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東漢末期皇帝,搞不定宦官?

閱覽古今事


東漢的皇帝和宦官是合夥人關係,並不是敵對關係,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搞定宦官對皇帝來說,沒有任何好處。



一、東漢的政治結構

一直以來,宦官都被史家文人所妖魔化。搞得好像一個王朝的衰落,全部都是宦官們造成似的。其實,東漢的政治鬥爭並沒有那麼簡單。

在這裡,我們可以把皇帝想象為董事長。他不可能管理整個公司的日常瑣事,畢竟管理一個大帝國是很累的,皇帝一個人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和時間。所以皇帝需要一個信得過的總經理替他管理公司。

於是問題就來了,哪一種人是既能幫助董事長管事,同時又不越權,不威脅董事長地位的完美總經理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朝廷重臣肯定不行。因為朝臣走的是體制內的升遷路線,他們有自己的小團隊,有自己的勢力,他們不靠皇帝也一樣能混的風生水起。因而這類人對皇帝來說,就不能授予太大的權力,否則皇帝就有被篡位或者被廢黜的威脅。

東漢之前,西漢就曾經發生過這類事件。比如陳平、周勃、灌嬰廢立皇帝,擁立代王劉恆繼位,劉恆即漢文帝;還比如霍光廢黜劉賀,擁立劉洵繼位,劉洵就是漢宣帝。

有了這種先例,皇帝哪還敢重用外臣?所以外朝的大臣是肯定不行的。

既然大臣不行,那應該選什麼人呢?歷史告訴我們答案,皇帝選擇了外戚和宦官。

為什麼外戚和宦官呢?因為這兩類人是完全依附於皇帝本人而存在的。若皇帝沒了,外戚和宦官也會隨之失勢。所以外戚和宦官對於皇帝來說,是可以賦予絕對權力的。


二、宦官勢力的崛起

起先,東漢的皇帝還沒有重用宦官,重用的是外戚。從漢明帝開始,外戚就得到了格外的重用。

但是太重用外戚也有一個問題,就是如果皇帝太小了,會被外戚控制。畢竟外戚都是皇后或皇太后的親戚,如果皇帝太小了,內有皇太后攝政,外有皇帝的那些舅舅攬權。皇帝到最後就必然會淪為傀儡。

起初的漢明帝和漢章帝都是成年皇帝,這個問題還不嚴重(還鎮得住)。但是漢章帝駕崩之後,這個問題還是來了。

這裡插一句,東漢皇帝普遍都很短命,活過五十歲的東漢皇帝只有兩位,分別是建立東漢的光武帝劉秀(63歲),以及亡國之君漢獻帝劉協(54歲)。中間的十位皇帝都很短命。


公元88年,年僅九歲的漢和帝繼位。由於他太小了,於是太后臨朝。

太后臨朝之後,理所當然的重用自家兄弟對朝廷進行控制,而漢和帝也就悲催的淪為了傀儡皇帝。

起先漢和帝還小,他的那些舅舅們專權,他也沒當回事。但是隨著漢和帝逐漸長大,逐漸開始懂事了,他和外戚之間的矛盾也就逐漸尖銳了起來。

成人之後的漢和帝為了奪回皇權,擺脫外戚對他的控制。他一面也扶持自己的外戚,一面重用宦官,授予他們實權,最終在宦官的幫助下掃滅了一直欺壓在他頭上的外戚竇氏一族,奪回了本就屬於自己的皇權。

事後,漢和帝重賞了有功的宦官,授予他們更大的權力,於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宦官就正式登上了東漢的政治舞臺。

如果漢和帝能活的久一點,把皇位傳給成年皇子,或許東漢的政治還不會那麼亂。但是很可惜,漢和帝年僅二十七歲就駕崩了。他死了之後,皇位傳給了年僅一歲的漢殤帝劉隆。


三、宦官與外戚的鬥爭

年僅一歲的劉隆繼位後,皇太后自然是臨朝聽政,外戚自然又開始掌權。沒過多久,劉隆夭折,皇位傳給了年僅十二歲的漢安帝劉祜。由於外戚欺負劉祜少不更事,於是新一輪的外戚和皇帝鬥爭又開始了。

在此後將近八十年的時間裡面,皇帝和外戚鬥爭不斷,宦官和外戚也是輪流執政。

在這期間,宦官雖然弄權,但宦官並沒有膽大包天到敢加害皇帝。反倒是外戚有害死皇帝的案例。比如外戚權臣梁冀毒死了被他擁立的漢質帝劉纘。



梁冀毒死漢質帝后,再次擁立蠡吾侯劉志為皇帝,劉志就是漢桓帝。

劉志繼位後,仍然是梁太后臨朝聽政,外戚梁冀掌握大權。劉志只是個傀儡,對此敢怒不敢言。

繼位十年後,漢桓帝依靠宦官單超等人,誅殺了外戚梁冀,並翦除其黨羽。事後,桓帝也像漢和帝一樣,重賞宦官,把有功的中常侍單超等人封為列侯。自此,東漢的朝政又轉入了宦官之手。

後來,以單超為首的宦官的權勢日大,驕橫日甚,進而對桓帝的皇權構成威脅。於是桓帝找了一個機會,對宦官大肆打擊,把單超等人全部趕出了朝廷,於是外戚就又一次掌權了。從這裡也可以看得出來,皇帝要想扳倒宦官,其實是輕而易舉的。

但桓帝始終不信任外戚,為了制約外戚,桓帝又扶持了新的宦官勢力。比如侯覽、蘇康、管霸等人。

這些新扶上來的宦官,比之前的單超還要飛揚跋扈。他們黨同伐異,激起了官僚士大夫的不滿。延熹九年( 166),世家豪族與太學生聯合反對宦官,結果被鎮壓,形成第一次黨錮之禍。正是因為有了這次得罪士大夫的事件,就也導致後來的文人士大夫在寫史時,把宦官罵的不輕。

桓帝死後,靈帝繼位。由於桓帝臨死前沒有處理好外戚和宦官的關係,而新繼位的靈帝又是個小孩子。結果,這就導致了宦官和外戚在靈帝初期的一次大火拼。

事情的起因是大將軍竇武與太傅陳蕃對宦官專權深惡痛絕,他們密謀剷除宦官。在竇太后的支持下,他們殺死了很多宦官。由於打擊面過大,竇武和陳蕃的行動遭到了宦官的注意。於是在竇武計劃除掉另一個大宦官曹節時,宦官先發制人,搶先入宮劫持漢靈帝和竇太后,並假傳聖旨,以皇帝的名義派兵捉拿竇武。

竇武慌忙之下避入軍營,想集結大軍反殺進皇宮。單宦官也有準備,曹節、王甫等人糾集千餘兵馬圍攻竇武,最終斬殺竇武及其宗親、賓客,竇太后隨之被囚禁。

這次事件之後,宦官獨攬大權,自己對自己封賞、加官進爵,完全控制了東漢的朝政。

但需要強調的是,宦官能如此囂張,歸根到底還是因為皇帝默許。漢靈帝並非不知道宦官囂張,但是靈帝需要宦官制約士大夫,也需要宦官替他攬權。

後來漢靈帝駕崩前,他的託孤對象就是宦官蹇碩、張讓等人,而不是外戚何進。


四、外戚與宦官的滅亡

漢靈帝不託孤於何進,是因為他不喜歡何皇后所生的皇子劉辯,而喜歡王美人所生的皇子劉協。群臣奏請靈帝立皇太子時,靈帝認為劉辯行為輕佻,沒有帝王的威儀,不適合繼承皇帝大位,想立皇子劉協為太子。(事實證明靈帝的眼光很準)。

但是由於何皇后在宮中受寵,且何皇后的兄長何進任大將軍並在朝中位高權重,因而改立太子之事久拖不決,一直到靈帝駕崩,都沒有立太子。(劉辯就是漢少帝,劉協就是漢獻帝)

靈帝彌留之際時,把劉協託付給他特別信任的宦官、上軍校尉蹇碩,希望蹇碩能擁立劉協繼位。有了靈帝的囑託,蹇碩便想先殺何進,再立皇子劉協為帝,於是請何進入後宮議事。但是何進剛從外朝進入後宮,蹇碩的司馬潘隱就向何進告密。何進大驚,從便道回到軍營,然後謊稱自己生病了,不能入宮,蹇碩的計劃因此失敗,而皇子劉辯也得以順利繼承帝位。

蹇碩在漢少帝劉辯即位後,仍然想改立劉協繼位,但他又害怕何進掌權會殺了自己,乃求助於趙忠等其它宦官,但他們或與何進親近,或為了自保,不聽從蹇碩的話,反而向何進出賣了蹇碩。不久後,何進乃命令黃門令逮捕蹇碩並誅殺之。

再後來,何進在袁紹等人的鼓動下,想把所有宦官全部殺掉。於是,就導致了東漢後期的一連串政治事件。



具體來說就是,何進向何太后請旨,殺掉所有宦官。但何太后反對,此事不了了之。袁紹向何進建議,請外藩進京幫忙,於是董卓就趁機進京了。後來宦官殺掉何進,袁紹等人趁機殺入皇宮,見人就殺(有趁機殺掉漢少帝劉辯的嫌疑)。

宦官張讓等人帶著漢少帝劉辯跑路,最終被追上,張讓等人跳河自殺。劉辯被迎回京城後不久,被董卓和袁隗(袁紹的叔叔)所廢黜。自此,東漢的皇帝正式淪為了軍閥的傀儡。而外戚和宦官也在這場“十常侍之亂”中,鬥得兩敗俱傷,一起退出了政治舞臺。

總的來說,東漢的宦官確實多是小人,對皇帝也有一定的威脅。但是宦官對於皇帝來說,並不是最大的威脅。皇帝若沒有宦官的支持,是很難掌握實權的。


Mer86


不是皇帝搞不定宦官,實在是東漢末年時期皇帝已經被宦官掌控了。

東漢宦官的崛起

<strong>

東漢末年,宦官能夠成為朝廷非常重要的政治力量,這是由當時的政治環境引起的。這要從漢桓帝說起,他登基的時候年紀很小,朝中的所有權力都掌控在外戚梁翼手上,漢桓帝漸漸長大,但卻無法親政,滿朝文武皆為梁翼的人。

漢桓帝沒有任何可以信任的人,只有依靠他身邊的幾個太監,而且還與之歃血為盟,共誅梁翼,唐衡,徐璜、單超等五個太監利用皇帝給予的權力,率領御林軍還真把梁翼給誅殺了,漢桓帝也終於親政了。


親政了的漢桓帝大肆的封賞這幾個宦官,導致朝中的權力從外戚的手中又轉移到了宦官的手中,從此東漢朝進入了宦官專政的時代。

其實中國曆朝歷代的政治上,都講究平衡,皇權、相權、宦權、後權這幾種權力集團幾乎都在輪軸著換,有時候一支獨大,有時候又幾方制約,而真正的權力角逐都是血淋漓的。

那麼到了東漢末期,宦官的權力已經達到了頂峰,不但可以肆意的決定朝中大事,甚至可以決定皇帝的人選,這樣的現象在中國歷史上很少見的。其主要的原因在於,東漢朝至漢桓帝時期“五候專權”以來,宦官的權力就沒有旁落過。

再就是宦官作為皇帝的近侍,他們對皇帝的影響力非常大,特別是對年紀很小的皇帝來說,太監幾乎是他們唯一信任的人,而且在那樣的環境下,也只有太監能夠完全接近、教化、影響皇帝,也就說,皇帝從小就是在太監的培養下成長起來的,幾乎是一生都被太監所控制。

宦官控制著朝政,又控制了皇帝,基本上是無敵的,至於有那麼個別的外戚(比如東漢末年大將軍何進)想要奪回皇帝控制權,都能被宦官集團所瓦解。


沉墨I方之城


由於東漢時期的皇帝繼位時年齡太小,皇帝自幼便由身邊太監照顧他的生活,隨著皇帝逐漸長大,他對身邊的太監會十分信任,甚至產生了一種依賴。

此外,由於西漢王朝是因外戚干政導致亡國的(王莽篡權),因此東漢以史為鑑,自建立之初便刻意避免外戚專權。而太監作為無根之人,權力慾望較小,因此小皇帝更願意把一些大權交給他們(漢桓帝便依靠宦官誅殺外戚梁翼),等到東漢末年,宦官已經成為一股龐大的政治勢力。

到了漢靈帝時期,朝政已完全掌握在宦官手裡,以張讓為首的“十常侍”,將靈帝徹底控制,以致靈帝甚至說出"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我母"這樣的荒唐話來。十常侍橫徵暴斂,魚肉百姓,賣官鬻爵,其親信黨羽遍佈天下,人民被壓榨的實在不堪,於是爆發了“黃巾起義”等大規模的農民運動。

東漢時期部分皇帝繼位年齡:漢和帝10歲繼位,漢殤帝滿月繼位,漢安帝13歲繼位,漢順帝11歲繼位,漢衝帝3歲繼位,漢質帝8歲繼位,漢桓帝15歲繼位,漢靈帝10歲繼位,漢少帝15歲繼位,漢獻帝9歲繼位。


天下奇聞異史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的根源其實有三點,分別是在西漢初年和東漢初年埋下的。

第一點,西漢初年,呂后弄權,大肆任用呂氏一門為官,開了外戚專權的先河。縱觀有漢一代405年,外戚專權始終是揮之不去的陰影。

第二點,東漢初年,漢光武帝劉秀和世家大族妥協。世家大族的實力幾未受損,這也使得他們在未來有足夠的力量去影響朝局。

第三點,東漢初年,漢光武帝劉秀命令宦官專管內廷,從此,宦官成為與皇帝接觸最多的人。

瞭解了以上三點先決條件,我們來看看宦官專權是怎麼開局的。

東漢宦官發跡始於漢和帝。小皇帝即位的時候年僅十歲,外戚竇家把持朝政,飛揚跋扈,朝野上下莫不趨附。漢和帝想除掉竇氏,但他身邊只有宦官。於是漢和帝在宦官鄭眾的幫助下剪滅竇氏,鄭眾因功被封為大長秋,且深受漢和帝信任,經常參議政事。史載:“宦官用權,自鄭眾始。”

漢和帝和鄭眾給後世的皇帝和宦官樹立了學習的榜樣,效仿者不在少數。比如東漢桓帝就曾經藉助五個宦官除掉外戚梁冀。五個太監因功封侯,開啟了“五侯專權”的時代。唐詩有云: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至於靈帝時,宦官十常侍更是無法無天。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東漢皇帝之中除了光武帝、漢明帝之外,其餘都是幼主,且除了光武帝、漢明帝、漢獻帝之外其餘壽命都沒過三十五歲。這個問題就很嚴重了。

由是觀之,東漢末年宦官專權原因有三:

一,皇帝多幼主且短命,這就導致皇位更替非常頻繁,給專權者創造了機會。

二,外戚專權,小皇帝無親信可用,只能依靠宦官來制衡外戚。

三,宦官在與外戚爭權的過程中逐漸尾大不掉,成為新的專權者,於是皇帝被孤立,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史海瘋魚


東漢末年分成了兩派,第一是外戚,第二是宦官。皇帝繼位以後,大多由外戚把持。那麼,皇帝要想掌握大權, 必須依靠宦官來除掉外戚。所以,皇帝和宦官成了一對難兄難弟,這個從東漢漢和帝時期就開始了。

東漢和帝時期,外戚竇氏兄弟專權,漢和帝繼位以後,權力完全被架空。漢和帝在當時非常孤立,又沒有兵權,要想除掉外戚,根本無法與外界聯繫。所以,他只好與身邊的宦官謀劃。因為宦官不會受到外戚的約束,人身很自由,可以在宮內外來回走動,但是皇帝就不行,一直受到外戚的監視。所以,漢和帝為了打破這種現狀,找了一個宦官鄭眾讓其做中間人,皇帝通過這位宦官,與外界聯絡到了封王,最後一起除掉了竇憲等人,掌握了兵權。

漢和帝掌握兵權以後,就很感激宦官,所以宦官也開始參與政事。漢和帝開了歷史先河,他的後代也跟著效仿。東漢有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皇帝繼位年齡小,所以大權都被外戚把持。小皇帝長大以後,為了從外戚手裡奪權,就會拉攏宦官一起除掉外戚。所以,這種情況在東漢司空見慣。在東漢,皇帝不是搞不定宦官,而是搞不定外戚。皇帝繼位,本身就是靠外戚才繼承皇位的,所以很多皇帝又不甘心做傀儡。自己又沒有實權,只好拉攏宦官了,所以東漢的宦官權力非常大,可以參與政事。

即便是皇帝死後,宦官依舊有很大的影響力。雖然說,東漢的宦官並沒有掌握兵權,但是有皇帝保護著。因為,皇帝必須要這些宦官上位,其目的就是防止外戚專權。東漢末期,發生了“十常侍作亂”。原因就是漢靈帝時期的外戚何進,在漢和帝死後,此人想除掉宦官,結果先被宦官除掉了。外戚何進一死,宦官與何進的部下進行火併,結果宦官全被誅殺,外戚也被除掉了。東漢的大權,就落入了藩鎮之手。如果,何進不死,東漢也不會這麼快滅亡。此後的袁紹、董卓、曹操根本沒有機會。所以, 東漢滅亡,都是東漢的畸形政治造成的。


謀士說


首先經過東漢多年一來的發展,太監已經成為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而且皇帝從小就和這些太監一起,由太監照顧起居飲食,小時候一起玩耍,無論從心裡上還是生理上他都覺得太監比那些板著臉的大臣親切,有了皇上的照顧自然他們是權勢膨脹,之眼通天了。在這東漢末年社會動盪,皇帝也短命,冊立了很多小皇帝,小皇帝都是太監看大的,那肯給對太監言聽計從。這就導致太監實力迅速膨脹。所以說不是皇帝整不了太監,是他們根本就不會整,很多事都是對他們言聽計從呢,他們是小皇帝的心裡依靠。





視覺之饕餮


正確來說不是搞不定,是壓跟不想搞啊。

東漢末期的皇帝都是小孩做,外戚專權。小皇帝要想收回權利只能依靠身邊的人。身邊的人也就宦官了。

具體的例子樓上樓下已經分析的很清楚了。


民哥戲說歷史


非常簡單的兩個原因,

1.劉秀很罕見的沒有和其他開國皇帝一樣搞兔死狗烹的把戲。甚至連最懷柔了趙匡胤都杯酒釋兵權了。劉秀啥都沒幹

2.另一個理由很簡單皇帝普遍短命,豪強就誕生了,而且生命力非常頑強,一直橫跨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株錢都沒活這麼久


浩一一一


都是小兒皇帝,傀儡皇帝。


風口浪尖7148


因為外戚勢力強大,要宦官勢力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