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英國戰巡而錯誤建造的德國“布呂歇爾”號大型巡洋艦


在皇家海軍的無畏號戰列艦下水後不久,德國的情報人員得知皇家海軍正在建造一種劃時代的新型裝甲巡洋艦,裝有戰列艦級別口徑的火炮,又具備巡洋艦級別的航速。這個時候,德國海軍尚沒聽說過“戰列巡洋艦”這個名詞。

但是總之他們知道英國的新艦比以往的裝甲巡洋艦大很多就是了。作為對英國海軍的回應,德國政府給帝國海軍撥款835萬金馬克,建造一條大號的裝甲巡洋艦來投石問路,於是設計並建造了布呂歇爾號。

按照分類標準,德國第二帝國海軍的巡洋艦可分為Schlachtkreuzer、Panzerschiffe和Schwere Kreuzer幾個級別。布呂歇爾號則被單獨分類為Grosse Kruezer用以表示其級別高於以往的裝甲巡洋艦,但其他國家的海軍文獻中則都將其劃歸為裝甲巡洋艦。

它是德國海軍第一艘重火力、高航速、專門用於對抗英國的戰列巡洋艦作戰的軍艦。但是就其本質來說,它不過是沙恩霍斯特級裝甲巡洋艦的放大版,比如在火力和動力方面它仍是裝甲巡洋艦級別的。所以一般來說其他海軍強國不把它算作是戰列巡洋艦。

布呂歇爾號安裝的六座雙聯210毫米炮塔,前後各一座,左右舷各兩座,成六邊形配置。以裝甲巡洋艦來說,火力可謂足夠強大。但不幸的是,它被設計來要去對付的對手,卻是是英國的無敵級戰列巡洋艦—— 裝備8門12英寸炮同時又身手敏捷的2.3萬噸級大型軍艦。


不過後來拿布呂歇爾號來與它對抗的結果,已經在多格爾沙洲之戰中顯示得很清楚了—— 在皇家海軍戰巡的圍攻下,該艦戰沉。不過可以寬慰德皇的是,無敵號建成之後,德國海軍自知布呂歇爾號不是其對手,於是設計人員又回到了繪圖板上,這次拿出的是一艘真正的戰列巡洋艦——馮·德·坦恩號。

1907年以“大型巡洋艦E號”的名義在基爾的海軍造船廠開工。1908年4月11日下水,1909年10月1日服役。以戰勝拿破崙的普魯士元帥格哈德·馮·布呂歇爾命名。:1915年1月24日,北海多格爾沙洲,被皇家海軍第一、第二戰列巡洋艦分隊擊沉。

標準排水量15842噸,滿載排水量17500噸;艦長161.8米,寬 24.5米,吃水8.84米;18臺桑尼格羅夫特式燃煤水管鍋爐,3臺直立式四缸三脹往復式蒸汽機;航速25.4節,續航力6600海里/12節;編制1026人。

6座雙聯裝210毫米(8.3英寸)/45倍徑炮;8座單裝150毫米(5.9英寸)/45倍徑炮廓炮;16座單裝88毫米(3.5英寸)/45倍徑炮;4座450毫米魚雷發射管,水下安裝,首尾各一座,兩舷A炮塔下方各一座。

主裝甲帶170毫米~60毫米,甲板水平裝甲75毫米,炮塔正面170,上部裝甲帶150毫米,司令塔250毫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