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壯懷激烈之語

1.“犯我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

原話出自西漢名將甘延壽和陳湯在攻滅匈奴郅支單于對漢宣帝的上書中“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2.“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語出戰國楚國屈原代表作品《離騷》,大概意思就是,這些都是我內心之所珍愛,就是讓我九死(或多死)還是不後悔。

溫總理在2010年中外記者見面會上開場白中這句話,強調“我將以此明志,做好今後三年的工作”。

3.“大丈夫生當如此。”“彼可取而代之。”

秦始皇南巡,儀仗萬千威風凜凜,路人紛紛低頭避讓。唯項羽抬頭,直視聖駕,叔父怕他鬧事,拉他低頭,同時對他說:“大丈夫生當如此(大丈夫活著就該這樣)。”項羽說:“彼可取而代之也。(我可取而代之)”從小就有霸王之氣。

4.“雖千萬人吾往矣!”

“雖千萬人,吾往矣”這句話,出自《孟子》,原文是:“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簡而言之就是”道之所存,雖千萬人,吾往矣!“

想起漲潮一句話“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間大不平,未劍不能消也。”

5.“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十六 趙匡胤:“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乎!”意思是自己的床鋪邊,怎麼能讓別人呼呼睡大覺?比喻自己的勢力範圍,不容許別人沾手。

6.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語出漢高祖劉邦,可以說劉邦的天下就是手下的一幫能臣武將給打下來的,韓信,張良,蕭何,哪個不如雷貫耳?

7.“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出自:朱元璋的《喻中原檄》(宋濂起草的),原文是“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是孫中山的民族主義思想。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國主義走狗清王朝封建統治,把鬥爭矛頭直指清王朝,也就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的侵略勢力。

9.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語出《史記·陳涉世家》。陳勝年輕的時候,曾經同別人一起被僱傭耕地。有一天陳勝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嘆息了很久,說:“如果有朝一日我們誰富貴了, 可不要忘記老朋友啊。”

僱工們笑著回答說:"你是個被僱傭耕地的人,哪來的富貴呢?" 陳勝長嘆一聲說:"唉,燕雀怎麼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10."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語出毛主席《沁園春 長沙》。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的大千世界,詩人思緒萬千,不禁發問:廣闊無垠的大地呀,誰才是主宰你興衰命運的真正主人呢?這一問道出了詩人的雄心壯志,表現了他的博大胸懷。

11.“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一個文官,雖不善帶兵,但死戰不降。

12.“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東漢末年,黃巾軍歌名口號。“蒼天”指漢王朝,漢代官員軍隊的衣服以蒼青色為主,“黃天”是指黃巾起義軍。

在那個以天為絕對權威,神聖崇拜的年代,能吼出“蒼天已死”這種口號。是多麼的一種蔑視權威的霸氣。

13.“匈奴未滅,何以為家?”

語出漢朝名將霍去病,名將衛青的外甥,任大司馬驃騎將軍。好騎射,善於長途奔襲。霍去病多次率軍與匈奴交戰,在他的帶領下,匈奴被漢軍殺得節節敗退,霍去病也留下了“封狼居胥”的佳話。

當日霍去病大勝歸來,漢武帝為他建造房舍,霍去病堅辭不就,曰"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漢武帝大為感動。

14.“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李白收到入宮詔書之後而作。

15.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李清照對士大夫的嘲諷與激勵。

16.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17.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此句語出曹操《讓縣自鳴本志令》(又稱《述志令》),為曹操於公元210年所作。當時正值曹操赤壁打敗而歸,士人階層皆藉此嘲諷曹操的不可一世、妄自尊大,曹操為堵眾人口遂作此文。文中曹操談到自己如何從一普通的官宦子弟成長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

18.“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有之,請自嗣同始!”

19.“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魯迅

20.時間要打多久,我想我們不要做決定,過去是由杜魯門,以後是由艾森豪威爾,或者美國的將來的什麼總統由他們做決定,就是說他們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勝利!

--毛澤東

21.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彭德懷

22.當代的重大的問題不是演說和決議所能解決的……必須依靠鐵和血才能解決-俾斯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