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巨大實力優勢的曹操,為什麼會在赤壁之戰中被聯軍擊敗?

夏末川


曹操敗於赤壁的主要原因是在於內因,而非外因。當“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吟唱響徹長江兩岸之時,曹操註定成為“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背景。總結其失利的原因,概括為急功近利、驕兵必敗、藐視天下。



(一)、急功近利

曹操平定北方和三郡烏丸之後,回到鄴城便開始修建“玄武池”訓練水軍,這個舉動也是很明顯的準備南下荊州了,此時的孔融也只是建議“休兵養民”一段時間再做戰事,曹操卻拿孔融的人頭祭了南下出徵的大旗。孔融好歹也是漢末的大名仕,說殺就殺,未免也太暴露了狼子野心,這等急躁是其赤壁之戰前的主流心態。

詡諫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漢南,威名遠著,軍勢既大;若乘舊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土樂業,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太祖不從,軍遂無利。——《三國志.賈詡傳》

在拿下荊州之後,未做調整,直接追擊劉備,控制江陵看似沒有什麼問題,但面對東吳冒然發動挑戰,未免太過於著急,此時賈詡的建議也放在一邊,可能也忘了那句“文和,吾之陳平也”。這也是北方水軍暈船,荊州降將未與北方士兵合練的原因,無奈之下才將大船用鐵索相連,給了周瑜火攻的破綻。加之曹操軍中是有瘟疫蔓延的,曹操沒有等軍中疫情得到控制就發動戰爭,也顯得過於急躁。

(二)、驕兵必敗

曹操南下前也未曾想到荊州會不戰而降,劉表雖然年邁,但也是一方霸主,當年孫堅也沒能拿荊州怎麼樣。但劉表病逝,劉琮投降,勝利來的太過於容易,這也讓曹操的心態開始浮躁了,天下可定,指日可待。加之益州劉璋此時書信曹操,搖首獻媚,更加增強了曹操的驕傲心態。


想想也是,本就坐擁河北、中原廣袤富庶之地,如今又兵不血刃的拿下荊州這麼一大塊肥肉,益州方面已經開始有臣服之心,那麼東進東吳,一舉掃平孫劉勢力,天下基本上就平定了,也難怪曹操能喊出“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豪言詞句。這也就能理解為什麼黃蓋詐降時,生性多疑的曹操卻沒有產生一點疑心,因為荊州這麼大的勢力都降了,東吳叛投過來一些降將是符合常理的。這也是驕傲帶來的代價。

(三)、藐視天下

曹操與孫堅是討董聯盟裡的兩支最出力的隊伍,曹操也將孫堅視為豪傑,沒錯,曹操說過“生子當如孫仲謀”,但這是叔字輩誇一誇晚輩而已,曹操始終也不會將孫權放在能與自己抗衡的層面上。周瑜當時的名氣也未必能入的了曹操的法眼,畢竟在打嚴白虎等一方諸侯的時候,吳軍打的是孫策的旗號,周瑜賣了多少力,立了多少功,也未必能傳到曹操的耳朵。叔叔來教育晚輩,還需要大動干戈嗎?


曹操這種不喜歡拘於禮節的人,曾經笑話袁紹打個仗還讓陳琳寫“討賊檄文”的人,居然給東吳下了戰書。“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這種戰書的目的性很簡單,嚇唬孫權,給孫權一次投降的機會,在曹操眼裡,東吳比荊州強不到哪裡去,乖乖投降才是真理,這裡真的就是藐視江東,目空一切,天下唾手可得的感覺。並在隨後的戰術選擇上以水戰為主,可以說是以自己之短,擊敵之所長,對於軍事家的曹操來說,這無疑也是一種挑釁。



而周瑜的戰場選擇是有遠見、有預謀的,赤壁這個地方的特殊地理地貌,使得火攻有了一個當時天氣情況下不可能具備的條件,即“東南風”,赤壁的U型港口,和背靠的挺拔山壁,使得當時的西北風吹到此地便轉化為了東南風,一向注重作戰區位選擇的曹操,居然沒有考慮到這個戰場的“詭異”性,肆無忌憚的在江對岸的烏林下寨,這也是他藐視周瑜的必然結果。

赤壁之戰,曹操雖以五倍於敵的兵力強勢壓境,但急躁、輕敵,驕傲的心態,還是讓這位志在一戰定乾坤的軍事家於河邊溼了鞋。


棍哥觀史


赤壁之戰

戰前,曹孫劉三方都分別有人明確指出曹軍的劣勢【程昱、諸葛亮、周瑜】


至於曹軍的劣勢大致就是:

北軍南戰,舍戰馬,乘舟楫---戰鬥力發揮不出來。

勞師遠征,並疲馬乏,水土不服---士氣低迷

後有馬氏家族為患---後防線有不穩定因素

......

當然,對於曹操而言,他可能也知道自己存在的劣勢。然而他依然出兵也是有理由的:

首先曹軍數量佔優,其次兵不血刃拿下荊州---這對南方地區的人民有一個很大心理壓力

乘勝追擊也是基本操作。

最主要的還是曹操年事已高,時不我待,面對自己一統天下的最後一戰,儘管己軍有諸多劣勢,倘若能取得首勝,接下來的仗還是有得打的【可惜,首戰面對劉備便丟了一血。退回江北後又被黃蓋火燒】

曹操兵敗赤壁除了前面說的軍中劣勢以外還涉及到天下大勢的問題。

當時的曹操雖一統北方,又拿下荊州,但大勢未必就在曹軍。

我們都知道古代時期的北方一直是經濟、人口、文化、生產、農業等中心,各方面都強於南方。但是在赤壁之戰前,整個北方地區一直處於一個群雄逐鹿的戰亂階段。長年戰爭使得北方各方面損失嚴重,發展遲緩甚至是負增長。然而此時的南方卻處於一個相對平緩的發展期,加上北方大量難民及士人因戰亂而逃到南方,被南方政權所收編利用。就這樣此消彼長之間,南北實力幾乎可以說是持平了。所以北方一時之間是很難吃掉南方的。

天下形勢如此再加上部隊的諸多劣勢,所以看似曹家人數眾多實力雄厚,實則不堪一擊。


全都在賈詡預料當中,賈詡早就說過這仗不能打,要想吃掉南方必須要穩,先穩一手,穩定和鞏固荊州,持續對南方施放心理壓力.....可惜曹操不聽


左將軍


漢相曹操打敗袁紹、袁術等諸候後勢力大增,準備先消滅依附荊州刺使劉表,及依附劉表的皇叔劉備,下來剿除東吳孫權統一中國,這時

劉表安排劉備新野駐兵,劉備巧遇單福後,打敗曹仁併入住樊城,下來“劉備三顧茅廬”,從此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曹操得到曹仁的彙報下決心消滅劉表劉備,在剿滅東吳孫權一統華裔。

夏侯敦領兵十萬為進軍新野,被諸葛亮用計“火燒博望坡”大敗夏候敦,曹操大怒領兵五十萬親赴新野滅劉,曹仁請令又遭孔明“火燒新野”大敗而歸,因曹操勢大劉備棄樊城守襄陽,因劉表死亡及內亂,劉表兒子劉琮獻荊州投降曹操,迫使劉備放棄新野前往襄陽駐紮,曹操領大軍追殺劉備,就有了“當陽橋張飛嚇退曹軍,“趙子龍七進七出救阿斗”,最後劉琦的營救下進入江夏,進入江夏的劉備諸葛亮的見意下,聯合東吳孫權共拒曹操,就有了“火燒聯營”大破曹軍。諸葛亮到東吳“舌戰群儒”使徘徊不定中的孫權,決意和劉備聯合共拒曹操。其中“蔣幹盜書“周瑜打黃蓋”“草船借箭”“借東風”“鳳雛出計”等等精彩片斷,讓“火燒連營”更加精彩,孫劉以少勝多,主要是曹操自大獨斷且輕敵,劉孫備水一戰決意破釜沉舟,眾謀士巧謀妙計和將士的英勇,天時、地利、人和下的孫劉聯軍,化解掉曹軍兵多將廣的優勢,曹焉有不敗之理。





心經88514111


曹操在赤壁之戰中被擊敗的原因主要是曹軍多是北方人,不習水戰,而且出現了大量的疫病,加上聯軍用火攻重創了曹軍。

《三國志·武帝紀》裡提到曹操從江陵出發,進攻劉備失敗,加上發生瘟疫,“多死者”,所以不得不撤兵。

《三國志·周瑜傳》記載是周瑜率軍和劉備匯合以後,向曹操發起進攻,曹軍因為水土不服,病者很多,因此失敗退到北岸。周瑜命黃蓋詐降,帶數十艘火船突襲曹軍,“燒溺死者甚眾”,曹軍大敗,退回南群。

《三國志·先主傳》則提到劉備和周瑜、程普一起迎擊曹操,大敗曹軍,燒了曹軍舟船,追擊到南郡,曹軍發生瘟疫,“北軍多死”,曹操於是撤軍。

三處記述雖然有所不同,但是基本可以確認兩點,一曹軍發生了瘟疫,當時的衛生條件差,北方人來到氣候溼潤的多的南方,不適應環境出現大疫是很正常的事。而大量將士染病無疑嚴重影響了戰鬥力,所以雖然有優勢兵力,但是卻影響了戰鬥力,在前期交戰時不利。在雙方隔江對峙時,聯軍用火攻破了曹營,曹軍再次受到重創,所以曹操選擇了退軍。


不沉的經遠


公元207年曹操徹底撲滅了袁氏勢力,公元208年正月開始訓練水師。公元208年七月準備徵荊州,八月劉表掛了。九月曹操大軍就攻到新野。曹操當時大約集結了十五萬左右軍隊。劉琮投降的軍隊有七八萬。而劉備跟劉琦一共有兩萬人,周瑜率三萬人。也就是說孫劉聯軍五萬左右,曹軍四五倍於孫劉。但是曹操還是敗了,我認為原因



第一:軍疲民乏

自公元192年—公元207年十六年間北方連年爭地盤征戰。公元192年曹操任兗州牧,得到這個根據地。之後不斷的征戰搶地盤。

公元193年打陶謙、袁術、。194、195年打呂布。公元196年三徵張繡,徵袁術。198年西征關中,東征徐州呂布。公元200年東征徐州劉備,北拒袁紹。公元202年—206年平定北方四州。公元207年遠征烏桓。公元208年正月訓練水師,七月南征荊州。這些年曹操征戰的步伐都沒停過,連年征戰府庫一空。將士身心疲憊不堪。

據江表傳周瑜講: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軍已久疲。



第二:曹操並未真正撐控荊州

公元208年九月劉琮投降,曹操真正控制的地方只有南陽郡、南郡。

江夏郡還在劉琮劉備手上,荊州南部四郡零陵、武陵郡、桂陽郡、長沙郡還在觀望。曹操派劉巴去招降這些地方。三國志劉巴傳:巴北詣曹公。曹公闢為掾,使招納長沙、零陵、桂陽。

荊州一些豪強並不願意投降曹操。據三國志:琮(劉琮)左右多歸先主。先主奔江南,荊、楚群士從之如雲。(劉備手下的馬、習、向、廖、蔣、董、龐、費、楊等都是荊州豪強)只有以蔡冒為代表的投降派投了曹操。像霍峻、向郎(司馬徵的學生)、伊籍等人在劉表死後劉琮決定投降,立馬率領自己的部隊投劉備。(三國志:表卒,峻率眾歸先主。表卒,歸先主。表卒,遂隨先主南渡江)

曹操得到荊州降軍七八萬,但這些人曹操也不會真的信任。據江表傳周瑜講: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尚懷狐疑。三國志諸葛亮講:荊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勢耳,非心服也。南陽、南郡十餘萬百姓跟著劉備南撤。三國志:比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兩,日行十餘裡。

在曹操追擊劉備的時候,就有人向劉琮建議:現在曹操知道將軍你投降了,而且曹操注意力都在劉備身上。如果給我一支人馬在要險的地方伏擊曹操,可以一舉成功。但劉琮沒有采納。

蔡瑁、張允等人雖然勸劉琮投降,但曹操是不會信任這些賣主求榮之輩。襄陽記:魏武(曹操)雖以故舊待之,而為時人所賤。就連曹丕看不上他們:佞邪穢政,愛惡敗俗,國有此二事,欲不危亡,不可得也。



第三:北方不習水戰

曹操雖然訓練了大半年水軍,但完全不能跟土生土長的南方人相比。自己訓練的水軍沒戰鬥力,荊州投降的又不值得信任。終魏一世五十多年雖然多次訓練水軍,都未能打造一支真正的水師。(西晉在蜀地江州訓練一支水軍才得已滅吳)

這個弱點諸葛亮周瑜都知道。據三國志諸葛亮傳: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周瑜傳: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

有人講曹操已佔了南陽郡南郡,長江天隊已經阻擋不了曹軍的步騎了。這是不對的。只要曹操一天不滅掉孫劉聯盟的水軍就一天不能撐控長江。就像德國一天一不滅掉英國海軍,就一天不能越過英吉利海峽。在沒有滅掉英國海軍,就算德國陸軍成功登陸英國本土。英國海軍能封鎖英吉利海峽,這樣在英國本土的德國軍隊將成為孤軍。

所以說曹操一天一沒有消滅孫劉水師,即使大軍越過長江。其歸路後勤保障也會讓孫劉水軍切斷。越過長江不難,難的是守住長江。魏國多少伐吳都越過長江,但都難以長久。公元222年魏國集結二十多萬伐吳,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一路圍攻南。當時人人都認為江陵破城指日可待。董昭認為一旦東吳燒燬浮橋,夏侯尚張郃等大軍就回不來了。於是曹丕召回伐吳大軍,魏國退軍。三國志:賊頻攻橋,誤有漏失,渚中精銳,非魏之有,將轉化為吳矣。加江水向長,一旦暴增,何以防禦?就不破賊,尚(夏侯尚)當自完。而夏侯尚正好趕在東吳燒橋前退軍了。三國志潘璋傳:便將所領,到魏上流五十里,伐葦數百萬束,縛作大筏,欲順流放火,燒敗浮橋。作筏適畢,伺水長當下,尚便引退。


每次魏國伐吳前都要訓練水軍,但可惜的是都無法消滅東吳水軍。

所以曹操率曹軍和荊州水軍進軍至赤壁,跟孫劉聯軍交戰。三國志:公至赤壁,與備(劉備)戰,不利。先主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瑜(周瑜)、普(程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劉備)俱進,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



赤壁一敗,曹操水軍幾乎全軍覆沒。長江天險已為孫劉所有。曹操帶剩下水軍退回步騎兵駐地烏林。

第四:水土不服,糧草不足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北方人到了南方必然是水土不服。這個弱點周瑜就講過。據三國志:不習水土,必生疾病。

公元207年遠征烏桓時郭嘉就生病,郭嘉認為統一天下首要是荊州。赤壁之戰後曹操回憶: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郭嘉)常言'吾往南方,則不生還'。然與共論計,雲當先定荊。

當時曹軍確實生了疫病,生了病自然就沒有戰鬥力了。據三國志: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士卒飢疫,死者大半。(飢說明糧草不足了)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

赤壁一戰曹操大敗,曹操退回南郡。劉備周瑜水陸並進追擊曹操。在烏林大破曹操,曹操從華容道突圍出去。當時曹操非常高興,諸將問原因。曹操講:劉備確實是我的對手。但他算少了,如果早點來這裡放火我就活不了。曹操走了後,劉備才來放火。

赤壁、烏林之役曹操雖然敗了,但根基尚在。但因又飢又病不得不退回北方。曹操就留下徵南將軍曹仁、模野將軍徐晃鎮守江陵,折衝將軍樂進鎮守襄陽。

東吳周瑜數萬人猛攻南郡,劉備則南征荊州四郡。曹操率十餘萬從合肥進攻東吳。周瑜打了一年才打下半個南郡,劉備則拿下荊州南部四郡。曹操從合肥退軍。



第四:曹操自大

從曹操征戰開始就少有敗仗,無論是徵呂布、伐陶謙、討袁術、攻劉備、滅袁氏。天下十三州已佔九州。徵荊州還沒打就投降了。公元208年九月劉琮投降,但到了十二月才去打劉備。

公元208年七月西川劉璋聽說曹操徵荊州,嚇得馬上派張肅上禮物去見曹操。三國志:璋復遣別駕從事蜀郡張肅送叟兵三百人並雜御物於曹公,曹公拜肅為廣漢太守。但是九月劉琮投降,劉備跑了。曹操的態度就變了。三國志:璋復遣別駕張松詣曹公,曹公時已定荊州,走先主,不復存錄松,松以此怨。(所以後來張松請劉備入蜀奪蜀的)

這時曹操在荊州這個勝利果實還沒有消仇的情況下,想順江東下一舉拿下江東。當時賈詡表示應該消化荊州先。

曹操除了自己帶的十五六萬人馬又得了荊州降軍七八萬。這樣就有二十三四萬人馬。更重要的是得到荊州大部分水軍。據三國志:劉表治水軍,蒙衝鬥艦,乃以千數,操悉浮以沿江。



劉備跑到夏口後就跟東吳聯合。當時曹操這邊的人都認為孫權會殺了劉備把人頭獻上來。只有程昱認為不會,並且他們會聯合在一起抵抗。曹操的態度不明,我覺得曹操也認為孫權會殺了劉備。必竟孫權也不過二十來歲的年輕人。

當時曹操給孫權寫了封信: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意思就是說你趕緊學劉琮一樣投降吧,不然我的八十萬大軍就打過去了。當時江東文武都恐懼皆勸孫權投降。

我覺得曹操的真正目的是滅掉劉備,然後才是東吳。至於東吳的周瑜、孫權等人完全看不上。當年曹操跟劉備煮酒論英雄時就曾講過:今天下英雄,唯使君(劉備)與操耳。本初(袁紹)之徒,不足數也。就連當年的小霸王孫策都入不了曹操的眼。

曹操七月徵荊州,九月劉琮投降了。知道劉備跑了,立馬去追擊。三國志:1公進軍江陵2公自江陵徵備,至巴丘3曹公以江陵有軍實,恐先主據之,乃釋輜重,輕軍到襄陽。4聞先主已過,曹公將精騎五千急追之5于禁後從平荊州,留屯襄陽,擊關羽、蘇非等,皆走之。6樂進討關羽於尋口,又攻羽(關羽)輜重於漢津,燒其船於荊城。


曹操是把劉備作為真正的對手。據三國志:十二月公自江陵徵備。公至赤壁,與備戰。

赤壁之戰、烏林之役水陸兩次大敗後,曹操對劉備和周瑜都不一樣。公曰:劉備,吾儔也。公書: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所以當黃蓋來投降時曹操信以為真,黃蓋火燒曹操水軍船。曹軍大敗,於是退軍把剩下的船燒了。沒想到劉備跟周瑜水陸並進追擊,在烏林雙方交戰。曹操再次大敗。此時士兵又飢又病,於是退回北方。

第五孫劉無退路

劉備當時想跑到交州去,但交州那樣偏遠地方只能保的一時。又不能投降曹操,要投就不會跑了。

孫權也不會投降的。魯肅講:將軍迎操,欲安所歸?孫權對周瑜講: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陡忌二袁、呂布、與孤耳。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君言當擊,甚與孤臺,此天以君授孤也。卿能辦之者誠快,邂逅不如意,便還就孤,孤當與孟德決之。劉備孫權都是有帝王之志,日月若馳,而功業不建。如何能甘心?

而只要能擊曹操,就能三分天下繼而問鼎中原。公元200年後魯肅就對孫權講: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公元207年諸葛亮對劉備講: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公元229年孫權稱帝登壇時回頭對眾人講:當年魯肅就想到了今天,真是明白天下大勢呀。


小鴻哥


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分析赤壁之戰,就不得不提官渡之戰。兩場戰役,都是以弱勝強,區別就是官渡之戰中,曹操是弱的一方,而赤壁之戰曹操是強的一方。我認為,造成如此差異的原因有兩點。

一.對手不同

官渡之戰,曹操對手是袁紹,只能算是二流軍事家,雖然出身門閥世家,號稱“四世三公”,但其不能識人用人,手下謀士互相內鬥,加之主帥優柔寡斷,色厲膽薄,導致部下許攸、張郃、高覽紛紛歸附曹操。有膽有識有御人只能的曹操,對付這樣的敵人根本不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官渡之戰簡直就是才智的碾壓。

反觀赤壁之戰,曹操的對手是敢於“摔孩子”的劉備、“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孫權,皆當世英雄。加之諸葛亮、周瑜才絕天下,關羽、張飛萬人敵的將領,江東將士用命,黃蓋等輩皆是可效死力的將士。可以說赤壁之戰是集結了當世英雄的一次世紀大戰,全天下的才智與武力在赤壁彙集,這是一場一流統帥對一流統帥的大戰。高手過招,勝敗只在一瞬之間,可惜這時的天時地利人和皆不在曹操這邊。

二.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赤壁之戰,曹操方才統一北方,便急於南下徵孫劉聯軍,此時北兵南下,水土不服,又縫南方高溫潮溼季節,士卒多染疾疫,而軍中藥物準備補齊,此失天時。

地利:曹兵不善水戰,竟自以為是,把戰艦連鎖成一片,犯了兵家大忌,給孫劉火燒赤壁提供了機會,此失地利。

人和:孫權世居江東,民心歸附,劉備好不容易從曹操手下逃脫,且胸存大志,與操勢不兩立。此危急存亡之秋,兩家聯盟牢不可破。而曹操方才統一北方,士卒降兵敗將不佔少數。這種兵勝仗打打還可以,要想他們效死力,多半痴心妄想。

總結:

所以赤壁之戰,天時地利人和皆不在曹操,其敗並不出人意料,只是可惜一統天下的榮耀,至此與曹操無緣矣。


通鑑小歷史


據當代歷史大亨張作耀在《曹操傳》中的考證,赤壁之戰中,曹操的北軍約18萬,收繳劉表的軍隊約7萬,共約25萬;劉備的軍隊1萬,收劉琦軍隊1萬,孫權軍隊旗下3萬,共約5萬。曹操的軍隊數量是孫吳聯軍的5倍,而且曹操的部隊身經百戰且在中國北方大獲全勝,而曹操善於用兵,以少勝多是他的強項,本次以絕對兵力優勢攻打聯軍,軍事實力極佔優勢。但以前用兵如神的曹操卻慘敗於三國中最重要的戰役——赤壁之戰,導致天下三分,致死無法實現統一天下的夙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曹操在絕對優勢面前驕傲自大,失去了基本的冷靜和智慧,錯招連連,成為驕兵必敗的最好例證。曹操在南征張繡時也犯過輕敵自大的毛病,在張繡投降之後輕易中了埋伏,結果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愛將典韋當場被殺,自己也右臂被射傷,靠曹昂捨生送馬而僥倖逃生。很顯然,張繡之戰的慘痛代價並沒有被曹操吸取,可能後來張繡再次投降後還讓曹操洋洋自得,他在規模更大的赤壁之戰中再次犯下驕傲自大的低級錯誤,釀成無法挽回的巨大損失。

其二,軍中流行疫病致曹操軍隊大受損傷。據《三國志·武帝紀》記載: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三國志·周瑜魯肅呂蒙傳》中也有記載: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曹操的北軍很少處於江南水地,初來之後突感不適而致疫病流行,這在醫學不發達的古代也極有可能發生。然而,身處如此巨大險境,驕傲自滿的曹操顯然沒有重視。

其三,周瑜用黃蓋火攻奇計大破曹軍。《三國志·周瑜魯肅呂蒙傳》中記載: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黃蓋發現曹軍船隻收尾相接的特點,先是詐降,並算好江中大風時期,待黃蓋帶軍靠近曹軍時,便在船上點火迅速衝向曹操艦隊,致使曹軍大敗。特別說明的是,歷史上並沒有所謂的諸葛亮草船借箭,這是《三國演義》的捏造。


積微Derek


曹操在赤壁之戰大敗的根本原因是他嚴重輕敵,直接原因是沒有水軍。曹魏在歷史上留的藉口是北人水土不服軍中大疫(也許是血吸蟲病)。

這其中,北軍大疫所以燒船自退的說法,在我看來是最扯淡的。如果曹操確實這麼說了,那隻能證明這個人極度的不要臉。

——瑜之破魏軍也,曹公曰:“孤不羞走。”後書與權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眾所周知,北軍是沒有水軍的,水戰只能依靠荊州降軍。而荊州水軍“乃以千數”(注意,按三國志的語法,以千數,不代表就是數千)的戰船很不幸地被劉備帶走了至少幾百條,更不幸的是,在夏口還有幾百條戰船壓根就沒投降。。。。。。

然而,以上並不是問題的重點。重點是,為什麼偏偏是降曹的荊州水軍會像北人一樣軍中大疫?

所以,我們還是敞開窗戶說亮話了吧。

——“曹操進軍至江上,欲從赤壁渡江。無船,作竹椑,使部曲乘之,從漢水來下大江,注浦口。未即渡,周瑜又夜密使輕舸百艘燒椑,操乃夜走。

周瑜鎮江夏,曹操欲從赤壁渡江南,無船,乘椑沿漢水下至浦口。未即渡,瑜夜密使輕船、走舸百艘,艘有五十人拖棹,人持炬火。持火者數幹人,立於船上,以萃於椑。至乃放火,火燃即回船走去。須臾,燒數千椑。火起,光上照天,操乃夜去。”

以上,魏王侍中王粲說的,可能才是歷史的真相。

正因為沒船,又盲目自信,所以曹操輕易接受了黃蓋的投降。黃蓋許諾送上數十艘艨艟鬥艦,結果到地方打開一看,船裡都是澆了膏油的薪草。從這一天起,曹操一直以來的好運氣開始到頭了。

赤壁之戰曹操損失慘重,也許是不計其數,以至於被人銜尾追擊,跑過了半個荊州都剎不住。周瑜圍攻江陵至少半年(相比之下,關羽圍攻襄樊才3個月),曹操連像樣的援兵都派不出來,自己渦河造船準備下合肥找場子。當初南下的20萬大軍不知去處,這真心是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十四年,瑜、仁相守歲餘,所殺傷甚眾


炮彈飛車


軍事實力,若論步戰馬戰,東吳和劉備聯手也支持不了幾天。但是赤壁之戰是水戰,這個可就是東吳的強項了。東吳水軍久經戰陣,以一當十絕對可以做到。而曹操帶領的絕大多數都是北方士卒,荊州降卒並不是很多。倒黴的是,大戰臨近,曹操還誤殺了蔡瑁張允,這兩個精於水戰的老兵油子一死,曹操的水軍戰鬥能力馬上打了折扣。這為後來戰敗埋下了伏筆。

疫病叢生,這個是致命的硬傷。不論什麼樣的體格,一旦攤上病症,直接撂倒。所以現在有學者指出,火是曹操放的,燒了戰船撤軍。如果這是真的,不難推測出當時病情有多厲害。幾十萬人馬都扛不住,這可真是大災難啊!

天氣突變,書中說突然颳起東南風,又有黃蓋詐降,東吳和劉備才能得手。這些外在因素不是人力能左右得了的。

術業有專攻,曹操雖然有幾十萬大軍,但是對水戰一竅不通,這是失敗的根本原因。


禁街虎1


決定戰爭勝利的因素很多,但歸納起來不外乎有三點"天時、地理、人和"。發生在建安十三年(208)冬的"赤壁之戰",從表面看,曹操統兵30萬號稱80萬,一路上浩浩蕩蕩好不威武,但曹操犯了幾個致命的錯誤,首先一個是"天時″,赤壁開戰前,正是北方秋高氣爽南方溼熱瘟疫橫行之時。曹橾士兵來自北方,即不服南方的氣候水土,又不習慣乘船,還沒開戰許多兵士就病倒了。曹操犯的第二個錯誤是"地理”,本來陸上作戰是曹兵的優勢,但曹操卻選擇了水上作戰,不但選擇了水上作戰,還聽了裝逼謀士的話,用鐵鏈把大小戰船鏈起來,在鋪上木板以解決士兵不習水戰的問題,這種自"造"陸地隨然解決了士兵不習水戰的問題,但卻為日後"(火燒赤壁″)曹操大敗埋下了後患。

在赤壁之戰中,孫權、劉備力量較弱,但他們佔盡了"天時、地理、人和″。特別是"人和″,劉備、孫權聽了諸葛亮和魯肅的建議,合兵抗曹墊定了勝利的基礎。但戰爭往往順瞬萬變,俗話說"謀略"為上,"攻心″為下,一場大戰的勝利"謀略"也非常重要。赤壁之戰,孫、劉聯合使諸葛亮和周瑜這兩個"謀略″高手走到了一起,上演了一幕幕"謀略″大戲。先有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苦肉計″,後是黃蓋投曹的"詐降計″,環環相扣,在加上冬季天乾物燥東南風起的天時,成就了火燒赤壁的大戲。這場大火把看似強大的曹兵,燒的丟鎧卸甲,那還有心戀戰,在孫、劉聯軍的追殺下,曹操不得不率著殘兵敗將退回許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