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傳統經典劇目《二進宮》唱詞中有一個明顯的錯誤,你知道是什麼嗎?

萌萌小笑笑


《二進宮》是秦腔傳統骨子老戲,是每個劇團逢演必唱的保留劇目,其核心唱段在群眾中的傳唱度也極高,但就是這樣一出影響力深遠的戲,在《二進宮》一折中卻出現了一個邏輯性和常識性的錯誤,那就是楊波所唱的“英布朋越漢張良,那張良背劍把信訪”上。

  • 《二進宮》一折是秦腔經典全本戲《忠保國》中一折生、旦、淨配合的唱功戲,節奏感極強,以中速二六板和緊二六原板為主要的板式結構。其中為了達到個人利益的最大化,楊波、徐彥昭、李彥妃為了各自的利益通過博弈均得到了最大化,首先,楊波一個兵部侍郎一躍為例三公,其楊門也是“一人成仙,雞犬升天”,其次,徐彥昭在世襲公爵的基礎上,女兒加封朝陽正院,進一步穩固了其家族的地位,第三,李彥妃委屈求全,即保了大明江山的正統,又落了個安享晚年。

  • 而在這一博弈的過程中,楊波的利益無疑是做好的,在爭取利益的過程中,楊波引經據典,可以說使出了渾身解數。其核心唱段“千歲進宮休要忙,聽為臣於你講比方”就講到了前面我們提及的韓信和張良的故事。但是在這裡有個常識性的錯誤是,漢初三傑是“蕭何、張良和韓信”,英布和朋越雖然在西漢王朝的建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其於韓信相比依然差別很大。

  • 即就是我們姑且認為前面唱詞中“英布朋越漢張良”的提法無有大礙,但是縱觀整個唱段,除了在此過程中提及了英布和朋越二人外,其他的唱詞中再沒有出現過,而是以張良,蕭何等為主要線索說明了楊波怕“鳥盡弓藏”,這樣從邏輯上看,英布和朋越在此段唱詞中出現,就非常的突兀,對整個劇情的推進沒有任何的作用,因而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邏輯性錯誤。

秦腔鬚生


呵呵,傳統藝術作品,不只是講述歷史,其本身除了娛樂欣賞外,還有一個很大的作用,就是教化、宣導傳統的倫理道德,即忠臣良將人人敬、善惡到頭終有報,所以藝術作品很多不一定百分百符合歷史,但必須符合人物的性格設定,這出戏本身就是架空歷史的萬曆小時候的故事,人物、情節本身都是影射或虛構的:蕭何在戲曲中的形象和曹操一樣,是奸相,所以,他不能做好事,張良是忠臣、是智慧的化身,所以,好事都是他做的,韓信是忠臣、良將,但由於其功能太大,所以才會被奸後和姦相合謀害死,而其指的奸相就是蕭何。

所以,樓主所提的問題中所說的歷史性錯誤不是錯誤,而是創作者有意為之,只有這樣,才符合其所設定的人物性格和環境。


一葉知秋26504


此類問題不過是粗通文墨之人制造的偽問題!包括秦腔在內的所有地方戲曲,從文化屬性來講,都屬於民間文化形態。所謂語法錯誤、不合邏輯等是其特點之一。我們的重點應該放在探究與挖掘其中所蘊含的民間文化內涵(如民間意識、民眾思想等),而拿著精英文化的尺子去丈量民間文化的長短本身是荒謬的。因此,別自作聰明!別以為上過大學就不是文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