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印象之山東曲阜‖森森翠柏大成殿,追尋儒家始祖根

城市印象之山東曲阜‖森森翠柏大成殿,追尋儒家始祖根

總想有機會能夠來曲阜一趟,為了祭祀萬世師表的聖賢一孔子。

孔子的學說流傳了幾千年,到現在乃至今後影響著人們的觀念。

我不敢以文人自居,文人的稱呼是對文化大家和博學多識者而言。但心中對古典文學、古代文言文和歷史有濃厚的興趣,一直以來希望書上的知識能近量接近真實的事、物,走進歷史人物曾經的場景和他們生活的環境,親身感觸一下。帶著這樣的目的,我來到曲阜這座城市。

“德不孤、必有鄰”。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一進入曲阜市,這些語句就處處可見,映入眼簾。馬車和現代化的交通工具混雜在一塊兒,似乎有點不倫不類,其實馬車伕駕馭馬車的能力相當嫻熟,在遵守交通規則方面一點也不差,秩序井然,反道是三輪車、電動四輪車對交通規則方面卻不如馬車。看來,訓化是非常重要的事,無論是什麼。

城市印象之山東曲阜‖森森翠柏大成殿,追尋儒家始祖根

孔廟、孔府和孔林是世界文化遺址,也是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曲阜這塊地方因孔子而舉世盛名,它是一座縣級市,在行政規劃上隸屬於山東省濟寧市。城市不是很大,卻容納了幾千年的文化精髓,成為著名的旅遊城市。我來的時候是農曆的正月初三,正是中國人過春節的時候,但在這裡仍然遊人如織,全國各地的人來這裡追尋儒家思想先祖的蹤跡,其中還不乏一些外國人。

翠柏森森、蒼松參天,虯枝交錯,奇形怪狀,幾百年上千年的松柏、銀杏樹,或蒼翠或枯乾、或參入雲空或傾歪欲倒,有的歷千年風雨,有的經幾次雷霆,它們見證著孔廟孔府孔林的興起、擴大、戰亂的毀壞和盛世的雄偉。自然界的更替終將沒有湮滅人類的文明延續,而是在風霜災難中浴火重生、歷久彌新,煥發出勃然生機。盛世的中國,我們更應當將這種中華文明的傳統發揚光大。

奎文閣中,莘莘學人希望成功;大成殿下,舉一柱香祈禱金榜題名;孔子墓前,那虔誠的祭祀叩拜,所有的對孔子的尊崇都凝聚在一種文化裡,這也是中國文明基因傳承的因素之一吧。文化的力量在某種意義上說是至上的,文化的失落和自卑也是某種文明消亡的原因之一。這是我們需要警醒的!

城市印象之山東曲阜‖森森翠柏大成殿,追尋儒家始祖根

遊覽過程中,有一個現象令我記憶深刻,也深受感觸。我們大部分都是走馬觀花,匆匆忙忙而過,但卻有一部分在某個碑林或墓亭前駐足很長時間,他們有的在沉思,有的在細細的討論,甚至在爭辯著一些問題。有兩個外國人,在“書同文、行同倫”的銘牌前仔細地品味著文字的含義。中華民族文明的傳遞不正是因為有同一種文字嗎?因為有統一的信仰和觀念嗎?但願中華文明聲聲不息,代代相傳,如森森翠柏,萬古長青。

記於2019年2月8日於曲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