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巨大实力优势的曹操,为什么会在赤壁之战中被联军击败?

夏末川


曹操败于赤壁的主要原因是在于内因,而非外因。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吟唱响彻长江两岸之时,曹操注定成为“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背景。总结其失利的原因,概括为急功近利、骄兵必败、藐视天下。



(一)、急功近利

曹操平定北方和三郡乌丸之后,回到邺城便开始修建“玄武池”训练水军,这个举动也是很明显的准备南下荆州了,此时的孔融也只是建议“休兵养民”一段时间再做战事,曹操却拿孔融的人头祭了南下出征的大旗。孔融好歹也是汉末的大名仕,说杀就杀,未免也太暴露了狼子野心,这等急躁是其赤壁之战前的主流心态。

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三国志.贾诩传》

在拿下荆州之后,未做调整,直接追击刘备,控制江陵看似没有什么问题,但面对东吴冒然发动挑战,未免太过于着急,此时贾诩的建议也放在一边,可能也忘了那句“文和,吾之陈平也”。这也是北方水军晕船,荆州降将未与北方士兵合练的原因,无奈之下才将大船用铁索相连,给了周瑜火攻的破绽。加之曹操军中是有瘟疫蔓延的,曹操没有等军中疫情得到控制就发动战争,也显得过于急躁。

(二)、骄兵必败

曹操南下前也未曾想到荆州会不战而降,刘表虽然年迈,但也是一方霸主,当年孙坚也没能拿荆州怎么样。但刘表病逝,刘琮投降,胜利来的太过于容易,这也让曹操的心态开始浮躁了,天下可定,指日可待。加之益州刘璋此时书信曹操,摇首献媚,更加增强了曹操的骄傲心态。


想想也是,本就坐拥河北、中原广袤富庶之地,如今又兵不血刃的拿下荆州这么一大块肥肉,益州方面已经开始有臣服之心,那么东进东吴,一举扫平孙刘势力,天下基本上就平定了,也难怪曹操能喊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豪言词句。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黄盖诈降时,生性多疑的曹操却没有产生一点疑心,因为荆州这么大的势力都降了,东吴叛投过来一些降将是符合常理的。这也是骄傲带来的代价。

(三)、藐视天下

曹操与孙坚是讨董联盟里的两支最出力的队伍,曹操也将孙坚视为豪杰,没错,曹操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但这是叔字辈夸一夸晚辈而已,曹操始终也不会将孙权放在能与自己抗衡的层面上。周瑜当时的名气也未必能入的了曹操的法眼,毕竟在打严白虎等一方诸侯的时候,吴军打的是孙策的旗号,周瑜卖了多少力,立了多少功,也未必能传到曹操的耳朵。叔叔来教育晚辈,还需要大动干戈吗?


曹操这种不喜欢拘于礼节的人,曾经笑话袁绍打个仗还让陈琳写“讨贼檄文”的人,居然给东吴下了战书。“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这种战书的目的性很简单,吓唬孙权,给孙权一次投降的机会,在曹操眼里,东吴比荆州强不到哪里去,乖乖投降才是真理,这里真的就是藐视江东,目空一切,天下唾手可得的感觉。并在随后的战术选择上以水战为主,可以说是以自己之短,击敌之所长,对于军事家的曹操来说,这无疑也是一种挑衅。



而周瑜的战场选择是有远见、有预谋的,赤壁这个地方的特殊地理地貌,使得火攻有了一个当时天气情况下不可能具备的条件,即“东南风”,赤壁的U型港口,和背靠的挺拔山壁,使得当时的西北风吹到此地便转化为了东南风,一向注重作战区位选择的曹操,居然没有考虑到这个战场的“诡异”性,肆无忌惮的在江对岸的乌林下寨,这也是他藐视周瑜的必然结果。

赤壁之战,曹操虽以五倍于敌的兵力强势压境,但急躁、轻敌,骄傲的心态,还是让这位志在一战定乾坤的军事家于河边湿了鞋。


棍哥观史


赤壁之战

战前,曹孙刘三方都分别有人明确指出曹军的劣势【程昱、诸葛亮、周瑜】


至于曹军的劣势大致就是:

北军南战,舍战马,乘舟楫---战斗力发挥不出来。

劳师远征,并疲马乏,水土不服---士气低迷

后有马氏家族为患---后防线有不稳定因素

......

当然,对于曹操而言,他可能也知道自己存在的劣势。然而他依然出兵也是有理由的:

首先曹军数量占优,其次兵不血刃拿下荆州---这对南方地区的人民有一个很大心理压力

乘胜追击也是基本操作。

最主要的还是曹操年事已高,时不我待,面对自己一统天下的最后一战,尽管己军有诸多劣势,倘若能取得首胜,接下来的仗还是有得打的【可惜,首战面对刘备便丢了一血。退回江北后又被黄盖火烧】

曹操兵败赤壁除了前面说的军中劣势以外还涉及到天下大势的问题。

当时的曹操虽一统北方,又拿下荆州,但大势未必就在曹军。

我们都知道古代时期的北方一直是经济、人口、文化、生产、农业等中心,各方面都强于南方。但是在赤壁之战前,整个北方地区一直处于一个群雄逐鹿的战乱阶段。长年战争使得北方各方面损失严重,发展迟缓甚至是负增长。然而此时的南方却处于一个相对平缓的发展期,加上北方大量难民及士人因战乱而逃到南方,被南方政权所收编利用。就这样此消彼长之间,南北实力几乎可以说是持平了。所以北方一时之间是很难吃掉南方的。

天下形势如此再加上部队的诸多劣势,所以看似曹家人数众多实力雄厚,实则不堪一击。


全都在贾诩预料当中,贾诩早就说过这仗不能打,要想吃掉南方必须要稳,先稳一手,稳定和巩固荆州,持续对南方施放心理压力.....可惜曹操不听


左将军


汉相曹操打败袁绍、袁术等诸候后势力大增,准备先消灭依附荆州刺使刘表,及依附刘表的皇叔刘备,下来剿除东吴孙权统一中国,这时

刘表安排刘备新野驻兵,刘备巧遇单福后,打败曹仁并入住樊城,下来“刘备三顾茅庐”,从此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曹操得到曹仁的汇报下决心消灭刘表刘备,在剿灭东吴孙权一统华裔。

夏侯敦领兵十万为进军新野,被诸葛亮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夏候敦,曹操大怒领兵五十万亲赴新野灭刘,曹仁请令又遭孔明“火烧新野”大败而归,因曹操势大刘备弃樊城守襄阳,因刘表死亡及内乱,刘表儿子刘琮献荆州投降曹操,迫使刘备放弃新野前往襄阳驻扎,曹操领大军追杀刘备,就有了“当阳桥张飞吓退曹军,“赵子龙七进七出救阿斗”,最后刘琦的营救下进入江夏,进入江夏的刘备诸葛亮的见意下,联合东吴孙权共拒曹操,就有了“火烧联营”大破曹军。诸葛亮到东吴“舌战群儒”使徘徊不定中的孙权,决意和刘备联合共拒曹操。其中“蒋干盗书“周瑜打黄盖”“草船借箭”“借东风”“凤雏出计”等等精彩片断,让“火烧连营”更加精彩,孙刘以少胜多,主要是曹操自大独断且轻敌,刘孙备水一战决意破釜沉舟,众谋士巧谋妙计和将士的英勇,天时、地利、人和下的孙刘联军,化解掉曹军兵多将广的优势,曹焉有不败之理。





心经88514111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被击败的原因主要是曹军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战,而且出现了大量的疫病,加上联军用火攻重创了曹军。

《三国志·武帝纪》里提到曹操从江陵出发,进攻刘备失败,加上发生瘟疫,“多死者”,所以不得不撤兵。

《三国志·周瑜传》记载是周瑜率军和刘备汇合以后,向曹操发起进攻,曹军因为水土不服,病者很多,因此失败退到北岸。周瑜命黄盖诈降,带数十艘火船突袭曹军,“烧溺死者甚众”,曹军大败,退回南群。

《三国志·先主传》则提到刘备和周瑜、程普一起迎击曹操,大败曹军,烧了曹军舟船,追击到南郡,曹军发生瘟疫,“北军多死”,曹操于是撤军。

三处记述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基本可以确认两点,一曹军发生了瘟疫,当时的卫生条件差,北方人来到气候湿润的多的南方,不适应环境出现大疫是很正常的事。而大量将士染病无疑严重影响了战斗力,所以虽然有优势兵力,但是却影响了战斗力,在前期交战时不利。在双方隔江对峙时,联军用火攻破了曹营,曹军再次受到重创,所以曹操选择了退军。


不沉的经远


公元207年曹操彻底扑灭了袁氏势力,公元208年正月开始训练水师。公元208年七月准备征荆州,八月刘表挂了。九月曹操大军就攻到新野。曹操当时大约集结了十五万左右军队。刘琮投降的军队有七八万。而刘备跟刘琦一共有两万人,周瑜率三万人。也就是说孙刘联军五万左右,曹军四五倍于孙刘。但是曹操还是败了,我认为原因



第一:军疲民乏

自公元192年—公元207年十六年间北方连年争地盘征战。公元192年曹操任兖州牧,得到这个根据地。之后不断的征战抢地盘。

公元193年打陶谦、袁术、。194、195年打吕布。公元196年三征张绣,征袁术。198年西征关中,东征徐州吕布。公元200年东征徐州刘备,北拒袁绍。公元202年—206年平定北方四州。公元207年远征乌桓。公元208年正月训练水师,七月南征荆州。这些年曹操征战的步伐都没停过,连年征战府库一空。将士身心疲惫不堪。

据江表传周瑜讲: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



第二:曹操并未真正撑控荆州

公元208年九月刘琮投降,曹操真正控制的地方只有南阳郡、南郡。

江夏郡还在刘琮刘备手上,荆州南部四郡零陵、武陵郡、桂阳郡、长沙郡还在观望。曹操派刘巴去招降这些地方。三国志刘巴传:巴北诣曹公。曹公辟为掾,使招纳长沙、零陵、桂阳。

荆州一些豪强并不愿意投降曹操。据三国志:琮(刘琮)左右多归先主。先主奔江南,荆、楚群士从之如云。(刘备手下的马、习、向、廖、蒋、董、庞、费、杨等都是荆州豪强)只有以蔡冒为代表的投降派投了曹操。像霍峻、向郎(司马徵的学生)、伊籍等人在刘表死后刘琮决定投降,立马率领自己的部队投刘备。(三国志:表卒,峻率众归先主。表卒,归先主。表卒,遂随先主南渡江)

曹操得到荆州降军七八万,但这些人曹操也不会真的信任。据江表传周瑜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三国志诸葛亮讲:荆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势耳,非心服也。南阳、南郡十余万百姓跟着刘备南撤。三国志: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馀里。

在曹操追击刘备的时候,就有人向刘琮建议:现在曹操知道将军你投降了,而且曹操注意力都在刘备身上。如果给我一支人马在要险的地方伏击曹操,可以一举成功。但刘琮没有采纳。

蔡瑁、张允等人虽然劝刘琮投降,但曹操是不会信任这些卖主求荣之辈。襄阳记:魏武(曹操)虽以故旧待之,而为时人所贱。就连曹丕看不上他们:佞邪秽政,爱恶败俗,国有此二事,欲不危亡,不可得也。



第三:北方不习水战

曹操虽然训练了大半年水军,但完全不能跟土生土长的南方人相比。自己训练的水军没战斗力,荆州投降的又不值得信任。终魏一世五十多年虽然多次训练水军,都未能打造一支真正的水师。(西晋在蜀地江州训练一支水军才得已灭吴)

这个弱点诸葛亮周瑜都知道。据三国志诸葛亮传: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周瑜传: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

有人讲曹操已占了南阳郡南郡,长江天队已经阻挡不了曹军的步骑了。这是不对的。只要曹操一天不灭掉孙刘联盟的水军就一天不能撑控长江。就像德国一天一不灭掉英国海军,就一天不能越过英吉利海峡。在没有灭掉英国海军,就算德国陆军成功登陆英国本土。英国海军能封锁英吉利海峡,这样在英国本土的德国军队将成为孤军。

所以说曹操一天一没有消灭孙刘水师,即使大军越过长江。其归路后勤保障也会让孙刘水军切断。越过长江不难,难的是守住长江。魏国多少伐吴都越过长江,但都难以长久。公元222年魏国集结二十多万伐吴,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一路围攻南。当时人人都认为江陵破城指日可待。董昭认为一旦东吴烧毁浮桥,夏侯尚张郃等大军就回不来了。于是曹丕召回伐吴大军,魏国退军。三国志:贼频攻桥,误有漏失,渚中精锐,非魏之有,将转化为吴矣。加江水向长,一旦暴增,何以防御?就不破贼,尚(夏侯尚)当自完。而夏侯尚正好赶在东吴烧桥前退军了。三国志潘璋传:便将所领,到魏上流五十里,伐苇数百万束,缚作大筏,欲顺流放火,烧败浮桥。作筏適毕,伺水长当下,尚便引退。


每次魏国伐吴前都要训练水军,但可惜的是都无法消灭东吴水军。

所以曹操率曹军和荆州水军进军至赤壁,跟孙刘联军交战。三国志:公至赤壁,与备(刘备)战,不利。先主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瑜(周瑜)、普(程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刘备)俱进,遇於赤壁,大破曹公军。



赤壁一败,曹操水军几乎全军覆没。长江天险已为孙刘所有。曹操带剩下水军退回步骑兵驻地乌林。

第四:水土不服,粮草不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人到了南方必然是水土不服。这个弱点周瑜就讲过。据三国志: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公元207年远征乌桓时郭嘉就生病,郭嘉认为统一天下首要是荆州。赤壁之战后曹操回忆: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郭嘉)常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然与共论计,云当先定荆。

当时曹军确实生了疫病,生了病自然就没有战斗力了。据三国志: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士卒饥疫,死者大半。(饥说明粮草不足了)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

赤壁一战曹操大败,曹操退回南郡。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击曹操。在乌林大破曹操,曹操从华容道突围出去。当时曹操非常高兴,诸将问原因。曹操讲:刘备确实是我的对手。但他算少了,如果早点来这里放火我就活不了。曹操走了后,刘备才来放火。

赤壁、乌林之役曹操虽然败了,但根基尚在。但因又饥又病不得不退回北方。曹操就留下征南将军曹仁、模野将军徐晃镇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镇守襄阳。

东吴周瑜数万人猛攻南郡,刘备则南征荆州四郡。曹操率十余万从合肥进攻东吴。周瑜打了一年才打下半个南郡,刘备则拿下荆州南部四郡。曹操从合肥退军。



第四:曹操自大

从曹操征战开始就少有败仗,无论是征吕布、伐陶谦、讨袁术、攻刘备、灭袁氏。天下十三州已占九州。征荆州还没打就投降了。公元208年九月刘琮投降,但到了十二月才去打刘备。

公元208年七月西川刘璋听说曹操征荆州,吓得马上派张肃上礼物去见曹操。三国志:璋复遣别驾从事蜀郡张肃送叟兵三百人并杂御物於曹公,曹公拜肃为广汉太守。但是九月刘琮投降,刘备跑了。曹操的态度就变了。三国志:璋复遣别驾张松诣曹公,曹公时已定荆州,走先主,不复存录松,松以此怨。(所以后来张松请刘备入蜀夺蜀的)

这时曹操在荆州这个胜利果实还没有消仇的情况下,想顺江东下一举拿下江东。当时贾诩表示应该消化荆州先。

曹操除了自己带的十五六万人马又得了荆州降军七八万。这样就有二十三四万人马。更重要的是得到荆州大部分水军。据三国志: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



刘备跑到夏口后就跟东吴联合。当时曹操这边的人都认为孙权会杀了刘备把人头献上来。只有程昱认为不会,并且他们会联合在一起抵抗。曹操的态度不明,我觉得曹操也认为孙权会杀了刘备。必竟孙权也不过二十来岁的年轻人。

当时曹操给孙权写了封信: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於吴。意思就是说你赶紧学刘琮一样投降吧,不然我的八十万大军就打过去了。当时江东文武都恐惧皆劝孙权投降。

我觉得曹操的真正目的是灭掉刘备,然后才是东吴。至于东吴的周瑜、孙权等人完全看不上。当年曹操跟刘备煮酒论英雄时就曾讲过:今天下英雄,唯使君(刘备)与操耳。本初(袁绍)之徒,不足数也。就连当年的小霸王孙策都入不了曹操的眼。

曹操七月征荆州,九月刘琮投降了。知道刘备跑了,立马去追击。三国志:1公进军江陵2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3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4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5于禁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6乐进讨关羽於寻口,又攻羽(关羽)辎重於汉津,烧其船於荆城。


曹操是把刘备作为真正的对手。据三国志:十二月公自江陵征备。公至赤壁,与备战。

赤壁之战、乌林之役水陆两次大败后,曹操对刘备和周瑜都不一样。公曰:刘备,吾俦也。公书: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所以当黄盖来投降时曹操信以为真,黄盖火烧曹操水军船。曹军大败,于是退军把剩下的船烧了。没想到刘备跟周瑜水陆并进追击,在乌林双方交战。曹操再次大败。此时士兵又饥又病,于是退回北方。

第五孙刘无退路

刘备当时想跑到交州去,但交州那样偏远地方只能保的一时。又不能投降曹操,要投就不会跑了。

孙权也不会投降的。鲁肃讲:将军迎操,欲安所归?孙权对周瑜讲: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陡忌二袁、吕布、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台,此天以君授孤也。卿能办之者诚快,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刘备孙权都是有帝王之志,日月若驰,而功业不建。如何能甘心?

而只要能击曹操,就能三分天下继而问鼎中原。公元200年后鲁肃就对孙权讲: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公元207年诸葛亮对刘备讲: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登坛时回头对众人讲:当年鲁肃就想到了今天,真是明白天下大势呀。


小鸿哥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分析赤壁之战,就不得不提官渡之战。两场战役,都是以弱胜强,区别就是官渡之战中,曹操是弱的一方,而赤壁之战曹操是强的一方。我认为,造成如此差异的原因有两点。

一.对手不同

官渡之战,曹操对手是袁绍,只能算是二流军事家,虽然出身门阀世家,号称“四世三公”,但其不能识人用人,手下谋士互相内斗,加之主帅优柔寡断,色厉胆薄,导致部下许攸、张郃、高览纷纷归附曹操。有胆有识有御人只能的曹操,对付这样的敌人根本不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官渡之战简直就是才智的碾压。

反观赤壁之战,曹操的对手是敢于“摔孩子”的刘备、“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皆当世英雄。加之诸葛亮、周瑜才绝天下,关羽、张飞万人敌的将领,江东将士用命,黄盖等辈皆是可效死力的将士。可以说赤壁之战是集结了当世英雄的一次世纪大战,全天下的才智与武力在赤壁汇集,这是一场一流统帅对一流统帅的大战。高手过招,胜败只在一瞬之间,可惜这时的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在曹操这边。

二.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赤壁之战,曹操方才统一北方,便急于南下征孙刘联军,此时北兵南下,水土不服,又缝南方高温潮湿季节,士卒多染疾疫,而军中药物准备补齐,此失天时。

地利:曹兵不善水战,竟自以为是,把战舰连锁成一片,犯了兵家大忌,给孙刘火烧赤壁提供了机会,此失地利。

人和:孙权世居江东,民心归附,刘备好不容易从曹操手下逃脱,且胸存大志,与操势不两立。此危急存亡之秋,两家联盟牢不可破。而曹操方才统一北方,士卒降兵败将不占少数。这种兵胜仗打打还可以,要想他们效死力,多半痴心妄想。

总结:

所以赤壁之战,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在曹操,其败并不出人意料,只是可惜一统天下的荣耀,至此与曹操无缘矣。


通鉴小历史


据当代历史大亨张作耀在《曹操传》中的考证,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北军约18万,收缴刘表的军队约7万,共约25万;刘备的军队1万,收刘琦军队1万,孙权军队旗下3万,共约5万。曹操的军队数量是孙吴联军的5倍,而且曹操的部队身经百战且在中国北方大获全胜,而曹操善于用兵,以少胜多是他的强项,本次以绝对兵力优势攻打联军,军事实力极占优势。但以前用兵如神的曹操却惨败于三国中最重要的战役——赤壁之战,导致天下三分,致死无法实现统一天下的夙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曹操在绝对优势面前骄傲自大,失去了基本的冷静和智慧,错招连连,成为骄兵必败的最好例证。曹操在南征张绣时也犯过轻敌自大的毛病,在张绣投降之后轻易中了埋伏,结果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爱将典韦当场被杀,自己也右臂被射伤,靠曹昂舍生送马而侥幸逃生。很显然,张绣之战的惨痛代价并没有被曹操吸取,可能后来张绣再次投降后还让曹操洋洋自得,他在规模更大的赤壁之战中再次犯下骄傲自大的低级错误,酿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

其二,军中流行疫病致曹操军队大受损伤。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中也有记载: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曹操的北军很少处于江南水地,初来之后突感不适而致疫病流行,这在医学不发达的古代也极有可能发生。然而,身处如此巨大险境,骄傲自满的曹操显然没有重视。

其三,周瑜用黄盖火攻奇计大破曹军。《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中记载: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黄盖发现曹军船只收尾相接的特点,先是诈降,并算好江中大风时期,待黄盖带军靠近曹军时,便在船上点火迅速冲向曹操舰队,致使曹军大败。特别说明的是,历史上并没有所谓的诸葛亮草船借箭,这是《三国演义》的捏造。


积微Derek


曹操在赤壁之战大败的根本原因是他严重轻敌,直接原因是没有水军。曹魏在历史上留的借口是北人水土不服军中大疫(也许是血吸虫病)。

这其中,北军大疫所以烧船自退的说法,在我看来是最扯淡的。如果曹操确实这么说了,那只能证明这个人极度的不要脸。

——瑜之破魏军也,曹公曰:“孤不羞走。”后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众所周知,北军是没有水军的,水战只能依靠荆州降军。而荆州水军“乃以千数”(注意,按三国志的语法,以千数,不代表就是数千)的战船很不幸地被刘备带走了至少几百条,更不幸的是,在夏口还有几百条战船压根就没投降。。。。。。

然而,以上并不是问题的重点。重点是,为什么偏偏是降曹的荆州水军会像北人一样军中大疫?

所以,我们还是敞开窗户说亮话了吧。

——“曹操进军至江上,欲从赤壁渡江。无船,作竹椑,使部曲乘之,从汉水来下大江,注浦口。未即渡,周瑜又夜密使轻舸百艘烧椑,操乃夜走。

周瑜镇江夏,曹操欲从赤壁渡江南,无船,乘椑沿汉水下至浦口。未即渡,瑜夜密使轻船、走舸百艘,艘有五十人拖棹,人持炬火。持火者数干人,立于船上,以萃于椑。至乃放火,火燃即回船走去。须臾,烧数千椑。火起,光上照天,操乃夜去。”

以上,魏王侍中王粲说的,可能才是历史的真相。

正因为没船,又盲目自信,所以曹操轻易接受了黄盖的投降。黄盖许诺送上数十艘艨艟斗舰,结果到地方打开一看,船里都是浇了膏油的薪草。从这一天起,曹操一直以来的好运气开始到头了。

赤壁之战曹操损失惨重,也许是不计其数,以至于被人衔尾追击,跑过了半个荆州都刹不住。周瑜围攻江陵至少半年(相比之下,关羽围攻襄樊才3个月),曹操连像样的援兵都派不出来,自己涡河造船准备下合肥找场子。当初南下的20万大军不知去处,这真心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十四年,瑜、仁相守岁馀,所杀伤甚众


炮弹飞车


军事实力,若论步战马战,东吴和刘备联手也支持不了几天。但是赤壁之战是水战,这个可就是东吴的强项了。东吴水军久经战阵,以一当十绝对可以做到。而曹操带领的绝大多数都是北方士卒,荆州降卒并不是很多。倒霉的是,大战临近,曹操还误杀了蔡瑁张允,这两个精于水战的老兵油子一死,曹操的水军战斗能力马上打了折扣。这为后来战败埋下了伏笔。

疫病丛生,这个是致命的硬伤。不论什么样的体格,一旦摊上病症,直接撂倒。所以现在有学者指出,火是曹操放的,烧了战船撤军。如果这是真的,不难推测出当时病情有多厉害。几十万人马都扛不住,这可真是大灾难啊!

天气突变,书中说突然刮起东南风,又有黄盖诈降,东吴和刘备才能得手。这些外在因素不是人力能左右得了的。

术业有专攻,曹操虽然有几十万大军,但是对水战一窍不通,这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禁街虎1


决定战争胜利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三点"天时、地理、人和"。发生在建安十三年(208)冬的"赤壁之战",从表面看,曹操统兵30万号称80万,一路上浩浩荡荡好不威武,但曹操犯了几个致命的错误,首先一个是"天时″,赤壁开战前,正是北方秋高气爽南方湿热瘟疫横行之时。曹橾士兵来自北方,即不服南方的气候水土,又不习惯乘船,还没开战许多兵士就病倒了。曹操犯的第二个错误是"地理”,本来陆上作战是曹兵的优势,但曹操却选择了水上作战,不但选择了水上作战,还听了装逼谋士的话,用铁链把大小战船链起来,在铺上木板以解决士兵不习水战的问题,这种自"造"陆地随然解决了士兵不习水战的问题,但却为日后"(火烧赤壁″)曹操大败埋下了后患。

在赤壁之战中,孙权、刘备力量较弱,但他们占尽了"天时、地理、人和″。特别是"人和″,刘备、孙权听了诸葛亮和鲁肃的建议,合兵抗曹垫定了胜利的基础。但战争往往顺瞬万变,俗话说"谋略"为上,"攻心″为下,一场大战的胜利"谋略"也非常重要。赤壁之战,孙、刘联合使诸葛亮和周瑜这两个"谋略″高手走到了一起,上演了一幕幕"谋略″大戏。先有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苦肉计″,后是黄盖投曹的"诈降计″,环环相扣,在加上冬季天干物燥东南风起的天时,成就了火烧赤壁的大戏。这场大火把看似强大的曹兵,烧的丢铠卸甲,那还有心恋战,在孙、刘联军的追杀下,曹操不得不率着残兵败将退回许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