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盛蘭:京劇葉派創始人

京劇中的葉(盛蘭)派:小生流派。創始人為葉盛蘭。自幼坐科於富連成科班,得蕭長華、張彩林、蕭連芳等傳授,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後又從其姐夫茹富蘭習武小生。出科後,拜程繼先為師,經長期的舞臺實踐,除與馬連良、言慧珠等合作外,曾獨自挑班演出,開創了小生掛頭牌的先例。在繼承程、茹等名家藝術的基礎上,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世稱葉派。

葉派小生追求陽剛之美,尤擅長表現劇中人英武之氣。在唱、念、做、打諸方面均很有特色。葉嗓音寬亮高亢,“龍、虎、鳳”音俱全,行腔華麗、飽滿,音色柔潤而甜美。能從唱腔中表現人物性格,每出戏的運腔極少雷同,獨創了許多旋轉多變的新腔,如《柳蔭記》中的[反西皮]、《周仁獻嫂》中的[反二黃]腔,為小生行當的演唱開拓出新的境界。

葉盛蘭:京劇葉派創始人

其唸白剛勁有力,講究口勁,四聲準確,大小嗓結合自然,如《群英會》、《悅來店》等戲的大段唸白,層次分明,富有情感,很有藝術感染力。表演氣度大方,表現人物性格細膩入微,特別是塑造周瑜、呂布、羅成等人物,傳神逼真,瀟灑從容,富有儒將風度。

葉的武功基礎紮實,在《白門樓》、《羅成》等劇中有出色的發揮,且能演《探莊》、《八大錘》、《雁蕩山》、《獅子樓》(飾西門慶)等武功繁重的戲,其中開打、身段、撲跌,皆甚精彩。

葉派小生區別於其他派別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剛多於柔,所以雉尾小生戲尤為出色。突出體現特色的戲,當屬《群英會》、《白門樓》、《羅成》和《柳蔭記》。《群英會》,可稱葉氏傳世佳作,諸劇的唱、念、做、舞,均引人入勝,已拍成的戲曲藝術片,是研究葉派藝術的珍貴資料。《白門樓》的[西皮娃娃調]唱腔,其中許多唱法,有別於傳統唱法,體現了葉派唱腔獨樹—幟的創新精神。該劇開打的編排,不同凡響。

葉盛蘭:京劇葉派創始人

《羅成》是葉將傳統劇目《叫關》、《淤泥河》、《小顯》連綴而成的—出大戲,每演必引起轟動。《柳蔭記》是代表葉派藝術晚期的精品,唱來新腔迭出,表演剛柔並濟,更見火候,在人物刻畫上,較前期作品更見功力。

除上述劇目外,葉派劇目還有《臨江會》、《轅門射戟》、《借趙雲》、《戰濮陽》、《水淹下邳》、《呂布與貂蟬》、《周仁獻嫂》、《得意緣》、《斷橋》、《金田風雷》及武小生戲《翠屏山》、《雅觀樓》、《八大錘》、《探莊》等。傳人有子葉少蘭及學生張春孝、蕭潤德、茹紹荃、張嵐方、夏永泉、張學濟、郭自勤、馬玉淇、李元瑞、馬榮立、朱福俠等。

葉盛蘭:京劇葉派創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