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信托产品,到底要经历多少“劫难”,才能和投资者见面?

上一周,某权威媒体曝出银保监会信托部正在制定《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办法》,这一消息的传出顿时引爆了整个金融圈,引发了整个信托圈朋友的热情,同样也引起了投资者的注意。

在前几篇文章当中,笔者重点向投资者介绍了信托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信托是靠谱的?以及信托和银行理财的区别等等。使得很多投资者对于信托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也收到了很多投资者的留言和回复,甚至是私信,备受鼓舞。

今天的文章,将为你讲述一个信托产品要经历几重“考验”,才能最后与投资者见面。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光了解信托产品本身还是不够的,要知道它是如何产生的,能够让投资者对信托产品有一个更完善的了解。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投资者提供靠谱、专业和通俗的分析,从而能更好地把握风险,实现自己的投资收益。

由赵本山和宋丹丹合演的小品《钟点工》当中,宋丹丹向本山大叔提出过这样一个智力题:“要把大象装冰箱,总共分几步?”熟悉的朋友脱口而出,一共分三步: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第二步,把大象装进去,第三步,把冰箱门关上。

一个信托产品,到底要经历多少“劫难”,才能和投资者见面?

同样的,问一个信托产品从设立到最后跟投资者见面,总共分几步?

答:总共分七步,分别是产品立项,尽职调查,内部评审、文件制作与事前报告、产品推荐和募集、账户开立和合同管理,产品成立。一共要经过7个步骤,一个信托产品才能最终与投资者见面,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一一讲述这7个步骤。

一个信托产品,到底要经历多少“劫难”,才能和投资者见面?


需要强调一点就是,在整个介绍过程当中,不可避免会带有一些专业性的东西。因为本身信托投资对于专业性的要求会高于一般的银行理财,在了解信托产品的成立步骤的时候,也会让你对信托产品的运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是过于专业的东西,就不是适合给投资者看了,因此会用一些类比来进行描述。

步骤一.产品立项

立项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产品立项意思就是,在项目调研基础上,由业务部门就项目的承办展开立项工作,它的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

立项就是设立项目,跟大学期间的课题申报和单位上的立项,是差不多的概念。

设立项目之后,业务部门会根据一定的标准,对项目进行筛选,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准入门槛。不是所有类型的融资项目,信托都可以做的。它对于每一个大类、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就拿房地产信托为例,有些信托只跟前30强房企(综合实力)合作;有的是50强,有的是百强;

区域方面,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省份,几乎所有业务都能开展,而经济欠发达的区域,很多信托公司原则上不介入的。

一个信托产品,到底要经历多少“劫难”,才能和投资者见面?


类比于公司招聘,公司部门根据需要向上级汇报需求,然后人力会发布相应的招聘信息,对于应聘者有一个基本的要求。

比如对于学历和毕业院校的要求,工作经验的要求,工作年限,年龄以及相关资格证书。符合这些条件的,才能报考本单位。报考之后,还要经过人力的筛选,才有资格参加笔试和面试。

迁移过来,就是符合准入的项目,公司内部还要根据公司的业务要求,进行筛选,确定符合相关要求的。才予以立项,才能够进入到下一步环节,即尽职调查。

对于一个信托产品而言,产品立项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通过立项会对融资人和所在的区域、行业有一个基本的判断,这就会筛选掉一批明显有问题的公司。产品立项,相当于是信托业务的第一道防火墙。

步骤二.尽职调查

尽职调查又称谨慎性调查,当信托公司与交易对手(融资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并且项目符合公司的筛选条件之后,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就信托的各项事项展开现场调查,信息搜集和要素分析等一系列活动。

说得通俗一点,尽职调查就是去调研这家公司的一些基本情况和基本信息。就像你做过的问卷调查一样,当项目获得通过之后,接下来就是发放问卷对项目提出的问题进行调研,相信很多人都碰到过。就信托项目而言,比如公司的经营状况是怎么样?负债是否过高?行业是否不景气?公司是否涉及重要纠纷等等,目的就是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和项目的可行性。

尽职调查,就是对交易对手的全方面的透视,从项目的可行性、合法合规性以及风险可控性等等进行专业性的分析。同时在这个阶段,项目经理会对信托产品的收益水平进初步的测算,尽职调查完成之后,一个信托产品的框架就形成了。

一个信托产品,到底要经历多少“劫难”,才能和投资者见面?


尽职调查,是一个标准化的流程,针对每一类信托都严格执行这一套标准,从中发现融资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这也是,信托产品的第二道防火墙。

步骤三.内部评审

尽职调查完成之后,下一个步骤叫做内部审核阶段。

内部审核,就是信托公司其他部门对信托进行多维度的评审。比如风险部会判断这个项目的风险是否可控,合规部会看这个产品的合规性有没有问题,销售部会判断这一类产品的发行情况等等。各个部门,各司其职,而且相互会有博弈和牵制。

就像公司要录取一个人,人力说了不算,还有对口业务部门进行评判;此外合规部也会对录取者进行调查,有没有违规现象;总经理也会综合判断,招聘这个人是否能带来相应价值,金融领域更是如此。

一个信托产品,到底要经历多少“劫难”,才能和投资者见面?


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确保项目合规和风险。对于一个项目而言,业务部门和风控部门永远是唱反调的,相互掣肘,为的就是控制风险。

可以说,第三个内部评审阶段是最重要的阶段。

步骤四.文件制作与事前报告

介绍完上面三个步骤之后,是不是产品就可以发行了呢?

答案是NO!这只是信托公司内部的一个审核,按照监管规定。信托产品在通过内部审核之后,还要向银保监会信托部进行报备手续。就像公司招聘高管和引进人才一样,通过内部过五关斩六将之后,还需要大老板的同意,才能最终确保录取

按照监管要求,信托公司根据规定所设立的产品,要向银保监会和相关部机构进行报告和申请获得批复意见,监管部门会对产品进行法律法规的审核,不符合法律和监管规定的,将不得设信托产品;只有符合的,才能进入到下一步。

看到这里,也许很多投资者已经不耐烦了。原来一个信托产品这么复杂?当然,所以你也就能明白笔者的苦口婆心。在多篇文章中,反复强调信托靠谱性和正规性,正是基于信托产品设立的复杂流程和严格的监管。比起那些互联网金融,那个更可靠自然一目了然。

一个信托产品,到底要经历多少“劫难”,才能和投资者见面?


步骤五.账户开立与合同管理

信托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什么?信托财产,是以第三方的形式来保证其独立运作,即信托财产与信托公司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也就意味着信托账户会有两个账户,一个是内部账户,一个是外部账户,而外部账户又可以分为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

合同管理是进行客服的基础,也是信托运营的前提,在产品得到监管部门的批复之后,需要就要开始录入合同,确定相关要素了,就是为下一步推介和募资做准备。

这个步骤不是很复杂,但也是必须经历的一步。

步骤六.产品推介和募集

一般而言,信托的投资门槛是100万到300万起,根据规定,信托产品是不允许公开宣称。因为信托面对的客户,都是高净值客户。因此信托都采用的是推介的方式,募资资金的方式则分为直销和代销两种形式。

直销很好理解,就是信托公司的销售人员直接向合格投资者推介信托产品,达成销售。销售人员包括信托公司的初级理财经理,高级理财经理,财富顾问等等销售条线的人员。但实际上,基本上是全员营销。上至总经理,下至理财经理,都有销售任务!

代销,就是信托公司委托有资质的机构代为向合格投资人推荐信托。前面介绍过,毕竟信托公司网点太少,销售人员数量有限,那么面对庞大的群体,信托公司不得不联手与其他公司进行合作。一般代销的话机构是银行,这个比较常见;再加上各种第三方财富公司。

同样我们要注意到信托公司在异地推介信托产品时,应当在推介前向注册地推荐地的报告进行一个报告。可以看到,信托产品的每一个步骤都非常严格。

步骤七.产品成立

推介不是无限期的,有一个时效在里面。当满足设立条件的信托产品,就可以在信托存续期工作日内进行登记。前提是资金募集达到要求,如果资金募集没有到达要求,产品依然是不能成立的。

一个信托产品,到底要经历多少“劫难”,才能和投资者见面?

之后,就是一些剩下的事宜了。比如需要在5个工作日内,向委托人披露信托产品的推荐情况,正式宣告产品的成立信息,包括产品的名称,某某信托,募集日期,募集金额,成立日期等各种信息。

至此,历经七重“劫难”,信托产品终于和投资者见面啦。

总结

这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科普文,因此在介绍过程中难免有很多专业术语,读者要阅读的时候,需要一定的耐心和理解能力。尽量笔者以比较通俗易懂的话语进行了处理的,但不能因为易懂性而损失了专业性。

从信托产品立项到最终于投资者见面,可以说是一个历经磨难的过程。从立项到尽职调查,从背部审核到监管报备,每一个步骤都相当于是一道关卡。用来确保信托产品的合规,风险以及可行性等相关事宜。每一步,相当于都是一个风险额度屏障,用来确保信托产品的可靠和合规性。

所以笔者还是那句话,信托是我国金融系统的正规军,信托产品也是在严格流程下设立所发起。

从前面的介绍当中就可以看出来,因此信托的产品是比较可靠和一类理财产品,也是我国理财产品市场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个信托产品,到底要经历多少“劫难”,才能和投资者见面?


不过现实中,很多人往往会失之偏颇。往往会因为一两个产品或者信托公司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个信托行业产生负面印象。这也很好理解,毕竟正常经营的信托公司只有68家,一旦出现问题就是1/68;比起全国几千家银行而言,其影响权重自然大很多。

往往是,“一个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但是,这毕竟是个别现象。那些出现问题的产品毕竟是少数,问题信托公司就是那么一两家挨。因此,对于大部分的人而言,对于信托依要以一个开放和接纳的态度,而不能视而不见。比区块链和某些走形的互联网金融而言,信托实在是靠谱的太多太多,然而有个别机构。

历经七重磨难,信托产品最终才会和投资者见面。不知道今天的文章,有没有给你一些启示和帮助,让你对信托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如果有,那自然是太好了。初心不变,为投资者提供靠谱、专业和通俗的分析,如果觉得好评。请转发和点赞予以支持,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