件不對的事情,因為每個人有發脾氣的時候,這個算是欺負弱小嗎?,因為他比你小,所以你就欺負她,然後你就把你的脾氣發給他,我覺得這個件事情要非常非常的重要。言傳身教也很重要!省吾身。


兜兜粿裡


現在孩子抗壓能力怎樣,極端跳樓自殺的,媒體時有報道,但還屬個案。更多的是上學厭學、逃學,畢業後不工作在家啃老,工作的稍有不滿就辭職等,抗壓能力是差一些。究其原因,父母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我們的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希望他們將來有出息,所以非常重視孩子的學習。但問題是,在教育方法上,父母們的做法如同企業老總提出一個目標,讓下屬去執行。之後就是一級壓一級,最後落在初級管理者和普通員工身上。這樣老總、上級的壓力就轉嫁給了這些低級員工。能承擔就做下去,不能承擔就走人。

父母們也一樣。父母在教育孩子上是有壓力的。他們希望自己能培養個有出息的孩子,這比他們自己事業上的成功都重要。但這只是他們的願望、目標,具體的還要看孩子自己。於是為了他們的目標,孩子從小就要學這學那,欠缺什麼就補什麼,把自己的壓力轉嫁到孩子身上。而孩子若能符合他們的期望,就會感到高興,若達不到他們的期望,就又是指責、又是罵,接下來就是更嚴厲的管教。在這種壓力下,一些孩子承受不住,就會產生厭學、逃學的心理。而更為關鍵的是,中國父母的教育只是注重孩子的學習,其他方面在他們看來都不重要。所以,他們並不注重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這樣的孩子長大後,面對學習以外的問題,他們是不懂怎樣處理的。而在生活中,人若沒遇到什麼問題,人是可以平平淡淡混下去的,但一旦遇到問題且長時間解決不了,人的精神就容易出問題。所以,一個只知學習,其他問題都需要別人幫忙的人,其抗壓能力是不會強的。


馬尾侯


根據自己有限的養孩經歷,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感受

1. 孩子的性格型塑,抗壓能力主要在於家庭教育引導

2.對孩子很多方面的培養教育都會涉及到抗壓問題,要及時適時引導

3.有些時候孩子出問題 未必就是說單純的抗壓能力差,比如孩子輕生的問題,孩子是極度缺乏生命安全認識教育的

4.從小加強孩子體育健康教育,多鍛鍊,加強挫折教育,讓小孩認識到困難和挫折是生活常態,要以積極健康樂觀的態度面對

5.養孩過程中要經常和小孩溝通,對小孩的情緒變化要適時瞭解和化解

6.再次強調加強小孩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我們太多的家長關注的焦點都在知識層面的學習,而忽視或忽略了從小體育鍛煉對孩子體格,性格,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


yuentung


孩子的壓力大多來自學校與父母。一個孩子的抗壓能力強不強也是來自這兩者之間。

首先是學校,學校的環境,班級的氛圍,以及老師同學言傳身教對於孩子來說都是一種精神能量的傳輸,或是積極陽光向上,或是悲觀沮喪消極。吸收到不同力量的孩子都會讓孩子對同一件事物有不同的看法,看法改變行動,行動促成結局。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故事例子。

然後就是家庭因素,這個非常關鍵,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在孩子進學校之前,父母就應該提前讓孩子養成一種習慣,就是吸收積極陽光向上的能力,樂觀的心態。父母在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更要以身作則,少埋怨,多一點鼓勵,多一點行動。問孩子的抗壓能力怎麼樣之前,不如先捫心自問一下自己作為父母的抗壓能力怎麼樣。

另外至於說是誰惹的禍?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生活在同一個社會主義的階級中,有的人功成名就,有的人窮困潦倒,有的人生活多姿多彩,有的人生活單調乏味……借用聖賢的一句話,清清的水啊,我拿用來洗臉,渾濁的水啊,我用來洗腳,為什麼會有不同的待遇呢,這要取決於是什麼樣的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