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山河:从影像文献看民国军队胸标与臂章的样式演变(上)

大部分的文史作家与专家,论述民国史与抗战史时,视野格局比较大,喜欢站在民族领袖高度,从大战略入手,着眼于全国或东亚,甚至全球……然后得出结论,袁世凯是傻逼,蒋先生是二逼,唯有他老兄天下第一。

这类撒狗血的煽情文章,谁喜欢看谁去看。

水平低的研习者如我,只能从微观基础入手,从枪支弹药、衣服鞋帽、法规条例等枝节末叶开始熟悉;从档案中一页一页读解;从一个一个的士兵记忆里去理解那场战争。

日本人一本联队史,能写一寸多厚,日本人的水平低?

搁中国这么厚的一本书,不但十四年的抗战史可以说完,民国史都捎带一卷清,这说明了中国的研究水平高?

更遑论民初十余年间,从护法到护国,从南打到北,从西杀到东,互相谩骂对方国贼,反革命……城头变幻大王旗,这段历史理不清,剪还乱。别说梳爬整理,光是阅读我都觉得费劲。

一说到抗战史,就老调重谈。控诉以蒋先生为首的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完全忽视了辛亥革命、国民革命、乃至抗日战争,是万千个普通士兵在战场上,面对死亡的恐惧,忍受着风霜雪雨、饥饿寒冷和疾病的折磨谱写的。他们随身携行的一切装备与用具,大至一床毛毯,细至一颗纽扣,都值得我们去了解和体味。否则,历史对我们而言,只是冷冰冰没有温度的文字记录。

一、清末新军有无佩戴胸标与臂章?

在我所见过数千计的清末新军图片中,如《新军旧影》,还有斯塔福德·弗朗西斯拍摄的数百张辛亥革命的影像中,均未见官兵戴有臂章与胸标,只有布质袖章。

如1908年,太湖秋操的新军部队演习,以戴袖章作为敌我识别标志。遗憾的是照片均为黑白,无法知道当时袖章的真实颜色。从视觉原理判断,猜测采用红白两色作为袖章底色。纠察、军法等军属部门,则是采用黄色以彰显权威。

纸上山河:从影像文献看民国军队胸标与臂章的样式演变(上)

1908年,陆军第九镇“山田”气球侦察队01

纸上山河:从影像文献看民国军队胸标与臂章的样式演变(上)

1908年,陆军第九镇“山田”气球侦察队02

上图骑马的军官与站立士兵的左臂上,均系有白色袖章。

纸上山河:从影像文献看民国军队胸标与臂章的样式演变(上)

无法知道双方袖章的配用颜色,作演习敌我之识别。

以今天的目光看,这样的演习毫无效果,简直与农村械斗差不多。

纸上山河:从影像文献看民国军队胸标与臂章的样式演变(上)

1908年,清廷陆军部拟定农历十月在太湖地区举行操演。原计划光绪皇帝也来阅兵,鼓舞士气。

参加会操的主力是南方两支新军部队,一支是江苏第九镇。无独有偶,另一支则是后来发动武昌起义的湖北第八镇。

纸上山河:从影像文献看民国军队胸标与臂章的样式演变(上)

参加演习的新军列队走过简便木桥。

纸上山河:从影像文献看民国军队胸标与臂章的样式演变(上)

指挥演习的新军军官与护兵骑马走过浮桥。

纸上山河:从影像文献看民国军队胸标与臂章的样式演变(上)

湖北第八镇机关枪队士兵的左臂上,有明显的白色袖章。

江苏第九镇、湖北第八镇,都是受到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的部队。第九镇熊成基第九标马营在这次演习中发动起义,可惜失败。

这次演习中,双方士兵以戴袖章作为敌我识别的标志,湖北第八镇的士兵后来在武昌起义中沿用了同样的标志。


纸上山河:从影像文献看民国军队胸标与臂章的样式演变(上)

清末民初,西方各国驻华陆、海官兵军服上,也未见佩戴臂章。由此可推测出,当时军队并未用胸标与臂章作为士兵身份凭证及敌我识别。

二、武昌起义中南北新军的敌我识别标志。

纸上山河:从影像文献看民国军队胸标与臂章的样式演变(上)

武昌起义中革命军炮队,左臂上系着白毛巾作为敌我识别标志。(斯塔福德·弗朗西斯摄)

纸上山河:从影像文献看民国军队胸标与臂章的样式演变(上)

革命军步兵队,左臂上扎白毛巾作为敌我识别标志。(斯塔福德·弗朗西斯摄)

纸上山河:从影像文献看民国军队胸标与臂章的样式演变(上)

革命军救护队,左臂上有明显的“十”字袖章。(斯塔福德·弗朗西斯摄)

“武昌起义”中革命军左臂系有布带。根据其黑色军装,以反差、色差越大则越容易区分为原则,判断为白色。而双方的救护队员,则戴有“十”字标志明显的布质袖章。

纸上山河:从影像文献看民国军队胸标与臂章的样式演变(上)

镇压革命的北洋新军进入汉阳。(斯塔福德·弗朗西斯摄)

纸上山河:从影像文献看民国军队胸标与臂章的样式演变(上)

北洋新军在野外休息。(斯塔福德·弗朗西斯摄)

纸上山河:从影像文献看民国军队胸标与臂章的样式演变(上)

北洋新军机关枪队在废墟中休息。(斯塔福德·弗朗西斯摄)

纸上山河:从影像文献看民国军队胸标与臂章的样式演变(上)

北洋新军炮队。(斯塔福德·弗朗西斯摄)

纸上山河:从影像文献看民国军队胸标与臂章的样式演变(上)

北洋新军马队。(斯塔福德·弗朗西斯摄)

以上朝廷方面北洋军步兵、炮兵、骑兵,均无佩戴袖章与臂章。


二、民初时期(1911—1925)北洋军队有无臂章胸标?

民国成立之后,军队装备服装,并无特别改善。在所见的军人中,无论是南方革命军,还是北洋政府军队,均无佩戴臂章与胸标。仅有少量图片显示某些特殊部队,如救护队配用臂章,或作战部队在执行勤务中佩戴布质袖章。

纸上山河:从影像文献看民国军队胸标与臂章的样式演变(上)

民初滇军,时间不详(约瑟夫·洛克1910S)

纸上山河:从影像文献看民国军队胸标与臂章的样式演变(上)

1917年,张勋的“定武军”进入北京。

纸上山河:从影像文献看民国军队胸标与臂章的样式演变(上)

1917年,张勋“定武军”被段祺瑞的“讨逆军”围困在在北京紫禁城内,讨逆军士兵左臂上系有袖章。

纸上山河:从影像文献看民国军队胸标与臂章的样式演变(上)

1918年,参战军太和殿阅兵(甘博摄)

纸上山河:从影像文献看民国军队胸标与臂章的样式演变(上)

1918年,中国派出部队干涉俄国革命,图为在海参崴的中国军队,又称为干涉军。

纸上山河:从影像文献看民国军队胸标与臂章的样式演变(上)

1919年,五四运动,北洋陆军在北京街头。(甘博摄)

纸上山河:从影像文献看民国军队胸标与臂章的样式演变(上)

民初东北军,拍摄时间、地点不详。

纸上山河:从影像文献看民国军队胸标与臂章的样式演变(上)

1919年,粤军在广州街头。(甘博摄)

纸上山河:从影像文献看民国军队胸标与臂章的样式演变(上)

1919年,四川陆军。(甘博摄)

纸上山河:从影像文献看民国军队胸标与臂章的样式演变(上)

1924年,执行勤务的“国民军”冯玉祥部戴着袖章走在北京街头。(甘博摄)

纸上山河:从影像文献看民国军队胸标与臂章的样式演变(上)

1925年,镇嵩军在山西辽县。

纸上山河:从影像文献看民国军队胸标与臂章的样式演变(上)


1926年,讨赤直鲁联军第一军第一百一十五混成旅步兵第五百五十五团第一营•营长(王)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影像文献证明,从清末北洋新军到民国北洋政府,全国陆军均无配戴胸标与臂章。另,在本人所藏上万张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像文献中,也无发现交战双方各国官兵配戴胸标与臂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