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信託產品,到底要經歷多少“劫難”,才能和投資者見面?

上一週,某權威媒體曝出銀保監會信託部正在制定《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辦法》,這一消息的傳出頓時引爆了整個金融圈,引發了整個信託圈朋友的熱情,同樣也引起了投資者的注意。

在前幾篇文章當中,筆者重點向投資者介紹了信託有哪些特點?為什麼信託是靠譜的?以及信託和銀行理財的區別等等。使得很多投資者對於信託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同時也收到了很多投資者的留言和回覆,甚至是私信,備受鼓舞。

今天的文章,將為你講述一個信託產品要經歷幾重“考驗”,才能最後與投資者見面。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光了解信託產品本身還是不夠的,要知道它是如何產生的,能夠讓投資者對信託產品有一個更完善的瞭解。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投資者提供靠譜、專業和通俗的分析,從而能更好地把握風險,實現自己的投資收益。

由趙本山和宋丹丹合演的小品《鐘點工》當中,宋丹丹向本山大叔提出過這樣一個智力題:“要把大象裝冰箱,總共分幾步?”熟悉的朋友脫口而出,一共分三步:第一步,把冰箱門打開;第二步,把大象裝進去,第三步,把冰箱門關上。

一個信託產品,到底要經歷多少“劫難”,才能和投資者見面?

同樣的,問一個信託產品從設立到最後跟投資者見面,總共分幾步?

答:總共分七步,分別是產品立項,盡職調查,內部評審、文件製作與事前報告、產品推薦和募集、賬戶開立和合同管理,產品成立。一共要經過7個步驟,一個信託產品才能最終與投資者見面,下面我們就為大家一一講述這7個步驟。

一個信託產品,到底要經歷多少“劫難”,才能和投資者見面?


需要強調一點就是,在整個介紹過程當中,不可避免會帶有一些專業性的東西。因為本身信託投資對於專業性的要求會高於一般的銀行理財,在瞭解信託產品的成立步驟的時候,也會讓你對信託產品的運作有一個大致的瞭解;但是過於專業的東西,就不是適合給投資者看了,因此會用一些類比來進行描述。

步驟一.產品立項

立項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礎的一步。產品立項意思就是,在項目調研基礎上,由業務部門就項目的承辦展開立項工作,它的基本流程如下圖所示:

立項就是設立項目,跟大學期間的課題申報和單位上的立項,是差不多的概念。

設立項目之後,業務部門會根據一定的標準,對項目進行篩選,也就是前面所說的准入門檻。不是所有類型的融資項目,信託都可以做的。它對於每一個大類、每一個行業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就拿房地產信託為例,有些信託只跟前30強房企(綜合實力)合作;有的是50強,有的是百強;

區域方面,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省份,幾乎所有業務都能開展,而經濟欠發達的區域,很多信託公司原則上不介入的。

一個信託產品,到底要經歷多少“劫難”,才能和投資者見面?


類比於公司招聘,公司部門根據需要向上級彙報需求,然後人力會發布相應的招聘信息,對於應聘者有一個基本的要求。

比如對於學歷和畢業院校的要求,工作經驗的要求,工作年限,年齡以及相關資格證書。符合這些條件的,才能報考本單位。報考之後,還要經過人力的篩選,才有資格參加筆試和麵試。

遷移過來,就是符合准入的項目,公司內部還要根據公司的業務要求,進行篩選,確定符合相關要求的。才予以立項,才能夠進入到下一步環節,即盡職調查。

對於一個信託產品而言,產品立項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礎的一步,通過立項會對融資人和所在的區域、行業有一個基本的判斷,這就會篩選掉一批明顯有問題的公司。產品立項,相當於是信託業務的第一道防火牆。

步驟二.盡職調查

盡職調查又稱謹慎性調查,當信託公司與交易對手(融資人)達成初步合作意向,並且項目符合公司的篩選條件之後,信託公司作為受託人,就信託的各項事項展開現場調查,信息蒐集和要素分析等一系列活動。

說得通俗一點,盡職調查就是去調研這家公司的一些基本情況和基本信息。就像你做過的問卷調查一樣,當項目獲得通過之後,接下來就是發放問卷對項目提出的問題進行調研,相信很多人都碰到過。就信託項目而言,比如公司的經營狀況是怎麼樣?負債是否過高?行業是否不景氣?公司是否涉及重要糾紛等等,目的就是確保資料的真實性和項目的可行性。

盡職調查,就是對交易對手的全方面的透視,從項目的可行性、合法合規性以及風險可控性等等進行專業性的分析。同時在這個階段,項目經理會對信託產品的收益水平進初步的測算,盡職調查完成之後,一個信託產品的框架就形成了。

一個信託產品,到底要經歷多少“劫難”,才能和投資者見面?


盡職調查,是一個標準化的流程,針對每一類信託都嚴格執行這一套標準,從中發現融資人可能存在的問題和風險。這也是,信託產品的第二道防火牆。

步驟三.內部評審

盡職調查完成之後,下一個步驟叫做內部審核階段。

內部審核,就是信託公司其他部門對信託進行多維度的評審。比如風險部會判斷這個項目的風險是否可控,合規部會看這個產品的合規性有沒有問題,銷售部會判斷這一類產品的發行情況等等。各個部門,各司其職,而且相互會有博弈和牽制。

就像公司要錄取一個人,人力說了不算,還有對口業務部門進行評判;此外合規部也會對錄取者進行調查,有沒有違規現象;總經理也會綜合判斷,招聘這個人是否能帶來相應價值,金融領域更是如此。

一個信託產品,到底要經歷多少“劫難”,才能和投資者見面?


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確保項目合規和風險。對於一個項目而言,業務部門和風控部門永遠是唱反調的,相互掣肘,為的就是控制風險。

可以說,第三個內部評審階段是最重要的階段。

步驟四.文件製作與事前報告

介紹完上面三個步驟之後,是不是產品就可以發行了呢?

答案是NO!這只是信託公司內部的一個審核,按照監管規定。信託產品在通過內部審核之後,還要向銀保監會信託部進行報備手續。就像公司招聘高管和引進人才一樣,通過內部過五關斬六將之後,還需要大老闆的同意,才能最終確保錄取

按照監管要求,信託公司根據規定所設立的產品,要向銀保監會和相關部機構進行報告和申請獲得批覆意見,監管部門會對產品進行法律法規的審核,不符合法律和監管規定的,將不得設信託產品;只有符合的,才能進入到下一步。

看到這裡,也許很多投資者已經不耐煩了。原來一個信託產品這麼複雜?當然,所以你也就能明白筆者的苦口婆心。在多篇文章中,反覆強調信託靠譜性和正規性,正是基於信託產品設立的複雜流程和嚴格的監管。比起那些互聯網金融,那個更可靠自然一目瞭然。

一個信託產品,到底要經歷多少“劫難”,才能和投資者見面?


步驟五.賬戶開立與合同管理

信託的一個重要的特點是什麼?信託財產,是以第三方的形式來保證其獨立運作,即信託財產與信託公司是沒有任何關係的。也就意味著信託賬戶會有兩個賬戶,一個是內部賬戶,一個是外部賬戶,而外部賬戶又可以分為交易賬戶和銀行賬戶。

合同管理是進行客服的基礎,也是信託運營的前提,在產品得到監管部門的批覆之後,需要就要開始錄入合同,確定相關要素了,就是為下一步推介和募資做準備。

這個步驟不是很複雜,但也是必須經歷的一步。

步驟六.產品推介和募集

一般而言,信託的投資門檻是100萬到300萬起,根據規定,信託產品是不允許公開宣稱。因為信託面對的客戶,都是高淨值客戶。因此信託都採用的是推介的方式,募資資金的方式則分為直銷和代銷兩種形式。

直銷很好理解,就是信託公司的銷售人員直接向合格投資者推介信託產品,達成銷售。銷售人員包括信託公司的初級理財經理,高級理財經理,財富顧問等等銷售條線的人員。但實際上,基本上是全員營銷。上至總經理,下至理財經理,都有銷售任務!

代銷,就是信託公司委託有資質的機構代為向合格投資人推薦信託。前面介紹過,畢竟信託公司網點太少,銷售人員數量有限,那麼面對龐大的群體,信託公司不得不聯手與其他公司進行合作。一般代銷的話機構是銀行,這個比較常見;再加上各種第三方財富公司。

同樣我們要注意到信託公司在異地推介信託產品時,應當在推介前向註冊地推薦地的報告進行一個報告。可以看到,信託產品的每一個步驟都非常嚴格。

步驟七.產品成立

推介不是無限期的,有一個時效在裡面。當滿足設立條件的信託產品,就可以在信託存續期工作日內進行登記。前提是資金募集達到要求,如果資金募集沒有到達要求,產品依然是不能成立的。

一個信託產品,到底要經歷多少“劫難”,才能和投資者見面?

之後,就是一些剩下的事宜了。比如需要在5個工作日內,向委託人披露信託產品的推薦情況,正式宣告產品的成立信息,包括產品的名稱,某某信託,募集日期,募集金額,成立日期等各種信息。

至此,歷經七重“劫難”,信託產品終於和投資者見面啦。

總結

這是一篇嚴格意義上科普文,因此在介紹過程中難免有很多專業術語,讀者要閱讀的時候,需要一定的耐心和理解能力。儘量筆者以比較通俗易懂的話語進行了處理的,但不能因為易懂性而損失了專業性。

從信託產品立項到最終於投資者見面,可以說是一個歷經磨難的過程。從立項到盡職調查,從背部審核到監管報備,每一個步驟都相當於是一道關卡。用來確保信託產品的合規,風險以及可行性等相關事宜。每一步,相當於都是一個風險額度屏障,用來確保信託產品的可靠和合規性。

所以筆者還是那句話,信託是我國金融系統的正規軍,信託產品也是在嚴格流程下設立所發起。

從前面的介紹當中就可以看出來,因此信託的產品是比較可靠和一類理財產品,也是我國理財產品市場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

一個信託產品,到底要經歷多少“劫難”,才能和投資者見面?


不過現實中,很多人往往會失之偏頗。往往會因為一兩個產品或者信託公司出現問題,就會對整個信託行業產生負面印象。這也很好理解,畢竟正常經營的信託公司只有68家,一旦出現問題就是1/68;比起全國幾千家銀行而言,其影響權重自然大很多。

往往是,“一個老鼠屎,壞了一鍋湯”。

但是,這畢竟是個別現象。那些出現問題的產品畢竟是少數,問題信託公司就是那麼一兩家挨。因此,對於大部分的人而言,對於信託依要以一個開放和接納的態度,而不能視而不見。比區塊鏈和某些走形的互聯網金融而言,信託實在是靠譜的太多太多,然而有個別機構。

歷經七重磨難,信託產品最終才會和投資者見面。不知道今天的文章,有沒有給你一些啟示和幫助,讓你對信託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如果有,那自然是太好了。初心不變,為投資者提供靠譜、專業和通俗的分析,如果覺得好評。請轉發和點贊予以支持,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