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為何德國和意大利都看不上日本的裝備?

三鹿娛樂


也不見得,日本軍工也有很多亮點的地方,只不過相對來說,日本裝備更適合亞洲戰場和太平洋戰場,而德國裝備更適合歐洲戰場。

你把德國閃電戰那一套搬中國來,他要不在中國修一個八橫八縱的交通網,保準他的裝甲部隊全部陷泥裡面。

當然,把日本軍隊調到歐洲戰場,就剩下吃土的份了。

日本陸軍裝備在歐洲人眼裡就是垃圾

沒錯,我說的就是三八大蓋+歪把子+92式重機槍,全部都是垃圾槍械。

前幾天大家竟然蜂擁而來,得出一個驚天的結論,德國的98K步槍不如日本的三八大蓋,縱橫當時就震驚了,在一個答主領銜下,其他答主紛紛跟風,三八大蓋竟然成為一款神槍。

兩款槍儘管屬於同一種類槍,都是拴動後拉的五發子彈步槍,但是二者相差一個是天上一個是地下,三八大蓋依靠的是放棄口徑提高精準度,總結起來就是,穩、準,但是不狠;

98K是口徑更大的子彈,相對三八大蓋,是準和狠,但是不穩。

但是這並不能說性能上不如三八大蓋,在口徑比三八大蓋粗的情況下,槍管更短,卻打得更遠,殺傷力更強,怎麼可能會不如三八大蓋,要知道三八大蓋因為口徑太小,對人的傷害並不太大,不是要害部位可能就是貫穿傷。

之所以有如此差距,就是因為三八大蓋是日本在1905年左右生產的,98K是在1935年左右生產的,二者相差三十年。

機槍方面,日本人秉承的理念就是,儘可能的滿足部隊的各種需求,既要滿足火力,又要射擊精準,還要節省子彈,機步子彈也要統一,最後結果就是歪把子機槍結構太過複雜,一款打6.5mm口徑子彈的槍械,本身威力就不夠,竟然槍膛還承受不住,無奈只能將三八大蓋6.5mm口徑的子彈減輕彈藥,以滿足歪把子機槍。

整來整去整出一個廢物機槍。

德國的機槍那真是沒得說,一直是德國的重點研發領域,從一戰時改裝的馬克沁機槍,到二戰的MG34/MG42通用機槍,德國機槍一直在向簡單化發展,要求沒那麼多,持續的火力輸出,不要停,不要停。

日本研發的各種擲彈筒、以及92式步兵炮估計在歐洲就跟玩具一樣,在歐洲流行的永遠是膀大腰圓的榴彈炮。

說亞洲戰場是一戰水平,絲毫不誇張,你看日本人拿的主戰武器就是一戰前研發的。

日本的海空裝備,也有值得德國人學習的地方

二戰時日本海軍妥妥的世界前三,像意大利的地中海艦隊,那都是個啥!

德國海軍在一戰時候雖然也敢跟英國海軍對射,一戰戰敗後,開始限制德國的海軍發展,德國的海軍陷入停滯狀態,等到二戰前,全世界都在搞航母,唯有德國沒有,這豈是希特勒所能容忍的。

當時能幫助德國製造航母的只有日本,1935年德國海軍考察團到達日本後,對於日本的航母是讚不絕口,當考察團離開的時候,日本直接將很多航母設計圖紙送給了德國,雖然很多可能是過時的,但是在這些技術的支撐下,德國建造了二戰中唯一一艘航母齊柏林伯爵號,當然,最終也沒有出海打一架。

從德日結盟這一點來看,德國對日本海軍也是有所期待,不指望日本海軍能夠打敗美國,最起碼可以牽制住美國的海軍。

再就是空軍了,儘管二戰時期德國的FW-190在天空叱吒風雲了一番,但是終究是陸戰飛機,跟艦載機又是一回事,如果德國真的將航母建成,必然還要向日本引進更加優秀的零式戰鬥機作為艦載機。

日本零式戰鬥機在太平洋戰爭初期,給了美國空軍和海軍極大的打擊,直到美國繳獲了一架零式戰機進行研究後,才發現了擊敗它的方法,然而,零式戰機的優越性是值得肯定的。

總體來說,德國軍工是比日本強大,但並不是說日本裝備一無是處,意大利就沒有資格說三道四了吧!


史論縱橫


首先是,雙方戰場環境不同,德國可以在歐洲和蘇聯施展閃擊戰,是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那就是,非常發達的鐵路和公路系統。

同時,主要戰場是大平原,在附近就有石油產區,比如羅馬尼亞。同時附近必須有足夠的龐大的煉油工廠,比如在德國本土。在這種環境下,裝甲部隊,步兵重炮這些武器才可以施展。

發達的鐵路線是德國迴旋兵力和調動資源的核心力量。毫不誇張地說,縱橫於歐陸的鐵路網絡是二戰德軍後勤和戰鬥力的基本保證。運送一個滿編的德國裝甲師,需要80列列車,每個列車編組50節車廂,總計需要4000車廂以上。而裝甲師之外還有獨立的重裝甲營和重殲擊營,大概需要20列列車,1000車廂左右的運力。

二戰前夕,蘇聯的鐵路突破10萬公里,而我國近年才剛剛達到這一鐵路里程。可以想象兩個戰場的完全不同了。而這些裝備在30-40年代的中國戰場,是無法施展的。除非,德國有能力先在中國修建幾萬公里標準鐵路,再修建幾十萬公里軍用標準道路,修建幾千座合格的重型橋樑。德國裝甲部隊和陸軍重炮才能在中國戰場機動起來。

日軍150毫米榴彈炮全重列超過4噸,在中國戰場行軍,就已經非常困難。幾乎絕大部分橋樑都無法承受,也沒有足夠的堅固路面,到處都是山地水網地帶。最後,日軍也從39年開始,使用重量1噸以下的75毫米山野炮,把重炮單位大部分都淘汰回本土。

因為道路問題,到40年以後,日軍就連1噸級別的野炮都淘汰回本土了,大量使用幾百公斤重的山炮。日軍的裝備更加適合在中國戰場和東南亞戰場使用,但是這種輕型化系列武器,並不適合在歐洲戰場。除非參戰一方有能力,改造戰場,比如美國在太平洋戰場,經常,直接出動幾百艘自由輪,運來大批建築材料,隨後,大批機械化工兵開始進行戰場道路改造。


深度軍事


你好,感謝有機會回答這個問題。二戰時為何德國和意大利都看不起日本的裝備?這個問題需要仔細分析的。

1、資源分配不同。大家都知道日本資源缺乏,尤其是戰略資源。日本把資源優先給與日本海軍,這就造成了日本海軍非常強,而日本陸軍武器卻是次品的鋼材,這就造成日本陸軍武器在軸心國眼裡是垃圾的現象,不過日本軍工也在改變日本陸軍武器而努力。

2、武器發展不同。德國和意大利是歐洲國家,他們兩國面對武器當然是陸軍和空軍武器為重,這兩個法西斯國家四周都是陸地強國,大力發展海軍不是明智的選擇,陸戰打不贏海軍強大有什麼用?日本卻是和這兩個盟友不同,日本是島國他強調的是需要海軍強大,只有海軍強大才有機會對外擴張,日本反過來把資源優先給陸軍,大力發展陸軍。我想日本連甲午戰爭都不可能贏何況還有日俄戰爭。

3、地理不同。德國和意大利麵對的是法國和蘇聯等強大的路上國家,說白了歐洲強國林立,沒有強大陸軍是要吃大虧的。日本側不同,日本在亞洲沒有強大的海軍也是一樣要吃大虧,畢竟日本是島國需要強大海軍為日本護航,保證日本本土安全。

4、戰爭對象不同。二戰開始德國勢如破竹所向披靡,打的歐洲國家節節敗退,這是德國在歐洲大陸的優勢,《海獅計劃》卻是行不通的。要是德國有日本強大的海軍我想《海獅計劃》也許可以完成。二戰開始日本在面對中國戰場上,海軍是發揮巨大作用,在淞滬會戰中日本動用海軍沿途用艦炮給我國造成巨大傷害,日本海軍在海面上長江流域幫助日本陸軍非常大的忙,使日本軍隊可以進展順利。還有日本海軍運輸能力也很強,從日本本土運送巨大的戰略物資給陸軍,設想如果日本海軍不強大日本能有那麼快補充兵員和作戰物資嗎?

5、換位思考。假如讓日本在歐洲和英法聯軍蘇聯開戰,日本是必敗無疑的。日本陸軍裝備不行在歐洲肯定是打的找不著北,在《諾門坎》現在中可以看出日本陸軍不是蘇聯的對手。相反的把德國陸軍對付東南亞國家,沒有強大海軍別說打了,游泳過去都怕喂鯊魚呢,《海獅計劃》就是這麼一回事。所以法西斯們面對自己國家的地理需求不同,所選擇注重軍種武器裝備也是不同的。

6、美軍就是兩國的實驗。美國參加二戰後,先歐後亞政策?美國在歐洲和德意法西斯打那也吃了德意不少的虧,美國在和日本打海軍也美少吃日本的虧。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希望能夠幫助到朋友們謝謝!








一簾席夢


雖然在抗日神劇中日本軍隊來到我國後就是各種被虐,但是在現實歷史中,日本軍隊對我們來說卻是極為強悍的存在。

那時候,我們國內各軍隊的武器都非常落後,然後再加上軍閥分裂、軍心渙散的原因,所以在武器比我們強大一截、作戰完全不怕死的日本軍隊面前,我們就遭遇了巨大的慘敗。

在現實歷史中,日本的一個師團編制和我們的一個軍差不多,但是在人數差不多的情況下,他們一個師團卻能打我們五個軍。

淞滬會戰的時候,甚至出現了兩個日本人背對背拼刺刀,周圍十幾名我方士兵不敢近身的局面。


從這些方面,我們就可以知道日本軍隊無論是整體水平還是單兵素質,都比我們那時候強大了許多。

德國和意大利瞧不起的僅只有日本陸軍裝備

如果對於當時差不多等同於農業國的我們來說,日本陸軍的武器裝備是很強大的。

但是對於德國和意大利這兩個日本的同盟國來說,日本陸軍的裝備就有些排不上號了。

首先是日本大多數陸軍士兵都使用得到的武器38大蓋步槍,這款步槍曾一度在日本的侵華戰場中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麻煩。

但實際上,38大蓋是一款非常落後老舊的步槍,是那種每發射一次,就要拉一次栓、上一次膛的低效率步槍。


如果敵人武器落後、子彈稀少還罷,但是如果敵人的槍支射擊速度快一點的話,那他們的38大蓋是根本不夠看的。

一直被人們嘲笑為豬隊友的意大利我們就不說了,我們就說二戰時的德國吧,德國當時在軍隊中裝備的槍支雖然大多數是和日本38大蓋差不多的98k普通步槍,但是因為他們裝備主要奉行著機械化的原因,所以他們在戰場中使用最多的,其實是他們的通用機槍。

德國的通用機槍有兩個款式,其中一個款式是34年研發出來的,另一個款式是1942年研發出來的,在二戰的戰局中,都有廣泛的使用。

其中1942年研發出來的通用機槍,被譽為二戰時期性能最好的機器,既可以當作重機槍的使用,也可以當作輕機槍、車載機槍使用,性能非常優異,為盟軍士兵稱之為希特勒電鋸。

在日本陸軍大規模使用38大蓋、使用38大蓋的時候還配合著刺刀使用、加之機槍覆蓋率不足夠的情況下,他們與德軍陸軍裝備的差距就顯現出來了。

除此之外,德國當時在軍隊中也裝備了不少只要按動板機,就能不停把子彈傾瀉而出的衝鋒槍。

後期的時候,他們甚至在軍隊中裝備了和衝鋒槍效率差不多,但是射程、威力卻要比衝鋒槍大上不少的突擊步槍。

這種種先進的槍支,按照日本當時的工業水平,他們理應是可以製造出來的。

但是因為他們的資源實在太過於缺乏的原因,所以在以節約子彈為前提的情況下,他們就一直沒有進行太多的裝備升級,仍舊使用著落後的38大蓋。

我覺得,如果把日本陸軍的38大蓋、薄皮坦克、歪把子機槍等等武器擺放在德國和意大利人面前,他們必然是有些看不上的。


但是能讓德國人和意大利人瞧不起的武器裝備,我覺得僅限於日本的陸軍裝備。

當時德國和意大利再如何的高傲,他們無論如何都不會瞧不起日本海軍的實力。

日本的海軍比德國、意大利強大

日本當時的資源雖然非常缺乏,但因為他們主要是一個島國的原因,所以他們仍然花費很多精力建設起了自己的海軍部隊。

在整個二戰爆發期間,日本海軍的實力在整個世界上都是非常強大的,能與美國、英國的海軍一起排列進世界前三。

在剛開始和美國開戰的時候,他們的海軍甚至能把美國的海軍壓著打得喘不過氣來,可見他們海軍實力的強悍。

只不過後來在美國對海軍加大了投入建設後,日本海軍才漸漸失去了對美國海軍的優勢。

當然這種優勢的出現,並不一定是說日本海軍裝備製造技術不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他們缺乏資源,正是因為資源的限制,他們的海軍後來才被美國海軍反超了過去。



除了美國、英國、日本之外,世界上排行第四的海軍國家是意大利,從各方面的噸位來說,意大利海軍的力量還是挺不錯的。

不過意大利海軍實力雖然不錯,但與日本海軍相比仍舊差了一個檔次,因此意大利不可能看不起日本的海軍。

而德國雖然在陸軍水平上縱橫歐洲無敵手,但是他們的海軍實力卻並不是特別強大。

正是受到本身海軍實力的限制,德軍才一直遲遲沒有跨過海峽打到英國的本土,只能通過空襲的方式進攻英國。

從實力上來說,日本海軍實力是比德國強大很多的,所以他們也不可能看不起日本的海軍裝備。

所以說通過種種方面來判斷,德國和意大利最看不起日本的裝備就只有日本陸軍大部分使用的裝備了,至於日本海軍使用的裝備,德國和意大利沒有資格瞧不起。


孤客生


二戰中,日本雖然作為大反派,相對德國而言,日本軍隊裝備確實不行。舉例說明:

二戰中日本最出名的槍就是92式重機槍,7.7毫米子彈,是每分鐘500發子彈是極限,這把槍是以哈奇開斯機槍為模型仿造加改進而來。大口徑的子彈提高了槍的精確度,同樣加大了威力,所以這把槍當時比較出名,在戰場上威力極大。日本軍隊當時大規模引進馬克沁機槍,在當時馬克沁機槍的工藝較為先進,日本當時的工業水平造不出馬克沁機槍,所以在後來看上了法國新研製的導氣式機槍,再到後來日本炮兵的議員和工程師哈奇開斯一起研究了哈奇開斯機槍,測試後比較滿意,然後就開始大量量產了。然後再到後來日本自己對哈奇開斯機槍進行改進,先是出了38式機槍,然後再改進就研製出了92式機槍。

但是92式機槍的子彈通用性不行,使用的是7.7毫米子彈,而且威力不夠,而且壽命短,日本在二戰中戰敗後,這款槍就被淘汰了。大家在很多影視作品中看到的日本重機槍一般都是這款。

二戰還有一把日本槍出名:三八式步槍(三八大蓋)。這把槍是二戰中日本陸軍和海軍最基本的武器,從研製出來一直用到了二戰結束,三八式步槍在中國被稱作為三八大蓋(因為這把步槍上有一個聯動的防塵蓋子,機匣上刻著三八式)。三八式步槍的原型是三五式海軍步槍和三十年式步槍,而三十年式步槍是仿造了毛瑟步槍。另外影視作品中有誤導人的段子,我們看到的老是會出現日本兵怎麼都打不中人的情況,其實這種事在當時的戰爭中基本很少出現。因為二戰中日軍最注重的就是射擊的精準度,而且日軍的單兵戰術能力很強,三八式步槍+歪把子機槍+投彈筒,從這些武器上可以看出,日本走的是單兵發展的路線,而且日本在當時很少使用衝鋒槍的原因就是日軍一致認為單發栓動的步槍是主武器,日本的軍隊首領也是認為百發百中的步槍要比衝鋒槍好用,所以日軍一致都是走的精準射擊的路子,而影視劇中的一槍命中後還能站起來的段子在交戰中是很少發生的。

綜合來說日本士兵的射擊水平較高,但是武器確實不行,三八大蓋最大的缺點就是壽命短,其次對士兵射擊水平要求很高,而且機動性不強。

日本當時有名的武器還有投彈筒和92式步兵炮,但是這些德國和意大利是真的瞧不上。

二戰中出名的槍有Kar98K毛瑟步槍(德國)、G43半自動步槍(德國)、Stg44突擊步槍(德國)、SVT40半自動步槍(蘇聯)、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美國)、莫辛納甘步槍(俄國)、三八式步槍(日本)


四十五度軍報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時,日本軍隊自己研製的重型轟炸機“97重爆”還沒有列裝,為了截斷蘇聯援華物資的重要通道“新蘭公路”以及後面對重慶進行所謂無差別轟炸,緊急從盟國意大利訂購了100架菲亞特BR20遠程轟炸機(實際到貨85架),回家改個日本名字叫“伊式重爆”,其後果是1939年2月12日開始幹髒活的時候,在蘭州上空一傢伙被揍下來12架。



(軸心國三賤客)

日本人表示不服三天後再次編隊升空前往,又被打下去18架,幾乎成為了中蘇空軍狩獵的“火雞”,日軍陸航飛行員乾脆拒絕駕駛此型飛機再戰,因為在實戰中發現該機型有嚴重的設計缺陷。從此以後,日本人幾乎不再從歐洲“工業國家”意大利進口什麼裝備,所以說,如果德國人還有點資本鄙視二戰日軍武器裝備的話,意大利肯定沒有這個資格。

希特勒之所以選擇德國在一戰時期的敵人日本作為二戰盟友,搞什麼“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日本海軍的實力,認為它有能力在遠東太平洋地區牽掛美英的力量,當時的日本海軍排名已位居世界第三。而納粹德國的軍事力量多少有點瘸腿,陸軍貌似無敵於歐洲,但海軍尤其是水面艦艇力量非常薄弱。

如果德國人真的那麼看不上日軍裝備的話,結盟就是悖論了,誰傻啊找個廢物當兄弟?



(意大利產的伊式重爆)

除了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義之外,德國與意大利走近也有部分因素是因為後者的海軍力量,至少從紙面上可與英國海軍一戰且完全控制地中海。然而意大利和日本近似,也是個資源匱乏的國家,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雖然是戰勝國,但60萬人的陣亡卻沒有換來德國的半點殖民地,本土和所掌握的利比亞、索馬里等幾塊非洲地盤嚴重缺少煤、石油和金屬等戰略資源,既然集舉國之力發展海軍,自然無力再兼顧陸軍裝備。

從這一層說,日本和意大利可謂是“同病相憐”,意大利是歐洲工業革命最不徹底的國家之一,它的綜合國力“只夠應付一個殖民地性質的戰爭,最多剿滅一些叛亂土著”,根本無力應付二戰時期現代化的工業戰爭。到1939年歐戰爆發時,意大利國內的戰略儲備是:鐵礦石可維持180天、煤炭50天、鋼材14天。



因此當德國要求它參戰之際,墨索里尼開出一份無比冗長的物資提供清單,從石油到高射炮要了個遍,把希特勒氣得七竅生煙,墨索里尼的女婿、外交部長齊亞諾曾經說道:“這份清單足以氣死一頭牛,如果它認字的話”。


意大利陸軍的很多武器裝備還是一戰時期的存貨,比如可與日軍豆戰車媲美的超輕型坦克,在北非被英國人一頓暴揍,意大利士兵稱之為“自動推進棺材”,奉希特勒之命率領“非洲軍”前來助戰的隆美爾看見又小又爛的意軍坦克,不禁長嘆:“墨索里尼居然敢把這樣的破銅爛鐵式的裝備交給他的軍隊去前方作戰,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儘管意大利二戰期間也曾經研製出幾款明星武器,但就陸軍整體裝備水平而言,實在與日本人半斤八兩,誰也沒有瞧不起誰的資格。



然而更要命的是對手不同,日本陸軍最先面對的是羸弱的農業大國中國,歪把子三八式王八盒子這些破爛足夠忙活一氣,而意大利陸軍要對付的是英國、法國等歐洲工業強國,再加上意軍官兵的素質和士氣低下,當然一下子被打回原形。1940年納粹裝甲部隊橫掃法蘭西的時刻,墨索里尼也在法國背後插上一小刀,對法宣戰並派出20多個師的大軍從阿爾卑斯山口發起攻擊,結果是直到法國投降,三分之二的意軍部隊還沒有看到法國邊境。

日本人也是一樣,在中國戰場上雖然耀武揚威,1939年諾門坎就吃了蘇聯很大的虧,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曾經把17個老牌常設師團的絕大多數調往南洋,像我們熟悉的第2、第4、第5、第6等精銳師團,結果怎麼樣呢?聯隊級單位被全殲是家常便飯,主力師團幾乎全被打殘,與美軍裝備和火力的巨大差距一目瞭然。用德國武官的評語是:日本人沒有參加過一戰的歐洲戰事,戰術思想和裝備水平遠遠落後。

所以北非30萬意軍接受隆美爾不足5萬人德軍指揮的事實證明,僅就陸軍而言,日本和意大利都是希特勒的豬隊友。

(日本豆戰車)

李雲龍的“意大利炮”如果真有的話,在華北都可以打得鬼子哭爹喊娘,那可是一戰時期的火炮。

因此在軸心國的三個貨當中,海軍戰力的順序是日本、意大利(沒發揮好)和德國,陸軍戰力的排名是德國、日本和意大利,單單評價陸軍和空軍武器裝備水平的話,德國遙遙領先,日本和意大利實際差距不大,德國人可以同時鄙視日本和意大利,而後兩者之間,實在難分伯仲,不存在互相看不起的問題。


度度狼gg


二戰時期,柏林·羅馬·東京結成了軸心國軍事集團,以三國之力幾乎和整個世界對陣。其中,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斯洛伐克、克羅地亞等僕從國軍隊可忽略不計,根本就沒有什麼戰鬥力,意大利軍隊的戰鬥力也是渣。

與德國和意大利軍隊陸海空齊全,唯有日本只有海軍和陸軍,沒有獨立的空軍,空軍事實上是依附在海軍和陸軍兩具皮囊上的毛,稱為海軍航空兵和陸軍航空兵。

三國當中,以德國陸軍和空軍最為強大,陸軍步兵槍械中的毛瑟98K步槍、G-43半自動步槍、MP-40衝鋒槍、MP-44突擊步槍、MG-42通用機槍等,都是二戰時期的名槍,許多都是引領槍壇風氣之先河的傑作,影響了戰後槍械的發展。

在坦克、自行火炮、榴彈炮、高射炮(成了打坦克專業戶)等步兵支援武器方面,德國軍隊的裝備也是遙遙領先日本,即便意大利陸軍的裝備都在日本陸軍之上,儘管意大利軍隊的戰鬥力太渣了,限於篇幅就不再具體舉案例了。

空軍方面,德國除了缺乏遠程轟炸機以外,也是非常強大的存在,多種型號戰鬥性能優異的的螺旋槳戰鬥機和轟炸機自不必說,其中,Me262噴氣式戰鬥機,對盟軍前線的所有螺旋槳戰鬥機形成了技術代差,可謂空中一騎絕塵。

事實上,日本軍隊也並非一無是處,儘管陸軍步兵以三八式步槍、歪把子輕機槍和九二重機槍等槍械為主,技戰術性能都停留在一戰時期,但對付亞洲地區落後的農業國軍隊已經足夠了。

當然,在太平洋戰場上,碰上以M-1加蘭得半自動步槍為主,配以M-1卡賓槍、M-1衝鋒槍、M-1918A2勃朗寧自動步槍為輔的美軍,由於器不如人,在亞洲戰場耀武揚威的日本陸軍被美軍痛揍,所有主力師團不是被打殘就是被全殲,有高達150萬以上的日本陸軍被美軍殲滅。

但日本海軍是非常強大的,名列全球前三,擁有航母、戰列艦、輕重巡洋艦、驅逐艦、潛艇等門類齊全的海軍艦隊,其中,大和號、武藏號排水量高達7.2萬噸,是人類有史以來所建造的最大戰列艦,三聯裝460毫米艦炮,也是海軍史最大最強的艦炮。

聯合艦隊全殲了英國皇家海軍的遠東艦隊,一度曾稱雄浩瀚的西太平洋,將英美荷等西方勢力全都趕出了南洋。中途島海戰、萊特灣海戰、珊瑚島海戰、馬里亞納海戰、瓜達卡納爾海戰等,都是載入世界著名海戰史冊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都是當之無愧的主角。

1935年,德國海軍考察團訪問日本,對日海軍的航母讚不絕口,日方就將航母設計圖紙送給了考察團,但德國在整個二戰期間,卻沒有一艘航母正式服役,包括戰列艦、重型巡洋艦等主力艦艇,不僅數量而且在質量上,也是遠遜於日本海軍的。

德國有限的數艘大型水面艦艇,只是用來執行襲擊盟軍海上運輸線的破交戰,除了擊沉英國皇家海軍排水量4.88萬噸的戰列巡洋艦胡德號之外,德國海軍所創造的主要戰績,還是依賴大量的U型潛艇,讓大西洋上的盟軍運輸船隻損失慘重。

但由於德國海軍水面艦艇部隊太過羸弱,是強大的德國陸軍和空軍,始終無法登陸英吉利海峽攻佔英國本土之所在,隨著美海軍加入大西洋護航,特別是航空反潛魚雷發明成功,讓U型潛艇損失慘重,德國無限潛艇戰遂宣告失敗。

事實上,並不存在德意兩國看不上日本裝備的問題,日本海軍航空兵的零式戰鬥機,彗星式艦載俯衝轟炸機、九九式艦載轟炸機等著名戰機,稱霸太平洋上空,令美海軍都頭痛不已。

二戰時期,日本軍隊落後的是陸軍步槍槍械,以及支援火力,缺乏迫擊炮和榴彈炮,只能用八九式擲彈筒和九二步兵炮為步兵進攻最主要的掩護火力,確實有點跟不上時代了,但在亞洲戰場卻非常管用,符合日本軍人的作戰特點,也不是一無是處的。


國平軍史


日本的裝備確實是在歐美國家面前有點遜色,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山本五十六早年去美國哈佛大學上學時,看到美國砂糖居然可以隨便買,而不是像日本那樣都是限量的,感受到了什麼是國力的差異,而當他看到美國的德克薩斯油田和底特律汽車城,便知道了什麼是真正的實力,這也側面反應了日本雖然是亞洲第一個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的,但是奈何底子有點兒薄,資源又有限,所以從整個國際上來看,各方面並不優秀,也不突出。



二戰日本最著名的機槍是九二式重機槍,為了提高設計精度,特地採用了7.7mm的子彈,大約每分鐘可以發射500發子彈,外號“啄木鳥”,當時日本引進了不少馬克沁機槍,當時製造馬克沁可是需要相當高的工藝,日本做不出來,而是用哈奇開斯為藍圖,設計了九二式重機槍,不過這款機槍子彈通用性不夠,而且威力不夠,最重要是壽命比較短,因此日本戰敗投降後,這一款槍也就淘汰了。



再說一款日本著名的步槍三八大蓋,一般步槍的槍托兒都是用一整塊木料切割而成,但是三八大蓋為了節省,都是用木料拼接,時間久了容易開裂,它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槍身很長,利於白刃戰,且射程遠,精度比較高,適用於訓練新兵,受過嚴格訓練的日本士兵可以在300米內打死單個個體,在700米內打死群體個體,當時世界上絕大部分的步槍都做不到這一點。



當然這也是一日本被逼出來的,因為資源有限,但是野心無限,為了把有限的資源用到無限的野心上,他們必須要儘可能的利用最少的資源得到更多的好處,能不使用衝鋒槍這種浪費子彈的武器就不使用,畢竟太浪費子彈了,為了節約子彈,日本士兵的射擊技術很高,他們可以在百米之外打中移動的物體。



著名的歪把子機槍,都是和三八大蓋使用子彈是一樣的,打開一箱子彈,機槍可以用,步槍可以用,機槍壞了步槍還可以繼續用,可以說是把節約發揮到了極致。



相比於同時期的德國,意大利,雖然同為盟友,但是武器卻不在同一個檔次上,意大利,德國的機槍,突擊步槍,哪一樣拿出來不弔打日本?日本的裝甲車其實就是一個薄皮鐵皮殼子,因為亞洲戰場上工業化程度比較低,所以就這破玩意兒才能在亞洲戰場橫行無忌,在德國虎式這種重型坦克面前簡直不夠看的。



太平洋戰場上日本的零式戰鬥機,也是以輕型和靈活度度取勝,所以機身都很薄,但是到了後期,這種薄皮飛機實在是不堪一擊,在美國飛機的攻勢下,生存率很低。


風雲一點通


因為日本人的裝備確實不咋行。

比如日本人的歪把子機槍,這槍是真的很弱智。用保彈板+彈鬥供彈,非常坑爹。

如果跟德國的MG-42相比,這差距就好像F-22打F-4鬼怪一樣。

歪把子機槍的供彈設計很坑,因為保彈板的生產很麻煩,而且這種供彈結構對防塵防異物很不利,實際使用中會很容易發生故障。

再說說日本的38式步槍。這槍跟漢陽造比還不錯,但是跟中正式比都不見得有多好。問題並不在於槍,而是在於它使用的6.5mmX50mm步槍彈。

一方面6.5mm彈的口徑較小,另一方面日本的發射藥技術不怎麼樣,結果就是38式步槍的威力是二戰所有步槍中最差的。有多差呢?毛子的費德洛夫M1916自動步槍在設計時想找一款威力較小的槍彈,因為自動步槍的子彈威力大的話後坐力太大全自動射擊打不中人。 然後毛子找了半天找到了日本人的6.5mm彈,因為這個彈威力比較小可以拿來湊合用用。但是要指出,38式步槍,槍本身的設計是不錯的,算是少數日本人造的比較好的裝備。

最後說說百式衝鋒槍。這把槍的設計水平基本就停留在一戰水平了。一款1940年設計的衝鋒槍,還裝個兩腳架。給衝鋒槍裝兩腳架當小機槍用,這種想法在20-30年代是有的,不過歐洲各國很快就發現這兩腳架沒啥叼用,衝鋒槍畢竟就那點射程。側置彈匣實際上是很坑的,對槍械的重心有很大的影響。英國的司登水管是個急造品這麼玩也沒啥大問題。至於百式?生產性差,性能也不咋樣。這槍有一個非常神奇的地方,它的射擊標尺竟然標到了600米!設計師的初衷是這玩意可以用兩腳架趴著打跨射,所以搞了個600米距離標尺。


貞觀防務


給你們分析一下軸心三國的武器特點。

德國當然是第一,各方面軍工和技術都世界一流。

不說虎式豹式這樣的明星坦克,單說德國用的最多的四號坦克也是質量優秀,適合大規模裝配部隊。

而和德國比,日本的坦克如97式等裝甲薄,火炮口徑小火力低,而且日本坦克產量很低,在中國和東南亞戰場坦克使用量不大需求不高,在太平洋戰場日本的坦克只能當固定炮臺。



在諾門坎戰役中日本人坦克面對蘇聯坦克基本沒有還手之力,質量數量體型都差了太多。

當然也有人說日本人矮小所以坦克做的也小,我覺得是因為日本資源貧瘠,大堆資源還要造海軍艦船,所以無力發展機械化部隊,許多軍事評論家說二戰日本陸軍還是一戰水平。


意呆利,這個國家雖然一直被噴拖軸心國後腿,但是意大利也是老牌工業國家了,二戰時候軍工很發達的,火炮和車輛生產不少,質量還行,比如……李雲龍的意大利炮?哈哈,開玩笑的。

意大利海軍可是維持地中海局勢的重要力量,意大利本身也是參加過華盛頓條約的海軍強國,

德國飛機不用說了吧,無論是戰鬥力還是轟炸機德國水平一直很高,德國有一堆著名的飛機設計天才,德國空軍曾經一度是歐洲上空的王。

日本的零式和後期的零戰各種改也很出色,但是為人詬病的是,日本的資源少,技術相對歐美落後,導致飛機裝甲薄,還經常起火,而且日本人設計飛機,永遠注重性能而非駕駛員安全,同樣的飛機被打受傷,日本飛機飛行員存活率遠底於英美空軍,二戰後期並非是日本沒有飛機可用了,而是日本沒有一流飛行員可用了,培養一個飛行員可比當時的飛機貴多了。


日本的海軍二戰一流,可作戰思想陳舊,天天想著艦隊決戰,想著造戰列艦,大和號號稱世界第一實際上成了吉祥物,毫無戰績,反觀俾斯麥號,雖然沉了,但還是打出了一世英名。

德國不是造不了航母,而是空軍戈林防範海軍做大而反對航母計劃,希特勒也覺得和英國爭海權不現實,海軍只能用潛艇,德國的潛艇戰績奇高,是大西洋狼群,而日本潛艇部隊經常出問題,非戰損失。

日本的航母一開始很厲害,但是中途島後賠了本,美國二戰造了100多艘航母日本只造了20多艘,而且,日本後期的航母,是戰列艦和巡洋艦改造的!艦載機偏少,遠程打擊能力甚至兩艘趕不上一艘美國航母。

在意大利和德國軍隊用著一流步兵裝備時,日本人還在用著諸如38式的步槍,步槍在大會戰中的火力很容易被衝鋒槍壓制,日本的百式衝鋒槍到戰敗也沒普及,輕重機槍裝配率還不如意大利和匈牙利軍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