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7岁,孩子对死亡是无惧的!爸妈做好这6点,稳保孩子平安!

上个月12日,江苏句容市华阳实验小学9岁的学生,疑因撞碎学校玻璃担心惩罚,在留下遗书后自杀。就在昨天上午,又有一名12岁少女在槐荫区刘长山路附近一小区10楼跳楼。而这些都仅仅只是被媒体报道出来的个例,还有更多没有被报道出来的悲剧总在不停的发生。有网友感叹:“过去的孩子,放学回家都是跳橡皮筋,现在的孩子却学会了跳楼。”

不得不说,在这个年代,不仅仅只是家长的压力大,孩子的压力有时候更大,几乎每个孩子都背着整个家庭最为沉重的梦想。只要孩子有一丁点的不对,或者学习成绩下滑一分,都会遭遇全家人的盘问,甚至是责备、惩罚和打骂。

自杀的孩子,年龄越来越低,有时候孩子们的自杀理由更是让人难以置信。8—17岁的孩子,往往对死亡是无惧的,作为爸妈,如果我们能够在平时做好这几点,一定能够稳保孩子平安。

8—17岁,孩子对死亡是无惧的!爸妈做好这6点,稳保孩子平安!

(1)关于死亡的教育,我们不逃避也不美化

在我国,“谈死色变”就跟“谈性色变”一样,都是大部分家长最忌讳的言论。

如果孩子在看了某个电视情节后问家长:“这个人死了,我明天会不会死掉?”家长一定会立马否决:“瞎说什么,呸呸呸。”如果孩子跟父母一起参加某个亲戚的葬礼,孩子会问:“他是死了吗?为什么他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家长会各种美化死亡这个事实,比如:“他想他的妈妈爸爸了,他去找他们去了。”“他去了很遥远的地方旅游,那里没有病痛没有烦恼。”“他去了另外的国度,那里有鲜花,有美食,有一切美好的事物,却唯独没有压力、烦恼和悲痛。”

当孩子对“死亡”这个词语好奇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避讳也不要美化。告诉孩子“生老病死”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因为人只能在这个世界上活一辈子,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要因为任何人、任何事就放弃自己的生命,要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发生意外等,当然还要告诉孩子在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别人的生命,绝不做危害他人性命的事情,因为有一个事实叫“一命抵一命”。

8—17岁,孩子对死亡是无惧的!爸妈做好这6点,稳保孩子平安!

(2)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别把孩子往死里逼

在这个时代,分数成了评判一个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哪怕孩子很善良,经常做一些乐于助人的事情,但是在家长眼中学习成绩差就应该被一票否决;哪怕孩子很勤劳,不仅自己的生活能够自理,还帮着家长做更多的家务,但是在家长眼里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再勤劳也没有未来;哪怕孩子在某个特长上面出类拔萃,但是在家长心中对升学考试没有半丝好处的特长,都是没用的……

很多家长觉得,我的任务就是努力赚钱,给孩子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而孩子的任务就是100%的取得好成绩。虽然学习是作为学生的重要职责,但是学习也不是孩子人生的全部。如果一个孩子只会学习,其他的事情都不会,那他也不过就是一个考试的机器而已,成不了大事儿。

明明孩子在某个科目的成绩上一直很稳定,可在最近的这一次考试中发挥失常了,家长立马就会贴上标签——“这个科目你开始偏科了,我应该马上你报辅导班。”不惜重金砸向辅导班、兴趣班、才艺班,在家长眼里就是对孩子好,可想想一个周下来,孩子没有半天的休息时间,不是泡在作业堆里,就是奔跑于各类课外辅导机构,这样的孩子不累吗?幸福吗?是真的对孩子好吗?

用平常心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管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都应该接受,而不是用白眼、责备、打骂、侮辱、践踏等方式来对待那个为了学好疲惫不堪却还爱你的孩子。

8—17岁,孩子对死亡是无惧的!爸妈做好这6点,稳保孩子平安!

(3)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别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家长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往往都是:“我小时候就是因为家里穷,不能供我上学,导致我没有多少文化。我现在费心费力的挣钱供你上学,你还不知道用好成绩回报我,你说我生你来又有何意义?”

每个孩子都有个性差异,有的孩子在学习上一点不用父母操心,依然能够取得好成绩;有的孩子无论如何对学习都提不起兴趣,但是孩子却很有生意头脑;有的孩子学习成绩总是垫底,但是在某个特长上面却极其出色;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咋地,但对理发却颇感兴趣……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并非一句空话,而在现实生活中,各种职业又岂止三百六十个?只要孩子找准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加以坚持总会发光发热。有些遗憾,只能是遗憾,不能把自己的遗憾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家长的附属品。孩子的出生,就注定孩子有属于自己的未来,而绝非带着为家长完成使命的责任而降生。

8—17岁,孩子对死亡是无惧的!爸妈做好这6点,稳保孩子平安!

(4)学会倾听,能用父母的身份给孩子指导,也能用朋友的身份给孩子陪伴

有些家长,很霸道,总觉得自己是家长,所以孩子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听自己的。某一件事情上,孩子觉得是对的,家长觉得它是错的,那就是错的;而如果孩子觉得它是错的,那只要家长觉得它是对的,它就应该是对的。

父母不是霸权主义的实施者,在专政的情况下,孩子更容易逆反。有的家长,在孩子犯错后,根本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就对孩子狂抽耳光、拳打脚踢、各种辱骂。或许这件事情的背后另有隐情呢?又或许孩子也是逼不得已的呢?如果我们连孩子为什么要做错的原因,都不愿意听孩子说清楚,那我们又有什么资格说自己是真的对孩子好呢?

别总是站在高处看待孩子,那样你会觉得孩子做什么事情都碍眼。如果你能够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以一个朋友的身份给孩子陪伴,我相信很多时候孩子的做法都会得到你的理解。而当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之后,你接下来的教育和引导,孩子也更愿意聆听和执行。

8—17岁,孩子对死亡是无惧的!爸妈做好这6点,稳保孩子平安!

(5)接纳孩子的不完美,要有“孩子毕竟是孩子”的胸襟

有些家长,自己在事业上,混了十几年还是一个小职员,每个月拿着底薪混日子,在公司就是“阶下囚”。在家里却到孩子那里找存在感,感觉自己什么都强,尤其是在教育孩子这一块,孩子只有服从,不准反抗。有的家长,自己读书的时候就是一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而如今自己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都是一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却总是喜欢给孩子制定目标,非要孩子有多么出色。

人无完人,更何况是孩子!每个孩子都会有缺点,每个孩子都会有不足,家长要学会接纳孩子的不完美,要有“孩子毕竟是孩子”的胸襟。如果我们对孩子锱铢必较,那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孩子自然不会感觉到父爱和母爱。孩子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不教会孩子如何承担犯错的责任,而是把责任推给孩子,让孩子自己面对。

让一个孩子最为绝望的事情,就是自己的父母不值得自己信任。当一个孩子的安全感,被家长一次次消磨的时候,他内心的崩溃真的只有自己清楚。

8—17岁,孩子对死亡是无惧的!爸妈做好这6点,稳保孩子平安!

(6)孩子各种不听话,都别怪手机、电脑,要怪就怪自己不会引导

有人说,孩子就不应该用手机和电脑,因为手机和电脑害人,会让孩子上瘾。其实,让孩子上瘾的不是手机和电脑本身,而是家长错误的引导方式。有些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就把手机、电脑等作为诱饵,以此来激励孩子好好学习。刚开始他会对孩子说:“你只要好好学习,考到了多少分或者多少名,我就给你买一个手机或者买一台电脑。”当孩子达到这个目标的时候,家长又说:“你继续努力,再进步几名,我就让你每天多玩一会儿手机。”试问,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能不对手机上瘾吗?

我有一个小学同学,前几年流行用直板手机的时候,他因为犯罪入狱了。前年他出狱,家里人给他买了一个智能机,他琢磨了好长一段时间,都没弄明白各种操作。不让孩子碰手机或电脑,根本不现实!在这个信息时代,不让孩子接触手机、电脑这不等于逼着孩子落后吗?当孩子想查阅某个知识的时候,拿到手机或者打开电脑,却不知道去哪里搜索,这难道对孩子的学习有利?

只要家长引导得当,孩子根本不可能因为手机而影响学习成绩,反而手机只会成为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工具。比如:在给孩子购买手机之前,家长就先和孩子约定好使用规则和使用时间;在购买了手机之后,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而周末家长可以适当放宽松一点点,但是平时一定要坚守底线。当然,想要孩子对手机不迷恋,家长得先做到不做低头族。如果家长成日里低头玩手机,那你说出的那句“好好学习,别玩手机”,你觉得还有说服力吗?

8—17岁,孩子对死亡是无惧的!爸妈做好这6点,稳保孩子平安!

————————

8—17岁的孩子,思想不成熟,容易叛逆,容易一根筋,但是只要家长能够做好以上六点,我相信你不仅仅是稳保了孩子的平安,更能把孩子培养得很出色!家,是温暖的港湾,很多孩子决定离开这个世界,都是因为这个世界上值得他留恋的人或者事几乎没有了。不管孩子学习多么差劲,家长都应该理性对待,给孩子爱,给孩子安全感,给孩子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