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列强在近代为什么对中国屡次侵略,对日本却鼎力支持?

老王闲话2018


我们中国是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战争的主要形式就是占领对方的土地,征服那里的人民,然后,并成一个更大的国家,大家一起种地,统治者收租子。

现在即便是2019年了,中国的老百姓依旧脱离不了这种思维模式。总是幻想这特朗普阴谋摧毁伟大的华夏文明,美国人整天惦记打过来,把我们的脖子上套个锁链,逼咱们种地,他们收租子......

西方属于商业文明、海洋文明。他们的利益来自于贸易,我们的利益来自于庄稼。农耕文明的统治者在民间抽血靠的是税收,商业文明国家抽血靠的是贸易。大家一起做生意,他才能赚钱。

所以,西方文明最怕的是什么?怕你闭关锁国,怕你不跟他做生意。

在咱们这边叫鸦片战争,在英国那边叫贸易战争。英国人为了做生意,宁可开战,这在中国人眼里是不可理喻的事情。这就是两个文明之间的隔阂。英国人也很苦恼,你为啥不跟我进行贸易呢?中国人说我家啥都不缺,你为啥非得跟我做买卖呢?

最后是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逼着咱们开放、通商。它是损害咱们的权益了,但损害的是什么权益?损害的是咱们闭关锁国的权益。

开始做生意了,问题就又来了:做生意就得有做生意的规矩。你一套规矩,我一套规矩,这生意也没法做。

所以,西方文明第二怕的是做生意乱了规矩。

做生意要立规矩,那么规矩谁来立?自然是西方人他们立。规矩是他们立的,那么这个游戏中的赢家也就只能有一个,那就是他们自己。所以,在近百年的贸易体系之下,赚钱的,发达的,只有西方国家自己。

而这也就是美国人、西方人总跟我们不友好的原因。

最开始,在清朝,咱们不跟他贸易。即便是后来打败了,开始贸易,那立规矩的时候,大清朝也得掺和掺和。而到了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我们不服他的规矩。即便是改革开放,加入WTO,这都是经过长期的谈判的。谈的什么?就是谈规矩,不能全按照你的那套来。

现在的中美贸易战,就是在互相立规矩,你美国有条件,我中国也有条件,不能完全执行你美国的规矩。你有你的利益,我也有我的利益,既然是贸易,那我也得赚钱。这些事就得谈,谈激烈了就是骂......

日本跟我国完全不同。他也曾闭关锁国,但是被美国的军舰打开了国门。然后他自己选择了全盘西化,全盘接受西方的规则,彻底投入到西方的怀抱。然后他们还有个黑船节,纪念美国打开了他们的大门,每年还要庆祝一下。这在中国人眼里就显得很没有节操。

二战,日本又被打败,处于美国全面接管的状态。他没有资格谈条件,只能全盘接受美国的规则。让你汇率升值你就得升值,让你为海湾战争掏钱你就得掏钱。

日本,是西方的乖宝宝,不乖,就打到你乖,等你乖了就还是个宝宝。所以他们关系很融洽。而我们历来都是有自己的一套,有自己的立场,不可能完全顺着西方人,这才导致大小冲突不断。

咱们要是从清末起就无条件接受他们的规则,关系是不是也会很和睦?问题是咱们不能那么干,对不对?

关键这姿势咱们不是学不会嘛!


锐视觉何老师


大中华动得,小日本动不得,没这样的逻辑……在国力层面上,西方列强入侵日本绝对没问题,为什么却不感兴趣呢?

近代日本人头上顶着一个“穷”字,明治维新前粮食产量都不够,能够顿顿吃白米饭的只有贵族。除了提供淡水、海里捕的鱼,几乎没什么拿得出手的资源,西方列强何苦劳师动众!

而西方列强入侵他国、圈占殖民地的目的,是要获得原料产地以及商品销售市场。1854年发生“黑船事件”,美国人佩里带着7艘军舰逼迫德川幕府签署《神奈川条约》,让日本向美国开放口岸。

接下来,列强对日本就没有什么动作,江户末期的日本实在太贫弱,远不能与富庶的东南亚、中华大地可比。

列强虽然懒得吃日本,但是不等于没人惦记他,当时世界第一强国“日不落大英帝国”就看好日本。

为什么英国人会瞧上日本人呢?不是他们突发奇想,而是陷入全球战略困局,想扶持日本人当小弟。

19世纪后期的英国,在欧洲大陆要平衡法、俄等列强势力,驻扎地中海的英军要保持对各方的威慑。而英国的非洲军团也动不了,尤其在南非要部署重点,对付“布尔战争”。在中亚地区,占有印度的英国人时刻要同沙俄南下做各种明争暗斗。在中国,沙俄已经开始蚕食中国领土,英国也有自己要保障的利益所在……

总而言之,英国人的英伦三岛的总兵力,已经难以应付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干预需求。他们需要在各地扶持助手,而远东的日本被英国人看中,日本无论在国土面积、国民人数、地理位置都很适合。

日本列岛孤悬海外,正是从海洋方向逐鹿远东的最佳跳板,既可以南下,也可以北上。

而日本的国土面积不大不小,人口不多不少,提供的兵员也有保障,绝对是当助手的好材料,这样的体量也满足实现工业化的条件。

更加的绝妙的是,日本国内缺少各种矿产资源,而距离日本最近的资源产地就在东南亚,这些地方正处于英国、法国的控制之下。

各种条件一分析,英国人很满意,日本一旦发展起来,他越是发达就需要越多资源,那么英国凭借手里的资源就能牢牢控制它。

这样一来,英国人就去找日本人,日本明治政府巴不得这样。于是,英日代理关系就建立起来,日本的发展得到来自西方的鼎力支持。


子屠龙


方圆论坛观点!

因为在近代西方国家眼里,日本算是亚洲唯一一个现代国家,其他的国家包括当时的清朝都已经落后于世界了。还处在封建社会。自古以来弱肉强食。落后就要挨打。列强的本意是指同意行列中的强者,以前是指在同一时期内瓜分世界,在世界范围内拥有殖民地的各个帝国主义强国。近代世界上分为西洋列强和东洋列强。西洋列强包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比利时。而东阳列强只有一个,那就是日本。以上这些国家因为多数都是西方国家,而日本一直也以西方国家自居。所以也统称西方列强。



十九世纪中期,世界资本主义萌芽诞生并且开始快速发展,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随意在原材料供应上就严重不足,还有市场消费能力有限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所以西方资本注意国家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原材料供应地和产品倾销地。而这个时候的清朝正处于闭关锁国的时候,盲目的自我发展,不与外界交流,不管是科技还是军事早已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而这时的清政府在西方国家眼中就好像一直待宰的肥羊。


当时的清朝政府有着无尽的财富,广阔的土地居住着庞大的人口基数。而且神秘富饶的东方也一直吸引着西方世界国家。而现在这个国家已然落后于世界,有着庞大的财富却没有与之匹配的实力。这就严重的刺激的西方国家贪婪的欲望。

一步差步步差,整个世界都在前进的时候,大清朝还在自我陶醉。直到被人家打上门来才醒悟,但这个时候也已经晚了。而日本这个曾经中国的小弟,在超越了中国的时候,率先就一口咬上了中国,最后其他西方国家相继介入,至于西方国家鼎力支持日本。根本没有这回事。他们只不过是有着共同的利益罢了。而日本做为亚洲列强,他是占有主场优势的。所以相对于日本西方列强会宽容一些。因为西方列强的着重点还是在西方。东方只是他们掠夺的地方。日本的势力根本不可能进入到西方世界。就算现在日本也一直想要融入进西方国家,但是西方国家一直没有接受罢了。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方圆论坛


有一种观点认为是西方列强忙着瓜分中国,顾不上日本,这才让日本有了搞变革的机会,经过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全盘西化,并且步入列强的行列。

这种观点站得住脚吗?数据说话。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出动48艘军舰,其中运兵船就有32艘。最大的战舰列装75门火炮,排水量1700吨,总共也就3艘。整个舰队在当时的英国海军中算是个三流舰队,就这么个力量就把号称“天朝上国”的清王朝打得战败求和了。到了14年后,一支由7艘军舰组成的美国舰队陈兵日本外海,一炮没放就逼迫当时的日本德川幕府签订了《神奈川条约》。而当时整个东南亚也基本沦为了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对于一个小小的日本,如果西方列强对它龇牙,从技术角度来说根本不是一件难事。

但是日本怎么就能在列强的的坚船利炮之下幸免于被殖民呢?

简单地说,殖民地的价值就是给宗主国不断提供原材料和过剩商品的倾销市场。日本具备这样的条件吗?

日本地处欧亚大陆与太平洋交界处,也是太平洋地震带之上,自古以来地震、海啸、火山等自然灾害频发。因为自然灾害和国土狭小的缘故,日本国土上几乎找不到多少自然资源,甚至连耕地面积种下的粮食都不够本土人吃的。再加上人口数量有限,所以日本既不具备输出原材料的能力,也不具备作为一个倾销市场的条件。日本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东西恐怕只有淡水和鱼类了。

换句话说,当时的日本和东亚资源丰富的中国、印度相比,活脱脱的一个叫花子。所以,西方列强根本看不上穷到连贼都懒得惦记的日本,一门心思去到东亚大陆这块风水宝地捞油水。

但是这不代表日本就没有价值了,精于算计的西方列强见日本不具备当猎物的条件,却具备当猎狗的条件。

第一个注意到日本价值的国家是当时全球头号殖民大国——英国,准确的说叫大英帝国。

19世纪中后期,大英帝国在全球的头号敌人是横跨欧亚大陆的沙皇俄国。在欧洲,大英帝国的力量勉强可以制衡沙俄向欧洲的扩张。但是在亚洲,大英帝国便有点力不从心了。特别是大英帝国费尽心机经过两场大规模战争好不容易开拓出来的中国市场,也一直被沙俄惦记。

因此,大英帝国急需在亚太地区有一个可以制衡沙俄的战略力量。日本得天独厚的地缘位置便成了英国人的首选。大英帝国扶植日本实际上非常容易,无外乎就是给他输入资源、帮助日本实现工业化。而距离日本最近的东南亚是个资源宝库,而且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一旦日本走上了工业化道路,必然严重依赖资源输入,这样一来,日本的国家命脉便捏在了英国人手里,也就不用担心养虎遗患。

从此之后数十年直到太平洋战争期间,英国人和美国人先后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武装干涉苏联之战中不断掣肘日本,鼓动和放纵日本不断撕咬东亚大陆,但是就在日本费劲撕咬下一块肉时,英国人和美国人马上赶来迫使其吐出大部分。慢慢的,日本与美英的矛盾便逐步深化,直到引发太平洋战争。

所以,日本明治维新所需的启动资金、技术以及资源,绝大部分来自大英帝国,国内事务甚至国家战略也一度操纵在了英国人手中,成为西方代理人。


大将军威武K


十九世纪是英国的世纪,英国人的全球战略有两个,一个是维持贸易权,一个是阻止任何大陆国家一家独大。

就贸易权来说,中国自鸦片战争后逐步放开,和英国人没有矛盾,日本明治维新后也和英国没有矛盾。不过由于英国和中国打交道更早,投入的精力更大,利益更深,所以英国其实大体上扶持满清,太平天国时候就帮了大清,庚子拳变之后其实也是向着满清。毕竟,大清要是倒了,天下大乱,他们的贸易会受损失,乱兵乱匪,都找不到人赔偿,要想维护利益就只能自己出面来建立殖民政府,但英国不愿意增加负担。


另一个大战略抑制欧陆霸权国家,一个对象是法国,另一个对象是俄国。和法国在欧陆就是扶持一堆对手,在海外就是和法国打。俄国一直对外扩张,英国人也要压制俄国,于是支持奥斯曼对付俄国。在远东地区俄国也在扩张,英国在中亚扶持一堆人对付俄国,东北这边,俄国没办法了。


所以,其实英国很需要满清的善意,英国人很乐意提供经济和武器支持对抗俄国。然而满清即使在李鸿章主持外交后,依然没摸清基本门路,眼光只放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日本却很快就搞明白了,甲午战争日本不光是为了争朝鲜,也是为了向英国人证明自己有能力,因为英国人选远东盟友理所当然首选中国。日本人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强于满清,与此同时满清还是在玩列强制衡游戏,和俄国走的很近。英国人一看这状况,那就日本吧。

自从日本抱上英国人大腿后,就无比顺畅了。国际上都知道日本人是英国小弟,轻易没谁能找日本麻烦,日本人也能获得英国经济、文化、技术上的输入。当然日本人也争气,在英国最需要他们出头的时候,击败了俄国人,打下了东北给了满清。而满清此后一直还是孤军奋战状态。


白完家


所谓西方列强,其实以英国为代表。那么,在近代英国的眼中,中日两国到底是什么样的形象,可以说一个是肥羊、一个是瘦猴吧。但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还是肥羊,但日本已经成为英国盟友了。

由于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所以英国把中国当然巨大的市场和原料产地,所以要发动战争打开中国的国门并进行殖民活动。而日本对于鸦片战争等等早有耳闻,心有悸动,所以后来在美国军舰的逼迫下,19世纪中叶,日本也开国了。

起初英国也没有日本当做什么重要的国家,但当沙俄不断地染指中国东北和朝鲜,有化其为“黄俄罗斯”的企图时,英国对日本的态度起了变化。

一、学习西方的优等生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先后聘请了四百多位西方专家,军队也开始现代化,陆军先学法国后学德国,而海军先学荷兰后为英国。日本海军主要向英法订军舰,其意义已经超出了单纯的武器制造,同时也是外交和文化上的交流。每当签订合同或军舰下水等重大场合时,都要举行酒会;有时军舰下水后,还未完全竣工,或者还在测试中,遇到天皇生日时,也在舰上举行酒会,这些都是重要的外交场合。日本不断向英法订制军舰,聘请欧美的教官、工程师,同时派出留学生,这给西方上层人士一个日本正在孜孜汲取西方近代文明的印象,而这种印象在某个时刻还会发生有利于日本的作用。

二、遏制沙俄的盟友

在遏制沙俄的问题上,日本和英国有着共同的利益。进入20世纪后,两国先后三次缔结日英同盟。日本能取得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的胜利,和英国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在甲午战争之时,英国就暗中给予日本帮助。当甲午战争丰岛海战中“浪速”击沉英国商船“高升”后,英国舆论一片哗然。有的论著提到当时英国有个法学家提出日本海军的行为符合国际法,于是事件逐渐平息。此说不全面,很显然,一个法学家的能量和说服力是有限的。“高升事件”平息的原因如下:

1.在当时英国上层人士眼中,日本是一个积极学习西方文化的“优等生”,因而对其抱有“好感”。这才是“高升事件”能平息的氛围和主要原因。

2.当时日本不断向英国订购军舰,这使得英国的造船业受益颇丰,而作为海洋大国的英国,造船业是其支柱产业之一,因而造船业对政府和舆论有很大的影响力。再之,一艘商船的损失,远不能和造舰带来的收益是相比。

3.就是英国已经意欲把日本当作在远东遏制沙俄的小伙伴。


元和拾一年


第一、列强普遍认为日本在亚洲是个弱小国家,容易掌控。在亚洲,真正称得上大国的只有中国、俄国和日本。日本面积37万多平方公里,为中国的三十分之一,当时人口4000多万,为中国的十分之一。日本是这三国中的一个弱小的国家。虽然在明治维新期间,明治政府提出“富国强兵”的口号,日本的军事实力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甲午战争前,日本的海军综合实力相对于西方列强来说并不强大,且没有铁甲舰,最大的军舰是巡洋舰,当时,北洋水师有两艘铁甲舰。开战时,国际舆论大部分认为大清会很快击败日本,因此日本不被看作是一大威胁。(更多文章请关注)

富士山

但是,随着甲午战争的进行,战争的结果令西方列强大跌眼镜。日本的在陆地、海上均大破清军,并且直抵京师。列强此时提出的要求就是,不允许日本进攻北京,威胁大清稳定,导致清政府崩溃瓦解,进而损害列强商人在华利益。

另外,在日本与大清两国全权代表在马关谈判时,条约内容公布后,俄国、法国、德国立即进行干涉,强迫日本放弃辽东半岛。原因就在于,日本若占领辽东半岛,就像两只手卡住了大清的脖子,陆军和海军就能够时刻威胁大清的稳定、安全。因此无论日本对列强怎样乞求,最后连旅顺港都没有保住,被迫还给大清。

克里姆林宫

第二、列强认为一个比较强大的日本,会与俄国在远东达成实力均衡。那么,为什么在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愿意看到日本继续快速发展呢?原因是俄国。与其他西方列强不同,俄国在远东拥有自己的领土。且俄国一直希望在远东有不冻港,因此俄国一直觊觎满洲平原、朝鲜半岛,甚至朝鲜半岛与日本之间的小岛对马。在甲午战争后,俄国的确加快了侵占满洲的步伐。并且俄国一直在修建西伯利亚铁路,修建完毕后,俄国即可由铁路源源不断地在远东增兵。显然,其他西方列强认为俄国若独吞大清,会极大损害他们在大清的权益。因此愿意见到日本继续快速发展,以遏制俄国,达到远东实力均衡。根据这一原则,日本与英国达成了对等的“英日同盟”。

第三、列强在远东利益大头在大清。大清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因此中国,不论兴衰,都是世界目光的主要聚焦地。但在整个19世纪后半段,中国上下的主流民意对西方都是以敌意为主的,西方列强很清楚,如果直接与中国对抗或者管辖如此巨大的人口,都会显得得不偿失。所以,一个贴近中国并且敌视中国的日本就是合乎西方的利益了,按现在奥巴马的说法叫做亚洲战略再平衡。之后的日俄战争,日本在西方兜售战争公债的数字更是惊人,直到二战爆发还没还完呢。到现在日本国内还有史学家认为日俄战争是英国利用日本遏制俄罗斯在远东的扩张。而日后,一旦日本做大,有了吞并中国,整合东亚大陆所有人口和资源的机会的时候,西方的态度立刻就变了。但在二战之后,西方的态度又变了一次,其目的还是为了遏制俄国在远东的影响。

明治天皇

第四、列强认为日本对西方的价值观是认同的。日本在大正时代是真正进行过选举的。虽然它还有权贵政治的特色,而且那个带天皇的宪法也有很大的问题,但在一定范围内还是实现了民主。你从历任首相也能看出来。日本的司法独立程度还是很高的。新闻出版和文化方面也要松的很多,毕竟是师法欧洲的,检查制度并不比同期欧洲严格。(更多文章请关注)

日本有很多地方与常规反着来,他们选举非常民主,但是日本官僚系统又独立性比较高,政府部门并不听中央的,选上来的不管事,管事的不经过选举,所以权贵门阀家里既有政治家,又有官员,这样的组合就显得非常高效。以上这些方面虽然进步有限,但是起码在名义上是为西方所认同的,这和中国在名义上就对西方进行批判是有天壤之别的,事实上无论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义、甲午战争和团运动中,中国对西方和日本始终是轻视、对抗的,直到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的庚子之乱后,中国才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落后,但在价值观上,始终是不认同的。


老王闲话2018


甲午战争后,日本脱亚入欧,开始扮演“远东宪兵”的角色。

甲午战争后,日本正式跻身西方列强,英国是它强有力的支持者,三次《英日同盟》的签订。

英国为遏制德国、法国,尤其是俄国在东亚的扩张,日本是很好的拉拢对象,给日本一定的经济扶持,使其充当“远东宪兵”的角色,对抗“欧洲宪兵”的俄国。日俄战争期间,日本的战争经费就是在海外筹集的。


五味社


很简单,当时谁拥有了中国,谁就能控制亚洲。当时清朝有人口四亿,当时世界人口才十亿。可想而知,拥有了中国,不仅仅是控制了亚洲,而是拥有了19世纪。英国商人当时有个比喻就是,只要能到中国做生意,我们的工厂必须准备通宵生产三十年以上。

所以说当时对于西方列强来说,中国才是亚洲的重心,日本的话只要他开放市场就行了。而对于大清,那可是一块大蛋糕,谁见了都会眼红。所以英国将目光始终放在大清,就算是甲午战争后也是如此。

而对于日本,英国是算不上鼎力支持的,只是在甲午战争后,随着沙俄在大清的势力扩张,引起了英国等国的不满。尤其是在东北地区,沙俄咄咄逼人的态势,严重影响了地区平衡。

但是英国又没有办法阻止,这时才想到日本,并且认为日本陆军实力比较强,可以用来对付在东北的沙俄,但是英国当时并没有想到日本可以打败沙俄,更希望的是日本可以遏制住沙俄。

结果日俄一战,不仅打怕了沙俄,更是吓坏了其他列强,没想到昔日的绵羊,居然成长为狼了。而且比沙俄还凶残,对中国这块肥肉抱有更大的野心,至此英国人开始想方设法阻止日本在东北的势力扩张,比如和美国一起搞了个门户开放!


小司马迁论史


其实在中国被鸦片战争打开了国门的前后。日本在同时,也是被外国殖民者侵略,并不是说在中国被侵略的时候,日本倒向了西方列强,后来成为了西方列强,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人一直认为被西方殖民者控制。而不是所谓某些自以为是的家伙说的日本资源匮乏,英国用资源控制日本,扶植日本势力。

1853年7月8日,日本历史上的黑船事件被认为是日本进入近代世界的转折点。然而,黑船事件并不是说就是西方世界就认同于日本。而是日本在继续闭关锁国,还是开放国门的选择方向上徘徊。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自然是不可能允许日本人拖延的。第二年,1854年2月11日,美国人用武力逼迫日本人开放国门,在3月31日日本与美国签订了《日美和亲条约》,美国人见此还不收手,两个月后又追加签订了《日美修好通商条约》。而这个日本和外国列强签订条约的日子还会继续。到了1858年,德川幕府还和美国,英国,沙俄,荷兰,法国等五国签订了有关开港,领事裁判权,居留地等内容的《安政五国条约》。从本质上来说,日本其实是被列强用武力逼开了国门。这一点和中国是没有太多区别的。

也就是说,其实日本在进入近代历史的过程中,也是和中国一样是背负有各种不平等条约的。日本真正得到西方列强承认的时间,其实非常晚。

而在同时,日本国内自然是不愿意将接受这些条约的。因此,在日本国内掀起的尊王攘夷的口号。说到底,就是想把外国殖民者赶走,继续回到日本幕府统治的时代,或者应该是继续闭关锁国的日子。

关于外国殖民者到来的意思,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观点,那就是认为西方在进入工业资本社,需要通过殖民地来完成他的工业改造和资本积累,因此,外国殖民者来到中国,将中国变成外国人的市场。

而至于说现在国人所谓的日本没有资源的谣言,其实是不知道日本历史的无知表现。早在日本被西方殖民者要打开国门之前,日本与中国的贸易一直就有往来。日本的产品可并不是像我们现在想的一样,在中国就没有很好的市场。以日本的萨摩藩为例,萨摩藩在改变自己道路上,一直就向中国出口优秀的海带和干货。不仅是向中国出口各种的优质产品,当时的萨摩藩可谓是日本的代表之一,1867年,萨摩藩以日本萨摩琉球国太守的名义出席世界博览会,因其产品精美,甚至惊动了法皇拿破仑三世。皇帝特地将萨摩藩的纪念章奖励给来访问的萨摩藩的武士,这代表了西方列强对于萨摩藩在日本的地位的承认。同时,萨摩藩所出产的玻璃制品也在西方广受好评。

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说西方殖民者有意扶持日本。不如说西方殖民者,其实在日本开过的过程中。也是在一种进行赌博投资。当时被认为是日本代表政府的德川幕府。其在见识到了西方殖民者的威力之后,并不是说真心实意地希望接受外面的变化,引进西方的优秀文化来改变自己。德川幕府与西方殖民者合作,其实是希望能够获得西方的资金和武器,用来维持自己的统治。

因此,在日本出现倒幕派的时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当时的参战双方,都和外国人有很深的联系。

在这里还可以插一个题外话,到了甲午战争即将爆发的前几年,日本国会还在商讨将西方势力驱逐出自己本国的提案。这当中就包括有日本的土地,不向西方人开放,在税收过程中,即便是在日本的西方人也要向日本政府交税。诸如此类的内容,就可见当时的日本其实是并不希望依赖于外国人,或者说是认可西方人进入自己的本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