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英年早逝”而失掉北宋中興計劃的“宋英宗”

“英年早逝”而失掉北宋中興計劃的“宋英宗”

元末著名軍事家、政治家脫脫曾評價宋英宗(趙曙):昔人有言,天之所命,人不能違。信哉!英宗以明哲之資,膺繼統之命,執心固讓,若將終身,而卒踐帝位,豈非天命乎?及其臨政,臣下有奏,必問朝廷故事與古治所宜,每有裁決,皆出群臣意表。雖以疾疹不克大有所為,然使百世之下,欽仰高風,詠歎至德,何其盛也!彼隋晉王廣、唐魏王泰窺覦神器,矯揉奪嫡,遂啟禍原,誠何心哉!

宋英宗趙曙,與濫施仁政的宋仁宗有著很大的不同。他具備政治才能,且擁有遠大抱負,是一個很勤勉的皇帝。他召輔臣奏事時,每每詳細詢問事情始末,方才裁決,處理政務非常認真。只可惜,最適北宋中興的一代皇帝,因短壽而未能如願。

“皇脈相承·年幼過繼”

公元1032年(明道元年)正月三日,趙曙在宣平坊宅第出生,趙曙為宋太宗趙光義的重孫、宋真宗趙恆之弟商王趙元份的孫子、宋仁宗趙禎堂兄濮安懿王趙允讓的第十三子,母親則為仙遊縣君任氏。

公元1035年(景祐二年),宋仁宗趙禎因自己沒有兒子(三子皆早夭),於是將年幼的趙曙接入皇宮,賜名為趙宗實,交給曹皇后撫養。

趙曙天性極為孝順,少時喜好讀書,不做嬉遊玩樂的事情,穿著簡樸好似一個儒者。常穿著朝服見其師:“你是我的老師,不敢不以禮相見。”當時吳王宮教授吳充進呈《宗室六箴》,仁宗把它交給宗正(皇族相關事務官員),趙曙把內容寫在屏風上來約束自己。

公元1036年(景祐三年),趙曙被封為左監門衛率府副率,後升為右羽林軍大將軍、宜州刺史。三年後,仁宗的親生兒子豫王趙昕出生後,趙曙出宮回到生父趙允讓身邊。

“英年早逝”而失掉北宋中興計劃的“宋英宗”

“幾度推辭·後為儲君”

公元1043年(慶曆三年)正月,豫王趙昕早夭。七年後,18歲的趙宗實升為右衛大將軍、嶽州團練使。

公元1058年(嘉祐三年),濮安懿王逝世後,把所佩帶過的玩物分給各位兒子,趙宗實所得到的,全部分給了那些等安葬父親後就要離開這裡的王府舊人。

同年6月,丞相韓琦、龍圖閣直學士包拯等人又向仁宗提立皇太子的事情,仁宗說後宮又有懷孕的,此事他日再議。結果不久,後宮確實生產,但為女孩。而當時趙曙剛好因生父趙允讓逝世服喪。

三年後,(即嘉祐六年)十月十二日,朝廷打算起用趙曙擔任秦州防禦史、知宗正寺,趙曙以守喪期未滿而推辭。他四次上奏推辭,朝廷才允許他繼續守喪。守喪完畢之後,趙曙又被授給秦州防禦使、知宗正寺,他再次推辭。

次年,(嘉祐七年)八月,朝廷允許趙曙罷去宗正一職,又擔任嶽州團練使。同年八月初四,趙曙被立為皇子。趙曙聽到詔命後稱病,推辭當皇子。奏疏上了十多遍,後眾臣到趙曙臥室扶起他送入皇宮,趙曙才答應做皇子。

同年,八月三十日,趙曙出現在清居殿。從此以後,趙曙每天兩次朝拜仁宗,有時還到皇宮內服侍仁宗。九月,趙曙被封為齊州防禦史、鉅鹿郡公。

“英年早逝”而失掉北宋中興計劃的“宋英宗”

“仁宗駕崩·繼位為帝”

公元1063年(嘉祐八年)農曆三月,仁宗逝世。夏四月初一,曹皇后發佈遺詔,讓趙曙繼承皇帝位。文武百官進入宮廷,痛哭哀悼。韓琦讀仁宗遺詔制命。趙曙到東殿接見文武百官。正式即位,是為宋英宗。四月初二,大赦天下,賜給百官爵加一等,獎賞各軍。

趙曙想為仁宗守喪三年,命令韓琦代理軍政事務,宰相大臣等不答應,趙曙才收回成命。四月初四,趙曙生病。派韓贄等人向契丹報告英宗即皇帝位的消息。四月初五,尊奉曹皇后為皇太后。四月初八,下詔請求皇太后共同處理軍國要事。

同年(嘉祐八年)四月十四日,皇太后到小殿垂簾聽政,宰臣又到小殿簾前上奏國事。四月十四日,製作受命寶印。四月十六日,任命皇長子趙頊為安州觀察使、光國公。

趙曙即位之初,由於生病便由曹太后來垂簾聽政。一些宦官不斷向曹太后說趙曙的壞話,致使兩宮嫌隙萌生,關係頗為緊張。為了調解兩宮矛盾,在韓琦和歐陽修等大臣勸解下,兩宮之間的矛盾得以逐步緩和。

“英年早逝”而失掉北宋中興計劃的“宋英宗”

“病癒親政·英年早逝”

公元1064年(治平元年)五月,趙曙病體恢復,曹太后撤簾還政。趙曙親政僅半個月,宰相韓琦等人就向他提議請求有關部門討論趙曙生父的名分問題。當時仁宗逝世已有14個月,趙曙批示,等過了仁宗大祥(父、母喪後兩週年,即第二十五個月舉行的祭禮)再議。

公元(治平元年),京畿、宋、亳、陳、許、汝、蔡、唐、潁、曹、濮、濟、單、濠、泗、廬、壽、楚、杭、宣、洪、鄂、施、渝等州,光化軍、高郵軍發生大水災,趙曙派遣使臣巡視,疏治河道,賑濟撫卹災民,免除災民賦稅。同年,西蕃瞎氈之子瞎欺米徵歸附宋朝。

公元1065年(治平二年)農曆四月初九,韓琦等再次提出趙曙生父的名分問題,於是,趙曙出詔將議案送至太常禮院,交兩制以上官員討論。由此引發了一場持續十八個月的論戰,這就是北宋史上的“濮議”事件。

次年(治平三年),中書大臣共同議事於垂拱殿,當時韓琦正在家中祭祀,趙曙特意將其召來商議,當時即議定(趙曙生父)濮王稱皇考,由歐陽修親筆寫了兩份詔書,交給了趙曙一份。

到中午時分,太后派了一名宦官,將一份封好的文書送至中書省,韓琦、歐陽修等人打開文書,相視而笑。這份文書正是歐陽修起草的詔書,多了太后的簽押。趙曙便立刻下詔停止討論。

同時又將宰相與執政們召來,商量如何平息百官的情緒,以穩定時局。趙曙最後同意了歐陽修等人的意見,將呂誨等三名御史貶出京師。

同年十一月初八,趙曙再次生病,十二月在宰相韓琦的建議下,立長子趙頊為太子。

公元1067年(即治平四年)1月25日,趙曙因病駕崩於福寧殿,享年36歲,殯於殿西階,廟號英宗,群臣上諡憲文肅武宣孝皇帝。八月二十七日,葬趙曙於永厚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