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序》中的滕王是誰?能不能介紹一下他的生平?

司馬長史


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另外三位是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王勃的得意之作就是《滕王閣序》,這篇文章譽滿天下,也使得滕王閣聞名於世,那麼這個閣為什麼叫滕王閣呢?而滕王又是誰呢?

滕王又叫李元嬰,是李淵的第二十二子,也是最小的那個,李元嬰生於貞觀四年,也就是公元630年,也就是說李淵這個時候已經是太上皇了,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的時候,還沒有李元嬰呢。

李淵生於公元566年,也就是說李淵這個時候已經是六十五歲了,看來李淵還是比較厲害的,也正因為李元嬰是幼子,所以李淵對李元嬰還是比較疼愛的,而此時做為兄長的李世民對李元嬰也是如此。

其實一共有三處滕王閣,分別在滕州(山東滕州),洪州(江西南昌),隆州(四川閬中),《滕王閣序》裡面的滕王閣是在洪州,而杜甫也寫過一篇《滕王亭子》,指的是閬中的滕王閣。

現存的是南昌與閬中的,滕州的早就不在了,不過,很多滕州人希望重建滕州滕王閣,畢竟李元嬰的滕王就是因為封在滕州。

李元嬰是在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封為滕王,然後封在滕州的。不過李元嬰這個人在滕州大興土木,橫徵暴斂,生活奢靡,引起當地民憤,唐高宗李治就給他換了個地方,將他貶到蘇州去。

沒多久之後,又將李元嬰轉為洪州都督(江西南昌),李元嬰依舊喜歡亭臺樓榭,所以在公元653年,在贛江邊上又修起了滕王閣。公元679年,李元嬰調任至隆州(四川閬中)擔任刺史,李元嬰又在嘉陵江邊又修起了滕王閣,李元嬰病逝於公元684年。

不過李元嬰也是十分富有才華的,他在音樂,舞蹈,繪畫上面特別有天賦。根據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還有唐代張懷瓘的《畫斷》都記載,李元嬰特別會畫蝴蝶,他將他的畫技傳給了他的兒子李湛然,而梁太尉經常陪李湛然畫蝴蝶,所以就創立了“滕派蝶畫”,一直傳到了現在。


歷史簡單說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初唐才子王勃以一篇《滕王閣序》流傳千古。

雖然王勃的《滕王閣序》廣為流傳,但後人卻似乎總是沉醉於王勃的精彩詞章,反而很少去關心這位所謂的“滕王”。這個滕王究竟是誰呢?

(滕王閣實景)

其實,這個滕王的故事,不只是精彩,簡直可以稱得上是驚險。

當時的唐朝國內,總共有三座名叫滕王閣的建築。其中有兩座分別修建在四川閬中和山東滕州。王勃所描繪的滕王閣,則坐落於唐朝洪州的贛江河畔,也就是現在的江西南昌境內。

這三座建築的主人都是同一人,也就是唐朝的滕王李元嬰。

李元嬰是李淵的第二十二個兒子,是李淵在65歲時所生,也是年齡最小的一個。李淵之所以在花甲之年,還要生育後代,和李世民是脫不了干係的。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殺死了自己的兄長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看到自己的兒子手足相殘,李淵悲痛萬分,傷透了心的李淵傳位給李世民,不再摻和朝廷政事。

由於損失了幾位寵愛的兒子,再加上李淵退位後落得清閒,李元嬰就被生了下來。

(李元嬰劇照)

貞觀十三年,李元嬰被封為滕王,到滕州上任。到了滕州之後,這位小王爺決定替自己修建一座專屬於自己的亭臺行宮。為此他大興土木,搞得當地烏煙瘴氣。雖然李元嬰只有9歲,但他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在詩畫、音樂、舞蹈方面都頗有造詣,因此修建的滕王閣雖然鋪張浪費,但卻頗有一番風景。

在滕州的那些年,李元嬰長期糾集手下觀賞歌舞雜技表演。為了方便自己半夜外出,他下令手下不得在夜間關閉城門,搞得百姓怨聲載道。

不僅如此,李元嬰還尤其喜歡親自下鄉,美其名曰“體察民情”。每次下鄉他都帶著獵狗和彈弓,見人就射。看到農民們四處逃竄的狼狽景象,他覺得非常過癮。

對於李元嬰的紈絝行徑,李世民一向主張寬仁以待,不予追究。

但在李世民死後的服喪時期,李元嬰依然在行宮中夜夜笙歌,絲毫不將哥哥的死放在心上。這一點,最終激怒了唐高宗李治,李治對這位叔叔毫不留情,直接把他貶到了蘇州。沒過多久,又把他貶到了南昌。

(李治劇照)

雖然被貶,但李元嬰卻絲毫不氣餒,相反他還頗有雅興地下令修建了第二座滕王閣,整天和文人墨客吟詩作對,賞景觀花。

除此之外,李元嬰在南昌還多次強搶下屬妻子。有一次,遇到一位烈女誓死不從,李元嬰被女子用鞋打破了臉,鬧得滿城風雨,丟盡了皇家的名譽。

李元嬰在南昌的所作所為,很快傳到了李治的耳朵裡。李治對於這位不成器的叔叔十分惱火,只得又一次降旨,將他貶到了更遠的滁州。之後又將他追貶到四川閬中。

到了閬中後,李元嬰覺得此處的景色別有一番風味,因此又下令手下建造了第三座滕王閣。

到了武則天時期,唐高宗和唐太宗的很多兒子都被判處了叛國謀反的罪名。李元嬰因為紈絝了一輩子,武則天反而放過了他,還加封他為開府儀同三司兼任梁州都督。李元嬰死後,還被獲追贈司徒、冀州都督,陪葬獻陵。

684年,李元嬰在臨死之際露出了釋然的微笑。他終身不行正當之事,但他卻是李唐子弟中極少數能安然度過一生的人,這算不算一種大智若愚呢?


張生全精彩歷史


滕王閣序中的滕王,是李淵的兒子,李世民的弟弟。

滕王李元嬰,是李淵第二十二個兒子,李淵最小的兒子。李元嬰生於貞觀四年,當時李淵已經被李世民在玄武門之後逼迫退位四年。李元嬰的年紀,比李世民的多數子女都還小。


(滕王李元嬰)

唐朝初年,皇子成年後一般會出任州刺史。接任不了皇位的皇子,一生的主要職業經歷就是做幾個地方的州刺史。李元嬰的人生軌跡也如此。

李元嬰年齡大點後被封為滕王,封地在山東滕州。李元嬰驕縱不法在滕州民憤很大,被唐高宗李治調任過蘇州,擔任蘇州刺史,後來又轉任洪州都督。洪州就是現在的江西南昌,滕王閣就是李元嬰在洪州都督任上修建的。

王勃的千古名篇《滕王閣序》,就是為滕王李元嬰在南昌修建的滕王閣所做。

在當時的唐朝王爺中,李元嬰是名聲很差的一個。李元嬰貪財好色還經常大興土木,給當地人民造成很大復旦。除了南昌,李元嬰任職過的其它地方,也大興土木修建亭臺樓閣。李元嬰後來擔任隆州(今四川閬中)刺史,在嘉陵江邊修建了規模很大的行宮,被稱為閬中滕王閣。李元嬰最初的封地滕州,自然也有規模很大的修建。

李元嬰非常好色,妻妾眾多。李元嬰見到下屬妻子漂亮時,常以王妃召見的名義逼迫發生關係。有位下屬的妻子誓死不從,用鞋子打的李元嬰血流滿面。

唐高宗李治對這位比自己年紀還小的叔叔也非常不滿,多次下詔斥責。


仁勇校尉


《滕王閣序》中的滕王閣,在今天的江西南昌。初唐詩人王勃一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讓滕王閣流放萬世。滕王閣的建造者,是唐高祖李淵的兒子李元嬰所建,李元嬰被封為滕王,故因此得名。

但是我們知道,李元嬰獲封的滕州位於山東,滕王閣為什麼會在江西南昌呢?這就要從李元嬰這個人說起了。

李元嬰生於公元630年,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二十二子。李元嬰出生的時候,李淵已經做了4年的太上皇了。李淵老來得子,對這個老兒子還是非常寵愛的,唐太宗李世民對這個弟弟同樣恩寵有加,小小年紀就封為滕王。李元嬰自幼在宮廷當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特別是藝術方面的造詣相當高超。

李元嬰由於生在宮廷,長在宮廷,對民間的疾苦沒有任何概念,到了封地之後大興土木,驕奢淫逸,在地方引起很大的民憤。到了高宗時期,高宗李治無意繼續袒護這個皇叔,將他貶至蘇州任刺史。繼而任洪州都督,即今天的南昌。

永徽四年,公元653年,李元嬰在贛江之濱,營建了一座樓閣,這就是王勃筆下的滕王閣。不務政事的李元嬰經常與一些文人墨客在樓閣之上遠眺江天一色,操練筆墨丹青。高宗聞之龍顏大怒,下旨拆掉了滕王閣,將李元嬰再貶至滁州,李元嬰依舊寄情山水,無意俗務。

679年,李元嬰任隆州刺史,即今天的四川閬中。在山清水秀,風景迷人的閬中,遠離了權利核心的爭鬥,看不到繁雜的是事務,李元嬰更加逍遙地沉溺於山水之間。他以皇子的氣派,在嘉陵江邊建起一處宏偉的行宮,這就是杜甫詩中的閬中滕王閣。

因此,除了最著名的南昌滕王閣之外,在山東滕州,四川閬中兩處。

684年,54歲的李元嬰走完了荒唐任性的一生,陪葬獻陵。

縱觀李元嬰一生,歷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武則天三朝,能夠自保且得以善終。不外乎是因為他本人無意於皇權和江山的爭奪,而是寄情山水,女色和藝術之間。因此儘管他本人驕奢淫逸,行止荒唐,卻不會對皇帝造成任何威脅,皇帝對他也不必防範,不加過問,任由其自生自滅。因此雖然一再被貶斥,卻沒有性命之憂。就連武則天稱帝后,大肆殺戮李唐宗室,李元嬰也能倖免於難,甚至被多次封賞。

從人性角度講,李元嬰或許比那些爭名奪利,迷失於權利漩渦當中,最後成了政治角逐的犧牲品的皇族要幸運的多。


建章未央


題主的問題問的非常好,王勃的《滕王閣序》盡人皆知,但滕王閣背後的故事大家卻知之甚少。今天借這個問題,我們來梳理一下。

首先說第一個問題,究竟有幾座滕王閣?

王勃同志那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滕王閣,在洪州(今江西南昌)贛江之畔。

但除此之外,國內還有兩座名叫滕王閣建築,分別在山東滕州和四川閬中(隆州)。

這就有點奇怪了,滕州可是自古以來就在山東,從來沒挪過地方,要是使勁兒往上捯飭,能一直捋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滕國。

北周武帝宇文邕封了第一代滕王,之後歷朝歷代滕王封地都在山東滕州。

按道理說,人家山東這地方都叫滕州了,滕王也受封於此,第一座滕王閣還在滕州,南昌和閬中跟著瞎摻和什麼?和你們有一毛錢關係嗎?

您還別說,這關係呀,還真不止一毛錢那麼簡單!

因為,這三座樓都是一個人建的,這個腦袋上頂著滕王名號的兄弟,有點像建林哥,到處溜達蓋房子,不過他開發的樓盤不叫萬達廣場,叫“滕王閣”。

他就是李淵最小的兒子,李世民最小的弟弟——李元嬰。

要說到李元嬰,那就得說說玄武門之變了。

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淵的三個兒子聊天聊得不太愉快,二兒子李世民把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給咔嚓了。

老爸李淵一看火了,“你敢殺我兒子!?我不幹了!!”

然後就回後宮做太上皇去了,平常時候每天處理國事忙的要死,現在一旦閒來還真有點難受,也架著以前身體打下了好底子,既然閒著也是閒著,那就釘釘咣咣造小人吧!

就這麼著,李淵又造了三個兒子,算是補上了玄武門之變的損失。其中,最小的一個就是李元嬰。

他出生時(貞觀四年,630年),老爸已經65歲了。你看老爺子這身體,我65歲的時候估計上床都費勁,人家還能造小人,嘖嘖!

這老爺子就是能造小人的李淵

從年齡差距就能看出來,李元嬰的教育基本指望不上老爸了。也確實,他剛五歲,老爸就去了一個叫獻陵的神秘所在遊玩,然後就再也沒回來。

不過,這到也沒影響什麼,李元嬰一直都過得錦衣玉食,大白菜都吃一顆扔一顆,誰讓人家哥哥混得開,有勢力呢?!

唐貞觀十三年(639年),九歲的李元嬰被皇帝哥哥封為滕王,到滕州就藩,食邑千戶。(“皇弟元嬰封滕王”)

據說,這位九歲的小盆友在山東好頓折騰,大肆興建樓堂館所,將當地搞得雞飛狗跳,第一座“滕王閣”便建於此時。

應該這麼說,李元嬰從小受的良好教育算是被白費,他在音樂、舞蹈、繪畫上都有些造詣。至少有足夠的審美能力,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這從三座滕王閣建築便可見一斑,屬於“豪而不土”的一個典型案例。

但估計是折騰的有點過了,破壞了皇帝哥哥“與民休息”的大政方針,屢次被降旨訓斥,為以儆效尤李世民把他貶為金州(今陝西安康市)刺史,食邑也砍掉了二百戶。

等到年底朝廷賞賜宗王時,李元嬰的額度卻最高。當時的太子李治有點懵了,問道:“(元嬰)驕奢如故,為何卻賞賜最多?”

李世民微微一笑說道:“恐其用度不足,而擾民也!”

皇帝哥哥掛了以後,唐高宗李治繼位,李元嬰在服喪期間大肆歌舞宴樂,被御史彈劾。

李治也覺得這位叔叔實在是個惹禍精,讓他天天在眼前晃悠實在鬧騰的慌,乾脆安排遠點眼不見心不煩。

就這麼,李元嬰成了蘇州刺史,又過不到一年,再次被貶到了洪州(今江西南昌)。

被貶到洪州,李元嬰反倒高興了,他來到贛江之畔一看,唉媽呀!這地方好呀!襟三江而帶五湖呀!控蠻荊而引甌越呀!建個樓吧!

永徽四年(653年),第二座滕王閣開建,數年後閣樓建成,李元嬰每日在樓中與文人墨客吟詩作賦、觀花品畫,日子過得好不快哉。

不成想,他在樓中高談闊論的事兒,引得高宗大怒,降旨削其食邑,再貶滁州。

滁州可是是個風景優美之地,歐陽修和黃庭堅都寫過:“環滁皆山也。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心大的李元嬰來到滁州後,秒變戶外驢友,每日登山臨水,逸興橫飛,頗為逍遙。

高宗一看,你身體練得挺好呀,去蜀中煙瘴之地鍛鍊鍛鍊吧。於是,李元嬰又來到了隆州(今閬中)。

到了閬中,他發現這地方蝴蝶不錯,圍著人翩翩飛舞很有意境,於是日夜揣摩,苦練畫蝶之法。

但畫畫得有一個能靜心的好環境呀!那再建個樓吧!

中華大地上,第三座滕王閣出現了!

閬中滕王閣

據說,李元嬰在閬中苦練丹青之筆,數載之後終得大成,有“滕王蛺蝶江都馬,一紙千金不當價”之譽,成為滕派蝶畫的鼻祖。

李元嬰被貶隆州時,已是高宗調露元年(679年),這離他人生的終點已不算太遠了。

公元684年,折騰了一生的李元嬰病倒了,躺在床上直倒氣兒。朋友們紛紛自責說若不是他們滋擾,李元嬰也不至於失去滕王之位。

沒想到眼瞅著就不行了的李元嬰嘿嘿一笑,悠悠的擠出一句:“‘滕’為何意?”

盡皆啞然!

古文中,“滕”是水向上翻滾之意,古文中的“沸騰”一定要寫“滕”,而不是“騰”。

這個詞引申一下就是“恣意放言”,所以,李元嬰才是真正活明白的那個。

縱觀滕王李元嬰的一生,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想要成為一個富貴王爺,實現“活到死”的偉大目標,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1、得活明白,知道鹽從哪兒鹹,醋從哪兒酸!

2、心得大,但不能大的不是地方!

好啦!講到這兒,滕王閣和它背後那個滕王的故事,就算是講完啦!


下面有兩個相關的小貼士送給大家:

一、王勃和李元嬰可沒什麼交集,李元嬰修南昌滕王閣時,王勃才生下來沒幾天。

聞名遐邇的《滕王閣序》是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南下交趾(今越南)省親時,新任洪州都督閻伯嶼重修滕王閣後,大宴賓朋時所作。這時候,李元嬰還在滁州玩戶外。

二、裴聿和“八拓將軍”

李元嬰閬中時,手下參軍裴聿曾多次勸諫,結果被李元嬰命人用竹板抽打。等到裴聿入京述職,越想越憋屈,就跑到皇帝面前告御狀。

高宗皇帝對這個不著調的叔叔也沒什麼辦法,王爵、食邑都削了,總不能抓起來砍頭吧?!

皇上就問,“打了幾下呀?”

“八下,老疼了!”

“那這麼辦吧,打你幾下,給你升幾級!”

裴聿當時就蒙圈了,等明白過來,他已經成了六品官。

回隆州後,裴聿咋吧著嘴說:“我命真薄呀!若是多說一板,不就升五品了嗎?”

聞者爆笑,皆戲稱其為“八拓將軍”。

所以,做人吶!不能太老實!!


白髮布衣的藏地讀行


初唐才子王勃的一首《滕王閣序》流傳千古,李元嬰便是滕王閣的修造者。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二十二子,貞觀十三年被兄長李世民封為滕王。

作為帝子,李元嬰一生的行為是紈絝子弟的最好詮釋。

貞觀十三年李元嬰受封為滕王,食祿在山東滕縣。他初到山東封邑時,驕奢淫逸,大興土木修造亭臺行宮,在當地百姓眼中就是一個無法無天的二世祖。唐太宗很縱容他由他胡鬧,但到了唐高宗時李治實在受不了這位皇叔的行為了。

因為李元嬰實在不像話。

他“不遵軌轍,逾越典章”,他常糾集手下觀賞舞樂雜技,無視城禁制度,夜裡城門不關以方便自己隨時出入。他經常下基層“巡省百姓”,不過他的“巡省百姓”不是去體察民情而是帶人到處徵借獵狗和禽網來打獵遊玩。更是在農忙時節,拿著彈弓肆意射打農民,以觀看農人四散躲避逃跑為樂。他還不顧皇家帝子身份,與府中的倡優賤隸一起摔跤搏鬥,且縱容奴僕戲侮前來辦事的官員。他甚至在唐太宗喪期中,不知法度繼續以歌舞為樂。

唐高宗李治下旨嚴厲指出他的罪行,希望他能改正,但他仍我行我素。實在沒辦法唐高宗將他趕到蘇州當刺史,不久又趕到更偏遠的南昌任都督。從山東到蘇州再到南昌,他一路走來沒有忘記把歌舞樂伎帶著。到了南昌之後他終日在府中飲酒作樂,後來更是臨江修建了舉世聞名的滕王閣,專供他玩樂。

不僅如此,在南昌他還經常強搶下屬妻子,有一次遇到一個下屬妻子寧死不從,被她用鞋打破了臉,弄得狼狽不堪。此舉大傷皇家顏面,被唐高宗治罪貶斥滁州,不過他仍不知收斂。

李元嬰上述的這些行為,完全就是一幅“惡少”的形象,仗著皇子身份為非作歹,作奸犯科。

在正常人的眼中,李元嬰絕對是一個混蛋,他的行徑是催命符,恨不得他早死。

但在帝王眼中,李元嬰只不過是一個毫無威脅的無能之輩,他的行徑卻是保命符了。

真正的催命符不是他的行為,而是他帝子的身份。身為帝子,卻行為放蕩煩擾百姓,這行為反倒是保命符了。

看看李唐宗室那些王爺的下場,你就知道滕王李元嬰是多麼走運了。

唐太宗的十四個兒子中,三個早夭,第九子李治繼位,剩餘十個兒子中有九個死於非命,只有第十三子趙王李福因庸碌善終。

而唐高祖的二十二個兒子中,五個早死六個病死,除了二哥李世民,只有他一人得以善終。

到武則天時期,唐高祖和唐太宗的兒子很多被以謀反罪殺害,而一生品行不端,違法亂紀的滕王李元嬰卻被武則天加開府儀同三司兼梁州都督,他不但沒有被打擊迫害而且被升官重用。壽終正寢後被贈司徒、冀州都督,陪葬獻陵。

李元嬰是真的品性敗壞,還是有意如此?恐怕後者的可能性更大。

唐高祖和唐太宗的皇子中不乏有像李元嬰一樣行為頑劣,放蕩不羈的,但只有他一人沒有被牽連進謀反大案,可見他放蕩的背後透著智慧。

從李元嬰的兄長和侄子的下場來看,李元嬰無疑是最幸運的,至少沒有死於非命和禍及子孫。


微史春秋


其實歷史上被封為滕王的有好幾個人,像隋朝的楊綸,楊詵和楊瓚;宋朝的滕王趙德秀,趙宗旦;還有金朝和北周……

但是最有名的也是滕王閣的修建者是李元嬰,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嬰九歲封王——滕王,這裡的滕王屬地是山東滕州。在滕州築一閣樓,謂之“滕王閣”。

滕王李元嬰後因驕縱失度,貶蘇州刺史,之後又任洪州都督,到南昌臨江畔又建一樓,仍冠之“滕王閣”——這是後來人熟知的滕王閣。🤔🤔🤔


邁克爾與貓


其實說起滕王有可能很多人不懂得是誰,但是他哥哥說起來那可謂是響徹古今,他就是李世民!

李世民在位沒多久,便把山東的滕州分封給了自己的弟弟。後來其李元嬰就命人給他修建了一座滕王閣。不過因為他非常紈絝,在來到山東之後,就所封王的這個地方又換了兩處。之所以會換,都是因為他在當地總是搞出一些么蛾子,所以當時的皇帝不得不給他換了幾個地方,這才導致滕王閣有幾個。

李元嬰非常迷戀酒色和美色,對於一些有姿色的女子,不管她願不願意,甚至不管那名女子是否已經嫁人,有了丈夫,都會被搶佔。他一直貪圖享樂,並且他還搶佔別人的妻子和女兒。他這種沉迷於酒色的做法對於當時變亂也算是一種自保手段,不然李元嬰也許會死在李世民的變亂刀下!


西紅柿炒546867



漫遊天下客


涉政之嫌整日尋歡作樂飲酒詩賦而壽終正老,做為一個王者的平常人是他身不由己的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