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VW”的加持 今后的捷达能走多远?


少了“VW”的加持 今后的捷达能走多远?


终于,捷达来了。

2019年2月26日下午,大众集团在德国总部沃尔夫斯堡正式发布了旗下全新子品牌——JETTA捷达,捷达也将作为一汽-大众的第三个品牌出现在中国市场。

它的到来将作为中国合资公司一汽-大众旗下与大众、奥迪并列的第三品牌,这也为流传已久的“大众廉价品牌”传闻画上了句号。

少了“VW”的加持 今后的捷达能走多远?

捷达这个名字所背负的意义太多太多,如果挑两个最主要的那就是:金字招牌和家喻户晓,后者依托于前者。

自1991年JETTA A2车型在中国正式下线起,便开始了自己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常青藤”之旅,它的出现让中国第一批汽车消费者萌生了一个至今都挥之不去的观念——三厢车轿车的底线。

少了“VW”的加持 今后的捷达能走多远?

此后,在捷达入市销售的二十多年里,其累计销量已然超400万辆,拿2018年销量举例,32.66万辆的年销量,逆势环境下同比增长1%,成功斩获大众品牌年度销量桂冠,也成为入门级紧凑型轿车市场的中流砥柱,即便进入大家都不看好的2019年,捷达1月份也交出3.28万辆的答卷。

讲真,在眼下的汽车消费市场,主流消费者对汽车设计和智能网联等层面的要求都相对苛刻,可即便外面的世界变化再快,都依旧抵挡不了捷达在二十多年里在入门级紧凑型轿车市场的势头,时间证明一切,说它是大众的金字招牌一点也不为过。

2015年,时任大众集团CEO的文德恩在与皮耶希权力斗争中获胜之后,大权独揽的他为“廉价车”项目定下了时间表,而此时MQB平台化技术也日渐成熟,为大众廉价车打下了成本基础。文德恩拍板:将从2018年起在中国销售,售价为8000-11000欧元。

少了“VW”的加持 今后的捷达能走多远?

同年,大众中国CEO海兹曼也在法兰克福车展上强调:“大众经济型汽车品牌一定会进入中国市场,不仅是一两款车型,而是一个车型家族,并且非常明确的一点是,大众经济型车将作为一个全新的品牌在中国生产。”

令人没有想到是,一个“排放门”为大众蒙上了阴影,大众背上的除了来自全球的骂名还有巨额的赔款,文德恩也为此付出下了下岗的代价。

穆勒的上岗让大众对于廉价车战略开始变得摇摆不定,穆勒多次表示,大众在未来需要更多的向盈利考虑,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销量数字。从目前的结果来看,显然在大众眼中,捷达将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标的品牌,只不过这最后一棒却是由刚刚履新不到一年的迪斯完成。

少了“VW”的加持 今后的捷达能走多远?

捷达品牌的发布、研发都将由德国大众主导,由一汽-大众负责导入,成为一汽-大众旗下继大众、奥迪之后的第三个品牌,并悬挂属于捷达品牌的新logo。

少了“VW”的加持 今后的捷达能走多远?

产品方面,2019年计划上市3款车型,一款入门紧凑型轿车(VA3)、一款紧凑型SUV(VS5)和一款越级紧凑型SUV(VS7),其中首款轿车将基于现款捷达打造。

市场策略方面,JETTA捷达品牌将于今年3月在成都正式发布,4月在上海国际车展亮相,于今年9月上市销售,首款车型为小型SUV。

少了“VW”的加持 今后的捷达能走多远?

生产方面,捷达品牌将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为基地,形成年产新品牌A级SUV家族及三厢车共计30万辆的生产能力。未来,新品牌的3款车型将由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负责生产。

渠道方面,捷达品牌将依托大众品牌渠道资源,建立独立的创新型网络模式,截至今年年底将有超过200家经销商。

少了“VW”的加持 今后的捷达能走多远?

捷达品牌的来势汹汹让我们看到了大众的势在必得,但摆在大众面前的路也并非坦途。

从公布出的信息来看,捷达品牌的3款车型实质上都是西雅特,这种一鱼多吃的大众式做法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早已不再陌生。而西雅特这个品牌和中国市场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少了“VW”的加持 今后的捷达能走多远?

无论是一汽-大众1994年投产的都市高尔夫以及奇瑞早年购买西雅特生产线推出的风云轿车,还是与南汽(已被上汽收购)合作推出的英格尔,结果却都是折戟沉沙。

在2011年的上海国际车展上,西雅特再次正式宣布以进口车的身份进入中国。由于自身的产品难以支撑起高端的定位,再加上与大众品牌在一定程度上的重叠,短短一年之后,西雅特便放弃了入华的计划。

如今,西雅特放弃了自己的名字将产品导入中国市场,再冠以神车“捷达”的title,又能否如愿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管理董事会主席赫伯特·迪斯博士表示:“大众汽车正在积极变革。我们正在加快步伐,在技术和战略方面变得更加先进。因此,我们将更加专注于中国市场。今天我们亮相的捷达品牌,正是我们更接近消费者的又一步。”

少了“VW”的加持 今后的捷达能走多远?


积极变革的第一步,从车标开始。既然是全新的品牌,虽然名字沿用了一个老车型的名字,但是定义品牌灵魂的车标LOGO却是全新设计而来。“JETTA”首字母“J”与大众经典“V ”型框架,以流线型的动感组合形成了捷达的全新标识。

这样的做法对于一个汽车品牌来说是必须的,但是对于大众或者说一汽-大众的一个廉价型车而言,又是好是坏呢?

从大众走进中国的第一天起,“VW”的金字招牌就深入人心,它代表了接地气、代表了皮实、代表了德国汽车工艺,在中国消费者的心里,这种思维就像是大刘笔下的思想钢印,是一种潜意识般的认知。

少了“VW”的加持 今后的捷达能走多远?

而这种认知与品牌新旧无关,与品牌定位低端还是高端也无关。这一点在斯柯达身上或许可见一斑。斯柯达是大众旗下子公司,定位是源于大众、高于大众。但在国内品牌影响力斯柯达远不及大众,在不少消费者眼中,斯柯达就是换标大众,销量也远不如大众。

2018年上汽大众大众品牌2018年销量为171.3万辆,而斯柯达品牌2018年销量只有352,000辆。从销量上看斯柯达远不如大众,但这样的成绩仍然超过了不少的国内汽车企业,可以说存在着一定的市场空间。大众表示,捷达品牌将在一汽-大众成都工厂生产,年产能将达50万辆。

不出意外的话,这就是一汽-大众对于“捷达”品牌在市场表现上的期许。

少了“VW”的加持 今后的捷达能走多远?

兜兜转转,遮遮掩掩,大众廉价项目从提出后历经九年终于得以实施,从开始的“廉价”到如今的“经济”,其背后绝不仅是升级概念这么简单,虽然属于捷达品牌的优势和困难十分明显,但九年的时间足以证明大众的深思熟虑。

在这个入门级别的市场里捷达找到自身品牌的价值与定位还是相对于一些新晋品牌要容易一些,毕竟有大众集团这个强有力的后盾,再加上捷达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


图/网络

少了“VW”的加持 今后的捷达能走多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