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歷史上的開國皇帝中,誰得江山的難度最大?

閒來無事-倚欄聽風


開國皇帝誰得江山最難,問題在於難的標準(時間?戰爭傷亡程度?還是其他)

1、建立秦朝的秦始皇似乎很容易,但那是他祖父輩們奠定的基礎,從時間上看是最難——六世之餘烈,6代人才完成開國,夠長吧。

2、建立西漢的劉邦,從平民到皇帝似乎最難,但秦朝時除了嬴氏皇族,只有官吏、平民、奴隸三個階層,並無貴族,項羽等個個都不是貴族,和劉邦一樣是平民身份。劉邦難不難不好說,但劉邦的成功,基本上都是對手出錯:入關中是趙高將所有兵力都給了章邯導致關中空虛,滅項羽是項羽沒有組建自己的聯盟而劉邦組建自己的聯盟(劉邦的8個異姓王)。

3、新朝的王莽,應該是得江山最快的,做著官,不知不覺竟然做到了皇帝的位置。

4、東漢的劉秀,得江山也是很順利的,原因很簡單——大家都覺得王莽真的太莽撞了,坐上了不該他做的皇位,皇位應該給姓劉的做,於是劉秀說我來做——這麼說我也是劉邦的後代。

5、三國的曹劉孫三家打生打死的,結果被司馬家撿了便宜。司馬炎做皇帝是簡單了些,不過也因此不懂珍惜。

6、五胡十六國的國君並不懂得容易這兩個字怎麼寫,天天都是刀頭舔血的日子,旁邊還有個東晉在煽風點火:你們倒是快點打啊~

7、北魏一步步的腳踏實地的一個個國家的滅,終於一統北方,實是不易;南朝卻都在耍變臉術:宋齊梁陳換湯不換藥的變。

8、隋朝的楊堅得國有很容易,但和晉朝一樣不懂珍惜。

9、唐朝的李淵吸取連襟楊堅的經驗,邊打邊拉攏的,重新開創一番事業,有難有易,有苦有甜吧。

10、五代十國就只有三個問題:唐朝有沒有滅亡?(後唐、南唐、後梁)沙陀有沒有滅亡?(後唐、後晉、後漢、北漢)我就是我?(後周、南漢、契丹等自封的中心)。

11、北宋的趙匡胤連叫聲“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力氣都省了,直接做了皇帝,最可惡的是他還斷送了別人做皇帝的夢想——尤其可惡啊,呵呵~

12、南宋的趙構以堅韌不拔的富二代,以累不死的精神建立南宋:金國的小子們,你們來追我啊,累死你丫的!

趙構以一個皇子身份能夠輕鬆即位,很大程度上還要感謝趙匡胤摧殘別人做皇帝夢想的行為,嚇得被扶上位的張邦昌立馬讓位,死也不做皇帝!

趙構做皇帝不難,坐穩皇帝才是最難的。

13、建立契丹的耶律阿保機,看見朱溫做皇帝,自己也過癮一把;建立金國的完顏阿骨打,要的不多,結果遼朝和北宋這也不給,那也不給,忒小氣了,一怒之下,自己動手拿,別客氣;西夏的李元昊以祖先統治太久了,不做皇帝對不起他們,乾脆做了,反正又不是隻有一個皇帝,誰做不是做。

14、開創元朝的成吉思汗——忽必烈閃入:我才是開創元朝的:因為即位蒙古帝國大汗之位存在程序瑕疵,忽必烈想不如我成立個國家玩玩!

15、討飯的朱元璋肯定沒有想過自己做皇帝,吃飯才是最大的皇帝——他是這樣想,即便是做了皇帝后,他還是以這個準則為底層人們去做——朱元璋的努力是不可否認的,但元順帝等蒙古人內鬥、放棄江南讓那幫反賊自相殘殺的策略,才是朱元璋能夠建立明朝的最大原因。

反正都是南方人在鬧,讓他們鬧去吧,南方我們不要了——蒙古人如此想!

16、建立大清的——努爾哈赤剛想說話,就被反駁:你是後金不是大清!皇太極出來說話,被反駁:你那不毛之地算什麼!多爾袞想終於要到我了吧,剛要起來,順治帝說攝政父王,你還是下去休息休息吧!康熙帝說我平三藩、收臺灣、敗噶爾丹,雍正帝說我還打青海和準噶爾呢,乾隆帝總結說準噶爾是真的被我滅了。

綜述

從時間上來說,得國最難的應該是秦始皇,花費6代人的時間才得到;

從身份變遷來說,得國最難的應該是劉邦和朱元璋,從平民到皇帝。

從突發來說,得國最難的是趙構,老爸、老媽、哥哥弟弟、姐姐妹妹都被抓了,剩下他一個,一邊逃難一邊做皇帝,實屬不易。

你們的答案呢?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難度最大的毫無疑問就是朱元璋了,因為起點實在太低了,開局就一個碗,啥也沒有,後面的全靠技術、運氣和不要命。

朱元璋最倒黴時,都已經淪落到討飯的地步了,沒身份沒地位還一毛錢都沒有。而同樣是布衣出身的開國皇帝劉邦,好歹也是泗水亭亭長,也算是個小吏,不僅三餐溫飽,還能結識到蕭何和曹參這些比自己高等級些的官吏。所以,就這一點,朱元璋可是比劉邦的開局要困難得多。

其次,朱元璋所面對得對手都不是省油的燈,關鍵是剛開始時,每一方都比自己強得多。東面的張士誠比自己錢多,西面的陳友諒比自己人多,而北方的蒙元更是比自己大更多。夾在三者中間的朱元璋,要錢糧沒多少,要兵員也多不到那去。然而,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朱元璋還是帶著一群猛人,先滅陳友諒,再滅張士誠,最後北上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朱元璋的人生,彷佛就像是開掛了一樣。


而反觀劉邦,其實還不算最艱難,畢竟前期最難啃的秦軍都被項羽給報銷了。楚漢相爭時,文有蕭何、陳平、張良相助,武有韓信、彭越支撐。而項羽雖然武力驚人,手下也有不少悍將。但他有勇無謀,其可怕程度還比不上陳友諒。加上西楚缺乏深謀遠慮的謀臣和戰略家,又要面對其他分封諸侯的威脅,最後只能越打越弱。劉邦滅項羽,可是組團打大蛇,六十萬圍毆十萬;而人家朱元璋滅陳友諒,是二十萬打六十萬!

朱元璋和劉邦,算是歷代大一統王朝開國皇帝中,起點最低,難度最大的兩位了。其他的和他們相比,真的算不了什麼。比如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又如趙匡胤,將門虎子,年少得志。尤其是李淵,的天下相當簡單,自己本來就是軍事門閥,加上又在隋末動亂中後發制人。所以……


這些歷史要讀


要問歷史上的開國皇帝,誰得江山的難度最大?只能有兩個選擇:劉邦和朱元璋。而在這兩個人中,我選擇劉邦,而不是朱元璋。為什麼這麼說呢?

(劉邦畫像)

第一,劉邦以平民身份當皇帝,是開天闢地第一次。

劉邦之前的社會,是壁壘森嚴的封建制,從夏朝開始,在西周時期定型的爵位傳承製度,註定了一個人如果不是出生於貴族世家,很難走進上流社會。出將入相都很難,更別說當最高統治者了。

雖然秦始皇實行軍功獎勵制度,讓士兵有了向上升遷的機會。但是升遷到最高,也就是當一個侯。這個侯也還是一個臣子,要想當皇帝,除了秦始皇,誰也沒這個權力。

陳勝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話一方面說明,王侯將相,真是有“種”的;另一方面也說明,陳勝只敢想“王侯將相”,不敢想“皇帝”。

項羽都平定了天下,為什麼只敢當一個“西楚霸王”,而不敢當皇帝,顯然就是當時約定俗成的思想觀念,限制了他的想象力。

因此,劉邦在從一介平民往上走的時候,大家都是不怎麼信任他的,都對他能否最終當上皇帝,成為最高統治者,深表懷疑。

田橫在受到劉邦召見的時候,甚至寧願自殺,也不願意去投奔他,明顯就是貴族出生的田橫,瞧不上平民出生的劉邦。

朱元璋雖然也是從平民當到皇帝的,但是因為有劉邦開了先河。再加上當時朱元璋等人的起義,被認為是在驅逐“外族”(蒙古人),具有某種“正義性”,所以,朱元璋被更多的人相信。

(項羽畫像)

第二,劉邦自身打仗能力不行,數次死裡逃生。

劉邦在從起事到當皇帝,甚至在他當了皇帝以後,都是數次死裡逃生,差點就沒有逃得過來。

第一次,鴻門宴。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項羽殺劉邦,那幾乎就是在一念之間。就算項伯當了內奸,用劍擋住項莊。就算樊噲勇猛,能吃一整隻豬蹄子,又豈能把劉邦救得出來。

第二次,困於彭城。劉邦被項羽大軍圍困在彭城。彭城是項羽的都城,劉邦攻下彭城後,項羽率三萬軍隊回撤圍攻,殺死劉邦聯軍十萬人,淹死十萬人。韓信還藉故不來救。劉邦最後只有幾十騎逃脫。若不是陳平有妙計,他又遭洗白了。

第三次,劉邦當了皇帝后,不放心諸侯,只得自己帶兵作戰。北擊匈奴,被冒頓圍困在白登七天七夜。如果冒頓不是聽了婦人之言,再狠一點,劉邦也活不回去了。

第四次,英布造反,劉邦被箭射中。雖然撿了一條命,但是這個傷對他的打擊太大,最終他死在這次箭傷上。

劉邦最終當皇帝,真的很不容易。

朱元璋雖然也艱苦,不過在他上升的路途中,則沒有這種九死一生的經歷。

(朱元璋畫像)

第三,劉邦就算當了皇帝,眾人也不服氣,要造他的反。

劉邦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不好的名聲,就是他殺功臣。但是,劉邦殺功臣,實在是情非得已。他前有項羽的前車之鑑,後有諸侯們的蠢蠢欲動,沒有一個功臣是他無故殺掉他的。唯一殺得最莽撞的,是韓信和彭越。但是,這兩個人,應該說劉邦有殺心,但是並沒有動手,是呂后動的手。

之所以那麼多人造反,很顯然,就是大家對劉邦當皇帝很不服氣,覺得自己出生比劉邦高貴,打仗比劉邦強,立功比劉邦多,為什麼劉邦能當皇帝,而自己不能當皇帝?

朱元璋殺功臣,那是赤裸裸的殺。他誅殺功臣比劉邦容易得多,而且下手比劉邦狠得多。

所以,相對來說,劉邦當個皇帝,相當不容易。


張生全精彩歷史


歷史上得江山比較難的開國皇帝有劉邦、劉秀、朱元璋。但是還有沒有統一卻稱帝的有劉備、劉裕和陳霸先。這幾個人我們來簡單比較一下。



起點

劉邦是亭長出身,可以說是基層公務員,在沛縣有一定的影響力,而且還有一幫兄弟扶持。



劉秀的爺爺是鉅鹿都尉,父親是汝南郡南頓縣令,雖然劉秀父親在他9歲時去世,但是撫養他們的叔父也是縣令,而且劉秀的外公還是當地的豪門大族,所以劉秀在幼年時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且還有背後大族的支持。





劉備比上面兩位祖宗要慘很多,一來不是基層公務員,只是靠著編草鞋為生。二來沒有豪門大族的支持。還是自己找的大富商拉贊助,支持自己的起義事業。



劉裕是南朝劉宋開國皇帝,出身相對也比較貧寒,出生後因為母親患病去世,其父親無力請乳母,所以想把他拋棄,幸虧姨媽乳養才活了下來,長大後和劉備從事一個工作。話說老劉家編草鞋是不是祖傳技術?



南北朝時期陳朝的開國皇帝陳霸先,出身也是比較寒微,但是不適生產,喜讀兵書和史書,而且很喜歡練武,古代所謂窮學文、富學武。想必家庭條件應該屬於小康以上,不用為生計煩憂。



最後來看看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本名朱重八,其父親姓名朱五四,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高祖朱百六,世祖朱仲八。為什麼說他祖宗的名字,因為元代漢人命名很體現階級,凡是沒有社會社會地位的,都是沒有上過學的,是不能有名字的,只能以父母年齡相加,或者出生日期命名,由此可見朱元璋出身之低。




朱元璋17歲這一年,父親、母親、長兄、在短短的13天內相繼去世,天塌地陷。無奈之下,朱元璋為了生計做了一名和尚,但是僅僅在50多天後,寺廟無力供養僧眾,所以把朱元璋遣散了出去,這時朱元璋才獲得了大家所說的開局的一個碗。



綜合出身難度來說;朱元璋為頂級難度,其次劉備=劉裕>劉邦>劉秀=陳霸先。

過程

劉邦從起義到稱帝用了8年,討伐秦國之時,楚懷王故意放水劉邦。楚漢爭霸之時,諸侯聯合攻打項羽,所以劉邦奪天下相對輕鬆一些。



劉秀更不用說了,自從開掛的昆陽大戰之後,更始帝準備陷害劉秀,把他派往河北之地,但是卻讓劉秀得到了河北之地的支持,以此為根基,奪取了天下。



劉備創業過程就比較艱苦了,除了自己的兩個兄弟義無反顧的支持外,根本沒有任何世家大族的支持。尤其是還有一個實力強勁的曹操在後邊追著跑,多次差點殺了他。也因此劉備從184年23歲起事後,一直到221年60歲才稱帝。跌宕起伏的奮鬥了整整一輩子。



劉裕和陳霸先都是篡位得國,所以初期並沒有起義,所以相對而言比較容易。

朱元璋在1353年,25歲時投靠郭子興,之後得到了郭子興的賞識,並且把自己的義女嫁給了朱元璋,雖然期間郭子興對朱元璋也有過不滿,但是郭子興死後,朱元璋收編了郭子興大部分實力。經過發展,在鄱陽湖戰敗了陳友諒,之後消滅張士誠、方國珍,統一江南,於公元1368年建立大明。這一年朱元璋40歲,距離投軍之時,過去了15年。



這一項綜合來說;劉備的難度為頂級,朱元璋>劉邦≥劉秀>劉裕、陳霸先。

按照過程來說,劉備的難度是最大的,因為劉備的對手曹操發展的太快,初期實力對比過於懸殊,也因此劉備前半生一直活在失敗之中。在奮鬥了24年後,赤壁之戰後攻取荊州南部,才正式擁有了一片根據地,如果是普通人或許早已經放棄了。

但是考慮到出身和過程,個人認為朱元璋和劉備應該在伯仲之間。大家認為呢?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越關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都在說劉邦朱元璋,守仁君認為光武帝劉秀得國才是真正的難。

先說劉邦,劉邦三年滅秦四年滅項,但是滅秦的那三年劉邦基本上沒什麼阻礙,真正的主力是項羽,相對於項羽的鉅鹿之戰,劉邦西進路程中打的那些仗就太不值一提了。滅項才是劉邦生死局,但是當時劉邦坐擁關中漢中巴郡蜀郡,幾乎是舊秦的所有土地,進可攻,退可守,是劉邦能和項羽拉鋸那麼長時間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朱元璋也差不多,明末和元朝拼的最兇的是劉福通,不是朱元璋,朱元璋大部分時間其實都縮在劉福通背後安心發展,等劉福通被元朝打沒了,元朝也元氣大傷,朱元璋雖然也是四面受敵的困境,但是北方蒙元元氣大傷,南方沒有強敵。只有一西一東陳友諒和張士誠能對朱元璋造成威脅,鄱陽湖大戰後,朱元璋的統一之路就基本沒什麼大的阻礙。

而劉秀就比較困難了,首先他雖然頂著個漢室宗親的名頭,但是到了他這輩也就是個農名,起兵之前他哥是天下有名的俠士,他只不過是跟在他哥後面跑腿的罷了,一直到昆陽之戰,劉秀才用命拼了個天下聞名。

等到把王莽推翻,到享受勝利果實的時候,以舂陵子弟兵的首領劉縯不僅沒當成皇帝,還被劉玄給殺了,劉秀為避禍不得不用招撫河北的名義遠逃,原本帶兵打仗的大將軍到了河北甚至淪落到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地步。

而且當時河北的局勢簡直混亂到沒法梳理,有銅馬﹑大肜﹑高湖﹑重連﹑鐵脛﹑大搶﹑尤來﹑上江﹑青犢﹑五校﹑檀鄉﹑五幡﹑五樓﹑富平﹑獲索等數不清的大小義軍,共計數百萬人。後來又有王郎在邯鄲稱帝並且全面追殺劉秀,劉秀面對圍追堵截,一度甚至想南逃退出邯鄲。


幸虧劉秀得到了漁陽上谷兩地突騎的幫助,手下鄧禹又為其募得三千親兵,還有真定王劉楊的協助,劉秀才在河北站穩腳跟,並滅掉王郎。

隨後又著手消滅吸收河北各起義軍,等劉秀好不容易穩定了河北,劉玄又開始找劉秀麻煩,劉秀索性直接和劉玄決裂。殺掉劉玄派來的人,並於河北稱帝開國。後又派鄧禹經略河東關中。

寫了這麼多,劉秀剛剛向統一走了一步。


此時雖然劉秀割據河北河東,但是關中尚有赤眉,隴右有隗囂,朔方有盧芳,川蜀有公孫述,嶺南有鄧讓,山東有張布董憲,淮泗有劉永,而且很多人的勢力並不比劉秀差,劉秀可以說是四面八方都是敵人。鄧禹經略關中時蓋延在打劉永,耿弇在打張布,劉秀又出兵山東,鄧奉在南陽造反,同時劉秀河北老家又有彭寵作亂,這些事情幾乎要不是同時發生,要不就是前後腳,而劉秀面對如此亂局,卻能從容不迫逐一解決問題,最終統一。

劉邦朱元璋得國的過程中可曾受過被四面八方圍攻的待遇,劉秀個人能力太強,不僅掩蓋了他手底下一群功臣的光芒,同樣也讓他艱難的處境看起來很簡單。


守仁讀仁


劉邦:大丈夫當如此也!

朱元璋:老子但凡有口飯吃,也不會幹這種買賣!

劉邦難不難,路是自己選的,老朱可真是被逼的;劉邦面臨的是“千古無二”的霸王項羽,朱元璋則是四面受敵;劉邦自西向東,自北向南,而朱元璋是唯一自南向北完成統一的。



總體來說,還是朱元璋成功的難度更大一些。

劉邦早期的主要任務是對抗秦軍,與項羽是合作關係,秦軍主力被項羽擊敗,劉邦基本一路打小怪升級。後來項羽和各路諸侯鬧掰了,劉邦就開始聯合諸侯打項羽,雖然面臨的是“戰神”,但是最終用離間和圍攻,項羽分身乏術,活生生被耗死。因此劉邦除了彭城之戰輸得較慘,滎陽之戰相持較苦,其他沒有遇到太大困難,統一之後被匈奴圍住了可不算。


朱元璋起家時的困難自不必說,還白幫別人打了幾年工,後來好不容易起勢,地盤又被張士誠、陳友諒和方國珍包了餃子,滅了其他起義軍之後,還要面對戰力有所恢復的元朝,可以說一步一個坎。


另外,朱元璋軍隊的戰鬥力,可以說完全有能力單罡任何勢力,劉邦一來打不過二十萬秦軍主力,二來單打不過項羽,完全是通過各種聯合降低了難度。

至於其他統一王朝的開國皇帝,有的是偷來的,有的是搶來的,有的是碾壓,至少都是兵強馬壯,怎麼也難不過白手起家。

所以說,老朱打下點家底不容易啊,就算得到天下之後變態了一點,大家也都會理解他的。


尹禾


毫無疑問是朱元璋,老朱說了:“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誰敢不服!”

朱元璋的出身太苦太卑微了

朱元璋出生在安徽鳳陽一個貧苦家庭,這個家庭有多苦?

老朱家是個佃農家庭,家裡一點地都沒有,靠著給地主家種地,獲取點可憐的糧食,養活一家人,往上數祖宗八代,都是貧農,而且是赤貧的那種,家庭成分絕對是紅到家了。

老朱家的男人名字都很奇葩,朱五四、朱重四、朱重六、朱重八,朱重八就是朱元璋自己,這是因為他們太沒有地位,連取名字的資格都沒有。

朱元璋的童年飽受飢餓和壓迫,父親給地主家種田,自己給地主家放牛,過著吃一頓餓三天,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生活,跟元朝苦大仇深。

朱元璋少年時,淮河一帶發生水災、饑荒、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兄長,不是餓死,就是病死,朱元璋連一塊埋葬他們的地都沒有,還是在別人的資助下,才葬了父母。

朱元璋為了生計,當過和尚,當過乞丐,四處流浪,受盡白眼。

朱元璋看到了元朝官員腐敗,社會黑暗,百姓塗炭,弱肉強食。

朱元璋恨透了這個世界,他要打碎這個世界,再建一個世界!

恰在此時,兒時夥伴湯和給他寫信,邀請他參軍,朱元璋應邀前往。

於是他的命運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也被改變了。

朱元璋的敵人太多太強大了

朱元璋剛參軍,只是濠州郭子興麾下一個小兵,因為有勇有謀,不斷打怪升級後,才成了郭子興的親兵將校,並且娶了郭子興的義女當老婆,也是馬皇后。

但好景不長,嫉賢妒能的郭子興把朱元璋趕跑了,朱元璋一人落單後,索性自己單幹。

這事的朱元璋再次陷入一無所有的境地,但他有了理想,於是聚集英雄,招兵買馬,很快拉起一幫隊伍,李善長、徐達、常遇春……先後加入他的隊伍,一個小公司成立了。

這個小公司微不足道,但創業團隊精誠合作,竟然一步步發展壯大了。

隨著公司的強大,朱元璋引起了其他對手的注意。

朱紮根於東面和南面是元軍,東南是張士誠,西面是徐壽輝,雖然同是反元武裝,但是張、徐二人同小明王卻相互敵視。不過,北面小明王、劉福通率領的紅巾軍主力,大大牽制了元軍,而且,張士誠、徐壽輝的力量還不足以兼併朱元璋。

元末群雄割據,朱元璋只是其中之一,他佔據江左、浙右之後,以應天為中心,拿到不少地盤,卻是四面受敵——東面和南面是元軍,東南是張士誠,西面是徐壽輝(陳友諒),只有北面是小明王和劉福通率領的紅巾軍主力是自己的友軍。

先後擊敗陳友諒、張士誠

朱元璋始終堅持“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只要他不稱王,不正式宣稱造反,元朝廷是不會派大批兵馬圍剿的,朱元璋就可以免除後顧之憂,集中力量對付陳友諒和張士誠。

陳友諒霸道但陰險,他殺了徐壽輝取而代之,佔據長江上游;張士誠精明但多疑,佔據長江下游,朱元璋則被夾在中間,東南鄰方國珍,南鄰陳友定。

朱元璋最怕陳友諒和張士誠上下夾擊,他的策略是暫時穩住目光短淺的張士誠,集中力量對付最難對付的陳友諒,張士誠還想讓朱元璋和陳友諒鷸蚌相爭,他自己漁翁得利。

跟陳友諒的決戰異常艱苦,陳友諒兵多將廣,作戰經驗豐富,尤其是水軍實力佔據上風,經過洪都守衛戰、鄱陽湖決戰兩場決定性的戰役,終於擊敗陳友諒。

滅了陳友諒,朱元璋的實力和信心大增,張士誠才感到唇亡齒寒,儘管他在平江戰役據城死守,但為時已晚,難以逃脫被殲滅的命運。

此前,朱元璋派人解決了小明王這個討厭的傀儡老闆,基本統一江南,下一個目標就是貌似強大的元朝朝廷了。

攻佔大都,滅亡元朝

由於腐敗墮落,蒙古軍隊沒了當初的無敵風采,但畢竟仍佔據著北方大部分領土,城池守備嚴密,軍隊還是有一定戰鬥力的,不過此時的朱元璋兵強馬壯,打造了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麾下猛將如雲,謀臣如雨,對如何滅元,他胸有成竹。

1367年,朱元璋以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軍25萬精銳,北進中原。

朱元璋在《諭中原檄》提出了“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綱領,多麼激盪人心。

朱元璋是一個戰略大師,他認真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形勢,反對常遇春孤軍深入的輕敵思想,對北伐親自作出瞭如下戰略部署:

“元建國百年,守備必固,懸軍深入,饋餉不前,援兵四集,危道也。吾欲先取山東,撤彼屏蔽,移兵兩河,破其籓籬,拔潼關而守之,扼其戶檻。天下形勝入我掌握,然後進兵,元都勢孤援絕,不戰自克。鼓行而西,雲中、九原、關隴可席捲也。”

戰事完全按照朱元璋的部署開展,僅用1年時間,明軍便先後攻克山東、河南,最終輕鬆攻陷元大都(今北京),元順帝出逃,元朝正式滅亡,蒙古在中原長達98年的統治結束。

在中國歷史上無數次北伐中,朱元璋取得了第一次全面的勝利。

這是了不起的勝利,這是前無古人的榮光。

用兵20年,統一全國

攻克大都後,明朝並未統一全國,很多地區仍在蒙古和割據政權控制下。

1368年,湯和、廖永忠等率軍消滅浙江的方國珍,進一步取得廣東、廣西;

1369年,徐達、常遇春等率軍攻克山西、陝西、甘肅,統一西北;

1371年,湯和、周德興、廖永忠、傅友德等人水路並進,平定四川;

1383年,傅友德、藍玉、沐英等討滅大理,平定雲南;

1385年,馮勝、傅友德、藍玉等討平遼東;

1388年,藍玉擊敗北元,平定漠北。

對新疆、西藏、東北部分邊將地區,朱元璋採取武力震懾和安撫拉攏相結合的手段,讓當地勢力乖乖服從大明朝廷,誰也不敢輕舉妄動。

從1351年投軍,到1368年稱帝滅元,朱元璋用了18年時間;但從1368年滅元到1388年徹底統一全國,建立強大的明帝國,朱元璋用了20年時間。這樣計算,朱元璋用了38年時間,終於徹底完成“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建立帝國,統一天下”的目標。

試問數千年以來,誰能以朱元璋的出身,在如此巨大之困難下,完成此等前無古人之任務?“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不服來辯!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這個當然是重八兄朱元璋了啊!開局一個碗,裝備全靠撿,最終開創了一個國祚數百年的大一統王朝。小說都不敢這麼寫



縱觀中國封建史,開國帝王無非這幾類!奮六世之餘烈的秦始皇;黃袍加身的趙匡胤,白手起家的劉沛公!

其中,最難的無非就是白首起家了,畢竟什麼都沒有,創業是最難的。而在白手起家的這些開國帝王裡面,朱元璋無疑是最“白”的。人家劉邦好歹也還有沛縣的三千烏合之眾,開局就是沛公。而劉秀作為南陽十大傑出青年,能文能武,家境也不差,朋友一大堆,他還有個特別優秀的哥哥給他鋪路。



而朱元璋呢?就一放牛娃,沒錢沒背景,飯都吃不飽,爹媽死了都沒錢買棺材。後來吃不飽飯,只能去廟裡當和尚,再後來廟裡也沒飯吃了,只能出去當乞丐化緣。

甚至於去當兵,估計開始也只是為了能吃口飽飯,可別提有多慘了。



可是呢,人家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從小兵做起,最終迎娶白富美,當上CEO,成為一代開國帝王,走上人生巔峰。



這還不算,後來在征戰天下的過程中,他面對的不僅僅是陳友諒張士誠這兩隻攔路虎,還有北方元朝這巨無霸。在這之前歷史上由南向北征伐可沒有一個人成功,但他朱元璋成功了,把蒙古人趕回了老家,光復了中原,簡直牛得不行。



所以,朱元璋應該算是歷代帝王中得江山最難的!


白話歷史君


這裡就以中國歷史上的幾個大一統封建王朝的開國皇帝來做一個對比,簡單的聊一聊我個人的看法。

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開創了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堪稱千古一帝。

然而,秦始皇一統天下的難度,卻算不上太大。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奮六世之餘烈”。早在秦孝公時期,商鞅變法,秦國就開始崛起,成為戰國最強大的國家,到秦始皇手上時,已經是臨門一腳。


漢太祖劉邦

劉邦建立漢朝的難度還是比較大的,泗水亭長出生的劉邦出身的劉邦出身比較低微,沒有什麼底蘊。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小混混,莫名其妙的就被蕭何曹參等人推為領袖,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一塊勢力最終建立了漢朝。

不過,在推翻秦朝的過程中,項羽是居功至偉的,否則,劉邦也沒有那麼容易建立漢朝,換句話說,最難啃的秦軍基本被項羽幹掉了。當劉邦和項羽一起幹掉秦朝時候,劉邦再幹掉項羽的難度就小很多了了。畢竟項羽貴族氣息太重,根本玩不過劉邦。


漢世祖劉秀

劉秀是皇族之後,到了他這一輩,家道中落,但勉強算得上是地方豪強,在反抗王莽的起義中,劉秀和大哥也拉起自己的一支隊伍,加入了赤眉軍。

然而在赤眉軍中,劉秀兄弟受到了赤眉高層的猜忌,劉秀的大哥被殺,劉秀孤家寡人北渡黃河,在河北完開啟了自己的霸業 。

整體來說,劉秀的起點還是比較高的。


晉世祖司馬炎

曹操父子辛辛苦苦打下的魏國江山,最終一點不剩的落到了司馬家族的手中。曹魏本來就是三國中最強的一個,在經歷了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經營後,蜀國已滅,吳國內部混亂不堪,留給司馬炎的事情已經不多了。

司馬炎建立晉朝的難度不算太大!

注:司馬睿建立的東晉就不說了,完全是憑藉著直系皇族的身份。


隋高祖楊堅

楊家本就是北周的大族,楊堅之父楊忠乃是北魏的八柱國之一。

而在南北朝末年,北周、北齊、南陳三國並立,北周在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帶領下國力強盛,兼併了北齊,如果不是宇文邕英年早逝,消滅南陳也是指日可待,沒楊堅什麼事了。

可以說楊堅的起點非常高,獲得天下的難度不斷太大。

唐高祖李淵

唐朝建立的難度不算太小,但李淵來說,也不算難。

一方面李淵出身不凡,其祖上李虎也是北周的八柱國之一,影響力足夠;另一方面,李淵有一個厲害的兒子李世民。

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出身也不怎麼樣,但是在五代十國的亂世之中選對了一個好主子:郭威。

郭威建立了後周,並且勢力不斷髮展。郭威之後,其義子柴榮繼位。柴榮也算是一代雄主,後周在他的帶領下蒸蒸日上,一統天下也不是不可能。

可惜柴榮也是英年早逝,留下孤兒寡母,把偌大的後周江山送給趙匡胤。黃袍加身的趙匡胤,就此建立了宋朝,並以後周的家底平定天下。

注:趙構建立的南宋不說了,皇族身份。

元世祖忽必烈

忽必烈建立元朝的難度也不算太難,最難的是忽必烈在眾多的蒙古王公中退隱而出。

成吉思汗一生東征西討,給他的後代們留下了雄厚的家底。而忽必烈就是在打敗內部的競爭對手後,利用雄厚的家底建立了元朝。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草根出身,當過和尚,當過乞丐。就出身而言,朱元璋在封建王朝的開國皇帝中是最低的。

然而,朱元璋在投奔紅巾軍後,一步一步從小兵做起,逐漸成為一方霸主,打敗了實力強大的陳友諒,張士誠,將元軍趕進了大漠,恢復了漢家江山。

朱元璋建立明朝的難度是非常大的。

清太祖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是一個女真部落首領的兒子,出身也還行,在女真族裡面還是有點影響力的。不過努爾哈赤十三幅鎧甲起兵,統一女真各部,討伐蒙古,也挺不容易的。

不過嚴格來說,努爾哈赤建立的是後金,算不上一個全國性的政權,連長城都沒有進入。等到清朝真正成為一個全國性政權,已經是順治時候的事情了。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朱元璋開創明朝的難度是最大的!


小鎮月明


自古歷代帝王得天下最易者莫過於隋文帝楊堅。而得天下最難者莫過於明太祖朱元璋了。起點最低,過程最難,是唯一由南向北統一天下的王朝。並且歷史公認歷代王朝得國最正的就是漢明。可以說就個人成就而言。最大者就是朱元璋。


歷代開國帝王。赤貧出身的就是朱元璋,“淮右布衣”這是朱元璋經常之稱的一句話,也是最真實的寫照,朱元璋從不諱忌的出身,成就天下以後,去哪群臣給朱元璋拍馬屁,讓朱元璋認朱熹當祖宗,但朱元璋對此嗤之以鼻。一介酸儒如何配當我朱元璋的祖先,這既表明了朱元璋強大的自信,也說明了朱元璋的對於自己出身並不介意。一句“故率群雄奮力廓清,志在逐胡虜,除暴亂,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國之恥”,至今聽來仍然是豪氣沖天,一掃自兩宋以後四百多年的軟弱和陰霾。

朱元璋。一個普普通通農民,父母因貧苦而去世,兄弟姐妹活活餓死,父母死的時候,連塊墳地都沒有。幼小的朱元璋不明白也不懂。自己的父母和全家所有的人辛辛苦苦種田一輩子卻沒有糧食吃,而那些地主天天不種地,活的比誰都好。他憤恨,他痛苦,他更加無法理解這個世道,他更加氣憤商人和官紳,恨那些敲骨吸髓壓榨窮人的有錢人,為了吃一口飽飯,他當了和尚。為了活命17歲的朱元璋沿街乞討,三年的流浪讓他報償人間冷暖。世態炎涼。也開闊了他的眼界,但當初那個純善的小和尚不見了,20歲的朱元璋變的陰冷與果敢,流浪的生活讓他開闊了眼界。人情冷暖也讓朱元璋擁有了梟雄的狠毒。很難想象一個赤貧的朱元璋是何如擁有如此的天分,才智,軍事天賦,政治能力的。實在是讓人費解。

朱元璋25歲參加了郭子興的義軍。是最普通的士兵,但從從普通一兵到一代開國之君,朱元璋用了15年。應該不算長,也不算短。從他自己有了自己的軍隊和根基之後。用了十年擊敗了他的兩個最大敵手陳友諒和張士成。而在此期間,朱元璋招募賢良,安撫百姓,發展民生。軍隊自行屯田,不向百姓攤牌。贏得士紳和地主階級以及儒家階層的擁護。朱元璋的實力得以迅速夯實,勢力也大大的加強。也為朱元璋統一華夏奠定了基礎。在公元1367年,朱元璋由南向北開始統一天下的歷程,開始北伐中原,僅用1年時間朱元璋就統一華夏。於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基為帝,國號大明。朱元璋時年40歲,在位30年,公元1398年駕崩。朱元璋完成了一個小小草根到開國之君的華麗轉身。完成了華夏曆史上最傳奇逆襲。

歷史上出身起點最低的開國帝王,創業條件最難,面對的敵人卻是最強大,面對的問題也最是複雜。但朱元璋的形象被在滿清醜化的最多。描寫成了嗜血暴君,但幽雲十六州丟失四百年以後被朱元璋收復,漢族從新建立的新的王朝社稷、完成了翻盤。就憑這點,這個名字就是誅滅元朝利器的人就獲得了無上光榮。怎麼黑都黑不掉的。這一點是自北宋建立以後,漢族王朝最偉大的驕傲。而成事以後最值得稱道的就是對腐敗的懲處,他已經是全國的最大的“地主”所以更加他不能容忍勳貴和地主如此腐敗和囂張。而且幼時的遭遇讓他對腐敗有著刻骨的仇恨。尤其是朱元璋深切知道貧民的生活和辛酸,從乞丐到皇帝,但朱元璋未曾忘本,依然地主,商人以及貪官的痛恨,制定最嚴苛的刑法去制裁他們。朱元璋的殘暴和利刃從來沒有針對普通百姓,而是朝著滿朝官員開刀。而朱元璋只所有被人詬病就是得罪讀書人太多,喪失話語權。

在我看來。朱元璋大局觀和超人的魄力是他人無法企及的,還有就是自制力和過人的遠見是朱元璋成功的關鍵。所以無論後人如何評說,明太祖都可以稱為我們漢族的偉大英雄。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