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國寶會說話》解讀03-原始骨笛的用材偏好

《如果國寶會說話》展示的第二種文物,是賈湖骨笛。

《如果國寶會說話》解讀03-原始骨笛的用材偏好

中國科技大學宋爽在《探析賈湖骨笛承載的社會信息》一文中說,骨笛是一種外形呈圓柱形,中空,一側有多孔,一般為兩孔以上的古老管樂器。其最重要的發現,是20世紀80年代,在河南舞陽縣賈湖城北22公里處的裴李崗文化遺址出土的一批骨笛,共25件,其中5孔、6孔、8孔各1支,7孔多達15支。

《如果國寶會說話》解讀03-原始骨笛的用材偏好

中國史前骨笛在材料上大多使用丹頂鶴、鷹等大型飛禽的肢骨,至今總共已發現賈湖骨笛近30支,有20支左右全部是由丹頂鶴的尺骨製作而成的。

而世界發現最早的一支骨笛,是1995年在斯洛文尼亞發現的,距今5萬年,這支2孔肌笛是由古老尼安德特人,利用洞熊的腿骨製成的。1994年德國南部發現的一支骨笛,是由天鵝的腿骨製成的。1997年在德國北部發現的一支骨笛,又是洞熊腿骨製成。俄羅斯發現的骨笛由猛獁象牙製作而成,等等。總之,國外史前骨笛在用料上非常豐富,除上述外,還有羊蹠骨、鹿骨、火雞骨、山羊骨等多種材料。

這是否說明,中國的物種不如國外豐富?答案是否定的。據研究,當時的賈湖位於北亞熱帶向北暖溫帶過渡的地區,氣候適宜,物種豐富,國外用來製作骨笛的動物材料,在該地區並不少見,這就說明,當時國人在製作骨笛時,在用材上可能有極大的偏好。

產生這種偏好的原因,首先,中國古來就有“松鶴年”、“鶴髮童顏”等說法,可以說“鶴”是我國文化中一種神鳥,一種吉祥之鳥,可能來自於先民對鶴類的原始崇拜。而哲學家李澤厚在《美的歷程》中也曾提及,先民對鳥有一種原始的崇拜,鳥可能曾是某些部落的圖騰。

其次,骨笛多用丹頂鶴尺骨而不是其它部位的骨頭,是因為尺骨中空壁薄,比較適合骨笛的製作,同時,也可能包含著先人對飛翔的嚮往。

另外,在賈湖遺址發現的349座墓葬中,僅有16座墓葬中有骨笛,說明當時以鶴骨為材料製作的骨笛,有可能是極珍貴的物品,代表著墓葬主人的身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