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明知道关羽不会杀曹操,为何不直接派张飞或者赵云去呢?

幸福有你相伴106366036


初读三国难免都会有此怀疑,按演义来说,因为明知道曹操必走华容道,如果真想杀曹操刘备或者诸葛亮亲自出马也无不可,或者把关张赵出兵顺序调一下都可以轻松杀掉曹操!

下面详细分析下,首先赤壁之战,曹操到底怎么败的?看下《三国志》中的记载:

曹操传: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而且参考刘备、周瑜、孙权的传记都提到了一点就是瘟疫,这一点应该是可信的,而周瑜和刘备的传记中都记载了烧了曹操的船,而曹操后来写给孙权的信中却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而在孙权的传记中也的确说:公烧其馀船引退,也就是说赤壁之战周瑜真的是烧了曹操一部分的船,但绝不是全部,而曹操为了不把物资留给东吴和刘备,就把剩下的船一把火统统烧掉。所以赤壁之战应该是周瑜和刘备用火攻烧了曹操一部分船,而且由于瘟疫曹操军战力大幅下降,曹操不得已烧了剩下的船撤退。这样的话,就可以说明曹操赤壁虽然败了,但是并不是溃败,还能从容烧了自己余下的船,然后撤退,说明曹操并没有演义中说的那么狼狈!

第二点,曹操是否走了华容道?《三国志》中没有明确记载,但在裴松之注解引用《山阳公载记》中有说明:

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按这个说法,曹操的确走了华容道,而且很有可能也真的像演义中那样大笑,但是并没有分别引来张飞、赵云和关羽。曹操自己说的就很明白,刘备跟我一类人,只是反应慢点,如果早放火,我们这些人恐怕都跑不掉,虽然刘备也的确放火了,但是曹操一众人马早已经通过了,并没有造成什么伤害。只是这个放火的人,刘备派谁去的不得而知,当然也有可能是关羽,但是结果都是没有造成伤害,更不存在放曹操!

那么这一幕的出现只在《三国演义》里,原著给的理由太勉强。

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

竟然撤出天象说曹操不该死,这点多有人说明过,《新三国》中也有说明,只因曹操还不能死,如果曹操死在这里,北方大乱,那孙权马上就成为天下第一大势力,那么根本不会容刘备立身,第一个要灭的可能就是刘备,然后北伐一统天下,当时刘备势力太小根本无力对抗。所以说刘备杀曹操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只是便宜孙权而已。反过来保住曹操,孙权就得继续依靠自己对抗曹操,所以保住曹操就是保住自己,甚至说如果曹操遇险,刘备都有可能护送曹操回去,当然不会杀曹操了。所以演义中曹操必然也不能死,只是这个事要安到谁身上才是罗贯中要考虑的?

刘备?不合适,死对头。这样做会坏了刘备的仁义之名。张飞?更不合适,暴躁的张飞做梦都想杀曹操,这里让张飞放人,痴人说梦。赵云?明显不合适,演义中赵云是稳健,言出必行的良将,刘备诸葛亮的命令必定遵守,绝不会因个人原因坏国家大事。其余一众小将如:关平、刘封、糜芳等去了就算尽力也未必能成事,也不合适!那就只有关羽了,毕竟关羽跟曹操的瓜葛还是不少的。为了突出关羽的义,恰到好处。

所以正史上根本没有这一幕,派关羽去华容道是因为只有关羽合适,而且能进一步强化关羽的“义”,符合全书的宗旨。


胡侃解密三国


周瑜赤壁败曹操那天,罗贯中正与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聚饮,皆略醉。

刘备道:罗老夫子,曹操既败,可否派我们这边大将,去截杀曹贼。灭了这死对头,削我心头之恨。

罗贯中心道,灭了曹操,我这书还怎么写,还执着它扬名立迈呢。但又不好驳刘备的面子。便说,好好好。待我安排个大将,追杀曹贼。

先问赵云。赵云道:先前我在长坂坡立迈,曹操没放乱箭伤我。我真不好意思去截杀他。

再问张飞。张飞环眼一翻一闭,装醉趴桌子上了。心道:当年,大哥鞭打督邮,得罪朝廷。让我背的锅。这次我不背了。曹操、夏侯渊是我老婆的亲大爷。{张飞娶妻夏侯渊兄之女}我要去劫杀,回去还不得跪搓板。

又问关羽。关羽道:你把我写的忠义无二,当年曹操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请。你让我去,后世人、后世喷子,如何看我喷我。

罗贯中无奈,对诸葛亮说道:这事你看着安排吧,别辜负了我对你的一份滔滔之情。

诸葛亮一摆羽扇,说道:抓阄吧

结果,关二爷抓到“劫杀”二字阄。咪咪眼立时就瞪大了,杂这么手臭。

诸葛亮揪过关羽,附耳几句。关羽遂点头。

于是,三国演义有了关羽义释曹孟德一节。

后来传说,刘备酒醒后,立马亲自去追曹残。可是去晚了一步。

去晚了一步{这是正史}。

 

至于后世人有言,是诸葛亮有意放曹操一马,为的是保持三国势力均衡。刘备就不会为孙权所灭。这特么就是个低智商忽悠高智商的刷标新立异的kua。两军对垒,恨不得你死我活 ,哪有功夫考虑后面均衡权谋。刘备、诸葛亮要是有一点点想让曹操活者不死,才怪呢!!!






跨越时空—散发弄舟


一、这一情节本是罗贯中虚设的,不是原生态的历史,是为了塑造“多智而近妖"的孔明形象服务的。



这一情节,设计极妙,是孔明收服关羽的关键。小说中关羽狂傲不羁,他的眼里除了刘备和自己外,是没有别人的。但孔明采用激将法使关羽争功而守华容道,关羽就入孔明毂中啦:孔明神机妙算,料定曹操必走华容道;而关羽受曹操赏识恩宠多日,这等重情重义之人必不会下曹操的杀手,何况曹营中还有张辽、徐晃这样的好兄弟!关羽和孔明互立生死状,曹操如约前来,关羽又私放曹操,至此关二爷一条小命就捏在孔明手中,他也失去和孔明叫板的本钱!

孔明代掌帅印,正在用人之际,对于二爷这种身份特殊、文武全才,精通水军陆军指挥的两栖人才,既不想杀,也不敢杀!

这样设计情节,既充分体现孔明的神机妙算,又符合关羽的很讲义气的性格特点,可谓一举而两得。

二、罗贯中深通历史小说的写作原则,主要历史事件、主要历史人物的命运,必须尊重历史。

曹操事实上在赤壁大战虽败,但并没有被擒被杀,赤壁大战后,他还先得后失汉中,礼葬关羽,罗贯中再黑曹操,也不能向壁虚构曹操被抓、被杀的情节,这样会让读者笑掉大牙!

鉴于此,罗贯中绝对不会安排张飞、赵云这等和曹营毫无交集的猛将来华容道,一旦两将来一人,在赤壁丢盔卸甲、被周瑜红烧过一回的曹操所部定会被吓得尿了裤子,最终包含曹操在内的残部,又累又饿又渴,只有束手就擒或不服被杀。这样严重篡改历史、改变主要历史人物命运的设计,《三国演义》有何颜面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列?罗贯中写作的技艺会这般蹩脚吗?

三、至于文友们说:是孔明留着曹操牵制孙权,怕孙权趁势灭了刘备,此言大谬也。



曹操已封魏王,汉献帝只是被曹操当祖宗牌位般供奉在上。曹丕也已立世子,即便曹操被杀,正常情况下曹氏手下为了集团利益也会立曹丕为新魏王,曹魏的地盘、架势还在!如曹操及手下被俘、被杀,曹丕正好瞅准时机南来,曹操唱吧,曹丕登场!哪可能没有了曹操,曹氏政权就完蛋呢?



事实上,曹操北归,刘备也没轻松。不久,即南下汉中,只不过刘备占了路近、运输方便的优势,耗走了曹操。曹操势力不仅牵制孙权,也威胁刘备集团安危。

保留曹操牵制孙权,这无论如何,不能成为孔明安排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的理由!


苍茫大地顾炜斌


诸葛亮明知道关羽在华容道会放了曹操为啥不派张飞,赵云守华容道,其实这事细思极恐包含着大智慧在里面,





一成全关羽忠义之名当初关羽为报答曹操之恩情于万军之中斩杀颜良解了白马之围也成就了自己万人敌美名为寻找兄长刘备,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又欠下曹操一笔人情,也许我们的二爷忘了,但诸葛军师心细如发,他要让二爷有始有终,成就二爷忠义之名


二借此机会首府关羽,关羽的傲气是从骨子里长出来的,除了刘备,没人能镇住他,诸葛亮为了消除关羽的傲气和他签下军令状,这次诸葛亮让关羽输的心服口服外带佩服一箭三雕。




三曹操赤壁之战失败后毕竟报仇让关羽放曹操一马,就是给刘备留了后路,赢得发展的空间和时间,曹操不死,北方不乱,对刘备将来统一也有好处,只需消灭东吴孙权即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i


dui


约定9521


我的观点是,认为诸葛亮有三层意思,1,诸葛亮知其知彼,他非常了解关羽是位仗义刚直之人,受恩于曹操,关羽绝对杀不了曹操,因为关羽这人狂傲性格直爽吃弱不吃硬,当时的曹操狼狈至极,在这种情况下,关羽更不能落井下石一刀结束了曹操,念起旧恩任自己受到处分,也放曹操一条生路,至于赵云,张飞就不敢说了,要是派二位去,他会拼死把曹操打惨,或者杀掉和擒之而后快,这也是不让二位去的原因。



2,诸葛亮刚出山,关张二将也不敬服他,趁这机会打压一下关羽,错其之傲气以便后好管理,用敲山震虎的方式,让刘备和手下的人宾服,抬高自己的位置。同时送给关羽还曹操的个人恩情,也显出了关羽是位重情重义,知恩图报的仗义之人,让关羽立下军令状,显示出诸葛亮的严肃军法,不杀关羽达到了自己设计这个局的效应,其实诸葛亮也杀不了关羽,如果按军纪处决,诸葛亮也就混不下去了,用夜观天象,曹操不该死的话搪塞刘备,显出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一面,更让刘备信赖依靠他。


3,诸葛亮派关羽去果然达到他的预料效果,关羽真的义放曹操,诸葛亮用四两拨千斤之法,巧妙地树立了刘备集团的威望,如果曹操真的死在刘备手里,只能得到是曹氏集团的追杀,自己永远奔波在流亡线上,永远得不到发展,也倒至北方无能人控制局面,群雄争夺混乱的局面再次重现,,这给东吴创造了北扩地盘壮大的机会,对自己是有害无利,因为自己无实力与众雄之争,也有可能被別人吃掉的危险,曹操不死,对刘备有利无害,曹操制衡孙权,在当时赤壁之败后曹操撤到北方休整养息, 只能防御无扩展之力,东吴也是在战后,休养发展和进行防御无也扩张之意,这对刘备是个佳机,稳定地盘发展壮大自己。这也附合了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计划,为三足鼎立打下基础。




借势借力发展壮大自己,羽毛丰满时一鸣惊人。这就是我的个人观点,不到之处,请朋友们指正和评论,谢谢阅读!


七星印月





其实,这都是诸葛亮的套路。当时刘备还处于流浪阶段,没有自己的地盘。而东吴有江东的基业。曹操如果死了,北方一定会大乱,而收益最大的是东吴,刘备还不具备争天下的实力。诸葛亮在隆中里坚持的是三分天下的战略,曹操一死,没有人制衡孙权,受损失的是刘备,在历史上的纵横博弈中有一词叫“养敌自保”,就是这个道理。曹操不死,可以牵制孙权,刘备才有机会发展事业,如果曹操死了,天下大乱,刘备怕是还要继续流浪。

诸葛亮故意派关羽去守华容道,因为他知道关羽重义,顺便送给关羽一个人情,更好树立关羽的高大影响,当然了,也能体现自己的神机妙算,抬高一下自己。


路遥lgy


这个并不是诸葛亮安排的,是罗贯中让诸葛亮派关羽去放曹操的,因为罗贯中知道关羽欠曹操的一个特大的人情,知道关羽最最重义气,恰好这是一个最恰当合适的天赐良机,再加上诸葛亮初来怎到立足未隐,怕众将不服,尤其是刘备的二弟三弟,特別是关羽的性格,只知有已,不知有人!罗贯中先生为了给孔明立威,就坡下驴,一举两得,既成全了关羽欠曹操的人情,又给诸葛亮在刘备的阵营中站住了脚立住了根。罗贯中先生其实心里面像明镜一样最清楚,历史上的曹操是赤璧惨败后的确是走了华容道是不假,但追曹操的人并不是诸葛亮派的,而是刘备亲自带兵去追杀曹操的,但不幸遗憾的是,当刘备带兵追到华容道时,曹孟德带领着残兵败将已走多时了!罗贯中先生又不是个傻瓜,派张飞赵云去华容道追杀曹操,本身历史上的曹操是顺利的走过华容道,要是张飞赵云去万一曹操有一个差错,你让罗先生在编的基础上给自已出难题再加码,连个退身地都不给自已留,恐怕连傻瓜都不愿议做这样的傻事吧!。”


人间正道陈德立


诸葛亮派关羽守华容道,有其多重考虑。首先,刘备实力还弱,三国鼎立局势尚未形成,曹操如果被杀,曹营必乱,非常有可能再次出现群雄逐鹿局面,对刘备阵营不利;二是孔明刚刚出山,在刘备阵营里根基不稳,关张诸将对他还不是十分信服,孔明算好关羽重情义,必放曹操,借此抓住关羽把柄,又卖给刘备,张飞人情,有利日后军事指挥;三是借机耍弄周瑜,曹操虽败,但实力尚存,智谋非常人能比,他必然留下悍将,守住门户,待周瑜帅兵来攻,肯定造成东吴军力消耗,让其短期内无暇骚扰刘备,给刘备充分休养生息机会,果不其然,曹操留曹仁镇守江陵,与周瑜对垒一年有余,不仅消耗了东吴国力,还完成周瑜身负重伤,为孔明三气周瑜打下基础;四是孔明想显示自己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奇才本色,孔明对外讲夜观天象,曹操所主将星明亮,命不该绝,虽然这是找的不杀关羽借口,但更是向满营众将显示自己的非凡才智。

以上为本人愚见,敬请批评指正!



家常理短708


这个问题问的是历史小说中赤壁大战之后,关羽华容道放曹操过关的故事吧?

先来纠正一下,在历史上曹操赤壁大战失败后并没有走华容道,关羽也没有在华容道守株待兔等曹操经过此地在此埋伏!既然怎么问,那就在这俺小说中的情节分析一番吧!

赤壁大战失败,诸葛亮让关羽在最后一个道口埋伏,并叮嘱关羽务必将曹操拿下!这句话最有意思了,诸葛亮是真的想至曹操于死地,杀之而后快吗?

当然不是,前面张飞、赵云的埋伏以实力均可以将曹操斩于马下,更不会有关羽在华容道在遇上曹操!只能说张飞、赵云的埋伏都是佯攻,吓唬吓唬敌人也就是了!曹操其实就是故意留给关羽的。

其一、至诸葛亮出山以来,关羽桀骜不驯,从不把诸葛亮放在眼里。始终认为诸葛亮年轻,政治军事经验不足。诸葛亮便命关羽华容道务必生禽曹操,诸葛亮自己当然知道关羽忠义。必会报答曹操昔日恩情放曹操一命,而此时关羽立下军令状。最后诸葛亮便能以此来磨一磨关羽桀骜不驯、骄傲自大的性子!

其二、其实诸葛亮根本不想至曹操于死地,一来赤壁之战侥幸得胜,并没有使曹操受到多大损失,其大部分实力尚存。如果此时曹操一死,曹军不久便会大军压境,不久便将惹来灭顶之灾。二来正如以上所说,即便这时曹势力以亡,灭了曹。东吴便不在与刘连盟,以现在刘备的实力是不可能战胜东吴的。到时候也是麻烦!姑且假以时日,养好实力在说吧!


原love琼1


在历史上,没有这回事呢,曹操确实从华容道撤退,却没有关羽拦截,孙刘联军虽穷追不舍,却只是要打退曹军的强大攻势,并不是要灭了曹军,因为他们有自知之明:曹操势大,他们灭不掉曹操。而且三分天下,三足鼎力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所以鲁肃定下“三分天下计”。看眼前看将来,无论有没有关羽,他们都不会追上曹操,也不会灭了他。而你说的应该是《三国演义》里的情节吧。这个故事虽与史实有出入,大致情节却是建立在历史事实上,所以道理是相通的,就是不可能灭掉曹操也不应该灭掉曹操,破坏三足鼎立之势。那么为了达到“又要追捕又要追不到的效果”,只能派一个力有余而心不足的人,诸葛亮利用关羽的性格及两人之前的交情,最后圆满达到预期效果,促成三足鼎立,还还了曹操人情又让他欠下新的人情,好做他日相见。虽然是孙刘联盟,但是都各怀鬼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