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幼飽受太后棍棒,忠貞如一,登基後傾心漢化,可惜英年早逝

他自幼飽受太后棍棒,忠貞如一,登基後傾心漢化,可惜英年早逝

孝文帝拓跋宏,北魏第六位皇帝,後改名元宏,力推漢化改革

孝文帝拓跋宏(467--499),北魏第六位皇帝,後改名元宏,乃獻文帝拓跋弘之長子,3歲立為太子,5歲受父皇禪讓即帝位,太和十四年(490),23歲時親政,強力推行了一系列漢化改革,史稱“孝文漢化”,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少數民族改革家。《魏書·孝文帝紀》載,“帝生而潔白,有異姿,襁褓岐嶷,長而淵裕仁孝,綽然有君人之表。”

和平六年(465)五月,文成帝死後第二天,年僅12歲的拓跋弘即位,是為獻文帝,尊馮皇后為皇太后,臨朝稱制。獻文帝是文成帝的長子,其生母李貴人在他被立為太子的太安二年(456),被賜自盡。北魏自道武帝拓跋珪開始,就實行一項野蠻制度:立子殺母。太子確立日,生母命絕時。歷史上開此血腥先河的,是漢武帝劉徹。《資治通鑑·漢紀十四》載,公元前88年,武帝立少子劉弗陵為太子,即後來的漢昭帝,藉故誅殺其生母鉤弋夫人,他說:“往古國家所以亂,由主少母壯也。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汝不聞呂后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這項殘忍制度,在有漢一代,僅此一例,史入北魏,拓跋氏卻全盤承襲過來,公元403年,道武帝拓跋珪立長子拓跋嗣為太子,同時賜死其母劉貴人,自此成為制度,且歷代推行,弄得後宮嬪妃一個個心驚肉跳,害怕懷孕生下太子,招來殺身之禍。

獻文帝拓跋弘被立為太子時,不足2歲,生母李貴人賜死後,馮皇后視如己出,悉心撫養,竭盡慈愛,十載有餘,其間的母子親情,深重如山。史載,獻文帝是個頗有作為的君王,親政後外御強寇,清掃邊患,內倡農耕,整肅綱紀,貶斥庸吏,提拔心腹,漸漸引起太后警覺。因為,皇帝整肅的鐵拳,已經杵到了太后的軟肋——她的寵臣近侍,一個個被貶斥,哭哭啼啼跑來告狀,太后的臉色,漸漸由黃轉綠,那雙美麗的丹鳳眼裡,開始滋滋冒火,一次因桃色緋聞引起的誅殺,成了引爆太后怒火的導火索,太后強力反擊,獻文帝被迫禪位。

他自幼飽受太后棍棒,忠貞如一,登基後傾心漢化,可惜英年早逝

馮太后,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皇后,獻文帝嫡母,孝文帝嫡祖母

原來,文成帝駕崩時,馮太后年僅23歲,青春烈火熊熊燃燒,怎奈得後宮千重寂寞呀,便不斷挑選花樣美男侍寢,她的面首之一李弈,儀表堂堂,風流倜儻,深得寵愛,兩人日夜顛鸞倒鳳,欲死欲仙,獻文帝恨之入骨,又莫可奈何,後來終於尋了一個藉口,將李弈與其兄李敷一起殺掉了。太后聞訊暴怒,想到這個從前言聽計從的娃娃居然如此悖逆,心頭怒火滋滋燃燒,祭出各種“花拳繡腿”,處處掣肘,逼迫獻文帝於皇興五年(471)八月禪位給5歲的兒子拓跋宏,自己做了太上皇。這一年,他只有18歲。對這件事,《魏書·天象志》的記載是:那年十一月,太白星衝撞“太微上將”,“是為內宮有憂逼之象”,第二年,“上迫於太后,傳位太子。”

然而,這還不是獻文帝的最後結局。承明元年(476)六月的一天,23歲的太上皇拓跋弘,被太后派人鴆殺於平城皇宮永安殿。為了讓孝文帝拓跋宏早日登基,歷史的腳步顯得如此急促,惶遽,凌亂!

孝文帝繼位後,馮太后被尊為太皇太后。孝文帝與其父獻文帝有兩點相同:其一,兩人生母命運一樣悲慘,都在兒子立為太子時被賜死;其二,兩人都由馮太后撫養成人,早年籠罩在太后羽翼之下。這就註定他們面臨著一個共同難題:對太后是否百分百忠誠?對孝文帝的忠誠,太后起初也是將信將疑。《魏書·孝文帝紀》載:“帝幼有至性,年四歲,顯祖曾患癰,帝親自吮膿。五歲受禪,悲泣不能自勝。顯祖問帝,帝曰:‘代親之感,內切於心。’顯祖甚嘆異之。”孝文帝至情至孝,4歲即為父皇吮癰,5歲時代父即皇位,傷心不已,涕淚漣漣,他的舉動,刺痛了太后,擔心他太過聰敏,日後為父報仇,兀地起了廢立之念,“文明太后以帝聰聖,後或不利於馮氏,將謀廢帝。”幸虧眾臣勸諫,方才作罷,隨後便採取各種措施,以磨鍊其忠心,“乃於寒月,單衣閉室,絕食三朝。”寒冬臘月,只穿一件單衣,幽閉陋室,餓飯三天,對一個幾歲的娃娃皇帝,肯定刻骨銘心;“宦者先有譖帝於太后,太后大怒,杖帝數十。帝默然而受,不自申明。”太監進讒言,說小皇帝心懷不滿,激怒太后,噼哩啪啦一頓爆揍,小皇帝無辜受辱,默然承受。諸如此類,孝文帝“始終曾無纖介,惇睦九族,禮敬俱深。”一片痴心,終於贏得太后首肯,從此精心扶持,這才開啟了“太和改制”之歷史新劇。

他自幼飽受太后棍棒,忠貞如一,登基後傾心漢化,可惜英年早逝

馮太后,孝文帝,孤兒寡母,推進改革,不易呀

所謂“太和改制”,是太和十四年(490)孝文帝親政之前,北魏進行的一系列改革。“太和”是孝文帝年號。這一時期,太后一手遮天,對年輕皇帝玩弄的是“革命兩手”:既支持,又限制;支持他的改革舉措,限制他可能不利於自己的勃勃野心。而她自己,則盡情宣洩著沸騰在嬌軀裡的“革命激情”,《魏書·天象志》記載:“三年八月,月犯太微。又群陰不制之象也。是時馮太后宣淫於朝,暱近小人而附益之,所費以鉅萬計,天子徒尸位而已。”對於這些,孝文帝始終心無芥蒂,無怨無悔,這年9月,馮太后病逝,孝文帝哀傷徹骨,大哭三日,他抽泣著對大臣們說:“朕自幼承蒙太后撫育,慈嚴兼至,臣子之情,君父之道,無不諄諄教誨。”

概述“太和改制”之核心,就是“以三項制度為綱”,綱舉目張:其一,實行“班祿制”,此前,作為遊牧民族的北魏,文武百官不設俸祿,他們依靠掠奪與貪汙獲得財富,弄得官場腐爛不堪,“班祿制”之要害,是嚴厲懲治腐敗官員,規定官員俸祿之外貪贓滿一匹絹布者處死。施行數月,40多個貪腐分子被處死刑,身兼秦、益二州刺史的李洪,是孝文帝的舅公,也因貪腐被賜死,引起天下震動。其二,實行“均田制”,規定凡15歲以上的男女,均可得到國家授予的土地,即“受田”,一時間舉世欣欣,百姓增收,政府有利,善莫大焉。其三,實行“三長制”,北魏的地方政權,一直掌握在宗主豪強手裡,他們橫行鄉里,蠶食國家,魚肉百姓,打掉這些“土圍子”,實行新的管理模式:以五家為一鄰、五鄰為一里、五里為一黨,設立鄰長、里長、黨長,合稱“三長”,以此夯牢統治基礎,抑制地方惡霸,是基層管理的一大進步。

太和十四年(490)9月,馮太后辭世,孝文帝親政,漢化步伐明顯加快。他首先下令整飭吏治,仿照漢人官制,考核州郡官吏,以為升降之本。第二年即頒佈律令,削減酷刑,廢除車裂、腰斬,降低夷三族、夷五族之等級。隨後,依次展開了四大改革步驟——遷都,易服,改姓,改口(語言)。

孝文帝利用至高無上的皇權,全面推行漢化,兼收幷蓄,本來是好事,然而,他像個餓了七天的流浪漢忽然看見了一隻麵包,只顧撲上去猛吞,卻顧不得撣去麵包上的灰塵。所謂“漢化”,其實是個循序漸進的融入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他的“兼收幷蓄”,把一些落後甚至垃圾也吸納了。譬如,他把腐朽沒落的門閥制度照搬過來,將鮮卑貴族按照門第高低分為甲乙丙丁四等,把穆、陸、賀、劉、樓、於、嵇、尉八姓定為國姓,與漢族的崔、盧、李、鄭相對應,其餘貴族也各有門第等級,並按照等級來確定官職高低。這些衰朽枯藤,纏繞在鮮卑人心頭,當然不會帶來積極效果,反抗改革的浪潮,一波波湧起,那些反對改革的鮮卑貴族,利用人們的抗拒心理,屢次興妖作怪,製造騷亂,連太子拓跋恂也捲了進去,企圖發動叛亂,孝文帝異常震怒,下令將其鴆殺……

他自幼飽受太后棍棒,忠貞如一,登基後傾心漢化,可惜英年早逝

青史憑誰說興亡,星辰起落夜未央

縱觀孝文帝一生治業,猶如奇崛高山,兀立青史。他在《吊比干文》中感嘆:“夫天地之長遠兮,嗟人生短多殃。往者子弗及兮,來者子不厥當……雖虛名空傳於千載,詎何勳之可揚?奚若騰魂以遠逝,飛足而歸昌。” 其情懷一如崑崙之月,光耀天下;其意志一如泰山之巔,摩天拿雲。當年親政之初,他就昭告天下蒼生:“朕纂承皇極,照臨萬方,思闡遐風,光被兆庶,使朝有不諱之音,野無自蔽之響,疇諮帝載,詢及芻蕘。自今已後,群官卿士,下及吏民,各聽上書,直言極諫,勿有所隱。”——他宣佈,要兼聽天下之音,“使朝有不諱之音,野無自蔽之響”,朝堂之上,要有反對的聲音;漠野江湖,也要發出屬於自己的迴響。正是這份江海一般廣闊的胸襟,助推他走上了一條超越先輩、引領時代潮流的改革之路,將北魏王朝這艘航船,推向了浩蕩東去的歷史洪流之中;而他的生命之舟,卻不可避免地被歷史洪流淹沒了。

太和二十二年(499)三月,寒風凜冽,孝文帝拓跋宏再一次率軍南征,攻伐南齊。這是他實現自己統一大江南北之終極夢想的最後一次努力了。這些年來,長江對岸的錦繡河山,一直浮現在他的夢境裡,可惜美夢醒來,旖旎的江南山水依然遙不可及,“白日光天兮無不曜,江左一隅獨未照”,他遙望南天,兀自吟誦,一滴清淚,潸然滑過面頰。此前,他數次率軍南征,均無功而返,本次出征,他希望馬到成功!——大軍進駐馬圈(今河南鄧州市東北),他下令廣陽王拓跋嘉繞道敵後,鼓譟衝鋒,前後夾擊,一舉擊潰了南齊軍隊,當歡慶勝利的鑼鼓敲響的時候,他卻轟然病倒了,病情來勢兇猛,急轉直下,眼睜睜進入了垂危狀態,身邊的幕僚們手忙腳亂,大軍急速踏上返程,走到谷塘原(鄧州市東南),躺在御輦中的皇帝,已是氣若游絲,枯燈將盡……這天黃昏,這位一直覬覦江南萬里江山,不斷髮兵南侵的年輕皇帝,就在谷塘原行宮溘然長逝,撒手塵寰了,享年只有33歲。哀哉!惜哉!

他自幼飽受太后棍棒,忠貞如一,登基後傾心漢化,可惜英年早逝

自古紅顏易老,流水長東,腳步雜沓,野馬奔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