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的動亂到底有多可怕?

文史磚家


中國歷史上各個封建王朝末期常常會發生大規模的民變、天災、外族入侵等,這會造成社會經濟的大舉崩壞以及人口的大量死亡,只有當新的統治秩序形成後才會恢復,中國歷史上的各個王朝一直就是這樣的循環。

附圖,三國混戰

背景

東漢中期以後所積累的社會矛盾開始大量顯現。朝堂上,宦戚專權、政治黑暗、官吏貪殘、橫徵暴斂;經濟上,東漢初期就一直存在的豪強莊園地主勢力日益壯大,土地兼併導致大批農民失掉土地,或流離失所,或淪為奴僕。

東漢後期,無休止的羌亂更導致國家財政枯竭。為了維持朝廷的運轉和軍費開支,漢桓帝時期一度公開地賣官鬻爵,大肆聚斂。賣官的價格二千石二千萬,四百石四百萬,不同的對象有不同的議價,官吏花錢買官,到任之後全力搜刮民眾。當時有一首民謠說:“發如韭,剪復生;頭如雞,割復鳴。吏不必可畏,小民從來不可輕。”

附圖,初平三年(192年)割據形勢

黃巾之亂

漢靈帝光和七年(184年),秘密宗教人士張角以“太平道”聚集民眾在二月(3月4日)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興兵反漢。黃巾軍燒燬官府、四處劫掠,東漢全國七州二十八郡在一個月內都發生戰事,史書記載黃巾軍“殊不畏死,父兄殲殪,子弟群起”。黃巾之亂拉開了漢末幾十年戰亂序幕的黃巾之亂。

附圖,黃巾之亂

董卓亂政與群雄割據

黃巾之亂平定後,地方豪強與軍閥勢力開始割據地方。189年漢靈帝去世,戚宦之爭又起,大將軍何進為剷除宦官命涼州董卓與幷州丁原帶兵增援,董卓乘機控制朝政大權。此後漢朝名存實亡,各個軍閥之間也開始大舉攻伐。

幾十年的戰爭造成了慘重的後果

黃巾之亂後,中原地區又連連發生天災饑荒,根據《後漢書·孝靈帝紀》:“(建寧)三年春正月,河內人婦食夫,河南人夫食婦。”各個軍閥征戰之時又大肆屠戮地方。董卓掌權後大肆劫掠地方,在關東聯軍逼迫下西遷長安,據史書記載:“於是盡徙洛陽人數百萬口於長安,步騎驅蹙,更相蹈藉,飢餓寇掠,積屍盈路。卓自屯留畢圭苑中,悉燒宮廟官府居家,二百里內無復孑遺。”曹操攻打徐州時坑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李傕佔據關中時,據《三國志·魏書·董二袁劉傳》記載:“時三輔民尚數十萬戶,傕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飢困,二年間相啖食略盡。”

東漢晚期到西晉統一全國曆時125年,人口下降至東漢峰值的35.3%,一直到到隋文帝在位時才恢復。157年時,東漢人口約為5600萬左右, 黃巾之亂導致常年戰爭,加上長期的災荒、瘟疫等導致全國人口大幅減少,“馬前懸人頭,車後載婦女”、“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餘一,念之斷人腸”就是對這一時期的描述。

歡迎交流與討論!!!點贊加關注!!!


我沒忘記home


東漢末年,瘟疫橫行、地震頻發、戰亂不斷,人的存活機率非常低,躲得過瘟疫,逃得了地震,但能否躲得過戰爭的威脅嗎?

瘟疫

東漢末年瘟疫大爆發,死者無數。《三國演義》對於瘟疫記載語焉不詳,但從隻言片語中,還可以推測一二。



中平元年正月內,疫氣流行,張角散施符水,為人治病,自稱“大賢良師”。

《三國演義》對瘟疫的介紹只是一筆帶過,但張角依靠唸咒語、施符水這一江湖騙術,最後竟有四五十萬百姓追隨,可見瘟疫肆虐已久,人心惶惶,百姓為了生存只有寄希望於喝符水了!

這次瘟疫肆虐地域之廣,流行時間之長,是前所未見的。據史料記載,瘟疫自公元一世紀開始,一直流行到公元三世紀,特別是在公元204年至219年最為嚴重。東漢張仲景在“傷寒卒病論”中說:

“餘宗族素多,向逾二百,自建安以來,猶未十年,其亡者三分之二,傷寒十居其七” 。

不到十年時間,張仲景的家中親屬居然死去了三分之二,瘟疫之可怕可見一斑。

赤壁之戰就發生在公元208年至209的冬季,當時正值瘟疫爆發,曹操軍眾大多來自北方,勞師遠征,水土不服,加之軍中瘟疫爆發,戰鬥力急劇下降,這是赤壁之戰慘敗的重要原因之一。曹操敗北之後,曾給孫權寫信,信中寫道:

赤壁之戰,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戰船到底是曹操自己燒的還是周瑜燒的,已經難以考證了,曹操軍中有疫情這是不容質疑的。



地震

《三國演義》開篇記載

建寧四年二月,洛陽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盡被大浪捲入海中。

這是大地震之後又引發海嘯了,以當時的民眾認知能力,認為這是天譴,是要生異端的不祥之兆。

據洛陽市志記載,從公元119年到公元149年的四十年間,洛陽發生了五次大地震,震級已不可考證,但從死亡人數和房屋毀壞程度來看,震級都在7級以上。



戰亂

公元184年,張角黃巾起義爆發,起義軍蜂擁而起,呈燎原之勢,東漢政權搖搖欲墜,虛弱不堪的東漢王朝根本無力鎮壓農民起義,號令各地自行募兵鎮壓起義軍,這一招無異於飲鴆止渴,黃巾起義被鎮壓下去了,但地方割據勢力愈發強大。



公元189年,外戚何進和十常侍爭權奪利,兵戎相見,何進引西北豺狼董卓進京。董卓倒行逆施,殘暴無度,廢漢少帝,立劉協為帝。地方諸侯不滿,擁袁紹為盟主,組成聯軍討伐董卓,董卓死後,群雄之間相互征討混戰,曹操、袁紹、袁術等軍閥逐漸崛起。

公元200年,官渡之戰爆發,曹操滅袁紹,統一北方。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爆發,曹操大敗,魏蜀吳形成三國鼎力之勢。

公元220年,漢獻帝禪位與曹丕,東漢滅亡。

瘟疫、地震、戰爭,這裡哪是人間,分明是煉獄。下面這組數字可以直觀感受到煉獄之可怕。

公元156年,全國人口5006萬人。

公元256年,全國人口560萬人。


一半秋色


可怕不可怕就說三件事跟一個人吧!一件事是在董卓入洛陽宴請群臣的時候,總共抓了72個奴隸,然後端了二十幾個酒罈,董卓命令人把這二十幾個人喜乾淨,然後當場割了脖子放血到酒罈子裡直接泡成酒,送給在當場的其他大臣們喝,董卓還下令將這些人煮了,然後分給在座的大臣們吃。大臣們每個都不敢不吃不敢不喝,但十有八九都吐了,這件事直接導致了後來的王允召集眾臣開會,並引出曹操獻刀。

另一件事是曹操跟袁紹交戰官渡的時候,曹操給荀彧寫信催糧的時候,荀彧便於不久之後給曹操送來一批肉乾,這批肉乾全部被打成碎塊,然後再重新擠壓制成,這批乾糧後來被證實是人肉乾,總共用了大約兩千人制成,傳言是用監獄裡的死刑犯製成的,但是這個說法很可疑,哪有那麼多死刑犯。

另外一件事則跟劉備有關,當時劉備被呂布擊敗,逃到山野當中,到獵戶劉安中借宿,期間劉安請劉備吃肉,劉備發現肉怪怪的,劉安稱那是狼肉,可是劉備在去上廁所的時候發現劉安的妻子死在廚房裡,手臂上的肉被割掉了。也就是說,劉安殺了自己的老婆並割了妻子的肉給劉備吃。


優己


先看一般人不注意的事實:曹操,220年,病死;夏侯惇,220年,病死;張遼,222年,病死;于禁,221年,病死;劉備,223年,病死;馬超,222年,病死;法正,220年,病死;呂蒙,220年,病死;蔣欽,219年,病死;魯肅,217年,病死……

公元220年前後,病死了一大批人,除了上面的,還有一些沒記載死因的。當然,他們當中有些年齡大了,有一些卻正值壯年。


公元119年,中國有記載的大地震就發生了42次。無數人死亡,從而引發了大的瘟疫,此後的100多年裡,每隔兩三年發生一次……不是因為中間瘟疫被消滅了,而是因為災區的人已經死的差不多了,瘟疫無法大規模傳染了。一旦過兩年有了新的源頭和疫區,就接著爆發瘟疫。

實際上,東漢末年短短三十年的時間內,有記載的全國大瘟疫就有十二次。也就是說,除了戰場死人多,瘟疫造成的各種疾病,更是奪去了無數人的性命。


曹植當時專門記錄了瘟疫的慘狀,“家家有位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

瘟疫殺死了無數的老百姓,也有一些我們熟知的名人,比如“建安七子”當中的徐幹、陳琳、應瑒、劉楨,都是死於瘟疫。

公元220年左右,大瘟疫達到了高峰期,就連洛陽城,也被疾病肆虐,一大半人都死了。

因為那個時代沒有明確的死亡統計,我們只能從史料中進行推測。

東漢漢桓帝時期,瘟疫還沒有大規模爆發,當時的人口大約為5600多萬人。到了公元280年,晉武帝太康元年,全國人口僅為1600多萬人。

說十室九空,真不是誇張的。

所以,東漢末年的老百姓,真的是生不如死。


七追風


東漢末年的動亂有多可怕,我們可以從這個時期的人口變化就可以看出來。

在公元157年左右,當時漢朝的人口多達5600萬,可以說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但是到了東漢末年,自黃巾起義開始,人口就開始極速下降。在這期間,董卓叛亂,諸侯相互征伐是人口下降的主要因素。


公元208年,孫劉聯盟與曹操爆發赤壁之戰時,也就是三國前期,整個漢朝可以說是十室九空。等到了吳、魏、蜀三國鼎立,局面相對穩定時,三國的人口已不足800萬,勉強達到公元157年時的七分之一。

由此可見,東漢末年的動亂有多嚴重。

除了戰亂這個人禍以外,天災也是動亂的元兇之一。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東漢末年三國時代的許多故事,但未必知道這數十年間,出現過連綿不斷的大瘟疫。其死亡人數之多,簡直無從統計。

據《後漢書·五行志》中所記載,從公元119年至217年這百年間的十次大瘟疫,既 119年會稽大疫、125年京都大疫、151年京都大疫、九江 廬江大疫、161年大疫、171年大疫、173年大疫、179年大疫、182年大疫、185年大疫、217年大疫。

這十次瘟疫有五次集中在靈帝在位期間,而在這期間,朝廷無所作為,導致民不聊生,從而讓張角有機會發起黃巾起義。


大疫加上兵災,單獨拿出來就足夠讓人頭疼了,更何況這兩者湊在一起。因此,東漢末年的動亂有多嚴重可想而知。


青梅煮酒論劍


亂世出英雄,歷朝歷代發展一段時間之後,都會形成階級,窮人家的後代還是窮人,官宦富家子弟還是富人。就像現在一樣,進好單位,90%都是關係戶。亂世才能重新洗牌,底層人才有出人頭地的機會。不逢亂世,劉邦就是一街道主任;劉備就是一賣草鞋的,朱元璋就是一和尚;李自成就是一快遞;洪秀全是落第秀才;楊秀清是燒炭工;孫中山在餐館裡洗盤子;哈同時一撿煤核的流浪漢;杜月笙是街頭賣冰糖雪梨的小商小販;毛主席在北大當圖書管理員,月薪8塊大洋,去聽月薪400塊大洋的胡適演講,中間提問,胡適讓他滾出去。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很多人說,亂死了,不知道哪天死?在太平世界,每天活在底層,看有錢人吃香的喝辣的,自己多花一塊錢都心疼,反正遲早都要死。與其屈辱的死,不如戰鬥英勇陣亡。



用戶92829598979


因為英雄豪傑輩出的緣故,很多國人對東漢末年的歷史充滿興趣。在他們眼中,那是一個群星璀璨、空前精彩的時期,在不吝讚美之餘,長恨此生不能生活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以此建不世之功。其實,作為超級大亂世,東漢末年實在不值得推崇,原因無他,死亡率超高,場面太可怕。



東漢末年的大動亂到底有多可怕,可以從損失的人口總數中窺見一斑。依據東漢中期的人口統計(6500萬左右),三國初年的人口估算(2300萬左右),那麼在短短數十年的時間裡,當時的中國損失了近60%、多達4200萬的人口(所有數據均參考葛劍雄的《中國人口史》)!而造成人口銳減的原因,主要有戰爭、饑荒、瘟疫三種原因,在這裡筆者逐一做個簡述。


軍閥混戰是導致東漢人口銳減的主要原因。漢末天下大亂、諸侯紛起,強者著跨州連郡,弱者宰割縣邑,相互間征伐攻討,使得海內混亂不堪。而就在這無休止的混戰背後,則是累累白骨、赤地千里的慘重代價。究竟有多少人死於戰火,在歷史上沒有準確的數據,但依據前文所羅列的數據推測,至少在2000萬以上,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死於屠城。



作為戰爭中恐嚇、削弱對手的一種手段,各地軍閥都對屠城樂此不疲,尤以國賊董卓為甚。董卓的涼州軍團軍紀最差,每每在攻克敵軍城池後,便將城中財物劫掠一空,將殘餘的百姓悉數殺光。其實,不僅董卓這類殘忍的軍閥喜歡屠城,就連一向宣揚“拯焚救溺”的曹操,也幹過這等為人不齒之事。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以替父報仇為由,起兵討伐陶謙,並將刻骨仇恨發洩在徐州百姓身上,所到之處都以屠城作為報復,死於其手的百姓竟然多達數十萬(“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見《後漢書·卷七十三》)。雖然數據有嚴重誇大的嫌疑,但遇難者的數量絕不會低於數萬。



縱觀整個東漢末年,無休止的戰爭、大規模的屠城,導致天下人口數量銳減,以至於大江南北都是“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餘一,念之斷人腸”(見曹操的《蒿里行》)的慘景,生活在這個時代,能保住性命都是件奢侈的事情。


除戰爭外,死於饑荒的人口也是難以計數。由於各地軍閥大規模徵用青壯年為兵,再加上戰爭、天災的影響,使得各地普遍出現農田大量拋荒、糧食歉收的現象,從而導致饑荒蔓延。在當時的情況下,各地軍閥普遍嚴重缺糧,以至於出現“袁紹之在河北,軍人仰食桑椹;袁術在江淮,取給蒲蠃”(見《三國志·卷一》)的現象。



面對饑荒,士兵尚且不能填飽肚子,普通百姓的生存狀況可想而知。由於極度的缺糧,導致百姓們在飢餓感的驅使下,竟然開始以同類為食,導致“人相食”的現象屢見史端。比如興平元年(194年)六月旱災、蝗災過後,“是時谷一斛五十萬,豆麥一斛二十萬,人相食啖,白骨委積。”(見《後漢書·卷九》)。這樣的記載還有很多,不難想象當時的慘狀。


戰爭、饑荒之後必然是瘟疫的大流行,而遇難者人數之多,同樣無法統計。在東漢末年短短30餘年時間裡,見諸於史冊的全國性大瘟疫共有12次之多,而在瘟疫來襲之時,往往死者相枕,闔家滅絕者比比皆是。作為時代的見證人,曹植曾在《說疫氣》一詩中,用極為沉痛的筆觸寫道“家家有位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



在這一連串的瘟疫當中,尤以204-219年間的大瘟疫最為恐怖,直接把昔日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中原地區變為“人間地獄”,連貴為上層階級的“建安七子”,竟然也有4人死於瘟疫。東晉史學家裴松之在為《三國志》做注時,曾描述過這場瘟疫的可怕性,稱“自中原酷亂,至於建安,數十年間生民殆盡。比至小康,皆百死之餘耳”,由此可見瘟疫的極端可怕性。


綜上,在無休止的戰爭、大規模的屠城、大饑荒、大瘟疫的連番打擊下,等到三國初年,人口總數銳減60%以上,許多地方更是赤地千里、十室九空。生活在這個時代,如果能平安過完一生,簡直跟中“六合彩”一樣幸運。正所謂“寧為太平犬,莫為亂離人”,雖然從藝術角度來看漢末三國很精彩,但沒有人真的想穿越到那個時代去生活,不是嗎?


史料來源:《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鑑》、《中國人口史》等


文史磚家


人口從6000萬在短短的幾十年內下降到了不足2300萬,人口下降了60%還多,你說東漢末年的動亂有多可怕?三國的故事很精彩,但是大部分普通人都不會願意投胎到三國——太容易掛。

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曹操在中原大地上見到的景象,可以說是慘不忍睹。

首先是戰亂,社會階級矛盾導致了戰亂。由於漢朝的人才選拔制度問題——舉薦制,意思很簡單:就是讓有名望的有權利的人推薦人才。於是舉薦制度形成的一個後果就是大氏族的崛起。漢朝也出現了四世三公這樣的局面,皇帝很弱小,氏族很強大。

氏族貴胄們把持這人才上升通道,把朝廷裡的肥缺都安排稱了自己的人。比如袁紹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朝野。朝廷除了中央軍之外,沒有特別強悍的力量。人才選拔制度導致了氏族政治。

但是,是人才就不甘心永遠做底層。舉個例子來說,董卓這個人,三國演義裡這是一個奸賊。但是三國志裡記載,董卓在西部和羌人打交道,董卓是從底層幹起來的。飽受氏族們壓迫的奮鬥者們,在被召回進京後。其報復心裡就開始了,董卓對氏族們的十分不滿,因此兩者之間積累已久的矛盾終於爆發。

從此天下大亂開始,各地軍閥勢力互相混戰,社會生產力集劇下降。冷兵器時代,人是最主要的力量,當然也是最容易消亡的,每一場戰役下來,都有大批量的人掛掉。

瘟疫——可怕的瘟疫,可以在短時間內消滅掉大量人口。

同時,由於戰死的人太多。來不及掩埋處理,進而導致了瘟疫的爆發。被汙染的水源等,加速了瘟疫的傳播,可怕的瘟疫,建安七子中有一半以上都是被瘟疫叫走了。瘟疫的爆發不止一次,魏文帝時期,描寫的瘟疫場面是:家家戶戶有人去世,室室有哭聲。

這是一個極其混亂的時代,一將成名萬古枯。


嘟嘟讀讀


史書記載加上現代影視的渲染,東漢末年可謂英雄出輩、戰神閃耀。但與此同時,東漢末年的動盪,也是華夏史上著名的“大亂世”之一。

在那短短的幾十年裡,海內戰火四起、天災不斷、餓殍遍野、瘟疫肆虐,以致於人口銳減近六成(史家結合史載作出的認定)。其中,最為可怕的是戰爭中的屠城和饑荒中的“人相食”。

屠城,曾經是秦末漢初項羽慣用的恐嚇敵手的殘忍手段,到了東漢末年,各地戰場也屢屢發生過屠城的慘劇。其中,《三國演義》所形容的亂賊、惡魔董卓尤其典型。董卓所統領的軍隊每次攻佔城池後,不但在城內大肆搶掠,而且還殺光全城百姓,因此此人的惡名流傳至今。

此外,貌似憐憫苦難百姓的梟雄曹操,也曾幹過這種人神共憤的勾當。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帶兵征討其仇人陶謙,所到之處也屢屠城。據《後漢書-卷七十三》記載,死於曹軍刀下的百姓竟達數十萬之眾,原文為:“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

東漢末年的戰亂、天災,造成各地出現了極為嚴重的饑荒,並直接導致了“人相食”慘劇的頻頻發生,以致於《後漢書》等典籍中多處有記載。

譬如,《後漢書-卷九》記載,興平元年(公元194年)盛夏,旱災後不久,百姓無以為食,饑饉難耐,結果導致出現“人相食啖,白骨委積”。由此,我們不難想象,東漢末年所出現的類似慘狀,究竟有多麼的嚴重和可怕。

再結合東漢末年各地發生的軍閥混戰、天災不斷等情況,我們也就不難想象到,那個時期該是多麼恐怖的時代,全國人口銳減近六成,也就不難理解了。


廣西榕海


任何一個朝代的動亂都是百姓的災難,東漢末年更是其中之一:

其一:居民易子而食。寧做太平犬,不為亂世人。亂世之中,我們只看到了英雄人無的光輝一面,卻忽略了作為平頭百姓的我們。人吃人的現象不止出現在魯迅先生的小說裡,也確實存在現實之中,而東漢末年我國就出現了這種恐怖景象。如果大家無法想象那是種什麼場面,大家可以借鑑現在在網上看到非洲餓死的大人、小孩,和當年我們東漢末年的情況拆不多。

其二:有戰爭就難免有死亡,同樣作為士兵的人們是最廉價的群體了,他們會被廉價的送向戰場,然後就默默無聞的陣亡。王翰的涼州詞描寫到,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作為和平時代的我們是無法體會到動亂年代中士兵的辛酸的。畢竟下一秒可能他們就會被偷襲而全軍覆滅,或者攻城中死亡,缺少補給被餓死,無奈條船而淹死等等。總之每次的戰爭必定是屍橫遍野……

其三:社會沒有什麼公平正義可言,純是誰的拳頭大誰就是真理。東漢末年軍閥割據,中央對地方沒有任何的約束能力,地方進行了純自治,在這些地方中,就必然出現了一些土皇帝,地方豪強而沒有人去管束,去制約,對我們普通百姓來說可謂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啦。

其四:各種賦稅被徵收,各種抓壯丁被執行。東漢末年,各軍閥為了保住甚至擴充自己的地盤,增強自身實力,必然會擴充軍隊。而軍隊需要軍人,需要糧餉,這些必然出於統治區的百姓,本已飢寒交迫的百姓去哪裡弄那麼多糧食供養軍隊啊……

每個動亂年代都是悲慘的年代,大家不要只看到那些光鮮亮麗的英雄們。在任何戰爭中收到最大的衝擊的永遠是百姓。畢竟將軍不會上戰場,上戰場的永遠是士兵。富人不會餓死,餓死的永遠是百姓。官員永遠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因為百姓甚少有什麼話語權。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非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