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語文老師,請問您如何上作文課,又如何批改作文的?謝謝?

張中山說


我把興奮和熱烈還給學生

新接一個班的語文課,過去他們的作文都是學生交上來,老師畫一個分數或簡短的評語,選一兩篇作範文念念。這次作文我先仔細地看了每一篇,寫了評語,也給了分數,就叫科代表發下去了。有幾個同學沒有交作文,我也沒有過問。

講評課上,我簡要地作了一下總結,同學們都不以為然。而且我發現已經接了兩週的課,每堂課彷彿都沒有興奮點,氣氛沉悶,“萬馬齊喑”。今天準備刺激一下學生們“麻木”的神經。我說:“好了,本次作文大致的情況如此,下面還是讓我們一起來分享同學們自己的傑作。方法是,按座次每個同學依次上講臺宣讀自己的文章,要求聲音洪亮,吐詞清晰,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思想;聽的同學準備好筆和草稿本,做好筆記,老師可能會隨機的請你作一作鑑賞評價。”

“哇,太恐怖了!”有學生叫起來。我解釋說:“寫作就是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就是要讀者和你產生共鳴。今天作者和讀者能有機會面對面的交流,有什麼恐怖的呢?”

“沒有寫怎麼辦?”有學生問。我說:“沒寫沒關係啊,沒有交作業我不追究,但我相信你一定能夠出口成章,即興口頭作文吧!”

因為自己帶的班的作文評講都是這麼幹的,我心裡有底,更何況代課的這個班還要高一個年級,又是重點班。當然這樣的一次作文講評課要耗時2——3課時,但是,值!

我故意馬著臉宣佈:“無價錢可講,按座次開始吧!”

第一個女同學上了講臺,儘管聲音有些顫抖,有些緊張,但她堅持唸完了自己的習作,文章也不錯。她剛一念完,我就帶頭為她鼓掌,同學們的掌聲也響起來了,氣氛一下子好多了……

分享習作一個個的傳下去,掌聲一次次的響起來。我時不時地插上一些點評,或請同學作一下鑑賞。同學們興奮起來了,兩週以來的語文課,這是第一次找到了興奮點,我的心裡也輕鬆了許多。

學生心裡自有一杆秤,當欣賞到佳作時,那掌聲的熱烈程度和時間都會不一樣,小作者臉上的表情也不一樣的好看,那是興奮和激動;作品一般或是不怎麼樣,同學們也會報以掌聲,只不過禮節的成分重一些,小作者臉上的表情也會有幾分懊悔:這次沒認真寫,下次一定好好來一篇。輪到第一位沒交作文的同學,有些尷尬,但他很機智:“請老師原諒,請同學們原諒!以後我一定好好作文,下次為大家奉獻精彩!”同學們一陣笑聲,這笑聲和老師臉上的笑容一樣寬容。後面沒有交作文的同學也有口頭敷衍一篇的,本節課沒有輪到的,下課就趕緊補寫了一篇。我還說什麼呢?

有一位女同學,由於半期考試不理想,想起對不起父母,文到傷心處,情也動真,竟哽咽不能語了,同學們用掌聲給她鼓勵,讓她堅持用眼淚和真情讀完了自己的習作。我補上幾句點評和安慰,教室裡靜悄悄的,再沒有了兩週來的浮華和壓抑。

找準學生的興奮點,那課上起來才叫爽!我自己帶班,高中語文的許多內容都是學生自己完成的,學生們樂意,積極性格外的高,我只是一個參與者,我把興奮和熱烈還給了學生。





金風359


從教初中語文20年,來一個小總結。

關於上作文課

1.緊密圍繞教材。教材的權威性不容質疑。新的部編版語文課本寫作指導部分,將課文閱讀與寫作指導有機融合,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點面結合,實用性很強。把教材當作作文教學的綱領和主線,是必須的。

2.佳作欣賞課。課文有點高大上,讓孩子們多多欣賞同齡人的佳作,是作文教學的重要方式。可以上成自主閱讀課,即只是讓學生讀作文,不作過多要求。老師也可以精選一篇作文,邊讀邊賞析,這種方式會使教師講解有血有肉,比較受學生喜歡。為了節省備課時間,可以靈活安排學生在固定時間為全體同學讀作文,教師隨機點評。這樣還可以培養學生主動閱讀作文的意識。

3.例文仿寫課。

教師精選一篇佳作,讓學生充分閱讀吸收,根據訓練的側重點,讓學生仿寫。可以仿結構,仿選材,仿立意,仿寫法等。一般閱讀5分鐘,寫作40分鐘,部分同學能夠完成。

4.交流引領課。先向學生出示作文命題,開展“頭腦風暴”,從擬題到立意到選材,讓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簡要記錄,不作評價。最後,教師提出自己的建議。最好一節課引領,一節課寫作。

5.習作講評課。一是將本班優秀作文師生展讀,充分肯定優點,表揚先進,樹立榜樣。二是將問題作文匿名展示,討論改進方法。

6.習作修改課。學生用紅筆。

自評:自己閱讀一遍,將不滿意的地方修改好。

互評:小組互讀,用修改符號互相批改,寫出修改建議。

師評:教師巡視,處理學生的疑難問題。總結指出班級存在的共性問題。

修改:學生結合老師和同學的建議,在原作旁邊修改。

驗收:收上作業,教師分等級評價。

關於作文批改

1.面批面改。這種方式效果好,但耗時較多,操作麻煩,可以適當運用。

2.簡批簡改。教師的批語太多,費時費力,很難達到預期效果。教師用修改符號或之言片語,肯定優點、指出問題即可。

3.代表批改。可以使用寫作素養好的學生幫助老師批改。也有弊端,大家可以嘗試。

4.互批互改。上文已敘述。

<strong><strong><strong><strong>


親子語文


歡迎關注“高分語文英語”,駐足這裡就能學習和進步!


一、這是一個系統問題,限於篇幅,這裡只概括說一說。

二、作文一般應該按照兩條路線來教學:

一)按照作文的類型來教寫作文。

筆者把作文分為七類:

1、寫事

2、寫人

3、寫景

4、寫物(說明文)

5、寫理(議論文)

6、寫圖(看圖作文)

7、寫想象

二)按照審題立意、結構思路、內容材料、語言文采等四個要素來教學

三、具體的教學方法:(在筆者的頭條號以後會有詳細說明,可以關注。)

但是寫作文必須解決兩個問題:

1、寫什麼 ; 2、怎麼寫 (方法待續)

四、至於改作文,由於老師時間有限,批改大量作文只能快速地把每個同學的重要優點和缺點指出來寫明批註,部分細節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每次改作文,都要細改個別同學的作文,因為要拿來作為典範供全體同學學習和仿效的。

如下面的作文,筆者是這裡批改的:

原稿:


修改稿:







語文英語教學


剛上過一堂作文課,我來還原一下我的做法。

這是一堂作文講評課,針對的是學生上一次同題作文的。原先是一個半命題作文,叫《我最 ( )的人》,這個題目可填選的範圍特別廣,比如“敬佩、崇拜、熟悉、喜歡、討厭……”只要是表達某一種強烈感情的詞語就可以。因為在寫作前,我以《我最敬佩的人》為例做過一次分析,結果7年級這幫懶動腦筋的孩子一股腦兒全寫了《我最敬佩的人》,唉!

其實這篇文章很好寫,要點有四:

  • 敬佩誰?
  • 敬佩什麼?
  • 為什麼敬佩?
  • 聯繫自己談怎麼見賢思齊,向敬佩的人學習。重點落在後兩個方面。

作文收上來後,我很不滿意。原因在於:

  • 1.許多學生對於最敬佩的人根本不熟悉,他們不喜歡寫身邊人身邊事,卻喜歡寫自己一知半解的人、道聽途說的事,寫得很膚淺、單薄、籠統;
  • 2.愛喊口號,沒有真情實感;愛表態,沒有具體行動;愛空洞議論,沒有挖掘事例,大而無當;
  • 3.學生腔,語言風格雷同,沒有一絲鮮活的、個性化的表達,讀之味同嚼蠟。

所以,我挑選了八篇作文進行了點評,分析了優劣,先鼓勵再指出他們的上述三個通病,孩子們都心悅誠服。

之後,提出作文的原則性要求:“用熟悉的話寫熟悉的人和事。”並當堂啟發:

  • 1.講熟悉的話時,我提出了幾個選項:英文,文言文,詩詞曲賦,日常生活中與他人交流的語言。他們馬上選擇了最後一種;
  • 2.講熟悉的人時,我讓他們每一個人迅速地不假思索地說出腦海中的最熟悉的人,竟然有一小半人想不出來,經我催促才隨口報出某個明星的名字,而朝夕相處的父母竟鮮有人說,真是遺憾!
  • 3.講熟悉的事時,我讓他們至少舉出三件事來,結果許多人便說不完整了,原因還是他們選擇的只是感覺熟悉其實不熟悉的人,哪能寫出熟悉的事?我把他們引向父母、同學、自己時,立馬想到了不少事情。不過,仍然有些孩子對父母為他們做過什麼一無所知,真是痛心!

最後,我佈置的作文變成了命題作文,《我最熟悉的人》,在我的“逼迫”下,孩子們不得不去思考得更深入。作文,最重要的是思考,表達,是其次的。

至於怎麼批改作文,我的方式是不固定的:

  • 1.字斟句酌的改;
  • 2.抓住一兩個亮點寫批語;
  • 3.針對共性問題集中點評;
  • 4.指導學生互評互改。

我希望看到有思考的文章,看到有溫度的孩子,看到有個性的文字。作文如做人,當一生認真對待之。


劍客談教育


以下是我聽一位人大附中的高一語文老師講的作文課,我整理了一下文字稿,供你參考。

今天這節課主要講評期中作文,請先看一下題目:“我們”是一個富有情味的詞。我們,可能是童年的玩伴;可能是至親的家人;可能是朝夕相伴的同學;可能是志趣相投的朋友;可能是為了某一個目標偶然相聚的一群……“我們”讓你想起了誰(哪些人)?“我們”之間有什麼故事? 請以“我們”為話題,自擬題目、自定立意,寫一篇800字左右的記敘文。 在考場上,當你看到作文題,首先應該認真地審題。當看到導語中說,“我們”是個富有情味的詞,你首先就要思考,“我們”到底指的是哪一類人呢?題目中給了若干種提示,這時候你應該將它和自己的儲備進行一個契合。哪一個方面是你最有話可說,同時又能將我們的情味再生動地表達出來呢?從同學們的考場作文來看,大家思路打開得不夠,主要都將題材集中在了兒時的玩伴、至親的家人,還有就是班集體。這樣的記敘文雖然也呈現了“我們”這個團體,但是很多同學一方面是敘事的時候事件單薄,主要採用了概述的寫法,欠缺生動的細節。另外一方面,立意含糊不清。因為忙於敘事,忙於交代“我們”,就忘了要去凸顯“我們”到底有什麼樣的價值?寫作這篇文章又有什麼樣的意義?現在,同學們會看到,其實很多的工作是要在審題構思的時候就完成的,這樣在寫作的時候才會心中有數。剛才我說過,你首先需要完成對題目深入的理解,“我們”到底指的是哪一類的人?在進行選材的時候,要去和自己的儲備進行契合,這樣才能建立素材儲備與命題之間的聯繫。我們在確定選材,確定準確審題的時候應該先確定寫作立意。構思的時候就需要去思考:為什麼要寫作這個作文題呢?自己選擇的“我們”中最有價值的、閃光的地方是什麼呢?所以,哪怕是考場作文,也要把閃光點趕緊捕捉到,並且記下來。很多同學寫了自己的家人,可能這個“我們”就呈現家庭當中的關愛,這樣我們家就是一個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呈現了家庭的正能量。但是,這樣只能說你完成了一篇文章。怎樣才能讓它完成得更生動,能夠拿到更高的分數呢?你在接下來構思的時候就要思考,我要選擇的事件應該是哪幾件事呢?這幾件事是不是富有變化的呢?如果選擇的這些事件是單一的,或者是幾個相似片段的組合,這樣豐富性還是不夠的。還有的同學選擇的“我們”,因為定位含糊不清,又習慣於在考場表述的時候,總是用符號來代替,這樣的作文距離深度還是有距離的。現在我們會看到,考場作文,審題、選材,還有就是先確定立意,以便把文章的價值性挖掘出來,這都是在構思的時候需要解決的問題。可能同學們會說,我有獨特新鮮的素材,也想好了如何把其中的價值挖掘出來,怎樣才能寫好呢? 我提到了,要找幾個富有變化的素材,圍繞“我們”去進行剪輯和組材,這就需要在擬寫提綱的階段注意了。擬寫提綱需要完成的工作是,首先設計一個精巧的開頭,考場作文的開頭應該直接告訴“我們”是怎樣的一個團體,它可以是兒時的玩伴。那麼,是否要通過兒時的玩伴,寫出自己對童真的理解、對童年的追憶呢?這個時候怎樣的開頭才能夠精巧呢?是直接進入童年的一個玩樂的場面,還是從現在用追憶的筆調去寫?精巧開頭的妙用,就體現在哪一個更能夠凸顯主題和立意?哪一個更能夠抓住閱卷者的閱讀興趣?很多的同學在考場作文當中,開頭太過含糊或者兜圈子,這樣的寫法都是不明智的。我們來看一下得高分的同學的作文,這個同學寫道:“彷彿是被他們周身的光芒吸引,初一的我帶著滿心的嚮往,小心翼翼地推開第九會議室的厚重大門。你們轉過身,看著這個小不點,和藹地微笑:‘歡迎加入我們!’從此,我也成了你們。我們,是學校的模擬聯合國協會。”這樣的一個開頭,是用一個場景式進入了敘事環節,在敘事環節選取了推門而入時受到了歡迎。而第二自然段就直接交待出來,“我們是模擬聯合國協會”。 這種開頭就是有所設計的,很巧妙,也讓閱卷者馬上明白文中所寫的“我們”是什麼。因此,一篇記敘文的起筆要直接,也要巧妙。除了直接切入,還有什麼樣的開頭方式會比較巧妙?其實,還可以用一種先抑後揚的筆法。來看一下這位同學寫的: “曾經,‘我與父親’這個概念對於我,只是‘我’和‘父親’,從不是‘我們’。‘我們’這個詞,帶有一種同盟的感覺,可在我看來,父親從未與我站在過同一陣線。”這樣一個開頭是從“我們”的反面,也就是兩個個體開始切入,通過後面的表述、選擇的事件,逐漸地去寫“我們”如何地融合成為一體,“我們”是如何地相親相愛。這種先抑後揚也能夠讓老師饒有興趣地讀下來。寫完精巧的開頭,在擬寫提綱的時候,就要把選取的合適的材料進行巧妙地組合、剪輯。這個可以在擬提綱的時候用三言兩語標註出來事件,接著就思考:我按什麼樣的順序來組合這些材料?一種是人們最常採用的,按照時間的線性,依序而行。很多同學都習慣於用這種方法,它其實是一種直敘法,但是它雖然能夠很清楚地交待事件,可是缺少變化。 因此,擬寫提綱的時候不妨思考一下:哪些事件詳寫?哪些事件略寫?這些事件的順序可否進行一個重置、穿插?把最精彩的放慢節奏寫,把簡略的不妨穿插,或者概述。考場作文要想寫得精彩生動,需要在主體內容方面也要有一定的設計性。這樣的設計性主要表現在對敘事鏈條進行一定的設計,不要去持續,而要用一兩個穿插或者對比。這樣的話,既寫出我們的成長性,也通過成長性寫出了自己對於“我們”這個概念的深入的理解。接著來看剛才兩篇例文,第一個“我們”選取的是學校的模擬聯合國協會,那在發展過程當中,作者選取了怎樣的一個事件呢? 作者先寫出最開始的時候內心的一種膽怯,通過描寫第一場會議自己感覺周圍的環境都是深沉的,墨綠的桌布、純黑的窗簾、暗紅的木地板,這時的自己只想退縮,覺得擔不起“我們”的名號,會給大家丟臉。再然後,通過“我”感受到團體的力量、他人的鼓勵,“我”在這樣的力量當中開始成長,找到了家的溫暖的感覺。因為,學長、學姐們他們說:“我們,是家啊。”一下子既完成了扣題,又寫出了自己成長的緣由。然後,就選取自己如何成長、如何去練習,在“我們”的鼓勵中,要成長為和他們並肩戰鬥的一員。 作文這樣寫道:“在成長中,我逐漸擔起一份責任。會場上,我們縱橫天下指點江山揮斥方遒,我們跨過沉淪的一切向永恆開戰,手中高舉人大附中的軍旗;會後回到現實,我們倡導公民教育,敢為天下先,我們立於浮華之世奏響天籟之音,立德立言無問西東。我們同甘苦,共進退,一同進步,一同成長。”這些文字既剪輯了若干小小的事件進行組合,又有概述點題的話語。我們會看到成長是獲得了團隊的鼓勵,而帶來了自我的一種超越。 當“我”再和學長、學姐們進步的同時,也漸漸地成為了“我們”。因此,這篇文章的結尾寫道:“我站在會議室裡,等待著下一個面試者。那一聲‘學姐好’,或許就是我們的傳承。我笑笑,對他說:‘歡迎加入我們!’我們,是學校的模擬聯合國協會。我還會告訴他,我們,是家。”這樣既完成了首尾的呼應,完成了點題,也將整個敘事寫出了一種成長和變化。再來看另外一篇例文。如何將“我”和父親不在同一戰線,通過一些什麼樣的事件,又最後走到了親密的一家人呢?作者在這裡面選取一些父子之間的衝突,再通過轉折,而轉折要交待得細緻一些。 這位同學就是通過母親將父親的深愛告訴“我”,來進行轉折。通過剪輯若干小小的事件,比如父親如何支持“我”學吉他,父親如何按照“我”的配方完成了曲奇餅的製作,父親如何經常向同事誇耀自己的女兒。女兒在矛盾中又開始去反思,自己為何會和父親產生那樣的一些矛盾呢?原來是因為有很多事情並沒有向父親交代清楚,而“我”以為的“我”與父親之間的陌生感,不過是因為自己據他於百里之外。“我”在自己的心中築了一層一層的牆,隔閡了父親,使他關切的目光透不過來,而“我”也看不到他深沉的眼光,是“我”拆開了“我們”。當作者認識到是“我”拆開“我們”的時候,這時候轉變也就自然而然地呈現出來。作文中寫道:“我們常常將最好的態度給了熟悉的陌生人,卻將陌生的帶刺的背影給了最親的親人。今年中秋,是三年以來我們一家三口都在的第一個中秋。第一次沒有千里共嬋娟。我走向在看書的父親:‘走,我們拍月亮去,我給你展示一下我的攝影技術。’他抬頭:‘你那三腳貓功夫,比的過你的建築師老爸?’” 我們會看到,這樣的成長就讓文章賦予了變化的層次。寫好作文題,現在你會發現,除了完成審題、擬寫提綱,可以幫助你在考場上快速成文,要想寫得精彩而又生動,要帶著你對“我們”的深入理解,巧妙地選材、組材,寫出變化來,這樣你的文章就可以在考場上拿到高分。 但是,我要提醒你注意的是,語言先要保證通順。在通順的基礎上,讓感受真切地呈現出來。要有細節,不要通篇都用概述。如果通篇都用概述,作文分數就不會得太高。怎樣寫好“我們”?有哪些作文可以借鑑呢?我向你推薦兩部作品:一是龍應臺的《目送》中有篇文章叫做《共老》。文章寫的是兄弟姐妹之情,它將“我們”和夫妻關係、情人關係、朋友關係做了對比。在對比當中,寫出兄弟姐妹中,“我們”的獨特性。在結尾的時候,用了南美洲的獨特的雨樹,形成一個象徵,來做結尾,很巧妙。你不妨學會找到一個物象,成為一種象徵物。另外,我還向你推薦一部影片《七月與安生》。這部影片呈現出來的也是“我們”,兩個閨蜜在整個青春期中的相伴成長和成長以後又因為愛上同一個男生,而似乎有了一定的背叛,最後又走向和好。影片採用了多重線索來完成敘事,也通過若干的細節來凸顯兩人的情感,塑造更加豐滿的人物。我推薦這部影片,其實是希望你能夠對影片與原短篇小說進行比較,讓你獲得更多的學習寫作的技法。因為影片改編較原短篇小說增加了太多細節,而且改變了原小說平鋪直敘的講述方式,採用多線以及反轉,使得整個敘事更為複雜。青春小說經過改編,成為一個複雜的影片,能獲得大獎的影片,這其中的敘事策略也可以運用於我們的寫作當中。本堂作文講評課到此結束,下節課再見。

師兄說教育


以前學生的作文,都是我自己精批細改,從錯別字到病句到評語,一篇作文要花5到10分鐘,兩個班100多人,僅僅改作文就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然而,作文發下去後,喜歡作文的同學還認真看一下,不喜歡的同學直接扔到一邊,甚至你給他圈出來的錯別字還在那兒。老師改作文累得要死,但收效甚微。

我現在已經改變了這一作法。每次作文交上來後,我把好中差的作文都各挑選一兩本。在作文講評時,讓學生一起來欣賞,讓他們明白本次作文好中差的標準。當然,在第一次讓學生批改作文時,要讓學生學習瞭解考試作文的評分標準。

學生明白標準後,再按座位順序,分成4到6人的小組,在組長的組織下,找一位字寫得好的同執紅筆,小組討論批改作文。先改錯別字、病句,再勾畫出寫得好的句子,最後寫作文的優點和不足。

這種作文批改方式能夠很好地將老師從繁重無效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來,效果也還不錯。


詩意南山


教無定法。

我改作文比較懶。佈置作文時,規定幾個可操作的條件,凡符合條件者為滿分。再找錯字病句若干,適當扣點分。千萬別找太多,滿頁紅的圈點,孩子會不高興的。

旁批和總批只寫優點,不寫缺點。剛學習作文,大多根本不懂作文理論,多寫無益。激起孩子們的寫作興趣,慢慢的,他們就會寫了。那時,再跟他們說:你看,這樣寫也很好的。

老是給孩子作文50、60分,他們會感興趣?老師自己也覺得乏味!


拈花微笑90736436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指導學生寫作文也不例外。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讓學生喜歡作文,也應該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喜歡作文。第一,多讀書,特別是語文書中編選的課文文質優美,這些課文是最好的範例,學生從語文書中能學到寫作方法,積累優美語句,這是寫作的基礎。語文學習得法於課堂,得益於課外。除了讀好教材,更重要的是廣泛閱讀,“讀書破萬卷”,方能“下筆如有神”。其次,多觀察,經常組織學生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第三,多激勵,讓學生更多體驗寫作成功的喜悅,哪怕習作中有一個詞語用得恰當,也要給予肯定,讓學生感到寫作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江山165940261


這個問題是離不開語文課堂教學的。

首先,在每一個單元的課程開始之前,要掌握這個單元所教給學生的寫作方法。在每一課中要滲透寫作內容。

其次,在單元總結的時候,必須抓出寫作的這條線。讓絕大多數學生都知道這個單元的立意方法,和行文特點,表現手法。

最主要的第三點是,不管成績好與孬的學生,都必須掌握最基本的寫作原則,即是:主題立意在文先,開頭結尾一線穿,行文完整不囉嗦,中心內容貫全篇。

作文批改前,要根據自己所掌握的學生情況,最好的和最次的拿出幾篇,做一下通讀,要有批改重點紀要,按著詳略比例,按照紀要要求用重點的批改。準備當作範文講評的,拿到作文講評課上,一邊講評一邊批改。(可以板批)。

作為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寫作能力再差的學生,有十週的作文課,他必須及格。


庭蔭囀鶯


作文這個東西,是大部分學生都頭疼,老師更頭疼的一個問題。絕大部分的學生是討厭作文的,因此,老師也頭疼。

大部分學生拿到作文題目以後無從下筆,沒有東西可以寫。對於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還是要先打開自己的思維。每次在上作文課之前,都是先在黑板上寫出兩個詞語,然後讓學生把看到這兩個詞語聯想到的東西寫下來,這樣來幫助他們開拓思維。在作文素材的選取上,要求學生選擇的素材,要麼是有意思的,要麼是有意義的。然後在作文的命題上面,儘量的去貼近他們的生活,然後再追求題目的新穎。有時候也會帶著學生先上一節室外課,通過情景再現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完成作文。

在作文批改的方面,首先是要求學生字跡的工整程度。然後是字數的要求,接著是作文的分段和有無錯別字。這些屬於作文批改的硬性指標。除了這些以外,然後看學生的修辭手法,說明方法的運用。優美的語句基本上用波浪線畫出來。然後在作文的最後進行一個整體的評語。

作文的教學和批改,是一個範圍很廣的東西,也需要結合學生的特點,不斷的探索新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