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司马懿死前均留一计,后人不解其意,为何千年后,有人叹服诸葛亮计高一筹?

灵魂的感触


三国乱世,奇人辈出。卧龙、凤雏、冢虎是三国里面的三位顶尖谋士。有卧龙之称的诸葛亮辅佐刘皇叔建立一方政权,威震天下;庞统与诸葛齐名,却被飞矢击中死在落凤坡;冢虎指的便是司马懿,虽寄身于曹操麾下,却怀远大抱负。

司马懿是三国最终的赢家,正因为他的才能过人,被曹操所提防,曹操告诫后人要小心司马懿。甚至一度将司马懿搁置朝廷一旁,不被采用。此后的他什么都没做,一直在熬时间,他辅佐四代君主,熬死了曹操及其后人三代,他也等到了人生最大劲敌诸葛亮的死讯,在他七十岁那年,终于夺得权位,最后司马家族统一天下,建立西晋。

司马懿的性格鲜明,其意志十分坚定,想通过曹氏这个寄主,直接攀上龙头。空城计中,诸葛亮仓促应战,身作隐士,让两个童子站其左右,司马懿率十五万大军见这一情景,居然撤兵。

人们都大赞诸葛亮的谋略与智慧,却不知司马懿的计谋更胜一筹,他怎么可能舍得诸葛亮,诸葛亮不在的话,蜀国必灭,他于曹氏而言,毫无用武之地,司马懿就无法夺得天下。

司马懿非常能忍,无论是诸葛亮的挑衅,还是日后应付曹丕的苦肉计,假装自己下身已经瘫痪,只为了不被踢出朝廷。司马懿在生活上面十分的注意养生,他不喝酒,不沉迷女色,一日三餐规律饮食,按时作息。他只是为了能够熬过曹氏几代,他也深知在蜀国忙的不可开交的诸葛亮不会活太久。

司马懿足智多谋,阴险狡诈,但是一生多次置之死地而后生,似有神助。诸葛亮将司马懿困于山上,用火燃起粮草,本以为司马懿必死无疑,况且司马懿已经准备自尽。可惜风势忽变,大风刮来,为其逃生提供机会。他与孔明一生斗智斗勇,很多故事传为佳话,诸葛在小说中是正义的化身,在史实上难以与司马懿匹敌。

谋士对于自己最后的安身之所是格外的严密精算。刘基之墓有很多机关,让常人无法接近。在东汉末年的乱世,盗墓风气兴盛,很多王公贵族的墓穴被盗贼清空。所以后来的人们都喜欢低调埋葬,甚至悄悄埋葬,只是想让自己在尘土之下,安静长眠。

司马懿一生的最后一计便是墓穴。他与子孙交代,要从简,而且不带任何随葬品。这就不会引起盗贼的惦记。在出棺的那天,七副棺材同时出城,让人们真假难辨,司马懿的棺材在人们的视野中悄然消失,近乎千年的寻觅,无人破解这一计。

在八十年代的余晖下,一老农在耕地过程中用锄头发现一墓碑,经过考古人员的认证,这确实是司马懿的墓穴。司马懿之墓才得以重见天日,他最后一计竟然被一农民所破解。

但是人们为何叹服诸葛亮技高一筹呢?主要是因为传说诸葛亮临终前嘱咐刘禅办理自己的后事的方法更技高一筹,相传四个人抬着诸葛亮的棺材往定军山方向走,绳子断了就地下葬,这样以来,除了抬棺材的人,其他任何人都不会知道。

而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就料到抬棺材的人肯定不会一直抬下去,毕竟那样太累了,绳子一时半会断不了,怎么办?他们肯定会动手脚,绳子断了就下葬了。而刘禅也会因为他们交工时间过快,处斩他们。这样一来,世界上就没有人知道诸葛亮究竟葬在哪里了。由此,诸葛亮还是比司马懿技高一筹。

当然了,这都是民间的说法,毕竟空城计、上方谷之类的事件都是演义小说中的事情,诸葛亮也是被人为的神话了。


小小嬴政


司马懿一计谋,千年后被老农“识破”,不过还是诸葛亮棋高一招。


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 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司马懿真没看穿诸葛亮空城计?

1800多年前,三国战场之上,这里是两位智绝之人的战场。诸葛亮号称“卧龙”,司马懿号称“冢虎”,两位谋士的龙虎之斗,可谓是精彩绝伦。

记得易中天老师在百家讲坛中讲到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一段。话说诸葛亮领5000兵马到西城取粮草。忽然手下飞信来报,司马懿带15万大军,正气势汹汹的奔西城而来。

这可把当时的孔明吓了一大跳。当时孔明手下并无大将,而所带5000兵马中有2500已经运粮草回去。所剩的2500人马当中只有一班文官,何以有抵抗司马懿15万大军的能力。

然而诸葛亮却传令下去,让三军将士全部把武器全都藏起来,都打扮成百姓。而孔明却打扮成隐士模样,让两个童子在旁边斟茶。自己在城楼之上弹奏琴弦,楼下城门打开,似乎是等待着司马懿进来。


司马懿带军来到城楼之下,看到诸葛亮穿着道袍在城楼之上,心想诸葛亮一生谨慎,他一定在城中埋伏好了兵马着等我进去,于是司马懿下令三军撤退。

这就是诸葛孔明用空城计智退司马懿15万大军。然而真是这样吗?司马懿真的没有看出诸葛亮的疑兵之计空城计吗?

后来有学者研究司马懿,发现当时其实他是已经看出来了。司马懿发兵西城,其实早已摸清了孔明的底细,而他也知道孔明必死无疑。

但是他真的愿意杀掉孔明吗?在他的背后还有曹家人,如果他真的杀掉了诸葛亮,西蜀政权就被覆灭,而司马懿便没有了可利用的价值。

司马懿是个聪明绝顶的人,他绝对知道自己之所以还能够掌握军权保住性命,只是因为诸葛亮北伐的威胁没有解除,一旦诸葛亮北伐威胁解除了,自己也会随之灭亡。 (当然上面研究是来自三国演义)


司马懿临终前说了什么?

纵观司马懿的一生,可叹其智慧深远。他一生辅佐过4位君王,从一开始把曹操耗死,之后到曹丕,还耗死了自己的对手诸葛亮。曹睿死后,直到曹芳上位,司马懿才最终控制了整个曹魏政权。

他一生精于算计,谨慎过人,而且丝毫不显露马脚,让一直想对他下手的曹家人无可奈何。曹家人最后败给了司马家族,三国也统一为西晋。

这样一位精于算计的谋士,自然也会对自己身后之事有所考虑。他算到自己时日不多,于是叫来了自己的后人说:

“于首阳山为土藏,不坟不树;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设明器,后终者不得合葬。”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死后要葬在首阳山,而且不要起坟头,不能够在坟前栽树,也绝对不能够立石碑。

而且下葬之时,一定不要带任何的珍贵物品,只需要穿普通的衣服,墓穴内不用任何的陪葬物品。自己的妃子也不合葬,各睡各的。


在下葬当日要用了多副棺材同时抬出城去,为了掩人耳目,不知道哪一幅是真正有他的遗体的,而且抬棺之人都必须预先服下毒。并且强调自己的后人,绝对不能够透露自己墓室所在的位置。

因此司马懿的墓也成为了一个谜,无人知道他的墓藏在何处。

而到了千百年之后的今天,有一老农扛着锄头去山里挖地,就在他挖掘的过程中,突然挖到了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些许不是很清楚地文字。

老农文化粗浅,哪能认得出这字的含义。但他觉得,这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东西。于是他赶紧上报给当地文物局,当即文物局便派遣人员到实地进行勘察。

一看字的内容,猜测是东汉的文物。于是开始了挖掘工作,这发现了这是司马懿的坟墓。机关算尽千年墓,无奈老农锄破之。司马懿千算万算,也想不到这样的结局啊!


然而为什么后人感叹诸葛亮却比司马懿更高明呢?那让我们来看一看诸葛亮是如何安排自己的后事!

相传公元234年诸葛亮北伐失利,在五丈原不幸病逝。而其手下按照他的嘱咐,做成了一个木人来以此来恐吓司马懿。

他料到自己死后定会遭盗墓贼和仇家惦记着,无法好好安息,于是他就做好了长远的安排。

他派4名士兵用绳子抬着他的棺材一路向西。直到绳子磨断,绳断之处就将棺就地安葬。而诸葛亮高明就在将绳子用的非常粗,而他也料到士兵一定不会真正撑到绳子磨断。他早就把这消息给了自己的后主刘禅。

刘禅见到这4人如此之早就回来,马上就知道这4人没有遵从相父的遗命。于是就将4名士兵斩杀,抬棺之人一死后便再没有人知道诸葛亮真正安葬的地方,可怜了这些抬棺之人。


要说诸葛亮真的高于司马懿吗?其实在决斗的过程中并不见得,但就就对身后之事处理来说,诸葛亮还是略高一筹。

但传说终究是传说,到底诸葛亮和司马懿最后是怎么安排的,也没有史料真正有明确的记载,我们也只能是猜测罢了。


史之策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因其忠义无双,为蜀汉鞠躬尽瘁,被后人誉为人臣的楷模。刘备从三顾茅庐到坐拥半壁江山,风光的背后,离不开诸葛亮精心辅助。而诸葛亮六出祁山,匡扶汉室的决心,更让后人叹服。司马懿被后人誉为:三国经济士,四朝经济臣。


他是曹魏三代托孤辅政大臣,成功抵御诸葛亮的北伐,又长途跋涉平定辽东,可以说没有司马懿就没有曹魏后期江山。诸葛亮与司马懿同为治世能臣,死前也都曾为自己的后事,立下遗言,留下最后一个计策。然而很多人认为,诸葛亮的计策更是技高一筹,这究竟是为何?以下依据相关资料做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首先分析诸葛亮死前遗言,最后一计。诸葛亮由于连年征战,积劳成疾,终于在234年,病逝于五丈原。死前诸葛亮安排好撤军计划,以及对后期蜀汉官员任用简单说明之后,便对自己的后事做了简要的安排。三国志中曾这样记载: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大概是说,诸葛亮让后人把自己安葬在定军山,依山掘墓,墓穴只须容得下棺即可,安葬之时,穿戴平时的衣服,不需要什么金银器物。因此可见,诸葛亮是想一切从简,不慕名利。


而民间更有传言:诸葛亮死前要求,四人抬棺往南走,绳断便下葬。话说诸葛亮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便安排身后事,为了不让后人知道自己的墓地所在。便让刘禅吩咐四名关西壮汉,抬着自己的棺材往南走,绳断之时,方可就地下葬。四人按照吩咐,几天几夜没有休息,更不知道走了多远。

但四人都已饥渴难耐,体力不支,而绳子几乎毫发无损。于是四人便商议将绳子隔断,回去给刘禅复命。而刘禅却看出了端倪,认为绳子不会断那么快,经过严刑逼供,得知消息。于是刘禅将四人全部斩首,这样再也没有人知道诸葛亮墓地的所在。


其次分析司马懿死前最后一计。司马懿也是治世能臣,但在死前,却留下遗命:让子孙把自己葬在首阳山,不起坟墓,不种树木,不修陵园。下葬之时穿戴平时的衣服,不需要金银器物。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司马懿要求后人不得与他合葬。显而易见,司马懿正是让后人找不到其墓地所在,究其原因,是由于司马懿诛杀了太多曹氏宗亲,他并不能确定司马氏最终是否能够掌权。


再加上当时天下大乱,盗贼横起,也是保护自己墓地的最好办法。而正是他这个计策,让其在死后安静的躺了一千多年。《晋书》曾这样记载:

先是预作终制,于首阳山为土葬,不坟不树;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设明器,后终者不得合葬。


再次分析为何诸葛亮最后一计更为高明。诸葛亮与司马懿,在最后一计中,都希望不暴露自己的墓地,却也同时达到了目的,至今为止,两人的墓地的确切位置,仍未被发现。然而为何诸葛亮的计策却技高一筹呢?以下做简要分析。

其一从《三国志》遗命上讲,诸葛亮是淡薄利,赢得生前身后名。诸葛亮一生戎马,只为匡扶汉室,其恪尽职守的一生,鞠躬尽瘁的精神,两袖清风,不为子孙后代,这些都被后人顶礼膜拜。可以说诸葛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清官。

而三国志有关于他安排后事的记载,更显其忠义之心,廉洁之志,不慕名利,这也让他流芳千古。司马懿最后一计,却是吩咐自己的子孙,加上诛杀了太多曹氏宗亲,有点不得不为的意思。司马氏却也最终窃取了曹魏江山,建立晋朝。因此司马懿虽有两袖清风之志,并没有流芳千古。


其二从民间传说上讲,诸葛亮要求四人抬棺往南走,绳断便下葬,这确实技高一筹。诸葛亮要求四个陌生人抬棺,却已经料定,绳子不会断。四人会犯错,而被刘禅斩杀,这样就可以隐藏自己的葬身之地。他在众人目送下离开,却到不到葬身之处。

这样环环相扣的计策,也只有诸葛亮能想的出来,刘禅更是配合的好,可以说天衣无缝。而司马懿是吩咐自己的后人,如何去安葬自己,并且要求后人不得合葬,是有一定的风险的,万一后人没有听从安排,计策就会失败。因此个人认为,诸葛亮技高一筹。

你是如何看待诸葛亮、司马懿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诸葛亮和司马懿死前各留一计,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墓穴,但诸葛亮并未技高一筹,反而是司马懿更加高明。

诸葛亮和司马懿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两人斗智斗勇,诸葛亮总是棋胜一招,活着能用空城计却敌,死了还能吓退活仲达,两人死前均留下一计,两条计策的效果不相上下。

古代丧葬是件大事,帝王将相的坟墓在不违背规制的前提下,一般都尽可能修的豪华,但有些人担心坟墓被盗,会专门嘱咐后人把坟墓修的十分朴素低调,有的甚至会采取各种隐蔽措施,务必不让别人打扰自己的清净。

诸葛亮和司马懿也是如此。

诸葛亮死前留下遗嘱,把自己埋葬在定军山,他让嘱咐刘禅派四个士兵抬着棺材向南走,杠断绳烂之处便是他的葬身所,但四个人抬了一天一夜,杠没断,绳也没烂,人却累趴下了,四个人一商量,偷偷把棺材给埋了回去复命。

刘禅产生了疑问,严加盘问下,四个人说了实话,刘禅大怒,以欺君之罪把他们给杀了,但这样一来诸葛亮埋葬地就没人知晓了,也就避免了盗墓贼的打扰,果然是一招妙计。

如今在勉县定军山下有一处武侯墓,墓前还有明清两代立的石碑,但这座墓并未发掘,很多人认为可能只是诸葛亮的衣冠冢,真正的诸葛亮墓到底在何处,目前无人知晓。

司马懿也是精明强干的人,他在魏国大权在握,遭人嫉妒,皇帝都担心他就谋反,不过司马懿本人倒是十分低调,临死前,他怕自己死后遭到清算,留下遗嘱要求丧事从简,“敛以时服,不树不坟,不设明器”,总之就是低调再低调,以免树大招风,引来盗墓贼。

司马懿这一招也很管用,后人只知道他应该葬在首阳山,但一直不知道确切地址,清朝乾隆年间,曾有人发现司马懿墓,但大家凭吊了200多年以后才被考古专家发现,这座墓地根本不是司马懿的墓,而是北朝时期的墓。

后来据说有一位农民在耕地时无意发现一座规格很高的墓地,有些专家经过考古认为是司马懿的墓,但随着挖掘深入,这个说法又变得不可靠,考古界倾向于并非司马懿墓。

司马懿墓和诸葛亮墓一样,都是不知去处的未解之谜,因此都未遭发掘破坏。

从这个效果来看,两人不相上下,反而是司马懿略胜一筹,因为他的口碑不如诸葛亮,却能留下“三不遗嘱”保护自己,而且让“三不遗嘱”成为整个西晋皇室的祖训,可见眼光之高明。

民间喜欢贬低甚至抹黑司马懿、周瑜这样的英雄豪杰,来衬托诸葛亮的光辉形象,这是儒家正统观念的影响,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三人在伯仲之间。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部《三国》,道尽天下事。

《三国演义》里刻画人物众多,个性鲜明,是一部恢弘的历史巨著,列居中国“四大名著”之列,并被教育部列为指定新课标必读书籍。

说诸葛亮和司马懿生前屡屡斗法,死后也遗计相争,快两千年过去了,盘点一下,到底谁输谁赢?



一、孔明屡获胜,仲达一胜挽一局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拍摄的《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由著名表演艺术家魏宗万老师饰演的司马懿被刻化成为了一个阴险狡诈的人物,而且多次和诸葛亮较量,皆败下阵来。

一是《三国演义》九十四回中,诸葛亮用反间计散步谣言,导致司马懿险被曹魏罢掉兵权。二是诸葛亮弹琴退仲达,唱了一出漂亮的空城计。三是火烧上方谷,司马懿幸得上天庇佑,降雨得生。四是在诸葛亮死后为防止魏兵追击,用假人吓退曹兵,诸葛亮在死后再胜司马懿一子。

当然来而不往非礼也,二者相争必是有输有赢,司马懿同诸葛亮也是如此,司马懿有一样大胜诸葛亮——年龄。

诸葛亮享年53岁,司马懿去世时72岁,而且司马懿必诸葛亮早两年出生。套用郭德纲在一段相声作品里说的话:活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如此看来,司马懿是人生的最大赢家,但是经过漫长时间后的检验却发现:未必!

二、孔明薨殁后,不知遗体葬何方

诸葛亮死前遗书后主刘禅,死后由四人抬棺向南走,绳断杠裂的地方就是安葬的地方。

刘禅遵遗书落实,四名抬棺人抬了一天一夜后,绳子和杠都完好无损,抬棺人就违背皇命就地挖坑掩埋。

此事后被刘禅得知,四名抬棺人被处决,他们死前没有交代诸葛亮下葬之处,所以诸葛亮的真正埋葬之处,至今无人知晓。

三、仲达仿孔明,以假乱真终成谜

司马懿在生前性格强势,把持朝政多年,得罪的人多如牛毛,为了死后不被别人刨坟掘墓,就效仿诸葛亮藏匿下葬地址。

在他死前就吩咐下去:死后由多个棺材向不同的方向抬出,以达到乱人耳目的目的。所有的抬棺人服下缓释毒药,在下葬地点到了后就毒发身亡。并告诫后人禁止祭拜,所以连后人都不知道司马懿到底葬在哪里,所以司马懿的埋身之处也成了一个永远的谜。

四、造化捉弄人,天意终究不可违

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一对三国CP的埋身之处成了永久的谜,有的谜是永远没有解,有的谜是时间一到就不再是秘密。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现实也具有戏剧性和偶然性。 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一个老农在田里耕作时无意挖出了一块墓碑,上面全是古代的文字,而且年代久远。很多人在挖到石碑后就直接搬回家作为砌围墙和猪圈的材料,这位淳朴善良的老农于是向上报告,经相关人士鉴定后,解开了一个千古的谜团——司马懿的墓正是在此。

司马懿在生前经过精密细致的部署来隐匿自己的埋葬之处,在今日却被一老农无意之间挖出,不知九泉之下的他会不会暴跳如雷。忍不住让人想起了一句歌词: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运。

作为司马懿CP搭档的诸葛亮的埋身之处则是至今成谜,无论何种谜,或许时间和机遇到了就不再是谜,或许会是一个永远的谜。

诸葛亮和司马懿生前对自己的身后事都做了详细周密的布局,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检验,司马懿因为天意而败于诸葛亮,诸葛亮终究胜了司马懿,最终结果——孔明仍然计高一筹、胜他半子。


历来现实


司马懿的临终一计公元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73岁,并且在他死前留下了遗言,也就是临终一计,关于自己的后事的,即“于首阳山为土藏,不坟不树,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设名器。”<strong>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他死后要在首阳山土葬,不起坟头,不立石碑,并且在他下葬的时候只穿普通的衣服,也不要任何陪葬品,后人还不可以和他合葬。这个遗言可以说是很直截了当一目了然了,就是让后人给他低调地去下葬,即薄葬。

这有点像西方基督教徒去世的时候牧师给他进行的薄葬。薄葬在当时三国时期还是挺流行的,比如曹操,曹丕,诸葛亮这些大神级别的人物最后都是薄葬的,其中曹丕的埋葬可谓是最低调了,他曾在终制中明确提出自己一定要薄葬。曹操为了怕后世有人挖掘盗墓,还“设立疑冢七十二”(造七十二处假墓)。

薄葬的好处很多,节约成本,省时省力,如果要从现代人的角度考虑的话还有环保的作用,不过他们有薄葬自己的这个是想法应该是因为防止陵墓被盗,毕竟薄葬的墓不显眼,也没有什么可挖的价值,所以盗墓者也没有那个精力,更不愿意去盗那些薄葬者的墓。

司马懿的这个“遗计”其实是效仿薄葬倡导者曹丕的,他连薄葬的地方与曹丕的都一样,都是首阳山。当时司马懿去世出殡的那一天,命不同的人抬着七个棺材同时出城,最后抬棺者还被服毒灭口,他的墓具体葬在了哪里便无从得知。

如何被老农破解的?

其实我本人认为这并不能算是破解,非要说是“破解”的话只能说是司马懿运气不好,纯顺巧合而已。

(这也是我为什么最后打了个问号的原因)据说他的墓在大概千年之后在极偶然的情况下被发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首阳山的一个农民在田间干活锄地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一个古墓。根据考古学家的考证,这是三国后期的贵族之墓,不过这座墓的主人尚不能确定。

根据墓内出土物的情况,出现了“仲达”(司马懿的字),“宣”(司马懿死后被司马氏后人追封为晋宣帝),“司马”等字样,初步判断很有可能是司马懿之墓,不过还有待考证。所以说如果这件事情是真的,这并不是老农“破解”,这是老农“碰巧”。

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博弈。

懂三国的都知道,后三国时代(刘备驾鹤西去了,曹操甚至连他儿子都也已经去世了,蜀国已经第二代君主了,魏国甚至都第三代了),为数不多当中最大的看点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个智囊的巅峰对决了。他俩都在世的时候,给大家都的一种感觉就是司马懿几乎没赢过诸葛亮,尤其是两军对决阵前用兵的时候。

不过话说回来了,不是说你之前一次都不赢就会输掉整个战局,这跟王者荣耀一样,是个拆塔游戏,不是杀人游戏,正面团不过你可以拖后期。司马懿虽然说总是吃败仗,可是败而不溃,败而不倒。他深知诸葛亮的弱点始终在他的后方,就一直跟他拖,所以从结果上看,司马懿熬死了诸葛亮,也算是战胜他人生中最大的对手,最后他成了三国中最大的赢家。

为何时人笑司马懿输给了诸葛亮?话说诸葛亮死了之后,他为了保护大军安全撤离,他生前就嘱托部下做自己的木像,在大军撤走之前吓唬吓唬司马懿,结果司马懿看到诸葛亮的木像以为诸葛亮还没死,就吓得脚底抹油赶紧逃回了营地,甚至跑到营地的时候还摸了摸自己的头,确认了下自己是否存活。

于是后世就有了这么一句话:“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刚才说到诸葛亮死后也是薄葬,他生前也有一计,就是让人抬着棺材一直走到绳子断了的地方就可以下葬了,所以现在也没人知道诸葛亮到底葬在了哪里。前面也说了,司马懿的墓之前还被一个农民在偶然下给发现了,而诸葛亮的埋葬地至今也没被发现。综合刚才的“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还有刚才说的这一点,有些人就说司马懿输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这个人物本身就被三国演义给神话了,大众也自然而然地对他像神一样的膜拜,之所以说司马懿输给诸葛亮,就是大家自己不想颠覆诸葛亮在他们眼中神的形象。


无笔史官


我对三国的认知只有从小说上听到的那些,不过小时候听过一个民间流传的故事。说的是(死诸葛害死了活司马),大意就是诸葛亮知道自己死后司马懿也不会放过自己。临死前令部下给自己修了一座假墓,在棺椁里放了一本用毒药浸泡过的无字遗书,页面是司马懿亲启。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找到这座墓,命令部下挖坟。拿出这本书呈上来以后司马懿好奇心大增。翻开一页没字又翻一页还没字。本来用毒药浸泡过很难翻开,所以司马懿不停的用手指沾吐沫翻。到最后一页只有几个大字: 哈哈哈 司马懿中毒而死;然后司马懿中毒而亡。其实这就是个民间笑话,夸奖诸葛亮谋略过人。据本人的浅薄历史知识所知,那个朝代好像还没有发明造纸术。就当一个笑话听听得了。


百姓业余生活


题中所谓的最后一计,应该是指这两位三国知名的谋事对自己身后事的安排。时值动乱时期,盗墓屡见不鲜,就连枭雄曹操都曾经参与其中,明目张胆盗墓扩充军队物资。诸葛亮和司马懿在安排自己后事之时都选择了薄葬,至于为什么说千年之后,诸葛亮计高一筹,大约是指诸葛亮的墓到现在还没有人发现,但是司马懿的墓地已经被一位老农无意之中挖出来了。

诸葛亮临死之前安排自己的衣冠冢,依山而建,不陪葬任何值钱的陪葬品。而对于自己的遗体,诸葛亮则安排四名士兵,抬着棺材一直往南方走,走到抬棺材的绳子断了就地下葬。诸葛亮高明在于,他料到这四名士兵必定不会真的将绳子抬断了为之,而是在行走到一处人迹罕至的地方就将自己给葬了。

诸葛亮在蜀军之中名望颇高,四名士兵出于对丞相的崇敬,绝对不会毁坏他的尸体,也不会将他随意丢弃。但是让四个人一直将绳子抬断,真的是很难办到的事情,其他不说,便是日日夜夜面对一具装着死尸的棺材,也够这四个人心惊胆战的了。所以很可能这四个人会商量好将诸葛亮埋葬在一个隐蔽之处,然后带着秘密各奔东西。

如果他们回去,就要和刘禅交代诸葛亮葬在何处。违背丞相遗愿和撒谎必定带来杀身之祸,所以这四人只得选择隐名埋姓,不再回蜀国。这样一来,等到四个人一死,世界上就没有人再知道诸葛亮埋葬在何处了。

而司马懿则是早早选出了墓地,运用了密葬的方式。司马懿交代他的墓地不能起陵,也不能立碑,不可以在里面陪葬金银器物,也不必和遗孀同葬。司马懿利用这种方式隐蔽了自己墓葬的地点,也保证这座陵墓千年没有被人发现。只是在上个世纪,一个农民无意之中挖出了司马懿墓中的碑文,司马懿首阳山陵墓才被最终发现。

诸葛亮在处理自己的身后事上更高明,因为相对于司马懿来说,诸葛亮对身后事看得更开,他将自己的埋葬之地交给了天意,连自己都不知道,更何况是后人。有民间传说诸葛亮的墓地曾经被刘伯温挖过。而在元、明两个朝代,掘人坟墓是重罪,就算是不开棺材也要流放三千里。刘伯温如果是秘密挖掘,根本不会被后人知晓;如果明目张胆去挖,他那样的公众人物怎么会逃得过法律的制裁和悠悠众口。所以诸葛亮的坟墓,至今一点线索都没有,成为千古谜案。

而司马懿呢?他看似什么都不要,但还是选择了风水极佳的首阳山,以保证家族的兴旺。首阳山是洛阳城东的制高点,上面密密麻麻都是洛阳名人的旧坟,有古代文人写诗说,就算是有千金都买不到北邙山上的墓地。司马懿想要密葬,却还是选了这块最炙手可热的地盘,还是放不下“身后名”。他的墓葬地点早就被记载在晋书之中,首阳山上还葬着数位西晋的皇帝,被发现其实也是早晚的事情。


木剑温不胜


诸葛亮和司马懿是三国时期的一对老对手,两人有过多次交锋,最终司马懿还是凭借着魏国更加雄厚的实力硬生生的耗死了诸葛亮。

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斗智斗勇,一直以来都是人民所津津乐道的话题,留下了空城计、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等脍炙人口的故事。而诸葛亮和司马懿死后对于自己葬身之所的安排,也被人拿来对比。

相传,诸葛亮临死前安排四个强壮的军士抬着自己的棺材从定军山一路向南走,绳断之处便是自己的葬身之所。结果这四个军士抬着棺材走了很久,发现绳子根本没有断定迹象,于是随便找了个地方把诸葛亮给安葬了。之后,四个军士回去向后主刘禅复明,被刘禅手起刀落给宰了,因此再无人知道诸葛亮葬无何处。



当然了,这只不过是民间传闻,历史上自然是没有这么玄乎。史载,诸葛亮临死前留下遗言:葬于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同样的,司马懿在临死前,吩咐后人把自己埋于首阳山,并且留下遗言:丧事从简,不陪葬贵重物品,不起坟,不立碑,不栽树,不与妻妾合葬,地表不留任何痕迹。


那为什么又说诸葛亮要比司马懿高明?

现在的诸葛亮墓,至今尚未被人发现。如今的武侯墓,据传只是诸葛亮的衣冠冢,不是真墓。但是因为武侯墓从未被盗,也没有被发掘,究竟是真墓还是衣冠冢不得而知。

而司马懿的高原陵,据传在上个世纪被一个农民发现,就位于现在偃师市南蔡庄一带,而且这个墓还尚未被盗墓贼光顾过。不过,高原陵事件闹了一阵子,也是真假难定,现在也没有人确定当时被发现就是司马懿的陵墓。

说到底,目前诸葛亮和司马懿的真正的葬身之所都没有被真正确定。但是相比于武侯墓的神秘,司马懿高原陵的大概位置基本上被锁定,更有疑似高原陵的墓葬被发掘。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诸葛亮略胜司马懿一筹倒也说得过去。

其实啊,不论是诸葛亮还是司马懿,都没有留下什么锦囊妙计来安排自己的葬身之所。只是汉末三国时代,盗墓成风,因此很多上层人士为了避免自己死后被人打扰,采取了薄葬,密葬等方式,以保自己死后的安宁!


小镇月明


司马懿与诸葛亮两人都是三国人物中的智囊,彼此是敌人,又互相相惜。未曾与对方面对面交谈,却都十分了解彼此。诸葛亮与司马懿二人生前都给后人留下话,对于自己的墓葬有嘱咐。


司马懿死前对后事有嘱咐,把他安葬在首阳山上,不需要为他立碑,也无需种树,也不要厚葬,金银珠宝什么的统统不要,他的妻与妾也不要与他合葬一处。出殡那天,多辆马车拉着很多棺材同是出城,负责安葬的仆人提前服用毒药,司马懿的目的是避免让后人知道他安葬的位置,他害怕有人报复。

而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的时候也有吩咐,他让四名士兵用很粗的绳子拉着棺材一路向西,直到绳子断裂,绳子断裂的地方就是安葬诸葛亮的地方。要拉断那根很粗的绳子,这需要很长时间,那四名士兵便将绳子砍断,安葬了诸葛亮,便回去交差了,刘禅看他们如此之快就回来了,自然知道他们私自砍断了绳子,便杀了他们,从此再也无人知晓诸葛亮安葬在何方。



千年后,一位农民在挖地之时挖到一处墓穴,专家鉴定之后确认为司马懿之墓,因此有人感叹诸葛亮更技高一筹,因为司马懿煞费苦心,却还是被后人寻到了墓穴,而诸葛亮的墓穴则没有被寻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