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文化內涵和影響,知否?

傳統節日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載體,成為傳承民族精神的紐帶。傳統節日的形成、發展和演變過程,從一個側面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尤其是反映了民間生活的風貌,也體現出不同時代人們的理想願望和信仰追求。

清明節的由來:寒食節與清明節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之地,又累又餓。隨臣想盡辦法也找不到一點吃的。當眾人萬分焦急之際,隨臣介子推默默地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從自己腿上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十多年後,重耳做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晉文公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卻帶著母親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卻沒見介子推下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揹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裡發現一血書,上書:“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忠臣義士介子推,晉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即為“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於是又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這就是傳說中清明節的來歷。

清明節的文化內涵和影響,知否?

介子推

清明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的正確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併為一日,即每年陽曆4月4-6日。

清明節習俗

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清明節的節俗豐富,由於清明與寒食的融合發展,寒食的禁火、冷食風俗與上巳郊遊等習俗活動相融合定型,也作為清明節的固定習俗延續下來。

清明節的文化內涵和影響,知否?

掃墓祭祖

掃墓祭祖,是清明節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

清明插柳習俗。中國民間插柳的風俗,有幾種說法:為了紀念農事祖師神農氏;插柳戴柳以辟邪;紀念介子推。

清明踏青。踏青也稱“踏春”,即為春日郊遊,指初春時到郊外散步遊玩。踏青這種節令性的民俗活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源泉是遠古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

清明節的文化內涵和影響,知否?

清明節冷食-青團

清明節吃冷食習俗。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係,我國北方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我國南方部分地區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

清明節文化內涵和影響

清明節是傳統節日中一個由節氣命名的節日。作為第一批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傳統節日,它在長期的發展和傳承中,形成了豐富的文化內涵,積澱了濃厚的歷史底蘊,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倫理觀念、審美情趣、道德信仰和社會風俗。

忠誠愛國。從介子推對君的忠誠,對國的忠誠,到封建時期統治階級和主流文化宣揚的臣對君王的忠誠,民眾對國家的忠誠。逐步演化到中華民族所崇尚的愛國思想。愛國體現了人們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反映了個人對祖國的依存關係,對故土家園、民族和文化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每逢清明,港澳臺同胞和海外華人回鄉掃墓祭祖,清明已成為傳承中華民族根祖文化,體現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節日。

孝道親情。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的凝聚力。傳承清明文化,要詮釋精神內涵。清明祭祀在寄託對已故者哀思的同時,也應體現對傳統“孝道”文化的傳承和沿襲。追思逝者,是為了更加珍惜身邊的人,隆重的葬禮、豐厚的祭品,遠不如親人活著時盡到自己的孝心。在家庭中,晚輩應承擔起贍養老人的義務,善待和照顧自己尚健在的親人,長輩應通過良好家教、家風,給兒女做好表率,用實際行動展現和宣傳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以修身齊家來豐富清明節的文化內涵。

清明節的文化內涵和影響,知否?

清明節

清明廉潔。隨著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思想的開放,社會上“金錢至上”的扭曲價值觀開始自發形成並蔓延,並由此波及到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甚至傳導到各級幹部隊伍中,貪汙腐敗現象進一步加劇。當下反腐倡廉,關係到一個政權和民族生死存亡。介之推不言祿,其所追求的政治清明,是千百年來廣大人民群眾的一致願望,對於當代進行民主政治建設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改革開放以來,傳統文化日益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和衝擊。雖然傳統節日仍然受到人們的推崇和喜愛,但在青年一代中,聖誕節、情人節等西方節日也形成了一定的影響,成為一些人熱衷的節日。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體現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載體。弘揚和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對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促進社會穩定發展,提高中國文化影響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