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腳上岸”,你想原來的家了嗎?


“洗腳上岸”,你想原來的家了嗎?

淘米籃撈小魚


我曾在吃飯間打開大門等一場風來,我曾在河埠頭用淘米籃撈一個下午的小魚。農村出身的我們都有這樣的回憶。拆遷十餘年了,但我還時時想起拆遷前的家園——白龍橋村。

“洗腳上岸”,你想原來的家了嗎?

龐楊城南花苑社區介紹圖


“洗腳上岸”,你想原來的家了嗎?

龐楊社區

現在白龍橋村大部分村民都居住在龐楊社區,但是我們還是叫自己白龍橋人。白龍橋村東接到京杭大運河,南臨五方港,西靠航船路河,北臨龐楊村。原來是勝建大隊,後來改名為白龍橋村。因京杭大運河古纖道上有一座白龍橋而得名。蝦籠浜、勝堂港、壩頭港、趙家潭、周阿港、朱家場、楊家浜、陸家場、趙家場、凌家場、介和港、鈕家場,這些地名熟悉嗎?都是我們白龍橋村的地名。其中我們五隊、六隊都是沿著周阿港住的。小時候,因為怕我走丟,我媽媽老是教我一句話,我住在吳江市松陵鎮白龍橋村周阿港五隊。


“洗腳上岸”,你想原來的家了嗎?

魚塘牽魚


“洗腳上岸”,你想原來的家了嗎?

花鰱

“洗腳上岸”,你想原來的家了嗎?

白鰱

白龍橋村曾以養殖業為主,在我父親那一輩,多養殖“青魚、草魚、花鰱、白鰱、鯉魚、鯿魚”,他們將楊柳樹根鬚排在池塘裡,等魚兒產卵。他們自己磨豆漿,撐一艘小船將豆漿均勻的撒在魚塘裡進行餵養,餵養十到十五天,再餵食細碎的菜餅,小魚兒長大到1歲,之後不同階段都可以出售,出售前就召集親友、鄰居聚集在魚塘牽魚。小魚可作為魚苗販賣,大魚可以直接賣給魚販子,進入各大菜場。所以在我小時候,吃得最多的就是魚,雖然我至今也分不清花鰱與白鰱。


“洗腳上岸”,你想原來的家了嗎?

浮頭


大伯曾在魚種場上班,他家裡有個木頭箱子裡面放著顯微鏡,誰家的魚不明原因浮頭了,就撈一條,讓他看下,這時候我大伯就會掏出他的寶貝顯微鏡對著魚觀察一番,告訴魚上有什麼蟲子,應該用什麼藥水。在那個時代也是水產養殖科研人員吧。


“洗腳上岸”,你想原來的家了嗎?

種桑養蠶


“洗腳上岸”,你想原來的家了嗎?

蠶室

白龍橋村的種桑養蠶寶也有一定的規模。父母一輩都是聽著全國勞動模範沈宜寶的事蹟長大的。養蠶寶寶是婦女們的頭等大事,大部分人家都有蠶室,種桑樹。一年可以一般養三次,五月、八月、九月各一批,一批不到一個月就可以養成了。養蠶寶寶需要嚴格控制溫度,溫度低了燒煤球,溫度高了通風。養蠶蠶是很苦的,半夜的起來還要餵食新鮮的桑葉。蠶室裡有排列在架子上一個個大匾。蠶寶寶就睡在大匾上。蠶寶寶除了結的蠶繭可以做絲綢,聽養蠶人說,小孩生吃蠶寶寶身體冬暖夏涼。不知道真假,但聽說我小時候被餵食過。


“洗腳上岸”,你想原來的家了嗎?

龐楊出租房

2006年開始,白龍橋村就開始被徵地拆遷了。拆遷後建造的房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的我們都是沿河居住的二層樓房,還有小的燒飯間、豬圈等,家家門口都有一片場,用來曬稻穀、拖粒、敲菜籽。現在則是三層半小樓,前面有個小院,鱗次櫛比,居住衛生環境比以前好了很多。現在很多人家都把自己的部分房屋出租,換取租金,地段好的完全可以靠租金生活。


“洗腳上岸”,你想原來的家了嗎?

過去的村莊

小時候爺爺總說,如果我不好好讀書,就只能回家種地,可是等我想種地了,卻沒有土地了。大部分村民都脫離了土地與魚塘,不再務農。奶奶離開了耕種大半輩子的土地,但她覺得被徵地很好,再也不用吃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苦了。現在她有農保,有高齡津貼,這在過去養老基本靠兒子的年代是不可想象的。偶爾她也會想念田間勞作,畢竟勞作了半輩子,重溫舊夢的方法便是和她的妹妹去遠處開墾了一塊荒地,種了蔬果。


“洗腳上岸”,你想原來的家了嗎?

湖泊養魚


“洗腳上岸”,你想原來的家了嗎?

老太太做小工種樹

而原來安逸的村民在拆遷後紛紛萌發了要再幹一番大事業的雄心壯志,開始了失地農民再就業之旅。從來都沒有上過班的村民陸續變成了上班族,鄰居伯伯是原來是從事養魚及開漁船的,他率先再就業,走上了保安的道路,他曾經驕傲的說他是我們白龍橋村最早做上保安的,他同樣介紹了好多同齡人去做保安。保安薪水養家餬口,工作也不算太累。很多中年婦女都選擇去廠裡做工人了,或打掃衛生,或去做食堂阿姨。而年紀稍大一些的人則在附近做保潔員,或者去做綠化工作。我的外婆不顧家人反對,義無反顧走上了做小工種樹的道路,騎個三輪車早出晚歸,讓我們擔心的不行,但她很受包工頭的器重。


“洗腳上岸”,你想原來的家了嗎?

萬寶廣場


“洗腳上岸”,你想原來的家了嗎?

吾悅廣場


年輕人們則再也不是像原來一樣居住在鄉下,因為龐楊社區周圍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萬寶、吾悅廣場也距離不遠,生活也豐富多彩起來。家裡離工作地點也便利,如今出行也不靠走路或者靠船了,家家戶戶也都購置了小汽車,出入便利。條件更好的人家更是購買了東太湖邊上的商品房。收入上也都是非農業收入,徹底擺脫了農民的身份。


“洗腳上岸”,你想原來的家了嗎?

村民賣自己種的菜


生活上,彷彿從原來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變成了商品經濟。每天都要經歷的可能就是像“街上人”去菜場逛一圈吧。曾經遍地的蔬菜瓜果變成了香餑餑。也聽說有村民靠種植蔬菜瓜果販賣賺的盆滿缽滿的。


“洗腳上岸”,你想原來的家了嗎?

龐楊小店


“洗腳上岸”,你想原來的家了嗎?

龐楊街道


重建房屋後打亂了原來小隊的順序,讓我們對周圍的鄰居沒有之前那麼熟悉,加上現在家家戶戶圍起來的高牆,緊閉的大門,再也不是那個可以把家門鑰匙放在窗戶上、抹布下的年代了吧。問拆遷後的一代小侄女是哪裡人,她回答是龐楊人,她這一代對白龍橋是完全陌生的,大抵白龍橋這個地名會在未來消逝。


“洗腳上岸”,你想原來的家了嗎?

龐楊社區


現在的日子過得很好,只是偶爾地會提到以前在白龍橋村的時候怎樣怎樣。似醒非醒躺在床上的時候也會有一種錯覺,是在原來白龍橋村的家裡,然後盯著天花板,一點點地被拉到現實。

我想,拆遷的不只是白龍橋,和我同感的也不會只有我。真心期待記憶中的老家,還有老家的地名能夠傳下去。


“洗腳上岸”,你想原來的家了嗎?

徵稿啟事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歡吳江通。那麼大膽和我們表白吧!要知道,吳江通更喜歡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體會人生,也可以是尋找鄉愁,記憶歷史!文筆不重要,真實真心就好。自行配圖,特別歡迎。

文末請附作者簡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張。一旦錄用,奉上稿酬,雖不高,意很誠,還有你可能喜歡的地情書哦!

請發送至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記得註明姓名和聯繫方式。如已在其他媒體發表,敬請說明(特別是已在其他微信公眾號上推送,一律不錄用)。照片請勿插入文中,請單獨發送,謝謝!

由於來稿較多,自投稿之日起兩個月內沒有錄用,作者可自行處置(同一作者單次投稿多篇除外)。

吳江通會給你一個原創平臺,讓你展現自己,讓更多的人瞭解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