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歷史上出現過哪些名人?

無筆史官


王若飛(1896-1946年)

王若飛貴州安順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早期中共領導人。著名的“四八”烈士,傑出的共產主義先驅。

早年王若飛參加過辛亥革命和討伐袁世凱運動。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時期,王若飛參與領導了西北地區包括陝甘寧晉綏新等地的農民鬥爭,為中央蘇區的反圍剿鬥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抗日期間王若飛任華北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兼任八路軍副參謀長。

抗日戰爭勝利後,王若飛陪同毛澤東、周恩來去重慶談判,並同國民政府簽到了《雙十協定》。

1946年4月8日,在回延安的路上,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終年50歲。

2009年王若飛被評為100位位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楊至成(1903-1967年)

楊至成貴州三穗人,土地革命時期,參加了中央蘇區領導的反圍剿運動,負責傷病員管理工作,主要是解決藥物的供應問題,

1934年開始跟隨紅軍進行兩萬五千裡的長征路,期間克服種種困難,打破敵人的圍追堵截,順利到達革命聖地延安。

解放戰爭時期,主要提供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的物資供應,為中國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之後的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陳沂(1912-2002)

陳沂貴州遵義人,優秀的中國共產黨員,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

1929年參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爆發後,擔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宣傳幹事,冀魯豫日報社長等職務。為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宣傳工作,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的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史學達人


近代以來,貴州出了不少軍政名人:

1.張之洞,祖籍河北南皮縣,生於貴州興義,與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被稱為晚清四大名臣。清流派領袖人物,曾任湖廣總督,推進近代化改革,湖北成為開風氣之先的地方。

2.何應欽,貴州興義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曾任黔軍參謀長。後來任黃埔軍校教官。北伐時任第一軍軍長,成為黃埔系僅次於蔣介石的二號人物。抗戰時期任軍政部長、陸軍總司令等,1945年9月在南京代表中國接受日本投降。後來任行政院長。病逝於臺灣。

3.王家烈,貴州桐梓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曾任貴州省主席兼25軍長,長征時期,率部堵截紅軍,屢戰屢敗,被薛嶽率領的中央軍趁機進入貴州,王家烈也被蔣中正解除了權力。後來王家烈留在了大陸。

4.谷氏三兄弟,谷正綱、谷正倫、谷正鼎,貴州安順人,同為國民黨軍政要人,曾經同時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有“一門三中委”之稱,這是在史上僅有的。

5.柏輝章,貴州遵義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原來任25軍2師師長,王家烈下臺後,黔軍被改編,柏輝章任102師首任師長,參加了抗戰。他在遵義的公館就是遵義會議的會址。

6.鄧恩銘,貴州荔波人,水族,黨的創始人之一,早年即離開家長進行革命活動,發表山東黨組織參加一大,1928年在濟南就義。

7.王若飛,貴州安順人,有鐵嘴革命家之稱,統戰工作重要領導人,抗戰時期協助周恩來在重慶開展工作。1946年4月8日,在重慶飛往延安途中飛機失事遇難,是“四八烈士”之一。

8.周逸群,原籍湖北,生於貴州銅仁,無產階級革命家和軍事家,曾是賀龍元帥入黨介紹人,曾任紅二軍團政治委員,是湘鄂西根據地和紅軍的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1931年遇國民黨軍伏擊犧牲。

9.曠繼勳,貴州思南人,紅軍高級將領,曾任紅25軍等多個軍軍長,屢立戰功,對張國燾錯誤多有抵制。1933年被張國燾殺害。

10.楊至誠,貴州三穗人,侗族,共和國開國上將。黃埔五期生,曾入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他是我軍後勤戰線傑出領導人,後勤工作奠基人之一。建國後曾任武裝力量監察部部長、軍事科院院副院長等職務。1967年病逝。



磨史作鏡


貴州作為中國西南的大省,在歷史上貴州也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的,貴州多少數民族,這裡居住著苗族,布依族,侗族,瑤族,土家族等等很多個少數民族,貴州在在古代基本上都是實行的是土司制度,在明朝的後期才開始慢慢的土改歸流。貴州在歷史上的名人也是非常多的。

王若飛:出生在貴州安順,傑出的中國共產主義先驅,領導人,老一輩的革命家,四八烈士。

何應欽:貴州興義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抗日戰爭期間擔任第四戰區長官,中國遠征軍總司令,擔任過中華民國國防部長,1987年在臺北逝世。

張之洞:貴州興義,祖籍直隸南皮,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擔任過湖廣總督,兩廣總督,兩江總督,山西巡撫,軍機大臣等等,官至體仁閣大學士。洋務派主要代表人,工業上創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炮廠等。

黎庶昌:貴州遵義人,晚清著名的外交家和散文家。

李端棻:祖籍湖南衡陽,出生在貴州貴築縣,也就是今天的貴陽市區。晚清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北京大學的首倡者,戊戌變法的領袖,中國近代教育之父,1899年就是他舉薦的梁啟超,康有為等,支持戊戌變法。


中國歷史研究所


在貴州的眾多名人中,這裡主要介紹幾位英雄人物,他們中有民主黨派人士,有苗族英雄,一位黃繼光式的英雄人物。

1、黎又霖

黎又霖(1895——1949),貴州黔西人,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主辦過《民聲報》,加入國民黨;隨後在黔軍、國民革命軍任秘書、參謀等職, 1941年後,參與“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民盟”前身)、“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簡稱“民聯”)、中國民主同盟(簡稱“民盟”)的活動,宣傳團結抗日主張。1947年,參加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為“民革”地下工作委員會成員和“民革四川省負責人”,以聚康銀行業務專員身份,從事軍運策反、營救難友等工作。因奸細告密,於1949年8月19日被捕,解到國民黨西南軍政長官公署第二處關押,後被押至重慶歌樂山渣滓洞,面對敵人威脅利誘和嚴刑拷打,拒不交出“民革”等在西南的組織和活動情況,同年11月27日被殺害。

2、曠繼勳

曠繼勳(1897——1933),貴州思南縣人。1919年入川當兵,曾任連長、營長、旅長等職,1929年後,曾任紅6軍、紅4軍、紅25軍軍長兼獨立師師長。1932年底,任川陝省臨時革命委員會主席。他因做統戰工作,被張國燾扣以“國民黨改組派”、“右派”等罪名而逮捕,1933年6月秘密處死,時年36歲。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3、文化震

文化震(1902——1927),貴州省貴陽人。1918年參加學生愛國運動,1922年後,參加過反對“學閥”鬥爭、聲援“五卅”鬥爭等。1925年底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曾任過中共南京地委委員、共青團南京地委書記、國民黨(左派)南京市黨部工人部長、南京總工會秘書主任兼總務主任等職。經蔣介石授意,國民黨右派南京市黨部對共產黨人和革命者舉起屠刀,1927年4月10日晚,中共南京地委召開南京地委緊急擴大會議時,文化震等10人被捕。他經受嚴刑拷打,寧死不屈,幾天後被殺害。

4、陳法軾

陳法軾(1917——1942),貴州貴陽人。1937年任貴州省郵政管貴陽營業組組員。1938年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貴陽地方隊部。1941年6月調往松桃縣任郵政局長,沿途進行抗日宣傳,在印江鼓勵當地青年為國出力。國民黨印江縣黨部派人追捕,幸而脫險。同年11月20日,在松桃被逮捕,囚禁於貴州省保安處牢房,面對特務嚴刑拷打,寧死不屈。1942年6月20日,被國民黨特務殺害。臨行前寫下《就義詩》:

“磊落生平事,臨行無點愁。壯志猶未折,熱血迸將流。慷慨為新鬼,從容作死囚。多情惟此月,再照雄心酬。”

5、龍世昌

龍世昌(1928--1952),苗族,戰鬥英雄,貴州松桃人。1950年入伍,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1952年10月19日,在甘嶺戰役奪取597.9高地主峰戰鬥中,爆破美軍兩個地堡,為部隊前進掃清障礙。部隊攻到9號陣地時,遇敵火力封鎖。他在手臂和腿部負傷的情況下,強行將爆破筒塞進敵地堡,在被推出來後,他抓起爆破筒又塞進去,敵人拼命往外推,他用身軀抵住爆破筒,炸燬敵堡而壯烈犧牲。

1953年,被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追記特等功,授予二級戰鬥英雄稱號,朝鮮追授他二級國旗勳章。

上甘嶺戰役,我們記住了黃繼光的名字,讓我們記住與黃繼光同一部隊,在597.9高地,用胸膛堵住抵住爆破筒的苗族英雄的名字——龍世昌。

貴州還有哪些英烈?


趣話歷史那些事


貴州,簡稱黔或貴,位於中國的西南部,與重慶、四川、湖南等地接壤,是西南重要的交通樞紐。貴州不僅環境優美,有著美麗的景色,如黃果樹瀑布、萬峰林等,而且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這片古老的大地上湧現出了不少的名人,下面簡單的列舉幾個。

奢香夫人(1358年-1396年),彝族名舍茲,又名樸婁奢恆。奢香夫人在元朝至正十八年出生於四川永寧,是四川永寧宣撫司、彝族恆部扯勒君亨奢氏之女,後嫁給了彝族土司、貴州宣慰使隴贊·藹翠。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奢香夫人的丈夫隴贊·藹翠病逝,這時她只有23歲就帶著年幼的孩子挑起整個家的重任,並繼承了丈夫的職位。奢香夫人在職期間,不僅維護了國家的統一,而且開驛路,改良彝族文字,引進漢文化,促進了彝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公元1396年,年僅38歲的奢香夫人不幸病逝。朱元璋聽聞後,甚時心痛,派使臣到水西參加奢香夫人的葬禮,加諡奢香夫人為"大明順德夫人"。奢香夫人一生短暫,但她為了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張之洞(1837—1909),貴州興義府人(今貴州興義人),字孝達,號香濤。他是晚清的名臣,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張之洞一生曾任兩廣、湖廣、兩江總督,軍機大臣等職位,期間發展了軍工重工業;創辦了華科大、武大、南大等多所學校。1909年10月4日,張之洞在家中病逝,享年七十二歲,死後被追贈於太保,諡號文襄。

王若飛(1896年—1946年),貴州安順人。他是傑出的共產主義先驅、中共領導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著名的“四八”烈士。青年時期的王若飛曾參加了辛亥革命與討伐袁世凱運動,後在1922年與趙世炎、周恩來等人發起成立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後來,王若飛經歷了紅軍長征,抗日戰爭等。1946年4月8日,王若飛搭飛機的途中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時年五十歲。

貴州這片古老的大地,雖處於西南邊陲,但卻湧現出了不少的名人出來,為歷史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除了以上列舉的幾個,你們還知道哪些名人是貴州的呢,歡迎留言評論。




萌妹子軟軟


位於我國西南的貴州,有著“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美稱。

但是我們知道由於山多地少,土地貧瘠,交通不便,雖然有著悠久的歷史,但是貴州經濟一直算不上是發達,在中國的版圖上,存在感較為薄弱。不過即便如此,貴州依然湧現出了多數歷史名人,在近代,就有不少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比如,我們就簡單列舉一下兩人 !

張之洞, 晚清名臣、清代洋務派代表人物,出生於貴州興義府,祖籍直隸南皮。他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四大名臣”。

在光緒十一年正月,法過軍隊侵佔中越邊境重鎮鎮南關(今友誼關),局勢緊張。張之洞奏請調前任廣西提督馮子材、總兵王孝祺等援桂,駐鎮南關。70歲的老將馮子材率軍,奮力殊死抵抗,大敗法軍,扭轉了整個戰局。法國茹費理內閣因此倒臺。

光緒十五年時,張之洞上奏朝廷,建議修築一條蘆漢鐵路,自蘆溝橋至漢口,以貫通南北。他認為鐵路之利,以通土貨厚民生為最大,徵兵、轉餉次之。他提出蘆漢鐵路是“幹路之樞紐,枝路之始基,而中國大利之萃也”。朝廷准奏,計劃北段由直隸總督主持,南段由湖廣總督主持,南北分段修築。於是,清廷調張之洞任湖廣總督。

光緒十九年時,漢陽鐵廠建成,包括鍊鋼廠、鍊鐵廠、鑄鐵廠大小工廠10個、煉爐2座,工人3000,採煤工人1000。這是近代中國第一個大規模的資本主義機器生產的鋼鐵工業,而且在亞洲也是首創的最大的鋼鐵廠,日本的鋼廠建設還比這晚幾年。

我們都知道張之洞還興辦了湖北織布局。

接下來就我們就說說,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何應欽,生於貴州興義。他是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陸軍總司令、國防部長。在黃埔軍校成立後,成為國民黨軍隊黃埔系二號人物。

何應欽在國民黨內的地位一直極為顯赫,他先後擔任國民黨陸海空軍總司令部參謀長、軍政部部長、中國遠征軍總司令、中國陸軍總司令、國防部長,行政院長等職,在國民黨軍中,地位僅次於蔣介石,是名副其實的位高權重。

在敗退臺灣後,何應欽受到了蔣介石的冷落,只擔任了幾個虛職,1987年,高壽98歲的何應欽去世。


放開那歷史


貴州地處西南山區,不是開放口岸也不是經濟中心,但近代以來貴州人艱苦奮鬥為中華民族革命事業拋頭顱撒熱血,留下了很多故事,我們不應忘記。

聽歷史知事給你盤點一下近代貴州的歷史名人。

1,楊至誠上將。

楊至誠,是貴州省三穗縣人,侗族,黃埔五期畢業。大革命失敗後,他參加了南昌起義、湘南起義,又跟隨朱老總上了井岡山。在中央蘇區,楊至成長期擔任我軍後勤工作的主要領導人,組織兵工、軍需、醫藥生產和物資供給,並創辦後勤學校,培養後勤幹部。抗日戰爭中,他曾到蘇共遠東局黨校、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解放戰爭中,楊至成先後在佳木斯、哈爾濱、牡丹江、齊齊哈爾和雞西等地組織領導軍工生產,任東北野戰軍軍需部長,為東野的不斷壯大提供了有利的後勤支持。

2,周逸群

周逸群是貴州省銅仁縣城關鎮人,1924年10月入黃埔軍校第2期學習,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伐中,周逸群在賀龍所部擔任政治部主任,和賀龍等人一起領導了南昌起義,南昌起義後,周逸群介紹賀龍加入了共產黨。後來,周逸群和賀龍一起發動桑植起義,建立了湘鄂西蘇區和紅六軍,提出“你來我飛,你去我歸,人多則跑,人少則搞”和“分散以發動群眾,集中以應付敵人”等游擊戰術。

紅二軍團成立時,賀龍擔任軍團長,周逸群擔任軍團政委。1931年,周逸群戰死。

3,曠繼勳。

曠繼勳是貴州思南縣大河壩廟塘灣人,曠繼勳辛亥革命時入川投軍,在川軍中一直做到營長、團長、旅長,1929年6月領導全旅在四川蓬溪縣起義,建立了蓬溪縣蘇維埃政府。在紅軍中,曾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軍長,二十五軍軍長,川陝臨時革命委員會主席。1933年曠繼勳被錯殺。

4,鄧恩銘。

鄧恩銘是貴州荔波人,,水族。他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山東中共黨組織的創始人,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16歲離開貴州,到山東投奔親戚,後在山東省立第一中學讀書。大革命時期,鄧恩銘領導了領導膠濟鐵路工人大罷工和青島全市工人大罷工。1928年,鄧恩銘被捕,1931年被殺害。


歷史知事


民國時期貴州籍最著名的人物當然非何應欽莫屬,日本軍校畢業的何應欽回國後首先在黔軍服役,因內部火拼才逃亡廣州,出任黃埔軍校總教官,進而成為黃埔系軍隊的二號人物。但何敬之大家已經耳熟能詳,本文主要介紹貴州的“谷氏三兄弟”。






(谷正倫)

1935年11月,谷正倫、谷正綱、谷正鼎嫡親三兄弟同時當選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這是民國時期非常罕見的情況,“谷氏一門三中委”成為當時政壇的口頭禪,足見勢力之大。而他們的大哥,正是號稱“國軍憲兵之父”的谷正倫。

谷氏兄弟都是貴州安順人,谷正倫畢業於武昌陸軍中學、日本東京振武學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是同盟會早期軍事骨幹,辛亥革命時期曾任黃興的總指揮部少校副官。回到黔軍後因爭權奪勢成為何應欽的死敵,最終谷正倫勝出。谷正倫善於見風使舵,是貴州地方軍隊中最早投靠孫中山的實力派,1926年參加北伐後又取得蔣介石的信任。



(谷正倫)

“寧漢合流”後谷正倫擔任南京警備司令,著手建立了三個憲兵團,並向蔣介石建議成立憲兵教習所自任所長,1931年組建憲兵司令部,逐步把憲兵隊伍擴充到19個團,成為國民黨在大中城市鎮壓革命力量的重要工具。谷正倫擔任憲兵司令長達十年之久,後“因功”外放甘肅省和貴州省主席,陸軍中將,1953年病死於臺北。

谷正綱畢業於德國柏林大學,他投靠的是二陳的CC系,官至國民黨“中央組織部副部長”,深受蔣介石和陳立夫、陳果夫的信任,谷正綱始終沒有踏入軍界,一度出任“內政部長”等要職,是蔣介石逃臺後的重要幕僚之一,1993年卒於臺北。



(谷正綱)

谷正鼎則完全是借兩位兄長的光,與谷正綱一起在柏林大學學習,1927年回國後在軍中歷練,一直擔任政工職務,從不抗槍上戰場。之後也加入CC系,抗日戰爭時期先後在西安行營、天水行營負責黨務工作,直接指揮當地的中統特務組織。

解放戰爭後期,二陳逐漸失勢後,谷正鼎出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副部長、部長,實際上谷氏兄弟成為了陳氏兄弟黨務系統的接班人,也是蔣介石信任和支持的結果。谷正鼎1974年卒於臺北。



(谷氏三兄弟)

貴州安順的這“谷氏三兄弟”,雖然沒有很多國軍將領那麼名聲在外,但把持著憲兵、特務等後方重要機構,屬於“包子有肉不在褶上”的實權人物,在民國政壇上確有一席之地。


度度狼gg


李世傑,劉顯世,嚴寅初,張道藩,何應欽,王若飛,戴秉國,廖錫龍………


烏蒙雪峰Y4991133167


貴州名言:宋氏三姊妹,谷家三弟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