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的山石并不是黄颜色的,为什么取名为黄山呢?

古代的黄山叫“天子都”,这是最早住在黄山周围的少数民族“山越”人给黄山取的富有神话色彩的美称。到了秦代,人们根据这座山的颜色,叫它“黟(yī)山”。“黟”字是黑色的意思,真实地反映了黄山在色彩上的特点。那么,为什么后来又把黟山改称黄山了呢?是不是因为它的颜色由黑而变黄了?其实不是的,改黟山为黄山的事情发生在唐代。当时,朝廷和民间都信奉道教,玄宗皇帝李隆基更是一个虔诚的道教信徒。在那个道教盛行的时代,道士们编写的《周书异记》中,有一个轩辕黄帝炼丹成仙的神话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因此,唐玄宗为了纪念轩辕黄帝,在天宝六载(747),下令改黟山为黄山,从此“黄山”的名称便流传下来。

黄山在中国历史上受到广泛赞誉,以“震旦国中第一奇山”而闻名。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的特点。黄山景色有所谓的“四绝”,即四种独特景观: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苍松迎客是黄山松最常见的景观。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次登临黄山,赞叹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是继泰山之后,中国第二个同时作为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名山。

黄山的山石并不是黄颜色的,为什么取名为黄山呢?

黄山飞来石位于黄山平天矼(gāng)的一块平坦岩石上,为自然风化生成。

黄山是徽州文化的核心区,徽州作为一个地域名称,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宋徽宗宣和年间改歙州为徽州,此后徽州的名称一直延用千年,直到黄山市成立才废止。千百年来,徽州的地域相对稳定,为徽州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徽州文化内容包含广泛,我们熟悉的徽商、徽剧、徽菜等等全部包含其中。

内容来源:《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地理名胜》中华书局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