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幸福”不來敲門:北京限競房生變


告別“幸福”不來敲門:北京限競房生變

中房報見習記者 田傲雲丨北京報道

保障房缺失的時候,人們沒有選擇,都被逼進了商品房市場。現在,限競房給了他們一絲希望。

“3月份我賣了10套限競房,4月份應該會更好。”北京豐臺一家新房代理機構的銷售人員說。他告訴中國房地產報(微信ID: china-crb)記者,“現在看房的人是真的多了,還有很多‘90後’也開始買房了,他們選擇限競房,主要是看中價格更便宜,對於資金不充裕的剛需人群來說,性價比還是不錯的。”

4月2日,北京西城天鑄售樓處,一位有購房意向的王先生告訴記者,此前他並沒想過買房,但是從去年開始,身邊越來越多的同齡人陸續開始買房,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就要30歲了,是該買套房子了。王先生此後看過不少樓盤,但大多數限競房都在五環外,好不容易看上的這個項目,又擔心太搶手了。“根本搶不到,聽說二期要開盤了,現在可以先登記,我就過來看看。”

中國房地產報記者瞭解到,西城天鑄地塊是北京“限房價,競地價”土地。根據政府方面規定,西城天鑄限售均價為77800元/平方米,最高銷售單價不得超過81690元/平方米。單看價格不低,但與同一區域內的新房項目每平方米動輒10萬元以上的價格相比,還是很誘人。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限競房市場分化非常明顯,部分位置優質的項目,去化接近90%,而大部分項目,去年入市以來,去化依然不足40%。

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4月1日,北京合計入市限競房45個項目,66期預售證,提供商品房住宅限競房30146套,只網簽了7631套,按照面積計算網籤比例,80.3萬平方米,只簽約了22.2%。整體看,所有項目入市的實際銷售的平均簽約數量不足40%。

人氣與銷量有所回升

限競房是2016年下半年,北京為抑制土地市場的熱度,推出“限房價、競地價”土地出讓模式的新產品,這種地塊對房屋均價進行事前限定,且購買後5年不得出售。

但是,2018年下半年,眾多限競房入市後,除了個別樓盤熱銷,大部分都面臨著去化問題。數據顯示,2018年北京新房市場限競房總成交4530套,入市去化率為24%,整盤去化率僅為11%。截至2018年底,限價商品房庫存量2萬套,去化週期3年左右。

反轉發生在進入2019年後。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北京普通住宅市場成交最好的10個項目中,限競房佔據8個席位,其中豐臺區的西城天鑄限競房以19.56億元的成交額,問鼎今年一季度北京新房成交市場排行榜首位,共成交246套,套均795萬元。

近日,中國房地產報記者接連走訪了朝陽、海淀、豐臺、房山等區域的多個限競房項目。

前述王先生告訴中國房地產報記者,雖然首付能力有限,但還是希望儘量能住得離市裡近一點。“主要看中西城天鑄的地理位置,而且交通方便,雖然戶型是差了點,但好歹是在市裡,價格也還能接受。”

上述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在北京市場,除了像王先生這樣的剛需者,也有一部分人會選擇購買遠郊的房子用來養老,“如萬科七橡樹,雖然離市中心比較遠,但是價格便宜,每平方米2.2萬元,周圍景區環抱。”

有的吃肉,有的喝湯

“橡樹瀾灣一期的房子幾乎秒光,就一天!”3月27日,記者走訪位於西四環附近的橡樹瀾灣限競房項目時,一位項目銷售經理告訴記者。

一天就秒光?現在限競房的市場行情,已經如此火爆了麼?

對記者的疑問,這位銷售經理稱,3月25日19點,橡樹瀾灣首期開盤,千組購房家庭現場手機選房,575套房源幾乎秒光,其中最搶手的是90平方米三居戶型,最終去化率達到了97.4%,只剩下15套房源,銷售額總計約為28.8億元。

不僅橡樹瀾灣這一個項目熱銷,根據中國房地產報記者連日的走訪,發現同樣位於西四環的國風長安,因為其地段較好,2月18日開盤當天去化85%。位置較偏的海淀山後的山嶼湖雖然在五環外,但由於地處海淀,吸引了不少在海淀工作的年輕人,項目在3月18日開盤當天,推出的192套房源已經銷售一空。

儘管市場回暖,但記者也注意到樓盤之間的分化正在加劇。對於個體差異化巨大的限競房來說,市場回暖只是“助燃劑”,同為限競房卻不同命的故事,仍然比比皆是。

北京限競房入市速度最快的區域之一大興,雖然前有全市首個入市的限競房項目瀛海府,以一個半小時賣光194套房源,但大興第二個入市的限競房首開保利熙悅林語項目,4000餘套房源,2018年僅網簽了72套。

位於房山的旭輝城限競房項目,入市已有9個多月,這個項目的情況更能代表市場中部分去化難的限競房處境,例如小片區供應過於集中,遠超出了區域的需求承載能力;同質化現象明顯;地理位置偏遠等。

4月2日,記者走訪了2018年6月開盤的房山旭輝城限競房現場,其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旭輝城一共有900多套房源,目前在售的是第一期,主要有75、89、116平方米三種戶型,到目前共賣出110餘套房。

合碩機構首席分析師郭毅分析稱,目前北京房地產市場上,除了部分位置好、擁有稀缺資源以及產品受認可的項目外,絕大部分限競房銷售狀況遠低於企業預期。“有些項目開盤認購量還可以,但在轉簽約時,不少購房者冷靜之後選擇了退房,客戶流失比例很大。在這種背景之下,開發商要麼採取價格手段促銷,要麼在產品上做加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