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姓名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日本人的姓名一般由两至六个汉字组成,如林彻、堺雅人、黑泽明、宫崎骏、森田丸、关口知宏、伊藤博文、中冈慎太郎、松下幸之助、长宗我部元亲等,但大多数为三或四个字,一般前两个字是姓,后两个字是名。但在古代日本,公卿贵族与上层武士的姓名组成十分复杂,朝廷上的公卿们与地方上的大名们在历史记载中往往有多个名字,但其实那些只是他们全名的不同部分或者中间改姓而已。

日本人的姓名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贵族男性的姓名包括:家名・苗字 + 通称 + 氏或姓 + 讳。如德川家康的全名叫“德川三郎源朝臣家康”,“德川”是“家名・苗字”,“三郎”是“通称”,“源”是“氏”,“朝臣”是“姓”,“家康”是“讳”。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有朝廷官位或者出家取号也可以加入全称:如武田信玄的全名为“源朝臣武田大膳大夫晴信入道德荣轩信玄”。而下级武士的姓名构成则较为简单,就是家名・苗字 + 名(即贵族的“讳”),类似于今天的日本人名,如丰臣秀吉还是下级武士时名叫木下藤吉郎,“木下”是其家名,“藤吉郎”是其幼名。在他获得织田信长的赏识正式成为其家臣后,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而从织田氏家最受重用的两位家臣(丹羽长秀、柴田胜家)的苗字中各取一字,新创出“羽柴”这个新的苗字,并且给自己取了一个像样的名讳——“秀吉”。后来在取代织田氏夺取天下后,受天皇册封,担任关白和太政大臣,获赐氏姓丰臣氏,从此改称“丰臣秀吉”。

日本人的姓名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古代日本也有“姓”,但这种姓(カバネ)其实只是用来表示门第、职务的称号,相当于世袭爵位,是贵族用来区分身份地位高低的标志。数量极为有限,大约只有三十个左右,由天皇册封授予,是大和朝廷为明确和维护统治秩序而给贵族颁赐的世袭称号,如“臣”、“连”、“君”、“直”、“相臣”、“伴造”、“百八十部”、“国造”、“県主”、“真人”、“朝臣”、“宿祢”、“忌寸”、“道师”、“稲置”。大化改新后,日本仿效唐朝实施了位阶制,“姓”失去其意义而逐渐消失。

日本人的姓名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日语中苗字(みょうじ)是中文“姓氏”之意,是古代贵族家庭的姓氏即族号,也称“家名”。而日语中的“氏”(ウヂ)则指的是氏族名,大约等于中国上古时期的“姓”,是许多不同苗字的人通过相同的祖先而拥有的共同的最早的族姓。公元四世纪末,大和朝廷统一日本中部许多小国(氏族部落),其统治基础就是氏姓制度。以大王(即后世的天皇)为首的大和贵族与各地诸首领之间相互联姻,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个个由血缘关系组成的统治集团。这些上层集团被称为“氏”,一个“氏”就是一个贵族世家,如出云氏、大伴氏、忌部氏、物部氏、苏我氏、中臣氏以及后来的藤原氏、源氏、平氏和橘氏。平安时代起,由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多,原有的氏族逐渐分化成若干个家族。这些家族为了相互区分,一般以其官职、住地、领地之名创造出“苗字”(“苗”即为分支之意),作为旁支家族从氏族本家分离出去后产生的新姓氏。如战国大名今川义元、武田信玄就是源氏的分支,其家族以苗字“今川”、“武田”来区分本家“足利氏”,而“足利氏”又来自其本家“源氏”。与姓(カバネ)来源于天皇赏赐不同,家名・苗字并非天皇所赐,而是由个人决定所取的,常来源于地名,也有一些属于自我创造。后来日本的氏、姓、苗字逐渐融为一体,成为今天日本人的姓氏。

日本人的姓名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通称和讳是一个人的名。讳(イミナ)是本名,一般只是本人在自谦时使用,其他人则因避讳而不会直接使用,而是转用通称(あざな),即别名,一般以官位或尊号相称。如织田信长一般因避讳被唤作“三郎”,丰臣秀吉则在掌权后被尊称为“太阁”。而占社会大多数人口的平民则只有名而没有苗字(姓氏),更没有氏(ウヂ)和姓(カバネ)。

明治维新时,为了征兵征税、制作户籍的需要,日本于1870年颁布了《平民苗字容许令》,允许包括平民在内的所有日本人都拥有姓氏(即苗字)。但已习惯有名无姓的日本平民对此并不热心,故创立姓氏的工作推行缓慢。因此,明治天皇又于1875年颁布了《平民苗字必称令》,强制规定所有日本人必须使用姓氏。短时间内,日本的姓氏数量极速增长,人们根据自己的居住地或者美好愿望,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给自己取了许多以山川河流命名的姓氏,如松下、井上、村上、田中、石田、大野、山口、小林、中村、大桥、高桥、渡边、长谷川,而佐藤、伊藤、斋藤这些带有“藤”字的姓氏则寄予了日本人希望自己的家族繁衍如藤蔓一般、兴旺如藤原氏一样。

日本人的姓名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1898年日本制定户籍法,规定每户姓氏不得随意更改,且要世代承袭,女人嫁入夫家要随夫姓,男人入赘妻家也要改为妻子家的姓。日本人的姓氏从这时起开始固定下来,并且不再区分氏、姓、苗字的区别,苗字开始成为日本人现代意义上的姓,目前日本大约有七万至十万条姓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