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相传龙门石窟最著名的卢舍那大佛是根据武则天的样子塑造的?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龙门口。这里两山对峙,伊水中流,状若门阙,因而古称“伊阙”。龙门石窟和大同云冈石窟颇有渊源,二者都因为北魏执政者好佛而开凿。南北朝时期北魏首都先在平城(今大同市),孝文帝即位后,施行新政迁都洛阳。北魏迁都前在大同就开凿了云冈石窟,迁都洛阳后,继续在龙门开凿石窟。孝文帝迁都后,鲜卑人逐渐汉化,饮食服饰、婚丧嫁娶产生重大变化。因此,龙门石窟表现出的风格也更加贴近中原。北魏之后各朝继续开凿龙门石窟,至唐朝时又出现一个鼎盛期,形成了后来规模宏大的石窟群。

卢舍那大佛雕像全高17.4米,头高4米,是龙门石窟造像中的精品,它处于奉先寺内。奉先寺原是龙门石窟中的木结构建筑群,后来寺庙损毁,但寺庙内的卢舍那大佛石雕像却保存了下来。相传这尊卢舍那大佛雕像是按初唐时武则天的形象所雕刻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传说?人们众说纷纭。

为何相传龙门石窟最著名的卢舍那大佛是根据武则天的样子塑造的?

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雕像

有人从雕像的容貌来推断,认为卢舍那大佛雕像面部丰满,仪态慈祥,低眉含笑,端庄美丽,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女子,大异于之前佛教造像中深目隆鼻的胡人形象。佛教造像由胡人形象向汉人形象变化是佛教逐渐中国化的必然结果,当然雕像的容貌是否像妇人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还有人从武则天的政治需要出发来论述。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在以男性为主导的封建社会,一位女性要“君临天下”困难很大,于是她通过各种途径来树立自己的神圣形象。历史记载武则天登基前“有僧献大云经,经中有云‘佛祖以女身显化下世治国’”。这就是武则天利用佛教宣扬自己君权天授的一个例子。另外,有人认为武则天取“日月当空”之意给自己造了一个“曌”字做名字,也可能跟卢舍那佛有关,因为“卢舍那”的意思就是“智慧广大,光明普照”。结合这些历史记载和传说,有人认为卢舍那佛是根据武则天相貌所塑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论卢舍那大佛雕像是否是根据武则天的相貌所造,它与其他造像一样,展现出的精湛雕刻技艺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一个高峰,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是中国石窟艺术宝藏中的珍品。

内容来源:《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地理名胜》中华书局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