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是“韭菜”收割機?還是低風險賺錢機會?


科創板:是“韭菜”收割機?還是低風險賺錢機會?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近期有關科創板的消息滿天飛,凡是和科創板沾邊的上市公司股價暴漲,投資者爭搶在券商開通科創板交易權限,明顯大家把科創板理解為賺錢的“香餑餑”,可事實真的如此?

今天我們從幾個角度來看看,科創板到底會不會成為投資者無風險或者低風險賺錢的香餑餑。

科創板:是“韭菜”收割機?還是低風險賺錢機會?


對於投資者來說,財華社認為科創板值得關注的主要有三點:1.科創板新股上市採取的是市場化定價;2.科創板新股上市前五個交易日實行T+0;3.科創板對於上市企業的盈利無硬性要求。

一、新股市場化定價利於公平、公正

現在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IPO定價,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市場化定價,新股上市定價基本參照二級市場的平均市盈率,最高也就在23倍市盈率附近,並不會過高。

這種定價方式對於新經濟企業尤其不合理,舉例來說,生物醫藥行業或者研發支出較大的科技類企業,初始階段要不沒有利潤、要不利潤很少,這些企業就沒有資格在A股融資或者上市定價過低,造成畸形;反觀一些沒有什麼核心技術、甚至進入衰退期的製造業公司卻在A股獲得比較高的估值,這顯然是不符合市場規律的。

其次,科創板打破原有規則,採取市場化定價模式、配售對象機構傾斜,具體看:

1).詢價環節:詢價機構類型基本不變,詢價機構報價多元化。2).定價環節:定價方式市場化,淡化市盈率約束,不設上限,預計市值是最終的價值中區。3).配售環節:科創板新股配售向機構投資者傾斜,公募、社保、養老金比例提升。

可能有讀者沒看懂,大概意思就是說,科創板上市的公司對於利潤沒有硬性要求,配售機構也主要集中在專業的機構投資者,上市公司的價值確定主要由專業機構投資者確定出相對應的市值,對市盈率沒有要求。

也就意味著科創板上市的公司其價值和價格之間的定價,差距並不會太大,會處於相對合理的範疇之內,這對於以前無腦打新股即可賺取超額收益的投資者來說,並不是好消息。

  • 新股前五日T+0給市場增加流動性

股票交易T+0、做空機制,是一個成熟市場必須所擁有的,雖然,短期看T+0交易會加劇市場波動,但長期看,有助於減少市場投機風氣,有助於優勝略汰,使資本配置在一些相對優秀公司的身上。

在科創板新股定價完全市場化的背景下,公司上市後的前五交易日採取T+0交易,這長期看非常有利於公司股價不被嚴重高估。

首先,科創板公司上市初的價值和價格比較合理,這就讓想要賺取價格和價值差價的投資者失去了申購興趣,另外,以前的T+1,限制漲跌幅10%的交易模式,使新股上市前幾個交易日,漲停基本無成交,市場完全失去了流動性,中籤的投資者都知道不開板不賣,也就人為製造了新股上市前一兩年普遍高估,而科創板新股上市前五個交易日採取T+0交易,最起碼不至於使新股失去流動性,就算股價短期被炒作,也不至於長期被市場高。

三、無盈利要求=“韭菜”不要參與

從科創板50萬門檻加二年投資經驗就可以看出,管理層不希望風險承受能力弱或新進入市場的投資者參與科創板。

無盈利要求不等於不需要公司盈利,無盈利要求但也需要核心技術、銷售額等,需要公司在可預見的未來實現盈利,因為不管是什麼生意模式,歸根到底都需要賺錢(公共、公益項目除外),不然投資者也就不會參與了。

沒有盈利、或者很少盈利,但公司有核心技術、銷售額的高科技公司,要想給其合理估值那就非常難了,舉個例子,一家新經濟公司,用戶數1000萬,每年銷售額10億,但這10億銷售收入基本都是公司通過某種方式補貼給用戶的,所以,未來該公司能否維持現在的用戶數、維持現在的銷售額,這中間的不確定性是巨大的,而在這期間該公司的投資者也會承擔非常大的風險。

給只有核心技術的高科技公司估值那就更難了,高科技、核心技術的公司對普通投資者來說是一道不可跨越的坎,他們的技術會有哪些用處、市場有沒有新的代替品、新技術在商業領域會產生多大的經濟效應、風險敞口在哪裡?這些不光對普通投資者來說很難搞懂,就算對此行業內,長期研究人員來說,要想把握估計也是比較困難,畢竟企業的初創期和成長期都蘊含巨大的風險。

這裡筆者想起了巴菲特曾說過的一句名言,他們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尋找可以跨越的一英尺障礙,而不是去擁有能飛越七英尺的能力”。

總結:

整體來看,科創板的設立對社會經濟和專業投資者來說是有利的,一方面提供融資服務了實體,另一方面投資者也可以參與優秀企業的成長;但對於那些以前在A股沒有賺到錢的,卻想要靠科創板發財的投資者來說,只是由以前的“小賭場”換到了“大賭場”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