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为杨坚贤能,让周静帝决定将帝位禅让给他的吗?实际另有原因

是因为杨坚贤能,让周静帝决定将帝位禅让给他的吗?实际另有原因

在历史书上,认为隋文帝杨坚的即位,是“北周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也就是说,杨坚的帝位是北周静帝禅让得来的。基于此,有不少历史学家让为,杨坚轻轻松松就得到了皇帝的位置。

是因为杨坚贤能,让周静帝决定将帝位禅让给他的吗?实际另有原因

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杨坚在即位之前,也经历了反对力量的阻挡,经过了血雨腥风的斗争,才为自己铺平登基的道路的。让我们来看看这是怎样的一场宫斗吧。

隋文帝杨坚,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鲜卑姓氏为普六茹,后杨坚掌权后恢复汉姓“杨”。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封为随国公,杨坚承袭父爵。

是因为杨坚贤能,让周静帝决定将帝位禅让给他的吗?实际另有原因

公元578年六月,北周武帝宇文邕死后,太子宇文赟即位,史称周宣帝,杨坚的长女杨丽华被封为皇后。杨坚因为是皇后之父,被晋升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周宣帝每次外出巡幸,都让杨坚在朝内留守。

周宣帝有四位宠幸的姬妾,与杨丽华一起为皇后,几个皇后互相争宠,互相诋毁对方。周宣帝某次发怒的时候,对皇后杨丽华说:“一定要将你家灭族!”于是召杨坚入宫,对左右侍卫说:“杨坚的脸色稍有变化,就杀了他。”不料,杨坚到了宫内,神情和脸色自若,于是周宣帝没能杀了他。

是因为杨坚贤能,让周静帝决定将帝位禅让给他的吗?实际另有原因

但是这件事后,让杨坚非常害怕。最后,杨坚想出了两全之策,通过内史上大夫郑译向宇文赟透露出自己久有出藩之意。这正合宇文赟的心意,当即任命他为亳州总管。这样宇文赟和杨坚都皆大欢喜。

公元580年五月,杨坚将要被任命为扬州总管,到京城商议筹备讨伐陈王事宜。即将要出发的时候,突然脚是的旧伤复发,不能走路,因此没能如期启程。刚好同年五月,周宣帝病危。御正下大夫刘昉、内史上大夫郑译伪造了皇帝诏书,让随国公杨坚接受遗命,辅佐朝政。

矫诏辅政可是灭门的大罪,杨坚得到事情的真相后,极力拒绝。刘昉劝道:“公若为,当速为之;如不为,昉自为也”,杨坚当然不想将大权拱手相送,这才同意下来。新即位的北周静帝拜杨坚为左大丞相,百官皆听命于他。在刘昉、郑译的帮助下,杨坚一跃成为北周权臣。施政宽和,精简严苛的法令,躬行节俭,天下之人心无不归附于他。

是因为杨坚贤能,让周静帝决定将帝位禅让给他的吗?实际另有原因

同时,杨坚当上大丞相以后,大权在握,秘密开始了篡夺北周大权的计划。北周皇室诸王有很多有实力的藩王,如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和州总管尉迟迥等,杨坚怕他们随时会发动政变。就以赵王宇文招(周武帝之弟)将要嫁女于突厥为名,将他们召来京师长安参加盛大婚礼,一举抓捕了诸王,随即解除了他们的权力。

在解除诸王权力的同时,杨坚还注重收买北周支持自己的权臣并委以重任,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势力集团。杨坚要改朝换代的计划,越来越清楚。

公元581年二月,杨坚由隋国公晋封隋王。同月,北周静帝以杨坚具有治国济世的能力,威望崇高下诏宣布禅让。杨坚三让而受天命,从相府以常服进入皇宫,受即位礼,成为皇帝,定国号为“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

是因为杨坚贤能,让周静帝决定将帝位禅让给他的吗?实际另有原因

由此可见,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成为傀儡的北周静帝将帝位禅让给杨坚,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样相似的一幕,在中国的历史上还少见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