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三国里,司马懿、荀彧、郭嘉三者谁比较厉害?

奔跑吧熊


让我用史实来回答你三者之才。


“惊世鬼才”郭奉孝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今河南省禹州市),初为东汉末年群雄袁绍麾下,后成为曹操麾下重要谋士,任司空府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谥号贞侯。


郭奉孝是一个战略眼光很足的谋士,早年是袁绍麾下,要知道当时的袁绍是中原最大的诸侯,有多少谋士挤破头都想效忠,但是郭嘉以一句“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就果断离开了袁绍

直到后来遇到了曹操。两者都发出了感慨。曹操与郭嘉讨论天下大事后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能令我成就大业的,一定是这个人。)”而郭嘉出门后,亦高兴的说:“真吾主也。(果然是我主公。)”便被表为司空府军师祭酒。


唐玄宗李隆基:“孝文之得魏尚,虏不足忧;太祖之见郭嘉,知成吾事。”


现在很多读者会通过官职的比较了比较荀彧和郭嘉的上下。的确荀彧是尚书令。官职远胜于郭嘉。但是要清楚一点,荀彧的尚书令是汉朝的官,收天子表。而郭奉孝的军事祭酒,是司空府下的职位。换句话而言,郭嘉是曹操的人,而不是汉室的人。像这样的例子,比如东吴的大都督周瑜,汉朝没有在东吴册封大都督,是孙权册封的,换句话而言。就是周瑜是孙家的人,而不是汉室的臣。

曹魏的“吉祥物”


"计控刘备”刘备早期被吕布击败,丢失徐州,程昱主张杀之而后快,郭嘉亦认为刘备有万人敌关羽、张飞跟随,而刘备得人心,不会为人之下。所以向曹操上谏“古人有说:‘一日放纵敌人,便成数世的祸患。’宜早些建立恰当的位置。”意思就是要软禁刘备,但曹操却不接纳软禁刘备的计谋,为了使他心服于自己,反而对刘备更亲近。198年,曹操东征吕布,吕布固守城池,曹军疲乏,曹操有意退兵,但郭嘉与荀攸都认为必败吕布,建议用水计强攻,果然攻克吕布。不久,刘备借口攻打袁术而离开曹操的势力中心,程昱、郭嘉曾再劝阻曹操:“放走刘备,会生变数了!”但当时刘备已走,而且果然夺了下邳,对抗曹操,曹操大叹不应放走刘备,便决定与袁绍开战前,先东征刘备,众将领都担心袁绍会南下,但曹操不认同,郭嘉亦认为先东征较为务实。最后曹军遂大破刘备,解决了东边的问题。


接下来计算孙策的死期,十胜十败论,就不一一细说了。

负责曹操早期军事生涯的一共有3人,郭嘉,荀攸,程昱。荀彧是主管内政,很少去到前线,荀攸为曹操“谋主”,而郭嘉为何那么得到曹操的信任?主要有三、


一:“奇谋百出,算无遗策”郭嘉善用奇谋,行事不拘小节。总是在曹操犹豫进退两难的时候,帮曹操作出决策,而郭嘉抉择从未出过错。这在三国里面很少见。


二:郭嘉汇眼识主,郭嘉早期是侍奉过袁绍,面对袁绍的位高权重丝毫无感,反而是对当时并不强大的曹操敬重有加。曹操同样认可郭嘉的能力,有种相逢恨晚的感觉。


三:战略远见可怕,对他人的心理与性格都能推测清楚,如刘表、刘备、孙策、袁绍、袁谭、袁尚等都被其推测过,极其准确,又能精确地表达事情,曹操也大赞“只有郭奉孝能明白我的心思。”

郭嘉在生时,曹操可谓征吕布,破袁术,灭袁绍。统一北方,成为天下最强大的诸侯


郭嘉死后:曹操赤壁惨败,汉中之战惨败,樊城战役差点被打到迁都。


郭嘉的能力,后世人或许会不认可,但是他活着的那几年给他主子带来的功业,是整个三国时期无谋士可以媲美、



“佐王之才”荀文若


荀彧出身颍川荀氏,孙卿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其叔父荀爽领袖士人,97日做到三公高位。荀彧“少有才名”,南阳名士何颙曾经赞其为“王佐之才”。189年,举为孝廉,守宫令,再迁亢父令(音“刚甫”),弃官不就。董卓乱政,荀彧认为颍川为四战之地若兵祸兴起首当其冲,劝乡人转走它地以避祸乱,众人留恋故土,不愿搬走。荀彧独自将宗族大小迁往冀州投靠韩馥,后来颍川果然受到兵祸之苦。

东汉末年关东联军讨伐董卓,但貌合神离,互相侵夺。荀彧到达冀州时,渤海太守袁绍已袭取韩馥之位。袁绍奉荀彧为上宾。荀彧认为袁绍不能成大事,于191年投奔东郡太守曹操,曹操大喜过望盛赞其为:“吾之子房(张良)也。”遂任为奋武司马,时年廿九。一年后再为镇东司马。

荀彧和郭嘉不一样,郭嘉是死心塌地的忠于曹操,而荀彧则是与曹操的早期有个共同志向,就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匡扶汉室。荀彧后期都因为志向不同而与曹操决裂。荀彧是除了是曹魏的家臣外,更是汉臣。荀彧于曹操更像一个合作伙伴。


荀彧的作用最重要是替曹操稳定后方,曹操挟天子的时候,各方势力或多或少都和献帝有暗地里的联系。曹操为啥可以名正言顺地征讨四方?主要的原因也是因为汉献帝在曹操手上。某种程度上,曹操的所作所为在当时的是得到正统的支持。

196年8月,荀彧时34,提出迎汉献帝到许昌,不久就任侍中,守尚书令,参与军国大事,多次出谋画策,也举荐了荀攸、锺繇、郭嘉、陈群、杜袭、司马懿、戏志才等谋士,建立起一个阵容强大的智囊团,成为曹操集团中首席谋士。205年,河东叛乱,曹操让荀彧举荐贤才,荀彧曰:“西平太守京兆杜畿,勇足以当难,智足以应变”。曹操遂让杜畿为河东太守。杜畿到任后,平定叛乱,广施仁政,在位16年,政绩获誉天下第一。207年,荀彧食邑千户,前后共计2千户,还要授以三公,荀彧使荀攸推辞十几次才作罢。


212年,董昭等人推举曹操进爵“魏公”,但荀彧认为曹操“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表示反对。曹操虽然口头答应不作魏公,但心头不忿,亦因此曹操对荀彧不悦。不久之后,曹操军至濡须,正好曹操南征孙权,派荀彧到谯犒军,任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今安徽寿县),忧郁而死(一说服毒自杀),终年49岁。

曹操送空食盒的情节纯粹是《三国演义》虚构的,历史上丝毫根据都没。哪怕两人再不和,曹操都不会杀害他,毕竟荀彧是追随了曹操近30载的谋士。



“忍世奇才”司马懿

司马懿家族数代为官,高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祖父司马隽为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司马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个“达”字,当时号称司马八达。司马懿是司马防的次子,少年时期就胸怀谋略,当时正是东汉末年乱世,司马懿“常慨然有忧天下心”。素以知人善任著称南阳太守杨俊曾见过少年司马懿,他说司马懿绝非寻常之子。尚书崔琰与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交好,曾对司马朗说:“你弟弟聪明懂事,做事果断,英姿不凡,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

曹操逐渐察觉司马懿“有雄豪志”,又发现他有“狼顾之相”,心里很忌讳。因此对曹丕说,司马懿不是甘为臣下的人,必会干预我们的家族之事。但因曹丕和司马懿关系很好,而得以无事。


司马懿在上邽兴屯田,京兆、天水、南安兴冶铁,穿成国渠,筑临晋坡使雍凉足食,并有余力供给关中不足。后来又大兴屯田于淮北,穿广槽渠。

司马懿曾向曹操建议军事屯田制,而曹操采纳后不久便病逝了(曹操死前已经有屯田制)。管理军屯的主要官吏——度支中郎将、度支校尉、度支都尉等官员,都是在曹丕称帝后的黄初年间(220—226年)设置的。所以,事实上军屯的推广在曹丕时期。曹魏军屯其主要基地设置在和孙吴、蜀汉对立的地带(淮河南北以及上邽、长安、槐里、陈仓等地),而这里基地的开创都经过司马懿的督工:


曹操时魏国就曾“开募屯田于淮南”(《三国志·魏书·仓慈传》),但仅是民屯。正始二年(241),司马懿主持对吴作战时,始与邓艾筹划在淮南淮北创建军屯。。正始四年(243),司马懿又‘在于积谷,乃大兴屯田,广开淮阳、百尺二渠,又修诸陂于颍之南北,万余顷。自是淮北仓庾相望,寿阳至于京师,农官屯兵连属焉。’‘因欲广田积谷,为兼并之计,乃使邓艾行陈、项以东,至寿春地’(《晋书·食货志》),使得‘遂北临淮水,自钟离而南横石以西,尽沘水四百余里,五里置一营,营六十人,且佃且守。兼修广淮阳、百尺二渠,上引河流,下通淮颍,大治诸陂于颍南、颍北,穿渠三百余里,溉田二万顷,淮南、淮北皆相连接。自寿春到京师,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

很多人对于司马懿的理解,还是停留在,面对蜀国坚守不出,龟缩。在朝堂内勾心斗角,卑鄙小人的形象。


历史上的司马懿被《三国演义》黑得可怕,罗贯中老爷子是历史第一诸葛吹和各种黑。他把同期的所有历史人物黑了一遍,来吹诸葛亮



在司马懿的屯田制内政管理下,魏国粮食得储备飞涨。国力恢复得极为迅速。在识拔人才上,司马懿从寒门中提拔邓艾、王基、州泰等人,如虞预所说,经略之才可谓远矣


征战四方:

司马懿的军事能力,只配备诸葛亮打得龟缩??怕是个傻子吧?


锋芒初露: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司马懿任丞相军司马,指出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太守傅方骄奢,都不应派任驻守边防,曹操未予重视;七月,关羽攻荆襄,围魏将曹仁,水淹于禁七军;胡、傅二人果然乘机降刘。


樊城战役,关羽一战震华夏,蜀国大将关云长,以荆州为本部,引5万大军讨伐曹操,攻占樊城,败魏大将于禁,斩先锋庞德,围堵大将曹仁。


一时之间,魏国朝堂为之震荡,曹操萌生迁都洛阳的想法。蒋济、司马懿等人当时劝阻:“于禁是被洪水所淹,不是战败失守,所以国家大计并没受损,现在迁都既示弱于敌,又使人心不安;刘备、孙权外亲内疏,现在关羽得意,孙权必定更不高兴,把这事告之孙权,坐山观虎斗,则樊城之围自解;


此乃驱虎吞了之计


率兵驱吴国:

青龙七年(226年),曹丕逝世。孙权得知后,于八月出兵攻魏。命吴左将军诸葛瑾部兵分两路进攻襄阳,亲自率军进攻江夏郡。孙权一路为魏军所败,撤兵而走。司马懿击败诸葛瑾,并斩杀吴将张霸,斩首千余级。十二月,升任骠骑将军


新城战役,斩孟达:


司马懿的军事才略还表现在孟达叛魏事件上。孟达原为蜀汉降将,曹丕命他守新城(今湖北房县)。曹丕死后,孟达欲叛魏归蜀。司马懿侦知消息后,一方面写信麻痹孟达,一方面遣军进讨,八日内行军一千二百里。孟达给诸葛亮信中认为司马氏率军来讨,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所以当司马懿提前二十余日赶来时,完全打乱了他的叛乱计划。司马懿前后总共只用了十六日,即破上庸,斩杀孟达。


统兵抵蜀: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交手就在于这几次正面交锋。当然历史也不会像军事联盟那样子,司马懿是诸葛亮的小迷弟。毕竟在面对诸葛亮之前,司马懿已经经历了数场大战的洗礼,而诸葛亮也经历了数场大败的磨砺;对于诸葛亮这个在北伐之前丝毫没有统兵经验的初哥,是很好的经验教训。


两者对战的目的不同。


诸葛亮:打出祁山,进攻魏国内部,获取更多的土地和人口资源。


司马懿:抵御蜀国进攻。



由此可知:司马懿要做的只是抵御蜀国的进攻,而不是灭掉蜀国。由第二次北伐,诸葛亮率4万大军攻打陈仓郝昭的2000兵马,可知。诸葛亮是个不善于攻城战的军师。


司马懿抵达西部战线就明确一点:防守,让蜀国进攻。反正他们4万兵都打不下陈仓。何必折腾,出去打肉搏战?没脑子吧?


诸葛亮:逼他们出来打,不能攻城,我4万军都拿不下陈仓,不能战攻城了。逼他们野战,骂他们羞辱他们,在名誉上诋毁他们。


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在谋略上来说,司马懿已经抢占先机了。到这里肯定会有很多诸葛迷喷我,说什么“死诸葛吓走生仲达”“武庙十哲”等等。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是因为司马懿害怕自己中计了,是诸葛亮用死讯来骗司马出来野战。所以谨慎退步。


“武庙十哲”,我不多与评价,毕竟唐肃宗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我只记得史官陈寿曾经这样评价“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肯定了诸葛亮的内政,而否定他的军事能力。


再说,你建个庙就能洗白白。袁崇焕还替魏忠贤建过生词。明末年间还有很多人替魏忠贤立庙呢


平定辽东


这一战,应该是司马懿一生中难度最大的一战。


青龙五年(237年),原魏辽东太守公孙渊自立为燕王,置列百官,对抗朝廷


东辽公孙家,世代经验,拥有极高的自主权,地处偏远,有藩国之势,若不讨伐,便成一国。


魏明帝曹叡遣59岁的司马懿率军4万,前往征讨,六月进至辽水。

公孙渊急令大将军卑衍、杨祚等人率步骑数万,依辽水围堑20余里,坚壁高垒,阻击魏军。司马懿采用声东击西之计,佯攻围堑,而以主力隐蔽渡过辽水,直取公孙渊根据地襄平,迫使敌军放弃围堑回军救援襄平。司马懿督军回首山,迎战敌援军,三战皆捷,遂乘胜进围襄平。


适逢连降大雨,辽水暴涨,平地数尺,魏军恐惧,诸将思欲迁营。司马懿下令有敢言迁营者斩,都督令史张静违令被斩首,军心始安。公孙渊军乘雨出城,魏将领请求出击,司马懿不予采纳。一月有余,雨停,水渐退去。魏军完成对襄平的包围,起土山、挖地道、造楼车、钩梯等攻城器具,昼夜强攻。守军粮食将尽,军心动摇,杨祚等先降。



正史上三者能力各有所厂;郭奉孝虽然奇谋百出,但是没当过统帅,进限于军事。


荀彧在政治上的建树远超于军事上的建树,但是在军事上荀彧的战略眼光也异常独到,可惜终为汉臣。后期与曹公貌合神离


司马懿:无论在内政上面或者军事上面都有不凡的建树,能力越大野心就越大,无论他有心还是无意。当他灭掉曹爽时,已经注定了曹氏式微。唯一厚道是司马懿位极人臣,却终不称帝




飞天琴罗


对于郭嘉,荀彧,司马懿谁比较厉害,这个问题,个人观点表达如下:

要比较三人谁厉害,人们说的厉害往往是军事方面,如果说是比政治,郭嘉毫无疑问垫底,因为他不是政治家,所以这里以军事才能为主,进行讨论,那么我们先来看看这三位人物的历史定位:郭嘉谋士;荀彧谋士、政治家;司马懿军事家、政治家。

从上面可以看出,郭嘉是单纯的谋士,荀彧是谋士和政治家,司马懿是军事家和政治家,如果按照综合排序的话。应该是司马懿其次才是荀彧最后才是郭嘉。

如果从个人军事方面来排序的话,郭嘉很会分析敌人心里活动,这也是曹操作战能百战百胜的原因,但是郭嘉却缺乏作战计划,郭嘉每次帮曹操做的就是让曹操打,然后分析打的原因,而对于具体的作战计划也没有,然而曹操身边又不差这种人,作战计划一般都是曹操身边荀攸出谋划策,所以荀攸是战略家。郭嘉只是单纯的谋士,谈不上战略家。荀彧就是给曹操管理后勤工作,很少参与作战计划之中,所以荀彧是政治家。至于司马懿是军事家,军事家包含谋士,名将,战略家,统帅,军师等等,所以司马懿远远超出谋士这一层次。

所以无论如何排序司马懿都是第一,其次是荀彧,最后是郭嘉,当然郭嘉和荀彧可以换,一个管政治,一个管猜测对方心里,不同爱好排序不同。不知道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汐水柔情


此三人都属于曹操的人才梯队,荀彧年龄最大,郭嘉次之,司马懿年龄最小。三人都很厉害,那么谁最厉害呢?不好比较,我打个比方大家就明白了。荀彧相当于曾国藩,郭嘉相当于李鸿章,而司马懿相当于袁世凯。虽然司马懿看起来最弱,但是却能量巨大!

荀彧初期为汉献帝的尚书令,注意是汉献帝的,不是曹操的。因此,荀彧和曹操的关系属于同僚关系,荀彧是汉吏,而郭嘉和司马懿属于曹操的幕僚。

荀彧主政期间推荐了一大批人,其中就有郭嘉和司马懿,郭嘉和司马懿应该称荀彧为老师,在这一点上,没有什么争议,换句话说,荀彧的资格要远远老于郭嘉和司马懿。那么荀彧到底厉害在哪里呢?

荀彧有很大的格局,格局大到连曹操都不如。荀彧年少扬名,南阳名士何颙称其为“王佐之才”,后来的经历证明了荀彧非浪得虚名。

荀彧投奔曹操后官居别部司马,在曹操初期举兵时立了大功。怎么回事呢?当时曹操占据兖州之地,适逢兖州刺史刘岱被黄巾军所杀,于是曹操捡了一个大便宜,被众人推举为兖州牧,从此以后曹操有了自己的地盘。

曹操占据兖州后还没有来得及巩固就发生了其父被杀事件,于是曹操攻击徐州陶谦,为父报仇。这时兖州内部发生叛乱,张邈、陈宫暗地里逢迎吕布为兖州牧,趁机偷袭整个兖州。而最先发现有人叛变的人就是荀彧。

荀彧立刻联系了程昱和夏侯惇,让两位通知范、东阿守将,固守待援,而自己则坚守鄄城,最后在荀彧的通盘指挥下,保全了鄄城、范、东阿,等到了曹操的回援。如果没有荀彧,曹操可能就会变成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势力!

后来,天子派人与曹操联系,让曹操以兖州之田粮供应朝廷所需。荀彧趁机建议曹操迎天子回许都,从而掌控天下。当时众人都认为天子是累赘,只有荀彧力劝曹操要尽快下手,否则就错失良机。曹操采纳了荀彧的建议,挟天子以令诸侯,在道义上站上了制高点。

官渡之战,袁绍兵强马壮,谋士如云。曹操用兵捉襟见肘,粮草不继。双方相持于官渡半年不分胜负,在最关键时刻,连曹操都想要撤退。这时荀彧以刘邦和项羽相持于鸿沟,最后刘邦取得天下的故事勉励曹操坚守,终于等来了机会。曹操偷袭乌巢后,破袁绍大军,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荀彧是曹操的战略规划大师,总是在关键时刻为曹操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因此曹操非常倚重荀彧。可惜的是,荀彧一直以汉臣自居,徘徊于忠于汉室还是忠于曹操两者之间,最后因为曹操位列魏王,距天子只有一步之遥,两人翻脸。荀彧死于曹操营中,原因未名,有暴病之说,有被曹操毒死之说。

如果说荀彧是个战略大师,那么郭嘉就是一个战术大师,这就是两人的本质区别。郭嘉是荀彧推荐给曹操的,曹操与他谈话之后有相见恨晚之感,称之为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于是郭嘉成为曹操的军师祭酒,专门随军为曹操出谋划策。因此,荀彧相当于刘备的诸葛亮,而郭嘉相当于刘备的庞统。

郭嘉看人极准,他看出刘备是个雄主,因此建议曹操软禁刘备,不让其逃出许昌。无奈的是曹操想用自己的恩德感动刘备,收于帐下。谁知道刘备趁着截击刘表的机会溜走,这让曹操懊悔不已。

郭嘉看出袁绍是个无能之辈,于是建议曹操先消灭刘备,解除后顾之忧后再与袁绍决战。在曹操平叛刘备时,袁绍果然没有出兵。

官渡之战后,袁谭、袁熙还很有势力,曹操久攻不下。于是郭嘉建议暂缓攻击,说形势严峻则两人抱团,形式宽松则两人猜忌。后来,曹操回撤,袁谭、袁熙果然内讧。曹操趁机各个击破,收复了冀州、幽州。

袁尚、袁熙逃入乌桓,众人都认为穷寇莫追,况且两人已经丧失了实力,没有必要与乌桓势力结仇。这时郭嘉力排众议,说袁家在乌桓部落很有影响力,如不趁机剿灭,恐怕会卷土重来,到时候幽州、冀州、并州恐怕又会失去。于是曹操千里行军奇袭乌桓,终于彻底解决了袁家势力。

郭嘉是曹操最得力也是最忠心的谋士,曹操本来想以后托孤于郭嘉,没想到郭嘉英年早逝。如果郭嘉不死,恐怕司马懿也就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司马懿出道较晚,在早期基本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曹操交给司马懿的重任是辅佐曹丕进行地区治理,司马懿早期忙于屯田事宜,偶尔也参与曹丕的家务事。

在曹植与曹丕世子之争上,司马懿出了大力。司马懿教会了曹丕三个字,别犯错。核心就是一个忍字。结果曹丕忍到了曹植夜闯司马门被曹操大骂,于是曹丕获胜,成为世子。

曹丕一直都猜忌司马懿,因此曹丕在位时期,司马懿一直不掌兵。曹丕死后,曹叡即位,曹真和曹休能力有限,于是司马懿开始逐渐掌兵。例如司马懿曾经镇守荆州,多次击败吴军的进攻。也曾经奇袭新城,俘获叛将孟达。

后来,镇守雍凉的曹真病死,司马懿开始掌兵镇守雍凉与诸葛亮对阵。司马懿熬死了曹丕、熬死了诸葛亮,熬死了曹叡,终于在曹芳即位时成为二位托孤重臣中的一个,而另一个是毛头小子曹爽。

曹爽弄权,架空司马懿,最后得罪了全体先帝旧臣。司马懿装病,然后发动了高平陵政变,处死了曹爽。但是此时已经是骑虎难下,最终历经司马师,司马昭两代人的能力,曹家势力被彻底清除,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取代了魏国,建立西晋。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举个职场的例子,如果魏国是个公司,那么荀彧和郭嘉就是早期重要的创始人,荀彧制定战略,郭嘉制定战术,司马懿搞后勤。最后搞后勤的司马懿熬死了所有原始股东,篡权上位,把公司改名成为自己的公司,你说谁厉害?我觉得还是笑到最后的后勤部长司马懿吧。


每日趣评


有句话叫做“荀后嘉妃诩美人’,意思是说智慧过人的郭嘉贾诩仅仅为“妃子”和“美人”,而“皇后”却是荀彧?从中可以看出荀彧是三者之中最为厉害的。

1.独具慧眼、举荐贤能

曹操帐下人才济济,谋士如云,人才储备远远超过刘备和孙权,这其中大多数负有盛名的人都是荀彧举荐给曹操的。钟繇、荀攸、陈群、杜袭、郭嘉、戏志才、司马懿等大量的人才,这些人才在各个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比如荀攸和郭嘉劝阻曹操撤军献计水淹下邳使曹操彻底消灭吕布势力平定徐州;还有陈群制定法度、建制九品为曹魏政权的礼制和政治制度建设做出突出贡献;再比如钟繇安抚关中联合马腾韩遂击败郭援稳定关右,挫败了袁尚经略关西的野心……荀彧举荐过的人才在各自的岗位在各自的领域发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曹魏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增砖添瓦,正是荀令君成就了这一大批人才。

2.临危救难、拨乱反正

荀彧对与曹操的贡献不仅是举荐人才,更是在关键时刻挽狂澜于既倒。兴平元年(194年)趁曹操东征陶谦之际,陈宫张邈联合吕布在兖州叛乱,兖州诸城响应叛乱,是荀彧在关键时刻稳住局势,识破张邈陈宫的计策,一方面加强防守,一方面联合夏侯惇程昱保全了范、东阿、鄄城三城,为曹操回师击败吕布保留了最后的希望。在陶谦死后,曹操又兴起东征徐州的念头,荀彧以汉高祖保守关中光武帝占据河内的例子,向曹操说明东征徐州的危害,使曹操改变主意攻打吕布,最后击败吕布彻底收复兖州。试想如果不是荀彧,兖州沦陷,曹操又打不下徐州,那么失去根基的曹操只能接受失败的命运,能否东山再起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其实荀彧很少随军出征,荀彧更多的时候是坐镇后方,荀彧担任尚书令,居中持重数十年,因此被敬称为“荀令君”。荀彧对曹操在战略的制定方面有着很大的帮助,荀彧先后向曹操提出“深根固本以制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等战略,因此我认为坐镇后方居中调度的荀令君才是最为厉害的。


清风明月话历史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历史资讯

“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司马懿

终于到了可以说一说荀令君荀彧的时候了。俗话说,文无第一,话虽是如此,但我还是忍不住想排一排。

—————————军事————————

一来就上炸药,让我们先来看看同为曹操前期五大谋士的荀彧与郭嘉。

荀彧

空城计

荀彧的谋略方面其实是被低估的,第一次展现谋略是曹操为父讨伐陶谦时,郭贡趁机率数万大军来袭空虚的邺城,荀彧智守邺城,大开城门,单人赴会,来了一个空城计,智退郭贡大军,立下首功。

荀彧最著名的谋略就是预判袁绍诸将的心理与结果了。

心理预判

围绕抗袁问题,曹操内部发生了一场辩论,其中孔融(对没错就是那个孔子的后代,从小让梨的孔融)反对抗袁,说道:“袁绍地广兵强,有田丰、许攸等谋臣替他出谋划策,审配、逢纪等忠臣为他做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为他统领军队,恐怕很难战胜啊!”。

荀彧反道:“袁绍兵虽众而法令不整肃,田丰刚愎而好犯上,许攸贪婪而不检束,审配专权而无谋,逢纪果决而刚愎自用,这两人料理后方,如果许攸家犯了法,一定不会放过,不宽纵,许攸必然叛变。至于颜良、文丑,不过匹夫之勇罢了,可以一战而擒!”

重要的是后面真如荀彧所料,颜良文丑真的是一战就被ko了,许攸家人还真犯法了,审配逢纪还真的要依此惩罚许攸,许攸还真的是叛降了!

我滴个乖乖,恐怖如斯,恐怖如斯!都说郭嘉拿捏心理极准,我看这荀彧不见得比郭嘉差,这点很重要,俗话说得好,“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郭嘉

郭嘉作为一名谋士,俗称“鬼才”,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鬼才”郭嘉的“鬼谋”好了。

水淹下邳

公元198年九月,曹操围吕布于下邳,久攻不下,便想撤军,此时郭嘉献计,建议一边围攻,一边决堤水淹下邳,助曹操攻克下邳,擒得吕布。

声东击西,坐收渔人之利

官渡之战后,袁绍病逝,此时郭嘉建议曹操假意攻打荆州刘表,因为袁绍俩个儿子向来不合,内部争夺严重,进军逼他们,俩子会联合,不如退军,让俩子致力于内斗,而曹操则可以坐收渔人之利。

郭嘉是曹操官渡之战后收复河北的最大功臣。

郭嘉判断孙策之死,刘表的偏安一隅,与荀彧的心理预判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司马懿

司马懿我不太了解,司马懿主要表现在三国后期。

斩获孟达

公元227年,孟达私通诸葛亮,意欲反判,司马懿先以书信抚慰孟达,拖延时间,再暗中调兵前去抓拿孟达,当时司马懿身在宛城离孟达有一千二百里,然而司马懿出兵神速,八日就到孟达所在之地新城,斩获孟达。兵贵神速,司马懿做到了!

坚壁拒守,以逸待劳

这是与诸葛亮的对阵,但我实在不太好意思说出来,不然大家就说我在黑司马懿了,我就说俩点吧——司马懿耗死诸葛亮,司马懿以守为攻退诸葛。


声东击西

公元238年,司马懿讨伐公孙渊,俩军交战于辽水,司马懿在辽水南线佯攻公孙渊的围堑(围绕营垒的壕沟),吸引敌军主力,司马懿的主力则在暗中偷偷渡过辽水。




以此来看,谋略上郭嘉>荀彧>司马懿。

郭嘉荀彧比司马懿更善攻心,不过郭嘉比荀彧更会应用于实战中。司马懿实战应用比荀彧厉害,但对敌人的心理拿捏比郭嘉荀彧差点,特别是害死张郃一事,减了分,所以谋略郭嘉第一。

统帅能力:司马懿>荀彧>>郭嘉。

司马懿多次领兵打仗,统御能力很强,荀彧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统御能力出众,而郭嘉的身份是谋士,在这里吃了个大亏,不过这也没办法。

战略眼光:荀彧>司马懿>郭嘉

战略眼光上,兖州叛乱,荀彧劝曹操退兵保住根基,与袁绍开战前,劝曹操安定兖州南方,保证后方安全,坚持抗袁。司马懿劝曹操在刘备刚得蜀时,人心不稳,趁机进攻蜀地,可是曹操不用,毕竟曹操更加担心后方,郭嘉则是抗袁。

综上,军事方面:荀彧>司马懿>郭嘉

—————————政治————————

荀彧


奉迎天子

荀彧是王佐之才,东汉末的政治家,其奉迎天子,保证了曹操的政治“正义”。

举荐人才

荀彧向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司马懿等大量人才。




郭嘉

郭嘉政治上没什么建树,还多次违法乱纪,影响社会治理,给他个负分都不为过

司马懿

辅政

身为托孤大臣的司马懿,在辅政方面是十分出色的,也举荐了不好人才,曹丕称帝后,许多政治措施应该是司马懿的点子。史料记载:

曹丕与司马懿“每有大谋,辄有奇策”

但有什么奇策呢?我不知道!

据此,政治方面荀彧=司马懿>>郭嘉

—————————综合————————

谋略:郭嘉>荀彧>司马懿

统帅:司马懿>荀彧>>郭嘉

战略:荀彧>司马懿>郭嘉

政治:荀彧=司马懿>>郭嘉


综合:荀彧>司马懿>>郭嘉

担这只是能力排名,到底是谁厉害,我排不出来。


李哥小粉丝


三国与魏晋时代是一个英雄、谋士辈出的时代。比如,有诸葛亮、庞统、姜维、司马懿合称“卧龙凤雏幼麒冢虎”。除了“卧龙凤雏幼麒冢虎”之外,还有郭嘉、荀彧、贾诩、杨修、钟会、田丰、沮授、张昭、鲁肃等,刘表、韩嵩、法正等谋士……

特别是曹操阵营里谋士众多,如果拿司马懿、荀彧、郭嘉对比,到底谁厉害?

我们先说说司马懿。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属河南温县)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平生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的北伐。死后谥号舞阳宣文侯,次子司马昭被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关于司马懿的作用,史书只留下了一句“每与大谋,辄有奇策”,至于都有哪些奇策,都已经出我之口、入君之耳,烂在了司马懿和曹丕的肚子里。

通过这一句记载,我们有理由相信,曹丕在即位前后的策略奇谋,大多出自于司马懿,至少司马懿也是重要的知情者和赞成者。曹丕夺嫡上位的不少重大事件,虽无史料直接证实,但可以看作是司马懿在这一时期的杰作。

同时,史书只留下了一句“每与大谋,辄有奇策”,凭此也可以看出司马懿为人之低调。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司马懿处世的基本准则。细细观察司马懿的一生,我们可以发现他从稚嫩而锋芒毕露到老辣而重剑无锋的整个转变。活了七十多年,他终于完全适应了黑暗的社会,如鱼得水,乐在其中。

司马懿有谋略,有心机,故能成大事。司马懿令人可敬尤恐,虽为智者,也怀阴谋,但确实是司马懿加快了“分久必合”的过程,他历经曹魏四代政权,最终成了曹魏时代的第一谋臣,独揽大权。他的后代,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再接再厉,最终一统三国,建立了晋朝。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司马懿的一生就像一个完美的成功学案例,他在逆境中不抛弃、不放弃,并且最终等来了成功。难怪孔明先生叹息:“彼深知我也。”

英年早逝的郭嘉。

能够紧随诸葛亮,可称得上是一流谋士的要首推郭嘉。郭嘉三十八岁病死后,曹操“大哭曰:奉孝死,乃天丧吾也!……吾欲托以后事,不期中年夭折,使吾心肠崩裂矣!”(38回)赤壁惨败后,在酒席上,“操忽仰天大恸”,说:“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50回)

为死去的一介谋士两次大哭,这在曹操是绝无仅有的。郭嘉之所以在曹操的心目中有如此崇高的地位,是因为其“从征十有一年,多立奇勋”(33回)。

郭嘉的过人才华在第18回初次展现。郭嘉为曹操献上了精辟的“十胜十败”之说,使曹操坚定了与袁绍决一雌雄的决心。建议先除去吕布,去掉心腹大患,被曹操采纳。献计决河水淹下邳,最终除掉了吕布。之后又是郭嘉的话,坚定了曹操先打刘备的决心(24回)。郭嘉的建言,为曹操与袁绍决战扫清了外围障碍,从而为最终战胜袁绍创造了条件。

郭嘉在曹操肃清袁绍儿子等残余势力上,建议缓急兼用,显示出过人的才智:“急之则相救,缓之则相争。不如举兵南向荆州,征讨刘表,以候袁氏兄弟之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而定也。”为曹操赞赏,后果如其言。

郭嘉最令人叫绝、击节赞赏之处是在曹操西击乌桓之役中,临死前留给曹操的书信,寥寥数语,使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借公孙康的刀杀掉了袁熙、袁尚,从而圆满完成此次出兵辽东的任务,最终统一了北方。

可以说,郭嘉在曹操除吕布、驱刘备、灭袁绍、定辽东的几大战役中,屡献奇谋,功勋卓著,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第一功臣。

“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谋如范蠡,决策似陈平。”可见郭嘉的厉害之处。

荀彧:曹操的第一大功臣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生于公元162年,卒于公元212年,终年50岁。东汉末期,荀氏是豪门大姓,名门望族,其祖辈也都是做官的。史书中说:“祖父淑,字季和,郎陵令。彧父绲,济南相。叔父爽,司空。”

三国时代的智谋人物,除了诸葛亮,似乎对荀彧的历史评价最高。在荀彧少年时代,荀彧就显示出了其经天纬地之才,“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意思就是说荀彧具有可以辅佐英主成就帝王霸业的才能。永嘉元年,荀彧被举荐为孝廉,出任守宫令。

曹操和荀彧的关系,可以说好的像蜀汉的刘备和诸葛亮一样,荀彧对曹操军事集团也可说是鞠躬尽瘁,曹操将荀彧、荀攸称为自己的左右手,更称赞荀彧为“吾之子房。”也曾高度评价荀彧的功劳说:“天下之定,彧之功也。”直到东晋初,王导还说荀彧你是曹操的第一大功臣。

到了建安十七年,曹操想接受董昭等人的建议,为自己进爵国公,加封九锡,而荀彧却坚决反对,曹操因此而不快,荀彧知道曹操开始猜忌自己,在跟随曹操征讨孙权时,抑郁而终。另一种说法是“太祖馈饮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那么,司马懿、荀彧、郭嘉到底谁厉害?笔者以为,郭嘉英年早逝,但是战功赫赫;司马懿长寿,为曹魏定天下立下汗马功劳;荀彧出身名门,有王佐之才。可以说,三人旗鼓相当。

硬要分出个一二三,我只能这样排名了:郭嘉、荀彧、司马懿,一家之言!


书房记



第十六集中杨修自荀彧文书中搜到曹丕写给荀令公的书信,信中曹丕发了好多牢骚,甚至还骂了曹操,引曹操无比愤怒,将曹丕放置大牢候审。然诸位不必为曹丕担心难过,后边剧情虽不知如何发展,但我判断,这将又是一场人设,是荀令君生前布下的局,意在造势,其目的是为帮助曹丕司马懿取得太子位,并履行承诺解救司马朗。

看到这里好佩服荀令君的深谋远虑,即使自己死了之后,还能让情况势态按照自己设定的方向发展,不愧曹营第一谋士之称。

与之交相呼应的还有一个神人,这个人就是蜀国丞相诸葛孔明。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由于操劳过多,身体健康情况每况愈下,自知大限将至,然而此时正在北伐途中,司马懿得知诸葛亮的身体情况不好,意图在诸葛亮死后趁机攻破蜀军,于是诸葛亮临死前交代亲近之人做一个木头人,穿上平时诸葛亮穿的衣服,拿着羽扇,从远处观来,似是真人,司马懿赶到时,见远处诸葛亮坐在轮椅上,恐诸葛亮未死而埋下计策引人入套,遂惊而离去,让蜀军有时间撤回蜀国,后来司马懿明白过来了,转而追之,已晚矣!


天津朱云


三国曹操有五大谋士,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贾诩,这五人是曹操成就大业不可或缺的人才!!!司马懿都是后面跟上来的!!!对曹操的贡献没多大!!!

1。荀彧,字文若,济世之才,被曹操誉为有王佐之才,如果没有荀彧,曹操不会有这样大的成就,荀彧跟随曹操是最早的,功劳很大,在吕布偷袭兖州的时候,荀彧,程昱,夏侯惇为曹操守住了大本营,致使曹操还能反败为胜,并且为曹操推荐了很多人才,戏志才,郭嘉等人,都是荀彧引荐的,在官渡之战时,曹操缺粮,准备退军,是荀彧力排众议,劝曹操进军,并且为曹操运来了粮草,才让曹操获胜,荀彧一直为曹操处理政务,且曹操从不猜忌他,不过后来荀彧与曹操产生分歧,自尽而亡,荀彧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在曹营心在汉的人!!!荀彧对曹操的贡献好比汉之萧何!!!

2。郭嘉,字奉孝,曹操最为倚重的谋士,算无遗策,用计必成,受荀彧推荐,跟随曹操,随曹操东征西讨,南征北战,一路随战,出谋划策,在对战吕布的时候,水淹下邳城,围困吕布,在与袁绍官渡战的时候,力排众议,劝曹操与袁绍开战,并且提出十胜十败论,曹操大为赞赏,而且在自己临死的时候,遗策安辽东,最后病死,才30多岁,在赤壁之战的结束时,曹操曾说若郭奉孝再次,我安能有如此大败,且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就好比汉之张良!!!

3。司马懿,字仲达,司马懿对曹操的贡献确实相比前两位差太多,司马懿是主要活跃在曹丕和曹睿时期,为曹魏抵挡诸葛亮和平定辽东立下战功,后来司马懿叛乱,司马氏掌权,晋朝的奠基人就是司马懿!!!


小弟木村


荀彧和司马懿属于一个档次,郭嘉和贾诩属于一个档次。依次为:荀彧 司马懿 郭嘉 贾诩先说郭嘉。这个人有点特别。为什么粉丝如云的郭大神只能排在第三?原因很简单,郭嘉既不是济世救民的政治家,也不是战功卓著的军事家,战略上依附于荀彧,战术上依附于荀攸。荀攸献策十二条,条条有良谋。画策斩颜良,和曹操大唱双簧斩文丑,官渡不疑张郃之归从,徐淮掘泗汲于下邳等等,当为曹孟德先生之谋主。论献计,如董昭者、刘晔者、满宠者、蒋济者、程昱者等等,都为曹魏的天空增添了无数笔绚丽的彩虹。董昭劝驾于许昌,刘晔引吴军于荆州,满宠数败孙权于徐淮,蒋济一句话破孙权数万大军等等。其上任何一人均可叫板郭大神,陈寿把郭嘉排在魏十四合情合理。有人要闹别扭。不服气。郭嘉可是算死孙策。那就错了。分明是子虚乌有的事情。有人又不服气。唯有郭嘉同志支持魏武北伐,殊不知魏武在辽东九死一生,杀马为食,穿越冰天雪地。司马懿同志。司马懿同志是三国时期优秀的军事家之一,这一点没有异议。日行百五十里,八日克平孟达,可谓兵贵神速;万里长征,围魏救赵直捣襄平,公孙渊授首,可谓敢于用谋;病逝的当年还平定了王凌的反叛,为自己的军政生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政治上,司马懿早年还是克己奉公、严于律己的,到了后来,曹魏优秀的文臣很多,司马懿主要还是抓军事,在政治上值得一提的就是在淮南大面积的屯田。贾诩同志。我一直都不把他当做自己人,自己人是多数人,自己人是曹魏人。在那个战马萧萧的年代,处于自保,小心谨慎本没有大错。但贾诩同志引李傕郭汜之流大闹京师,三年间关中一带一片凋零。官渡前夕,贾诩又以自己的利益为首选向曹老爷子投降。他就是一个游走于官场的人精。荀彧者,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学者,汉末大族的杰出代表,品清高贵的一代名臣,三国志和后汉书先后为其立传。荀彧在曹魏短短的二十多年间,辅佐魏武平定兖、豫,稳定河南;进而劝奉汉帝,招揽大姓名士,逐渐改变曹操政权的性质,并倡行儒术以淡化刑名之治。从当时情况看,其所进之“深根固本”、屯田拓荒、官渡用奇等计谋皆切合实际,不愧为一流的战略家。曹操之由弱变强,统一北方,有赖于荀彧辅助之处甚多。荀彧为官期间向朝廷举荐了大量的人才,有记载的包括这些人:荀攸 锺繇 郭嘉 陈群 杜袭 司马懿 戏志才 郗虑 华歆 王朗 荀悦 杜袭 辛毗 赵俨 杜畿等等。荀彧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为中国北方的统一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若论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贡献,曹魏除了曹老爷子本人以外,无人出其右。后来官至司空,创立九品中正制并长期战斗在经济建设第一线的杰出政治家陈群似乎有点荀彧的样子。


娱楽现代人


谁比较厉害,未必是他助曹操立的多少功。而是他到哪都可以展露智慧。用三国志原话。郭嘉,程昱,董昭等,世之奇士,德疏于荀攸,谋略上相当。用罗贯中的话说,是运筹如范蠡,决策如陈平。英年早逝。可惜

那么再来看看贾诩。陈寿的评价是,荀攸,贾诩几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良,平都比不上。罗贯中没有单独评价。

显然陈寿比后世的罗贯中更加客观,评价更高。郭嘉的早死不免让人觉得可惜。

也就是郭嘉善用奇谋,在官渡之战中一战成名。并且郭嘉早逝,让曹操痛心不已。

抛开曹操的个人情感。贾诩才是三国最可怕的存在。从十常侍之乱,到张绣,再到曹操,曹丕。此人可以说是玩弄于股掌之间。深知人性。逐渐退隐。

要说这三人,如果贾诩有野心。把曹操玩死,充当第二个司马懿不在话下,而且还是名正言顺的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