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砸缸背後的家庭教育:為什麼偏偏是司馬光?

司馬光砸缸背後的家庭教育:為什麼偏偏是司馬光?

毫無疑問,司馬光是知名度非常高的公眾人物。他在民間的知名度不僅是因為編寫了一部著名史書《資治通鑑》,還由於他小時候救人的故事——“司馬光砸缸”,大家都知道。司馬光是個聰明人,而且他的聰明從小就顯現出來了。

司馬光砸缸背後的家庭教育:為什麼偏偏是司馬光?

越是天生聰明的孩子,家長越要正確引導。引導好了,會變成大聰明,引導不好只能是小聰明,說不定還會聰明反被聰明誤。

司馬光的老祖宗司馬孚是西晉皇族安平王,老爸司馬池做過兵部員外郎、杭州知府等官職,死後被追封為溫國公,贈太師。

司馬池在光山縣任職時,司馬光出生了。這是夫人聶氏為他生的第三個兒子。司馬池想,當年父親在池州當官的時候自己出生,父親給自己起名叫司馬池,現在這個孩子是在光山縣出生的,以此類推就叫司馬光吧。

司馬光比一般的孩子聰明,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對這個孩子,司馬池總怕教育管理不到位耽誤了,自己本身工作忙顧不過來,只有把培養教育孩子的光榮使命交給老婆聶氏。以大戶人家的小姐聶氏的文化水平,教育小孩子還是不成問題的。

司馬光砸缸背後的家庭教育:為什麼偏偏是司馬光?

聶氏首先培養孩子學習的自覺性。

孩子最感興趣的東西往往學得就快,司馬光小朋友最喜歡讀的書是《左傳》,一本《左傳》在手,飢渴寒暑一切身外的事情都不管不顧了,既然他對史書感興趣,就由著他去做,這樣他就會自覺地去學習。你看看司馬光有多聰明吧,七歲的時候,就已經能熟練地背誦《左傳》了,這還不算,他能清清楚楚把二百多年的歷史梗概講出來。

聶氏第二個招數是賞識教育。

孩子優秀的表現,該表揚的時候必須表揚,培養他的榮譽感,特別是當著外人,讓他背誦一段《左傳》,大家稱讚幾句,這對孩子是莫大的鼓勵,以後他會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司馬光自尊心很強,榮譽感也很強,他擔心自己的背誦能力比別的孩子差,別人學習完休息了,他還加班加點接著學。每一篇文章都不滿足於背誦下來,而是要求自己熟練背誦。因為下了真功夫,他精讀和背誦過的書都牢記終生。

聶氏第三個招數是素質教育,全面發展。

讓孩子刻苦好學,但是不能剝奪他童年的快樂,該玩耍還是要玩耍,該調皮還是得調皮。同時不但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還要培養他的生活能力和處理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司馬光同學在學習的時候很投入,課外玩耍的時候也很投入。

歷史上那次著名的司馬光砸缸的事件,大約就發生在他六七歲的時候,地點在光山知縣司馬池家的後院裡。司馬光在關鍵時刻機智地砸開水缸其實就源於聶氏平時培養司馬光處理突發事件的素質教育,司馬光急中生智,順手從地上拾起一塊大石頭,猛地朝水缸砸去。這塊救命的石頭把水缸砸漏了,水嘩啦啦流出來,被救小朋友命大,沒有在水缸裡淹死。

媽媽聶氏的悉心教育,確實把司馬光教育成了一個成功人士。他在朝中深得皇帝信任,卻從不倔傲,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在家裡司馬光也是好丈夫,好爸爸,他對感情忠貞,堅不納妾,老婆死後也一直沒有續娶,要求兒子杜絕奢侈,節儉生活的《訓儉示康》也是千古家書名作。在學術上,他不辭辛苦完成了歷史鉅著《資治通鑑》,與司馬遷並稱為古代史家雙絕“兩司馬”。在母親的教育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司馬光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

司馬光砸缸背後的家庭教育:為什麼偏偏是司馬光?

司馬光砸缸背後的家庭教育:為什麼偏偏是司馬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